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三年級《趕海》教學反思

一、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三年級《趕海》教學反思

《趕海》是蘇教版第六冊第11課,敘述了作者童年時代跟着舅舅趕海的一些趣事,抒發了熱愛大海,難忘童年生活的真摯情懷。全文的內容緊緊圍繞“趣”和“樂”來展開,重點描寫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蝦”等有趣的場景。課文行文流暢,內涵淺顯明朗,字裏行間充滿活潑和真摯,很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和情感實際。分析通篇課文,寓意簡明,可深挖的“點”不多,教學回旋餘地相對較小,故採用抓朗讀訓練學生語感,引導學生領會課文生動活潑的寫作特點的教學方式。

二、做得還比較滿意的方面

1、上課時,我首先立足於本課的“趣”,開動腦筋,設計多個環節,千方百計引導學生們讀趣、找趣、說趣、品趣。

2、先把學生匯入意境。開始上課,首先播放《大海啊,故鄉》這首旋律優美,意境深長的歌曲,動人的旋律迴盪在教室,接着我用優美的語言對大海的美景進行描述,喚起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和無限嚮往。在課文結束時,《大海啊,故鄉》的`旋律又一次響起,讓學生隨着美妙音樂進入意境,再次回味趕海的樂趣。

3、培養學生的語感。要培養語感,就要增強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真切感受,連結生活是一種好方法,因爲連結生活有利於增強學生的體驗。有了體驗,學生的情感就更投入,朗讀的效果自然就會更好。我在教學學生朗讀《趕海》中“那是暑假裏的一天,我鬧着要舅舅帶我去趕海,舅舅答應了。”時,是這樣進行的。

師:你們在家裏要長輩答應做某件事,“鬧”過嗎?

生(齊):鬧過!

師:現在我就考考你們。我現在就是文中的舅舅,你們就是文中的“我”。誰來和我“鬧一鬧”?

(老師選了一名學生,自己坐在桌子旁,手裏捧着一本書看着。)

生(走到老師面前):舅舅你帶我去趕海吧!

師:我今天沒空,我正在看書呢,下次再去吧!

生(搖了搖在看書的老師):舅舅,舅舅,你就帶我去嘛,你早就答應過我了。(說着從老師手中“搶”下書放到桌上。)

師:趕海有什麼意思呀!你不是很愛看電視嗎?今天,我就特許你看一個下午的電視。

生:我不,我不!我就要去趕海嘛!(說着就拖起老師來。同學們都笑起來。)

師:好吧,我就依你去趕海吧,你這個鬼丫頭!(同學們鼓起掌來。)

師:誰來把這句話讀一讀,要讀出“鬧”的感覺。

我爲了引導學生讀出“鬧”的語感,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透過師生合作將“鬧”的過程充分地展示了出來。其實,師生合演的過程,就是學生體驗“鬧”豐富內含的過程。學生增強了“鬧”的感受,讀出語感就不難了。

4、創設閱讀場境,體味趕海快樂。文中描寫了追趕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蝦幾件趣事,我採用“有扶有放”的教學方法,巧妙設計教學情景,重點指導學生學習“摸海星”、“捏大蝦”兩個片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開動腦筋,讓身心沉浸在作者文字所呈現的意境之中。在這節課的學習中,設計了兩個情景,一是“摸海星”,爲了讓學生讀出“摸呀摸呀”的動作感覺和過程感覺,特意設計這樣的問題:“你從哪個詞語中體會到了摸海星的‘趣’?”,“你從‘摸呀摸呀’這個動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在思考中找到了“動作感覺”和“過程感覺”,再讀時效果就明顯不一樣。

三、需要改進的方面:

1、語文課上要有琅琅讀書聲。這裏說的“充分地讀”,並非是無目的、無要求的泛讀,我們提倡的朗讀是一個要求逐漸提高,螺旋上升的訓練過程,是指有理解、有體驗、有感受、能傳情達意,包含着讀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對文字的思索與體驗的朗讀。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根據對文字的理解大膽朗讀。

2、我再一次體會到了教學機智,感受到了教師備課、精心設計各種有新意的教學思路的重要,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爲學生的“學”“悟”服務,讓學生更有興趣、更輕鬆地學習,豐富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讀寫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3、這節課學習“追浪花”和“捉螃蟹”時,沒有徹底放手讓學生品讀和感悟,多少有點牽着學生鼻子走過場的痕跡,令人遺憾。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進一步深鑽教材,靈活運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成爲學習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