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地理教師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地理教師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理教師教學反思(通用5篇)

地理教師教學反思1

要把微笑帶進課堂,把幽默帶進課堂。在課堂上,適當的微笑可以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緩解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氣氛,使得學生可以輕鬆的在課堂上享受學習所帶來的樂趣,對於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學生開小差現象,可以利用合適的辦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適時地玩笑是可以提神的,營造氣氛。對於可能出現的不利於課堂的教學現象,要嚴格要求。學生都是有惰性的,難免有打盹兒、說話、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此時對於上課開小差的學生,可以有不經意的提點,或者有突然地停頓,都是很好的提醒,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等再次理清思路之後再上課效果就會好的多。同時以小組競賽的形式來激勵學生。而且我會精煉課堂語言,穿插很多與地理相關的諺語、歇後語等等,氣氛異常活躍。

把激勵帶進課堂,上好每一課。俗話說:“信其師,親其道。”怎樣施展自己的魅力,讓學生信服你,從而喜歡你的課。開學的第一課,總是向學生闡述學習地理學的意義,例舉幾年來自己所教地理學科的優異成績,鼓勵學生認真聽從我的課堂,嚴格遵守課堂上的要求,就能取得好的成績,讓學生感覺到在我手下學習是很榮幸的事情,應該好好地珍惜。

把競爭帶進課堂,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人”。地理可以成爲任何一個學生的優勢學科。有一門優勢學科,可以讓“差生”看到學習的希望。每次在作業批改之後,或者考試成績下來以後,這些“差生”就會變成辦公室裏的常客,在他們身上下一番功夫,鼓勵這些“差生”中比較好一點的要起到帶頭領先的作用,差一點的也不要相信這就是自己真實的水平,始終相信下次自己也可以有很大的進步的!讓他們的心裏始終有着一個信念,每次都會進步的,最終一定會取得勝利的。

要知道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需要我們老師們共同正確的引導、培養與呵護。學生才能夠在學習中找到更多學習的樂趣,從而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理教師教學反思2

本節內容主要講解了地球的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地球的內部圈層是難以直接觀測和親身體驗的內容,在教學設計上用比喻突破難點;用板圖板畫解決學生疑點;使學生明白縱波和橫波經過的圈層不同,傳播的速度就有差異;也因此使學生了解地球內部有三個圈層、兩個不連續介面、也理解了岩石圈。對外部圈層進行畫板圖講解,使學生對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空間分佈、組成、特點以及它們的相互連續等都有所瞭解。

首先用“上天有路,入地無門”來引入新課,人類對地球內部的探測,主要是透過地震波的觀測等地球物理手段來獲得資訊,這可以用“透視”或“B超”來作類比。在黑板上畫出課本中的圖1.25“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左半部分,再講解基本概念(如地震波、橫波和縱波的特徵、不連續面等),指導學生分析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變化,並畫出不連續介面,推測原因,最後劃分出內部圈層。按照這樣的思路來引導學生分析,有助於學生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

在講授地球內部各圈層的基本特徵時,指導學生讀圖1.26“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這個圖旁邊的文字從厚度、溫度、物質組成和狀態的變化等闡述了地球內部各圈層的基本特徵。教學生利用“半熟的雞蛋”,形象直觀地記憶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與物質組成。蛋殼像地殼,物質形態爲固態;蛋白像地幔,由於“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漿像軟流層中的岩漿;蛋殼與蛋白之間的膜和蛋殼合起來就像岩石圈;蛋黃像地核,物質形態爲液態。在講解軟流層和岩石圈的範圍時配合用板圖來講,邊畫邊講,可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地理教師教學反思3

課的一開始,我用了一首讚美地球的小詩開始,讓學生談談對地球的瞭解,透過學生的回答來看,這個班的學生不踊躍,但是我也沒有急躁,慢慢地引導,最後他們就都敢說敢做了。

第一個環節:解剖雞蛋,我教給他們解剖方法,學生們在剝雞蛋殼的時候,很小心,一點一點的,可見學生們很拘謹。

第二個環節:透過研究雞蛋的結構,讓學生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我用可課件演示了地球的三個圈層,很形象直觀。接着我讓學生們查閱資料,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用橡皮泥製作地球結構模型,學生們做得非常好。

第三個環節:瞭解了地球的內部結構以後,讓學生們說說地球內部有什麼?我用課件補充地球內部有煤、石油、天然氣和岩漿、水等。

第四個環節:幫助學生了解科學家探測地球內部的方法,並用課件演示地震波的原理。

第五個環節:探究完本課的知識點後,我安排了兩個話題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效果也很好,能把兩個比較有難度的話題解決了,我很滿意。

最後我給學生們留下一些關於探測地球內部的一些視頻網址,讓學生們課下觀看獲得更多的知識。

一開始學生們表現得很拘謹,但是後來在我的啓發下,他們能敢說、敢動手做了,我就很高興了。

地理教師教學反思4

這節課爲了讓學生弄清楚地球內部運動會引起火山和地震,進而引發地形地貌的改變。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收集資料和圖片、製作課件,以此來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但對地球內部的情景還是比較陌生,爲了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我給學生播放了有關火山和地震的視頻,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進而逐步貼近生活。

教學中仍然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1、課中,爲了幫助學生理解,我過多地以教師講述爲主。課件本身只該是教師的一個輔助工具,但現在它卻成了完全的主導者。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按照我預設的教學流程在學習,沒能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

2、師生互動不夠默契,許多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茫然不知所措,多部分是老師在唱獨角戲,而學生卻扮演了觀衆的角色。

3、教學環節的連結不夠流暢自然。而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又很多:瞭解地震和火山、探究地球內部的運動、模擬地殼運動、解析地形案例。尤其是當認識了火山爆發,轉而進入講解地殼運動時,我只是以介紹的形式向學生闡述六大板塊及漂移運動。對於我來說,當然明白這是教學的需要,接下來就是講解板塊各板塊運動引起的地形運動。但是,對於學生而言,他們可能覺得莫名其妙,前後的教學內容根本沒有聯繫性。小學科學應該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引路者,帶領他們共同探索、求知,而不是直白的闡述觀念。在處理各環節知識時,需鋪墊設疑引導學生產生一定的求知慾,進而共同探索去解決這一問題,層層遞進式進行。

4、儘管教學之前,我查閱了很多的資料,對於地震火山形成堰塞湖及山峯,板塊運動改變地形有了大致瞭解。但是,這方面的知識延伸還是很廣的。小學生的頭腦裏總不時得冒出許多新奇的問題,尤其是在科學課堂上,這就要求我廣泛地閱讀,開闊自己的視野。

地理教師教學反思5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爲認識對象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許多教師常常錯誤地把教學反思等同於課後追記,其實,教學反思是教學的重要一環,它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

一、 反思備課內容

教學前反思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宏觀把握,包括教學定位、設計理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教師在這一環節應主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對新課標和教學內容的反思,如掌握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系統梳理所教學段的全部內容,分析每冊、單元、節內容在全部教學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的變化並結合課標思考爲什麼教材會修改或增刪有關內容,在教學中應如何處理和把握。第二是反思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如(1)學生有什麼地理學習需要?這些需要與教學內容間有什麼聯繫?如何在教學中強化它們?(2)學生有哪些興趣、愛好亟待開發以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3)學生是否已具備了支撐新知識學習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還缺乏哪些知識和經驗需要補充?(4)所教各班學生特點有什麼不同?結合各班學生的特點設計哪些不同的教學方案等。

二、 反思教學過程

一般說來,教學設計都是每一位教師課前醞釀,精心準備的。但實際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過程,任何一堂課都不可能與事先設計完全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問題,把握時機,透過快速的課堂教學反思,及時矯正教學行爲,演繹出奇特而合理的教學藝術,提高教學效果。在這方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反思教學是否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否引起學生興趣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在講“氣候”一節時,我原本打算按預先的設計結合湛江本地區講解氣溫,但我很快發現課堂上學生興致不高,課堂氣氛過於沉悶。於是我靈機一動,給學生出了一道題:假如我們去哈爾濱旅遊,你們最希望選擇哪個月份去?這個題目立刻引起學生的興趣,大家經過討論,紛紛想到了一月份放寒假的時候。爲什麼?看冰燈去,很多學生立刻動起手來,但同學們很快發現,一月份我國的南北氣溫相差可真大呀。我適時提問爲什麼呀?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生透過觀察、比較、思考後,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總結並學會運用等溫線、冬季風等相關教學知識,教學效果好。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有在課堂上充分關注學生的發展,纔會使課堂充滿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反思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反思成功之處,不斷積累經驗

在課堂教學中,總會有一些成功的東西體現出來,或是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目的的做法,或是教育學、心理學一些基本原理運用的感觸,或是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或是師生雙邊活動開展得很成功,或是恰當生動的舉例等。將這些成功的東西及時記錄,日積月累,並把它們歸納處理,提升形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對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大有好處。如在講世界地理國家部分時,我嘗試在每節課總結時,將整節課內容用順口溜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很感興趣而且使所學內容重點突出,易於掌握。如“中東”一節我總結的順口溜是:兩洋五海結三洲,淡水匱乏多石油。民族文化差異大,戰爭頻繁百姓憂。學生不僅對此興趣濃厚,樂於接受,在我的帶動下,他們也紛紛嘗試自己編寫。如一名學生學完“日本”一節後編寫以下順口溜 :地狹人稠多山國 ,海岸曲折富良港。資源貧乏靠進口,貿易發達經濟強。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使他們學習地理的能力大大增強。

2、反思失敗之處,及時彌補不足

任何成功的課都會留下遺憾,如對教材處理不當,對教學中偶發事件估計不足,對某個問題闡述得不夠深入,對學生的啓發和引導不到位等。教師對這些問題及時進行反思回顧,使之成爲引爲借鑑的教訓,再上課時,將這部分內容做合理調整。只有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訓,才能不斷走向成功。如在講“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一節時,我透過繪製板圖“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面的夾角”來講解地球公轉的特點。但從學生的反應和課堂反饋情況看,多數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學效果不理想。課後,我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發現這節課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導致概念模糊。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是突破課程難點的關鍵。於是我從網上下載有關課件,再上課時,學生透過觀看形象的課件,逐漸形成空間概念,教學難題迎刃而解。由此可見,及時反思不足,既是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表現,也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的需要。

3、反思學生創新,拓寬教學思路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賞識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的教學素材。如在學完“等高線地形圖”後,爲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加深理解,我佈置了一項作業:按照課本活動題的提示準備材料做一個等高線地形的模型。在接下來的一節課上,我和學生們一起利用事先準備好的材料製作模型。結果,絕大多數學生和我的作品所選的材料都是書中提到的橡皮泥或泡沫塑料等,但有一名學生的作品讓我眼前一亮:他選用海綿作材料,在做成的模型上標註出等高線,另外配有一塊厚玻璃板,當把玻璃板壓在海綿模型上時,立體的模型馬上變成一個平面,一條條等高線清晰地顯示出來。多有創意的做法啊!它很容易地把等高線地形圖的難點化解了。這件事使我感觸頗深:學生的智慧是無窮的,在他們身上蘊藏着無盡的能量,教師要相信學生,爲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

教學中的反思不是紙上談兵,需要將反思得到的體會和對策轉化成後續教學的具體舉措,深化對教學的認識,提升自己的教學反思和實踐能力。做好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工作高度負責的表現,它既有利於學生髮展,又有利於教師成長,是整個教學鏈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教師更應做教學中的有心人,一有所得,及時記錄,以記促思,以思促教,在新課程改革實踐道路上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