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神聖的土地的教學反思

這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文,有其獨特之處。它是一篇演講稿,課文中處處洋溢着深情,表述了一位酋長對世界的吶喊:保護他們的土地、保護他們的山河。

神聖的土地的教學反思

課文講解伊始,先由學生交流,分享背景資料:19世紀50年代,“華盛頓特區”的白人領袖購買美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領地。印第安人,獨特的民族,他們相信萬物有靈論,崇敬自然,對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報以敬畏態度,把山稱作“父親”。這樣一個民族,在喪失領土後,他們的情緒是悲痛的,在哀鳴之中,呼籲他們的朋友,愛護河水、空氣、動物等。

由題目引入正文,“關於土地,我們一般總是用肥沃、美麗等詞語來形容,而作者卻獨具匠心,選擇了神聖這個詞語,那麼課文哪些句段讓你感受到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請你邊讀邊畫找相關句子,讀一讀,寫出體會。”此一環節設定力求引導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讀寫結合,將感受賦於筆尖,加深記憶和理解。

課文的難點是體會西雅圖等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熱忱。學生先讀原文,說出自己的體會,再帶着這份體會誦讀課文。在讀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他生再做補充,把握人與自然的休息相關,體會作者所運用的表達方式,如排比、暗喻等,再帶感情朗讀、背誦。教學的'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朗讀。

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文字間處處體現出長者對晚輩的諄諄教誨,善待我們的河水、我們的空氣、我們的動物等。警示人們要保護環境、珍惜自然,如: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一句句話語讓學生也感同身受,聯想到我們所面臨的環境:沙漠化加劇、洪水肆虐、動物們瀕臨滅絕,一個又一個事實在啓示我們,環境需要保護,我們沒有權利去征服自然環境,應順應自然,愛護自然,才能夠和自然友好相處。這個大的主題,也由學生談身邊的體會有所昇華。最後,留了一項作業,對自己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它們是得到了保護還是遭到了破壞?這個問題寫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這篇課文講完,雖然主題思想得以展現,但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交流的過程雖以學生討論,小組彙報的形式展開,但由於時間的關係,壓縮了彙報時間,沒有很好的體現小組合作的優勢。還有由於本班大屏幕不能使用,很多關於課文的背景資料不能介紹出來,對課文的理解也增加了難度,希望以後的教學能夠克服這些不足,讓學生更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