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精選4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精選4篇)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1

一、直入主題

最初的教學設計有一個“猴王分桃”的教學情境,但我認爲教學情境比較老化,同時情境的創設把學生放到一個的學習活動目標不是很明確的位置,所設計的問題也同樣顯得“泛”而不“精”,導致學生的回答漫無邊際,難以實質性地觸到商不變時被除數和除數的變化規律上去;因此,決定將“猴王分桃”的故事放入發散思維的環節中,直接從計算引入課題。

這樣的引入,學生能直接切入主題,並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觀察、思考和發現隱含在算式中的變化規律;同時,在學生觀察、發現被除數和除數的變化規律時,不對學生的發現加以限制,而是及時引導學生驗證、反思自己所發現的規律,肯定自己的成功,發現自己的不足,充分體現出數學教學的核心,實現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探究意識,課堂教學效率明顯得到提高。

二、引導總結

在總結規律的時候,不是急於總結歸納,而是讓學生根據所發現的規律,寫出一組商不變的除法算式,讓學生在寫算式的過程中感悟規律的真正含義和思考怎樣把規律所蘊涵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同時,學生寫算式並沒有泛泛而寫,而是老師寫出一個算式,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變化,突出了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變化的規律,又能更好地在彙報活動中幫助學生思考和理解,同樣體現出教師的引導作用。

三、滲透思想

整個教學活動,貫穿着以知識與技能目標爲載體,讓學生在不斷的觀察、思考,交流與討論的學習過程中,掌握觀察——思考——猜想——驗證——應用的探究方法以及數學裏的不完全歸納法等數學方法,並讓學生在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感受探究與發現的快樂,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2

《商不變的性質》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本節課的重難點是讓學生透過觀察和探索,能夠發現理解商不變的規律,並能夠靈活運用這個規律解決問題。

整節課下來沒有能達到自己預設的教學目標。本節課我是想讓學生透過計算兩組題目,然後透過觀察和思考發現兩組算式中的規律,但在實際教學中刪了一組算式,直接透過孫悟空分桃的故事匯入學習內容。這個例子恰好是個特殊的例子,即相鄰算式中的被除數和除數是擴大10倍或縮小10倍,因此多數學生得到的規律是:從上往下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10,從下往上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10,雖然,我讓學生去比較了第一個和第三個式子,但是學生的思維好像定勢了,這堂課開放的不夠,在某些環節上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體驗和反思。主要是在第一部分我舉的例子少,學生感悟得不深刻,因此有些學生並沒有理解商不變的規律。

在學生對商不變規律還是似懂非懂的前提下,就讓學生自己舉例,顯得太過勉強。雖然一部分學生能舉出例子來加以驗證,能夠得出:被除數與除數都要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才能不變。但因爲缺少實例的支撐,得出的結論就顯得有點蒼白,而且對學生印象不夠深刻。因爲害怕學生弄不懂就反覆講解,反覆強調,結果讓已經弄懂的學生反而迷惑了。時間都浪費在前面的講解上,後面沒有時間練習,學生沒有得到深入理解商不變規律的機會。

透過對這節課的設計與教學讓我體會到作爲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同時,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他們的興趣水平、理解能力爲出發點去精心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少走歪路,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牢固,真正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總而言之,我認爲這節課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效果不是太好。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3

在教學“商不變的規律”這節課時,課堂上發生了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課堂上,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初步發現了商不變的規律,接着學生自己舉例驗證商不變的規律。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斷定是不會出現異常情況的,於是我像往常一樣巡視着,發現多數學生是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整十或整百的倍數來驗證。我提示他們也可以同時擴大或縮小2倍、3倍等等。我的目的是想讓學生擴大驗證的範圍,沒想到特殊的情況發生了。

當我問學生“誰有新發現”時,立刻有兩個女生驚喜地說道:老師,我發現了,商真的變了!我想,肯定是他們弄錯了,於是故意好奇地反問道:是嗎?並把他們舉的例子寫在黑板上。第一個女生所舉的例子,很快被其他學生推翻了,而第二個女生所舉的例子卻讓大家頓時陷入了困惑之中。

她所舉的例子是這樣的:

6÷5=1……1

12÷10=1……2

18÷15=1……3

看到這樣的算式,有的學生說:商真的變了啊!有的學生帶着懷疑的口吻說:商不變的規律不成立?也有學生猜測道:商不變的規律只適合沒有餘數的除法。我故意裝作不懂地問道:這是怎麼回事呢?此時,有個學生大聲說:老師,如果把商變成小數就一樣了。這個學生的想法提醒了大家。經過計算,這幾道題的商都是1.2,學生們也立刻打消了疑慮。於是我又指着上面三個算式問:那這些算式是怎麼回事呢?學生都睜大眼睛,仔細觀察算式。我提示道:商和餘數的意思相同嗎?學生又立刻爭論起來。最後大家達成共識:商和餘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些算式的商沒有變,都是1,只是餘數變了,還是符合商不變的規律的。

雖然這個女生的發現最終不成立,但是我還是表揚了她,正是她舉的例子給課堂帶來了新鮮空氣,讓大家明白了商不變的規律的廣泛性。同時我也看見孩子的潛力有多大,孩子的思維有多活躍!

這節“商不變的規律”我雖然教了多次,但是唯獨這次讓我終生難忘。一節課,按照教師的預設順利地完成任務固然好,但是像今天這樣的課堂雖然出乎意料,卻比順順利利地完成任務更有價值,更有意義,更值得回味。新課程改革的確給課堂帶來了變化,給學生提供了發展的空間,也給我們的教學生活增添了從沒有過的驚喜!我喜歡新課程,喜歡新課堂,喜歡這些活潑、聰明的學生們!

《商不變的規律》教學反思4

今天的教學比較失敗,原因在於沒有深入的研究教材,沒有把握學生的思維脈搏。只是按照教案執行下去,因此,在教學結束後,留下不少的遺憾。回顧一下,主要有這兩個地方沒有處理好:

一、 簡便算法中商的處理不夠到位:

課堂結束後,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瞭解到,有的學生對今天的學習內容有一些糊塗的地方沒有搞清。例如900÷50,豎式上900個位上的0去掉後,爲什麼不要在商的個位上寫“0”了。

分析原因:

沒有溝通900÷50與90÷5之間的聯繫,沒有充分讓學生思考爲什麼商的個位上不用寫0的原因。

亡羊補牢:

應該透過思考、組織討論這個問題達成共識:900÷50根據商不變的規律,它的商與90÷5的商相同,所以去掉0後實際上算的是90÷5的商。因此900個位上的0上面不需要再商0了。

二、 簡便算法中餘數的處理不夠到位:

在教學900÷40時,因爲預設不充分,在學生出現900÷40的豎式中出現了餘數寫成20時,沒有充分的探究這樣寫是否正確,而一味考慮學生可能會忘記在橫式的餘數中忘記寫0而作了錯誤的引導。結果課後有學生表示疑惑,既然40當作4來除,那麼餘數如果是20的話不是比除數大了嗎?

亡羊補牢:

在上面分析商末尾是否添0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此題豎式最後的餘數應該寫幾,但是橫式上的餘數應該寫幾,明確規範的書寫方法,進行強化。

標籤:教學 反思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