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春到沂河》教學反思範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春到沂河》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到沂河》教學反思範文

《春到沂河》教學反思1

透過本次上課,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並真正領會了音樂課課改的優點,對自己的課堂課件教學有了很大的解決。在沒有參加本次賽課前,我對音樂課件教學還很茫然,不知道怎樣才能製作好課件,幸虧有了符秋梅、林尢政老師的關心、幫助,我多了幾份自信,並竭力參與、學習、收穫頗多。

我透過對教學聽賞《春到沂河》和演唱《嘀哩嘀哩》這一案例進行反思,具體地分析探索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方面的反思與調整的過程與方法。

一、教學內容的反思

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以學生爲本。教學內容不僅具有音樂性、審美性,更應貼近學生的生活的實際。課堂教學內容只有充分利用現有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與審美愉悅,讓教學內容真正使用權學生想學、愛學、樂學。在教學聽賞《春到沂河》及歌曲《嘀哩嘀哩》時,我安排了先欣賞《春到沂河》感受沂河冰雪融化、春光明媚、流水潺潺的春天美好時光。歌曲《嘀哩嘀哩》春天裏又感覺小黃鸝在快活、輕鬆地歌唱。這樣結合春天裏花、草、樹木、藍天、白雲,才能激起學生對音樂的內化,體會音樂藝術的美感。

二、教學目標的反思

教學設想:本課以春爲主題,透過欣賞《春到沂河》和演唱《嘀哩嘀哩》,讓學生感受到“春”的美好。這一課時我定下了兩個教學目標:

1、從聆聽《春到沂河》中感受“春”的意境,並儘可能展開想像、聯想,能邊聽音樂邊用動作來表示樂曲的變化。

2、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並進行打擊樂伴奏來編創活動,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頌。

讀譜知識不再是單純的教師講解,要讓學生多感受、體驗、模仿。利用孩子天真無邪,在嬉戲中玩耍會很自然的表現、創新。捕捉孩子愛玩愛樂的一面,藉此讓孩子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展示他們的音樂情感和慾望,挖掘他們所具有的藝術潛能。從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例如:律動是在有規律的動作中培養節奏感和韻律感。小鳥是如何飛翔的?小鳥的叫聲是怎麼樣的?等等。

三、緊扣內容環節教學,注重學生體驗

在本課教學中,我將聽賞、學歌、創編表演都溶入到了這堂音樂課的環節中,用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先聽歌曲,熟悉音樂旋律。然後再唱一唱流暢活潑地《嘀哩嘀哩》,在小黃鸝鳥的清脆歌聲感受春天的快樂。以歌曲《嘀哩嘀哩》裏的小黃鸝鳥飛翔動作或打擊樂器讓學生輪流上臺表演節目,藉助小學生喜歡春天裏小鳥的鳴叫,讓他們在聽一聽、猜一猜、演一演中進行了多種體驗,從而給學生一個想像的空間這樣能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音樂,進行更深一步的創作。

以上總結的是本堂課的教學,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所得也有所失,由於缺少一定的教學機智,所以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不斷的去學習去探究去總結。對於音樂教師而言,除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外,更需要有良好的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唯有如此音樂課才能上的更好。

《春到沂河》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節欣賞課,主要就是讓學生聆聽《春到沂河》這首音樂作品,讓學生從中感受“春”的意境,並展開想像、聯想。上課前我很擔心低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沒那麼好,整堂課的內容都是聆聽音樂,學生會不會感到厭煩呢?上完課後證明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我主要採用瞭如下方法。

一、以興趣爲中心安排各個教學環節。

在匯入環節中我創設情境,從興趣引入,首先是師生合作表演、模唱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這一環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他們都開心地笑起來、唱起來。緊跟着就採用視覺圖像法,沂河是山東非常有名的一條河流,對於學生來說也許就不是那麼熟悉了,爲了使學生們更直接的瞭解到山東沂河一帶春天的情景,合理運用了電腦軟件製作了山東沂河一帶的風光圖片,配合優美的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視聽結合,避免了枯燥的說教,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並很自然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引入到春光明媚的沂河中來,學生透過畫面,享受到沂河美景給他們帶來的美感,同時也爲下面聽賞感受樂曲情緒展開想象。

二、以聽覺爲中心,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刺激着學生的`聽覺。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欣賞的中心環節是傾聽音樂。欣賞教學主要是透過聽覺從音樂中獲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快和理性的滿足,是培養音樂感受能力、音樂理解能力和音樂鑑賞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本課教案設計中從聽入手,以聽爲核心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例如:採用熟悉主題法,透過模唱、反覆聽記主題旋律,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力;採用動作表示法,讓學生用簡單的身體動作表示聽到的不同主題的音樂;採用圖形色彩法,用不同顏色的圖形表示出曲式結構和情緒變化;採用表演法,讓學生邊聽音樂邊即興表演,模擬小鳥、流水、雷雨的動作,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和創造性思維能力。透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力、理解力和創造力。

三、讓學生的“腦”動起來。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也是想象的藝術,沒有想像的音樂不是好音樂。不論是所學的歌曲還是所要欣賞的樂曲,它都要表現一定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必須經過聽者的頭腦想象才能得來。比如,在聽樂曲的時候,它沒有任何的語言解釋,只是根據旋律、速度、情緒、節奏的變化來感受樂曲的內容,同樣的音樂經過不同的學生大腦的想象會產生不同的畫面、不同的結果。學生在欣賞《春到沂河》時,學生在聽後有的說:我看到了小草發芽,鮮花盛開的生機勃勃的自然現象;還有的說:我看到了小朋友們在草地上玩耍、嬉戲的歡樂情景;我看到了農民伯伯、農民阿姨在田裏愉快勞動的情景……這些精彩的想象、精彩的發言,都源於學生動腦想象,學生的頭腦中充滿了對各種音樂形象的描述。雖然他們所說的各不相同,但都表現了歡樂、開心的心情,也達到了我教學的目的,讓學生感受到了音樂的內涵。

(1)本課的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尤其是音樂欣賞表演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參與熱情、以及他們對音樂的感受與想象,都有很好的發揮。因此我想,在這節欣賞課中爲他們營造的這個小小的舞臺,給他們在心靈的某個角落埋下一顆與音樂相關的神祕種子。

(2)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爲學生創設了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環境,使學生始終處於愉悅的氣氛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教學中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採用啓發式的教學,使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

這節欣賞課,我想孩子們一定受益匪淺,他們對於感悟到的事物,表達的方式是多樣性的,也更加內在。而我,亦受益匪淺,真正讓自己覺得教與學相長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