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教學反思範文(通用3篇)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教學反思範文(通用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教學反思範文(通用3篇)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教學反思1

一、反思是否已轉變了自己的角色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爲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爲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爲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如:每節課的開始,我總是對學生說:"這節課,讓我們來共同研究,一起探討有關……的問題。”上課期間,適當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想的火花;課堂提問經常問"你說呢?""你認爲呢?""你的觀點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看?"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也經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等語氣來及時讚揚鼓勵。同時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合理按排,儘量變講授內容爲探究內容和活動內容,給學生提供發現和掌握知識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在這節課上,我展示出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圖和各個活動地圖,讓同學麼進行對比,從而使學生能夠經歷探索過程,得出界線ABC的確定主導因素、具體分界山脈、四大區域的具體位置範圍。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透過這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自主的得到了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自己學習主體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實現了教學角色的轉變,真正成爲學習的引導者和啓發者。

二、反思是否強化了地圖教學

地圖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將知識化繁爲簡,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理解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獲取新的地理知識,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作爲教師,你想過沒有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分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資訊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這節課我透過展示地圖,使學生能夠清楚的進行對比,得出結論,充分利用地圖,學生也強化了讀圖析圖的能了。

三、反思教學環節是否齊全

教學活動中的各個環節是環環相扣、相輔相成的。每一個環節的缺失必然會使一節課在某些方面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但也不能落入教學環節的窠臼中。本節課我將教學環節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並在時間分配上進行了思考。在教學活動中我側重新授、練習和當堂驗收,重練習,輕理論,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掌握得分的技巧和能力。

四、反思是否照顧全體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我們改變以往的尖子教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從最後一名學困生抓起。這是我在教學活動中的難點,學困生基礎差,學習興趣不高,很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面對這樣的困難,我努力創設與生活相關的情境,從生活出發,由淺入深,漸漸培養學困生的興趣和能力,縮短與他人的差距。另外,我還儘量發掘學困生的優點,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樹立信心後很多學生都活躍起來,積極參加到課堂活動中來。本節課中我雖然調動了大部分的同學積極性,但有些問題的設計還是超出了某些同學的能力範圍,或沒有激發他們的興趣。 以上教學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實在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如語言設計如何既生動又嚴謹、板書如何能既簡練又全面,等等。總之,多一點教學反思的細胞,就多一些教學科研的智慧。只有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急學生所想,爲學生所急,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才能不阿斷地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教學反思2

透過本節教學,我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少缺點和不足。要適應新課改、新課標和新教材的要求,我必須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素質。

作爲新課的匯入,我以介紹24節氣的"小滿"作爲開始。對於二十四節氣,很多學生只是略懂一二,所以興趣相當高學生想不到的,感到意外。講授時間正好在五月二十一日附近,時令節氣本來就是氣候的因素在農業生產,生活上的反應,而對於不同的地區,由於地理位置的不同,又有所不同。學習完不同的地理區域一目,對區域類型以及區域的劃分有了一定的瞭解和實踐。我又設計了一個給本校劃分區域的活動,很有實踐性。利用生活中現成的材料學習地理,來印證地理原理,不正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嗎。身邊的例子更直觀更生動更易於理解,不必捨近求遠,非舉千里之外的例子。活動結果是學生積極參與。有按院落劃分的:有按學習區活動區劃的;有按平房樓房劃的。一下子就把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也深刻理解地理區域可以劃分爲多種類型,而且同一類型的區域,還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標準不同,劃分的區域不同。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感知地理與生活密切相關,並初步懂的具備地理知識對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以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畫中國輪廓圖。畫簡筆畫是地理教師的基本功。畫出這個圖,再畫出地理界線A、B、C。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一目瞭然。再講解界線A、B、C爲什麼在這個地方?我做了一個啓發:我們學校與外界有沒有界線?學生:有。又問:是什麼?學生說:磚牆和大門。同理讓學生看中國地形圖,看界線A、B、C位置有什麼典型的地理事物,學生馬上找出有關的山脈河流。至此,學生在探究P5探究活動1、2、3會很輕鬆自然地完成。

不足之處:教學環節與環節之間不流暢,缺乏豐富的語言做潤滑劑;對學生激勵性評價單一缺乏多樣性,就是"好"、"你很棒"、"非常正確"等語言貧乏;時間沒有安排好造成教學內容沒有在規定時間完成,又不能及時調整思路應對,在適當的地方做結尾,缺乏教學機智。總之是教學素質不過硬。

反思教學效果:本節課學生能夠在老師指導下積極主動參與活動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做到了從"學會地理"向"會學地理"的轉變。不足之處是我沒有將準備的所有知識都展示給學生,非常遺憾。

如果在上這節課我做這樣調整:將讓學生閱讀P2---3正文與圖5.1移到展示圖5.1之前效果會更好。其次豐富課堂語言,尤其是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連結語言多加推敲與錘鍊。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語言要豐富多彩。

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工作學習,在教學改革實踐中將自己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技術順暢地結合。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教學反思3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同,我國可以分爲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四大地理區域。由於學生 剛剛接觸區域地理知識,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上還比較陌生,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區域類型外,還應注重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的培養。最終讓學生 自己能讀圖分析四大地理位置、範圍、氣候、地形等方面的特點,達到會學地理、活學地理、愛學地理的的教學目的。

本章教材是中國地理總論 部分和中國區域部分的銜接點。在八年級上冊講述中國地理概況、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發展的一般特徵的基礎上,開始進一步闡述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差異。 作爲中國區域地理學習的開篇部分,本章只是對區域地理的宏觀介紹。主要的作用有兩個:

其一,從整體上把握區域的差異,爲後面認識各分區地理特徵作知識上的 鋪墊;

其二,由於後面的區域選擇不能過多,選擇的區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宏觀整體認識之後,才能避免在具體區域的學習時以偏蓋全。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 發揮其承上啓下的作用。本節教材的內容主要有兩方面。首先是"認識不同的地理區域",其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從宏觀的角度認識"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

本節教材對應《地理課程標準》中的以下要求:

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2.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範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