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全神貫注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1

略讀課文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訓練和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愛讀書並且會讀書,培養他們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能力,這是課標的要求也是新課程編者的意圖。所以我們在教研時制定了學習略讀課文的幾個大環節,這樣更便於學生操作,使學生在學習時能有據可依,然後在學習不同類型的課文時再根據文前的提示制定每一環節的具體的學習目標,本課在初讀到位的基礎上,直入研讀專題:“全神貫注”,讓學生們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啓迪,最後內化生成爲自己的技能。擺脫了多餘的情節分析、繁瑣的提問設計、僵化的章法講解的傳統模式,充分體現了“反覆誦讀、情感薰陶、自由感悟”的語文學科個性,讓學生能夠充分體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透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獲取成功的喜悅。最後創設情景,進行寫作訓練一環節,也很巧妙地做到了讀寫結合,激發了學生的表達興趣,讓學生迅速掌握並運用本課作者展現人物品質的方法,能夠學以致用,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特點,體現了學語文、用語文的大教學觀。

不過在實際教學中,也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課後我們教研總結了以下幾點:

1、在課前如果能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寫人文章,是如何透過語言、神態、動作來表現人物形象的。會對本課重難點的突破有很大幫助。

2、在學生制定每一環節的小目標時應該在細一些,如生字新詞都掌握到了什麼程度,還應該有個及時的反饋。

3、在默讀探究一環節,還應再要求的細一些,把課文中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用不同的符號進行圈畫,在交流研討一環節也應分開來,細細去品讀,透過多讀去談體會,學生收穫會更大。

4、最後的拓展是創設情景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對於全神貫注的樣子,學生能用上課文中的句子固然很好,那是學以致用,不過也要鼓勵孩子們根據自己對生活的體驗與觀察大膽表達,也可讓孩子們進行合理的想象一定會更生動。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2

《全神貫注》這篇略讀課文,生動地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到家裏做客,自己卻如癡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文中對羅丹語言、神態和動作的描述,生動傳神,使我們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充分表現出了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和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

略讀課文具有較明顯的獨立閱讀的性質,在教材中安排略讀課文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用於閱讀實踐,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潛力。個體自讀、同伴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只需在教學中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指導,從而把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留給學生自己。在教學《全神貫注》時,我就給足學生充分的自主閱讀時間,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讀通課文,之後讓學生默讀課文,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在充分接觸文字的過程中,學生的感受也比較到位。

略讀課文有着自身的教學任務和特點,不能夠面面俱到。但是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並不是說就不需要有“精”、“細”的部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學中做到點面結合,粗中有細。在《全神貫注》的教學中,我精心選取了描述羅丹神態、動作的句子,引導學生細細品讀、感悟、內化,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透過有層次、有取捨、有詳略的閱讀,在資料理解、情感薰陶、語言感悟與方法習得上到達比較理想的效果。課文中最後一句話,是揭示道理的一個句子。就讓學生讀讀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的理解往往只會空洞地停留在表面:我們做事情就應全神貫注。爲了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句子的含義,我設計了說話資料,讓學生說說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值得我們全神貫注地去做的。聯繫生活,使學生情感得到昇華。

這節課我覺得存在的問題有,一是理解中的指導仍過多,二是小練筆寫作方法滲透得不夠自然。這一堂課下來,我想教學略讀課文,教師更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要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不要逐段講讀,不要把略讀課文上成精讀課文。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自讀時間和學習討論時間,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逐步提高自學潛力。略讀課文的教學將教師推到一個更“隱蔽”的角落,學生站在更“亮”的舞臺中間。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3

《全神貫注》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生動地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裏做客,自己卻如癡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本課的教學我設計的學習目標是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體會描寫羅丹全神貫注工作的句子,並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學習羅丹全神貫注的精神。體會描寫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茨威格的話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本堂課的教學,我主要讓學生在讀中解決問題、讀中感悟。第一遍讀,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第二遍讀讓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羅丹的全神貫注。爲了能把握住重點,我對課文中的其它內容進行淡化處理,讓學生集中精力去閱讀課文的重點部分,也就是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和課文最後一句話。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我重點指導第一句“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裏嘰哩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着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這個句子的朗讀、理解、感悟,我沒有放手讓學生學習,因此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沒有條理,對句子中的“整個世界、癡癡地微笑”和表示時間的詞來感悟羅丹工作的全神貫注、如癡如醉的感悟不深刻。

課文中最後一句話,是揭示道理的一個句子。應讓學生再讀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的理解只空洞地停留在表面,導致學生談感受時只有少數學生回答,顯得課堂氣氛沉悶。

我們做事情應該全神貫注。爲了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句子的含義,我讓學生說說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值得我們全神貫注地去做的。聯繫生活,使學生情感得到昇華。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4

在《全神貫注》這節課上,可以看出學生們學習積極性非常高。教師課前出示名言,引導學生朗讀、質疑、談對課題的理解,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中進行了“朗讀比賽”,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生願意按自己的理解去讀,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在“拓展運用,延伸課外”這一環節中,利用多媒體播放羅丹的雕塑作品,引來學生嘖嘖的稱讚,再次激起學生對羅丹的敬佩之情;最後,教師贈送名言書籤,學生讀書籤上的名言,感受老師寄予的希望,進一步融洽師生的關係,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爲全文作了巧妙而有意義的總結。板書設計圖文並茂、形象直觀、意蘊深遠、極富創意。一顆紅心裏寫上“全神貫注”四個大字,中間套有一顆小紅心寫上“精益求精、如癡如醉”八個小字,一個箭頭橫穿過兩顆紅心,指向右邊“成功”二字。這些都是在以後的課堂上應該繼續發揚的。但是,在這堂課上,我發現學生朗讀時語氣平淡,缺乏激情,儘管我在課堂上及時作了指導,但效果還是不明顯。特別是在“把你自己認爲最能表現羅丹工作時全神貫注的句子讀出來”的這一教學環節中,不管是自由朗讀,還是比賽朗讀,聽到的只是平淡的朗讀聲,根本沒有把羅丹工作時的全身心投入、如癡如醉的工作作風表達出來。

其實我在備課時,就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以人爲本”的基本理念,想在課堂上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氛圍,把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引導學生透過與文字、教師的對話,訓練語感,陶冶情感。而事實上,學生這樣的朗讀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及時改變教學計劃,增加了“教師範讀課文第二段、學生看插圖想象”這一環節。之後再引導學生齊讀,這一次在學生個性化的朗讀中明顯有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體現。這一點就足以讓我深思,教師要善於及時調整教學思路,靈活運用教學理念。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是應該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珍視他們個性化的朗讀。同時,也不能忽略教師作爲指導者的角色。教師要創造機會,創設情境,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充分地讀,讀出聲、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讀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要想達到這種效果,需要師生長期不懈努力,充分利用平時的早讀、課堂進行有效地訓練。同時,可以請家長配合,營造講普通話的家庭氛圍。長此下去,學生不但樂於朗讀,還能善於朗讀。

相同的是:

重視夯實語文基礎的訓練。重視教規律,教方法。

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從何而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從孃胎裏帶出來的無師自通,而是伴隨着學生一年級到六年級的成長,十二個學期的循序漸進,師生教與學的共同努力當中習得的呀!

爲孩子們服務不應是一句空話,要真正爲學生終身發展所需要的語言素養與能力考慮。現在強調多讀,但並不排斥培養學生有理有據,語言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的語言訓練,也不排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是怎樣表達的,條理是怎樣清晰的,立意、構思、選材、謀篇佈局等方面有些什麼特色,以及教給概括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的方法,甚至小到標點運用是否正確,文字書寫是否工整……如果我們不去有意識地這樣咀嚼,訓練,有些東西像過眼煙雲,飄然而過,又怎樣沉澱,內化爲一種堅實的語言基礎和能力呢?當然,這一切訓練要從讀書活動中自然滲透。

現在,我們有些課上得熱熱鬧鬧,在書還沒有讀熟的時候就大談“感悟”“體驗”,一篇沒學好就要帶多篇。尤其是公開課,好像不弄出點新花樣就愧對了這公開課一樣,好像像常規課那樣紮紮實實地讀書、讀詞、造句、寫字,教讀書方法,課上得平實了,就愧對了觀衆一樣。一堂課上下來,學生得到了些什麼呢?或者說,除情感上有所激動以外,對於語言能力的提高,學生收穫大嗎?

學習語言的確是一個艱鉅而漫長的薰陶、訓練、實踐的過程,決不可以一蹴而就,更不可能“速成”,這是規律,也是科學。讀讀背背,圈點勾畫,比較鑑別,翻翻查查,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這種重視語言品味的做法是應該提倡而決不能拋棄的。它與繁瑣的分析與肢解文章完全不同。

如:怎樣理解詞語?教給學生對每一個語素要咀嚼,分解組合,更聯繫語境,聯繫生活實際去理解;再如,讀書時抓住重點句重點詞聯繫上下文去理解,“抓住一詞,輻射全篇”。“牽一髮而動全身”;還如,段與段之間是什麼聯繫,主要內容怎樣用簡潔的語言表達?都要滲透訓練。我們常說,“要教給學生一把把開啓智慧大門的金鑰匙”,“教是爲了不教”。學生掌握了這樣一系列的讀書方法,閱讀能力和閱讀速度會提高得更快。該教時就要教,公開課不教,課下再去教,或者再交錢到培優班裏去學,這又是何故呢?

這節課與前幾年上的課相比,也有了一些新的嘗試。

如,這節課體現了新課標中提出的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與感悟,體現了個性化的閱讀。你覺得哪一句最能體現羅丹的全神貫注就讀哪一句,你覺得應該怎樣朗讀,由你所體會到的情感所決定,不必一個模式,一種腔調,你能猜出老師要提什麼樣的問題嗎等等。

老師有給學生個性化讀書和培養創新精神的意識。但其中也不乏老師的點撥與鼓勵。再如,這節課也體現了新課標中提出的以讀代講,以讀代答,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感情,讀中理解,受到薰陶。在讀中去與文字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老師完全成了參與讀,參與對話中的一員。

這也使我體會到,新課標精神下的語文課堂,給了老師更大的自主和自由,但也對老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課堂上的生成是與與預設不同的,需要老師不露聲色,隨機應變,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5

課堂教學過程,是若干個充滿生命和活力的個體展示自己的個性,共同協作,相互影響和提升的過程。因此,課堂上要充分發揮每一個個體學習的用心性,讓每一個體都主動參與,這是促使主動學習關鍵。老師在教這節課時就設計了“自主讀書”這一個環節──“找出你感興趣的一處描述,讀一讀,劃下來。”這樣,給學生閱讀自由度,開拓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空間,給每一個學生同時、同等參與學習的可能,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讀書,去感悟,改變了過去那種用一把尺子提問題的辦法。優等生也好,差等生也好,都有自己的事幹,都會在讀書的過程中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穫,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得到鍛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誘導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比如,課文中並沒有寫出羅丹在自言自語說些什麼,這無疑給學生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間,因而,老師的一句“你能想像一下,羅丹他自言自語地說些什麼呢?”把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引導學生進入主角,變成課文中的人物,學生的想象翅膀開啟了,靈感被激發,創作慾望被喚起,孩子們紛紛上臺表演,演繹自己對課文的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務必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

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堂課把探究獲取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帶給讀書、感悟、表達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悟,悟了就說,未悟就問。在課堂上,教師只是在“鋪路搭橋”,點撥引導學生大膽地讀書、大膽地說話、大膽地提問、大膽地表演,真正實現“口、手、眼、腦”等多種感官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