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認識容量和升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認識容量和升》這堂課是我準備比較充分的一節課,因爲像這種課要用大量教具、學具進行操作實驗的數學課,教學形式在以往的老教材中幾乎沒有,而且幫助學生建立升的較爲正確的空間觀念的難度比較大。建立容積單位的表象及空間觀念,估計常見容器的容量,這些內容在老教材中非常薄弱的,以致於部分學生到了高年級對於自己計算出來的容積也不知它的實際大小有多少,比如算出柴油桶的容積是9升,也不知道是錯誤的。新舊教材的比較,讓我感覺到新教材的優點。

認識容量和升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爲了上好這節課,我作了精心的準備——深入鑽研教參、教材,精心編制教案,準備了大量教具和學具。借來的水槽、一升的燒杯、250毫升、500毫升的燒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大小不同的碗、水壺、湯勺、飲料瓶、熱水瓶等生活中常見的容器。 我是怎麼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容量概念的呢?我拿出一個熱水瓶和一個水壺(水壺的體積要比熱水瓶小很多),先讓學生猜測誰的容量大,學生的意見分三種:熱水瓶的容量大、水壺的容量大、一樣大。我把滿滿的一熱水瓶的`水緩緩地倒入水壺,最後正好全部到入水壺——學生驚呼,它們的容量一樣大。我趁熱打鐵,提出問題:爲什麼這麼大的熱水瓶,它的容量竟然會和這個小小的水壺的容量一樣大。在學生解釋後,我及時小結:容量是指容器內部可容納液體的大小。我想,透過這樣的實驗,學生建立的容量的概念是比較到位的。 如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升的空間觀念的呢?我在課上分成了四個步驟:首先出現1升的標準件:棱長爲1分米的正方體塑料盒子,讓學生倒滿紅色的水,讓學生記憶長寬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讓學生觀察哪些容器可以倒入1升水,然後我先後把1升水倒入圓柱形的可樂瓶,到入玻璃水壺、倒入臉盆,讓學生觀察形狀不同的1升水,記住它的大小;再次,我讓學生把1升水倒入玻璃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倒入飯碗裏,看看可以倒幾碗;再次,我讓學生猜猜熱水瓶的容量大約是多少升,然後用1升的塑料盒把水倒入熱水瓶,最後學生髮現熱水瓶的容量大約是2升,又猜猜臉盆的容量是多少,再把一升升的水倒入,這時學生髮現臉盆的容量大約是4升,等等。在第二個操作環節中,我補充了小孩一天需要喝3升水。在每一個步驟的結束時,我都讓學生回顧1升的大小,加強對標準件的認識。

由於學生對1升的感知較爲充分,所以學生在回答P12第四題正確率非常高。 學生的空間觀念不是憑空瞬時就能產生的,我認爲學生空間觀念需要經過憑藉實物到空間想象的兩個階段,而且前一階段是長久和最具實效的,這節課確定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常見的容器的容量都要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學生對身邊的常見容器容量的瞭解和熟悉,又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升的表象。 本節課由於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還是放得不開、怕教學任務完不成,給學生的時間還不夠充分,學生自己操作少,沒能讓每個學習小組的同學都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