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商的變化規律教學反思

“商的變化規律”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最後一個教學內容。教材內容分兩部分呈現,第一部分是商變化規律,第二部分是商不變規律。這節課我認爲做得比較好的有如下幾個方面:

商的變化規律教學反思

1.結合實際改變教材內容順序,使學生容易理解、掌握。

教材內容是先是商變化規律,然後纔是商不變規律,但在實際教學中,商變化規律是難點,學生不容易發現與表述,相對來說,商不變規律更容易探究,也更容易表述。所以在設計時我把兩個部分顛倒過來講,先講商不變規律,只有先使學生理解、掌握商不變規律,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掌握商變化規律。

2.以遊戲形式匯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爲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探究商不變規律,一開始我就給學生講了“猴子分桃”的故事

3.結合生活中實例,探究商不變規律。

爲了探究商不變規律,我透過“猴子分桃”的故事,使學生明白,“桃子個數乘幾,猴子只數也乘幾(0除外),每隻猴子平均分到的桃子個數不變”。學生自然結合除法算式,得出結論:被除數乘幾。除數也乘幾(0除外),商不變。接着,我讓學生反過來看,即桃子個數除以幾,猴子只數也除以幾(0除外),每隻猴子平均分到的桃子個數不變。於是,另外類似的一個結論“被除數除以幾。除數也除以幾(0除外),商不變”學生也得出來了。

4.以教師位主導,學生爲主體,充分體現“活力課堂”。

我採取書上的例題中的除法算式,探究、揭示商變化規律。抓住“什麼沒變,什麼變了,怎麼變的”這一主幹線,完全放手讓孩子們自己遷移前面(商不變規律)方法主動去觀察,並口述規律,得出結論,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

當然,這節課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體現如下幾個方面:

1.時間安排的不太科學。

商不變規律是重點,也是難點,只花不到半節課的時間讓全班學生弄懂是不現實的,在學生對商不變規律還是似懂非懂的'前提下,就讓學生探究商變化規律太過勉強,學生自然而然“囫圇吞棗”,無法當堂消化。如果分兩節課教學,第一節探究商不變規律,第二節課探究上變化規律,效果會更好。

2.沒有完全放手。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儘管只有少數學生進行探究發現彙報,但還是讓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教師只要稍微點撥,真得大膽放開手腳,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的暢遊。“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在教學中,教師教的應該主要是學習方法

總之,一節課下來,留給我很多值得繼續保持的方面,也留給我一些要注意改進的地方。揚長避短,我還需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多學習,多反思,多實踐,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以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