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教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1

資訊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資訊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資訊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爲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資訊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資訊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着"教"走,只要"我說你做"就可以了,而資訊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資訊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四、五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爲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

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資訊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資訊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爲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蘊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資訊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總之,要上好小學資訊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爲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2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一

曾幾何時,隨着現代教學手段的引入課堂,教師的範讀,板書漸漸逝去,幾乎銷聲匿跡……。記得,開學初教《荔枝》一文時,本想用錄音機朗讀全文引入新課的教學。恰巧那天停電,計劃泡湯,靈機一動,何不來一下“範讀”呢?於是,我手捧課本搖頭擺腦,聲情並茂地讀了起來。不一會兒,我覺得教室裏格外的安靜,擡眼一瞥,連“不法分子”今天也乖巧多了。一口氣讀完了全文,我被偉大的母愛所震撼,心中涌起一股“報得三春暉”的感恩之情,再看看我的學生,有的還沉浸在母愛的溫馨之中,有的睜得大大的眼睛還噙着淚花,有的用小手正拭着眼邊的淚水……多感人的一幕啊,真是不曾預約的精彩!比以往任何一節新課的匯入效果都好。我心旌不禁一顫:好一個範讀,以情激情;好一個範讀,引領孩子們全身心地走進文字中,走進作者的心靈之中。

我激動不已,今天這節課收穫太大了。我懷舊,我感悟——閱讀教學離不開教師的範讀!美國心理學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發現,學生接受資訊的總效果=7%文字+38%語調+55%面部表情。可見,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能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產生豐富的情感想象,與作者共鳴,與作品中的人物共鳴。因此,教師的範讀十分的重要,必須引起我們語文教師的重視,努力在範讀中做到:“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地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當時說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我追尋,我反思——教師的範讀確是閱讀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方法,美美的朗讀,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個性化,創意性閱讀課文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可以打動學生,以情激情,在學習課文時能夠更好地自主探究。歸來吧,閱讀教學中教師的範讀:

1、教師的範讀能誘發學生情感的波瀾。

教師精彩的範讀,不僅濃縮了教師領悟教材的深刻體會,而且伴隨着教師的範讀。課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嚮往,就會像一股清泉流淌學生稚嫩的心田,誘發學生情感的波瀾。閱讀,沒有感情的投入,是得不到回報的,或回報甚微!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薰陶,無疑爲學生自主探究課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教師的範讀能更有效地指導個性化的朗讀。

記得徐世英先生是這樣理解講解和朗讀的,他說:“講解是鑽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賦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貫、顯現。在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聲情並茂地範讀,學生可以視其人,聞其聲,悟其情,直接領略教師範讀時的語調、神情、情感,進而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感情基調。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就能更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個性化朗讀。

3、教師的範讀能讀出好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 。

於永正老師說過:“對兒童來說,‘正統’不如‘卡通’。”教師的範讀就是一種卡通,一種現實的,直接的指導。在鑽研領悟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倘若能在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時機,或在學生讀文前或當學生讀得不盡人意時,處於“憤,悱”之時,教師範讀一番,將會是事半功倍。在上優美抒情的課文時,教師更應用情用心地讀,把孩子們帶入盡善盡美之中。如閱讀《索溪峪的“野”》一課時,有這樣一個自然段:“索溪像是一個從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纏繞着山奔跑,一會兒撅着屁股,賭着氣又自個兒鬧去了。……”在我抒情地範讀後,學生也“蹦跳而出”、“纏繞”着,“撅着屁股”、“賭着氣”地讀起來了,讀的有聲有色,美極了!這樣,課文讀懂了,讀出味來了,如臨其境,不但讀出了好的教學方法,也有效地改變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學習方式。

教師的範讀是那麼原始,那麼簡單,“走點老路”返樸歸真。別擔心!興許語文閱讀教學本該如此!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二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複雜性活動。在我校倡導的高效課堂的改革下,作爲語文老師,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課堂並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呢?透過學習與實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一、課堂導語設計的有效性。

在我校的高效課堂模式裏,匯入是一個重要步驟,而我也覺得導語的設計是否有效,往往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成功的導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激發興趣,設定懸念

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時空,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突破重點,切忌生硬

導語設計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內容的簡單羅列,過已經在冗長機械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還容易使學生疲勞、厭惡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課堂問題設計必須有效

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其次,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提問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問方式應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提出一些能夠與學生基礎相適應並能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結果。如果僅僅只要求回答是與否,浪費時間也沒有效果,因此,課堂提問不在數量,而在提問的思維含量。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活躍課堂氣氛、啓發思維、發展智力。

3、 問題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三、引導學生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

首先,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面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

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如有一次做完課堂練習,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們互相學習,發現別人的優勢,我讓學生互相參觀試卷,然後說出自己認爲練習做得最好的同學,學習差的學生說了優生的名字,同樣學習優的學生也有說學習差的學生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已經在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當老師容易,當好老師就不容易了,上課很簡單,但要上好高效課堂就不簡單了。影響課堂的因素很多,爲了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能更有效直至高效,還不僅僅要以模式和理論作指導,更需要不斷探索。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三

《可愛的草塘》一課編排意圖:一是繼續訓練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二是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及特點,在教學時,對重點的突破訓練較到位,能按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形成思路,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尋找關於作者情感變化的句子。讓學生邊讀邊思,從中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是由呆膩——驚喜——讚歎——愛戀。這一變化過程的根本原因是作者對北大荒、對草塘的認識逐漸加深,對草塘的愛也逐漸加深而產生的。這樣引導,使學生感悟到作者的表達順序。

在進行借景敘情方法訓練時,從“我愛北大荒”這一中心出發,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幾處對景色描寫的語段。透過品味、揣摩,體會各自所表達的情感,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繫,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這樣處理教材有利於知識類化、系統化,也便於在“訓”的過程中扶、放結合,給學生遷移運用的機會,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至於對景色描寫的語段的訓練,側重對草塘美景的訓練,忽視了草塘風光奇特的指導。透過反思,頗有感受。要引導學生從學習草塘美景這一部分內容中得出的學習方法,遷移到學習草塘風光奇特這部分內容上來,實現學法遷移。這一環節沒有實施深感遺憾。

最後對朗讀指導訓練不夠,應如何指導朗讀呢?透過反思,朗讀草塘美景用驚喜、愉快、讚美的感情去讀,整個段落語氣要輕柔。朗讀時,還要引導學生去體會想象,在頭腦中浮現畫面與作者一起進入“這草塘真美啊”的情境中。小河奇特這一部分,應用讚美、驚喜、戀戀不捨的語氣讀出作者對北大荒的喜愛之情,特別文中描寫小河的排比句朗讀時,要指導學生從停頓、重音、節奏三方面把握好。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3

鑑於小學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我以求真、求實、倡簡爲目標來設計本課,因此在教學設計時牢記一個宗旨:語文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學”出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反思這節課,我認爲較好地體現了主題,達到了教學目標.到了中年段,理解詞語和句子仍然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我在本課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運用低年級所學的一些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方法,加強學習方法的遷移,比如:聯繫上下文理解關鍵的詞句,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白鵝在不同情況下不同的叫聲, “三眼一板”指白鵝任何時候吃飯順序都不變的規矩,這都要聯繫上下文才能理解。另外,爲了引導學生理解白鵝走路的姿態,我透過多媒體播放一段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的淨角出場的錄像,把這些抽象的和學生生活距離比較遠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形象而直觀地感受“白鵝”走路的高傲,就達到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效果。還有,教學中我利用學文與表演相結合。表演是,是催化劑,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但是,在本節課的時間安排上顯得有些緊,學生讀的還是不充分,還有對課文的寫話練習和寫作方法的教學沒有完全展開,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遺憾.由此我也在思考,如果語文是一門藝術,我想大概是一門取捨的藝術吧,每節課多角度地突出主題的建構是容易的,但需要取時間還是舍內容,纔是更應該權衡的.這一點也正是這節課我感覺最難把握的,既想把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完整地展示出來,又想把教學課文的每個環節做到盡善盡美,讓我着實感受到了寸時寸金的可貴.倒底在40分鐘內如何取捨,我想這將是我和各位同行在今後的語文教學同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最後想說,教學本課後,心中存有許多留戀和些許遺憾。留戀的是大家陪我共同渡過的四十分鐘,遺憾的是這"白鵝"還羽翼未豐,請大家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同時讓我們每天多些努力,使我們的學生都能開開心心學語文,紮紮實實學語言,實實在在用語文。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4

教師們!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 ,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忙,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僅有24小時”。一看着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教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僅有24小時,每一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僅有8小時,並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潛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布

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此刻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着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就應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我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爲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我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持續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就應首先思考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我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我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我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 》,我想對自我及教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裏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5

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着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的三個維度爲目標的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但是,從筆者所聽過、看過的教學觀摩課中,也產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1、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着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着小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迴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後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1. 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裏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爲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麼?這跟教師的導向有很大關係。在小學階段,教師比較強調高聲朗讀,因爲,這樣易出效果,也便於教師檢查。但是,其他的閱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麼?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就明確提出了要 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退一步說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也不要總強調 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捨棄了。

2. 你學懂了什麼 。

教師話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教師或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引導及在情感體驗上體現 撥雲見日 的功力,給人以 神龍見首不見尾 之感。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爲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從 零起點 開始,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經獲得了哪些資訊,造成資源浪費。

3. 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

如同在語文課堂中設定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多數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麼?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或寫人、或敘事、或狀物、或說理。結構或並列或總分,文體有別,結構各異,不同的文字有不同的個性,一概以 你想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 可以嗎?而實際上,我們常常看到的只是教師虛晃一槍, 真主意,假商量 而已。教師總是有辦法趕着學生朝設計好的圈子裏鑽。

4. 你真棒 。

現在教師視批評如越雷區、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評就會扼殺一個 牛頓 ,夭折了一個 愛迪生 。殊不知,一味這樣只會成爲學生成長過程中的 溫柔殺手 。當課堂上激烈爭論的學生期待教師的明辨是非時,教師所給予的 你們都有一定道理 你們都很聰明 就會弄得學生摸不着頭腦,不知自己的觀點到底對不對,這種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賞識,只會對學生正確理解知識造成誤導。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然而,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賞識的分寸。 什麼樣的課堂纔是學生最需要的

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學習有認知性學習向體驗性學習轉變。體驗成爲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和感悟,從而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到底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我認爲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情感最豐富。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 人文性 ,其基點就在於 情感 。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 充滿情感的我 ,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 燃燒的歲月 !

2、尊重 需要 ,注重 激趣 。透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或直觀演示、或猜謎語、或進行質疑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 我要學 我想學 的積極教學氣氛。 激趣 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 變苦爲樂 。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師生的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也就是師生間的和諧。教學當中的 情 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 催化劑 ,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 交流的課堂 。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 交流 。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 交流 的課堂,實現 文字對話 、 師生交流 和 生生交流 。

(三)給學生一個 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 展示自己 。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情感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 請、清、情、晴 這組形近字時,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學生說: 太陽出來天就晴,應在青的左邊放日,地上灑水就清潔是清,心裏有事老想着是情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6

1977年,前蘇聯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寫成《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裏所傳達的真知灼見,到這天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每部分都有許多的精華,給我很大的振動,在那裏,我想摘出幾句來,讓我們一齊細細地品讀。

一、教師要做自我的主人

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就應有自我的精神空間,他們也要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聖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教師不可能人人成爲“聖人”,也沒有那個必要。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務必首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做自我的主人絕不僅僅限於做自我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個完整的過程:一是認識自我,對自我的專長和優缺點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我主人卻不認識自我的個性是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更就應明白自我的優缺點。二是要自我選取,如果教師這個行當是你自我選取的,就要無怨無悔的做下去,並且要儘自我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我的方式教書,本來就“教無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學的基本規範,剩下的空間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學目標任務的前提下,你能夠這樣教也能夠那樣教,教出你“自我”來。四是自我評價自我,自我教的好不好自我要總結,僅有善於總結纔會去學習提高

二、教師要繼續學習

以前總是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務必有一桶水,可按此刻的局面來看,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用的。一個教師如果不繼續學習,他將不能勝任教師這個工作。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以前很少有專業知識方面的學習,近來常有緊迫感,總覺得知識欠缺,“書到用時方恨少”。近一年來,在學習這一塊有了大提高,便覺得自我充實了許多,自信也增強了許多。教育改革的發展指出了繼續學習的

迫切性。學校的發展也體現了繼續學習的迫切性。隨家庭擇校就讀也同樣指出了繼續學習的迫切性。現代教育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求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自我首先要以身作則。所謂: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教師務必要養成繼續學習的好習慣,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三、愛惜自我的每一根羽毛

“金盃銀盃不如口碑”剛開始看到這句話覺得有些荒誕,不是說事實勝於雄辯嗎,並且此刻基本招工單位不是一律看簡歷、榮譽嗎。但讀完這一段話,靜心細想,確實如此,一位教師是否優秀怎樣能憑几節作秀的公開課或論文的篇數來斷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學生、你的學生的家長們都“口口相傳”地讚美你、敬重你,你有着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個“口碑”很好的教師,鄭校長說的第一條真的很重要,如果沒有豐富的知識你終將被時代淘汰。我覺得今後的生活就應把學習擺在第一位,“愛惜自我的每一根羽毛”,讓自我活得美麗而開心。

四、“欣賞缺憾”

古人說得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存在着許多完美,也有許多的缺憾,就看我們有沒有潛力去直面它,欣賞它。作者認爲“欣賞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種潛力,這種潛力來自於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爲理解了生活而升騰起的對生活的摯愛”。雖說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是一份崇高的職業,可經歷中仍難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悅的回憶,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陣陣苦痛,但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們足夠熱愛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體驗生命中的每一點感動,哪怕這感動並不是完美的。能夠這麼說:有着缺憾的人生,纔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賞缺憾的人生,纔是美麗的人生。

五、永不放下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告訴我們每個教師:“那些個性的孩子正是透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爲只要我們充滿期盼,他們或許很有期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爲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下,絕不放下。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下。”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啓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爲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並且在幼兒園不用成績去評價孩子的優劣,所以每個孩子都是祖國的期望。對於這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就應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個性的愛給個性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六、“學會傾聽不容易”

“傾聽”與“聽”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聽是入耳,一種生理遊戲,但不必須入心,別人說話你聽到了,僅僅是一種聲波和信號,是人的一種本能而已。而傾聽呢,是一種身心兩方面的活動,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學會傾聽是十分重要的,傾聽不僅僅是一種交往藝術,更是一種美德。教師當然需要傾聽,烏申斯基說:“如果教育者期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麼就務必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的,而心與心的對話又是從真誠的傾聽開始的。教師善於傾聽才能理解孩子,才能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學,從而提高自我的水平。工作之餘,善於傾聽又會讓你交到知心朋友,擁有和諧融洽的家庭關係。所以,學會傾聽真的很重要,透過它會讓你學到更多的東西,也會讓你得到許多東西。

以上是我讀了本書後的點滴想法,讀着著作中的每個建議 ,就像登上了每一個臺階,我就感到了我們職業的光明,對自我的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我會所以更從容的走好自我的未來之路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7

合作學習透過營造寬鬆、和諧、自由的學習環境,可能使每一個學生學習自主性得到發揮,個性得到張揚,確實能到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充分發揮“合作學習”,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美術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素質教學。培養學生的美術技能和藝術修養,是一門不枯燥乏味的學科。合作教學與美術教育相結合,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在和諧、充滿藝術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在我平時的授課中,我也使合作教學發揮其本身的作用。以下以實例來說明美術教育中的合作教學。

在二年級的一節《泥塑》課上,我採用了小組合作進行製作的教學方法。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動手塑造能力,讓學生對生活充滿興趣。

2、知識與技能:運用壓、剪、滾的方法進行泥塑造型,掌握面具的特點。

3、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教學,直觀教學。

教學重點:用泥塑造型面具。

教學難點:運用基本工具和造型方法對面具的誇張設計。

在課堂實際教學中,我把這節課設計成用泥塑造型一個面具。面具具有誇張、怪誕的特點。利用孩子們平時都喜歡玩的橡皮泥來進行塑造面具造型。我把班級學生分成三人爲一組。在每組的桌上擺放這節課需要的一些用具物品。在講授完知識點後,學生進行操作。

首先,每一個小組進行討論,討論自己小組所要塑造的面具造型是如何的?還有利用什麼工具和方法進行塑造。如果每個人各自做一個面具,那麼他的想法肯定有侷限性。

其次,透過小組的討論分工之後,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作品更爲豐富。一個小組討論下來結果是:一個同學製作面具的外輪廓,進行搓——捏——壓的製作方法。另一個同學製作面具的五官,第三個同學製作面具的裝飾。這樣子一個面具透過三個人的製作拼成一個造型。體現了三個人的想法。

最後,由小組決定一個成員上來介紹自己小組塑造的面具造型。把多人的想法結合在一起敘述,介紹自己小組的作品。

透過這節課小組合作教學之後,我發現首先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鐘的課堂上,充分利用了時間。不會因爲學生沒能在課堂上完成作業而沮喪,也不會因爲想不出畫什麼、做什麼而傻傻地呆坐着。甚至,在合作過程中,也教育學生如何良好的進行合作,不會因爲工具等一些摩擦而爭吵,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如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大多數學生過分地考慮自己,但在合作教學中,就能彌補這一方面的缺點,讓他們學會與人分享也是一種快樂。

所以,合作教學在各個學科中同樣也適用,在我所舉的例子中,合作教學在我所上的美術教學中大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節約了時間,不會因爲時間原因而影響了課程。在語文教學中同樣也適應,比如:讀一篇課文,讓學生分角色的進行朗讀。不光能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上課效率。

美術教育中的合作教學實破教學重點、難點時,運用“合作學習”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解決學生質疑問難時,組織小組討論,有助於確立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的地位。

當遇到問題含有多解性時,小組討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8

小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閱歷、情感和思想都在發展,因而,我們的造句、習作、閱讀理解的指導也得跟上去。一個四年級的學生,造句還是照搬二、三年級的句子。這個孩子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太深,作業和考試只求穩妥、只關心得分。因爲她怕錯,怕丟分,怕老師和家長批評,而不敢去想。久而久之,將失去表達力、思考力和生活觀察力。長大了,還能幹什麼?!

如何讓學生進入講讀課文狀態?採取師生對話式講讀課文,即,或跟着老師的話題走,或跟着學生的話題走。嚴格要求“有話跟我說,說給大家聽。不準私下說話。”這樣,師生的心靈才能碰撞出火花,教學纔可進入狀態。吵雜、喧鬧不是好課堂,一言堂也不是好課堂。

中國教育管理是行政式運作,不是靠表彰來鼓勵老師工作,就是靠檔案和檢查來督促老師工作。背離了以人爲本的教育本質。教學論文的一般構成:提出觀點,簡述理論,常用方法,教學案例(這一項是最重要的,要靠自己平時收集)。這樣的文章,讓讀者明確主旨,懂得道理,掌握方法,看得懂你是如何教學的。

其實,小學完全可以採用新課標來教學。老師們不敢這樣做是有各種原因的。學校每學期都要進行均分排隊,老師們只能分分必爭,不敢放開手腳抓素質、打基礎。我們的教學形成了天天圍繞試題轉,學一節考一節,差什麼補什麼,考什麼背什麼。素質教學需要老師情感和思想的投入,要付出極大的精力,是複雜、長遠的工程。而應試教學精力和時間投入少、形式單一:講題目、做題目,背答案。教育方式很簡單,那就是罵、打、罰。老年教師固守着“師道尊嚴”,年輕教師是在題海中長大的,新課標的真正實施還任重道遠。我們的老師要改變教育觀念,堅守職業道德,勇於犧牲眼前的利益,敢於同舊體制作鬥爭。爲了拯救孩子,振興民族。我們老師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小學是爲了孩子未來的發展而教學,不是爲了分數而教學。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9

在課外閱讀中我瞭解到分層教學,它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徵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學有所得,先後達到課程的要求。在一年教學的實踐中總結,我認爲分層教學的方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計:

一、學生分層

瞭解學生,是使教學活動對於每一個學生都更爲有效,從而是大面積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前提。瞭解學生的學習技巧,思維和記憶的發展水平,知識面、日常生活情況,對集體,教師和學校的態度等。對全體學生進行前期調查和測試工作。內容包括學生的智能、體能、心理、學科成績、在校表現、在家表現及家庭環境等,並對所獲數據、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分類建檔。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分成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習小組,而這不同層次小組的學生不是長期固定的,而是可升級(沒有降級)。讓師生都明確某一個同學在某一階段時間內所處的層次。同時,要讓學生建立起對學習的樂觀主義態度和真誠的學習信心,正確對待分組方式,明確教師的分組目的,防止優生驕傲自滿,中等生得過且過,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緒的產生。

二、備課分層

學生彼此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爲了達到普遍提高,全面培養的教學效果,我們有必要在備課過程中,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步驟、教學方式到教具準備都堅持與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相適應。強調針對性,既保證"面向全體",又兼顧"提優" 、"補差",使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能抓住三類學生。[複習鞏固](10分鐘左右)。針對新授與練習中的反饋資訊作適當處理,對普遍存薄弱點或個別不及矯正的問題進行補救,將本節課所學內容系統化,便於學生理解和運用,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目標延伸](5分鐘左右)。分好、中、差三類學生的要求。對優生,設計一些基礎題讓他們完成,並讓他們探索思考撥尖題;對差生,診斷他們學習本課中的疑難,採取有效方法補救,讓他們完成基礎題;對中等生,要求他們自我複習鞏固,完成基礎題和提高題。

這樣,我們就能把每個學生的培養和提高都置於自己視線之中,充分調動了各類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於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課堂教學分層

這裏重點是分層施教和分層練習。在課堂教學中,對優生以“放”爲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後進生以“扶”爲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展區”前進,後進生必須基本上達到課程的要求,優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儘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

四、作業分層

作業由淺入深可分爲四個層次,即放緩題、基礎題、提高題、撥尖題。向好、中、差三組學生布置三種作業,並採取三種作業批改方式,"差組"--放緩題+基礎題,教師當天面批,學生當天糾正;"中組"--基礎題+提高題,全部批改;"好組"--基礎題+撥尖題,只批改革1 - 2本,其餘由學生自己覈對,組長檢查。在分層練習中,我們應積極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突破,從調動學生求知的積極性。

五、考覈分層

考覈包括單元關檢測和階段性檢測。由教師自己依照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命題。每份題都包括放緩題、基礎題、提高題和撥尖題四大類,放緩題面向差生,僅供"差組"生做;基礎題面向全體學生,全體學生必做;提高題面向中等生,"差組"選做;"好組"和"中組"必做;撥尖題面向優生,供"中組"選做,"好組"必做。考覈後,對已達標學生提出"鞏固性"或"擴展性"的目標;對未達標學生,透過補課,個別輔導建立互幫互助小組進行"矯正幫助"。以確保各類學生都達到預定的階段目標。

透過階段考覈,對各個學生進行多次的綜合分析,並進行必要的組別調整。對進步明顯的提高一個層次;對有後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勵,下次仍跟不上的個別輔導,絕不降級。這樣做,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調整適應自身發展的教學起點,而且有利於學生看到自身的進步和不足。而對這樣的個別學生,切忌冷嘲熱諷,應熱情關心,幫助分析原因,樹立信心,以確保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熱情。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10

一、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現狀

1、藝術教育被忽視。

不少學校尤其是農村小學仍然把音樂課、美術課爲主的藝術課看成是可開可不開的“雜課”。即使在課程表上體現了規定的音樂課時量和美術課時量,但在執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課、圖畫課,有的被語、數等主課佔用,更有的乾脆讓學生自習。安排在課表中的音樂課、美術課形同虛設。個別學校甚至取消了音樂課、美術課,使學生不能接受應有的藝術教育。

2、專業師資嚴重匱乏。

目前,在農村小學教師中,藝術課教師從正規師範院校畢業,受過藝術專業化、系統化教育和培訓的教師少之又少,大部分對音樂、美術等藝術專業知識知之甚少。因此,在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師資嚴重不足,音樂課美術課完全由語、數等“主課”教師兼教,而且現有的任課教師在教學觀念、教學態度、學識水平、業務能力等方面與藝術教學的實際需要存在着較大的差距。同時,由於中小學藝術教育不受重視,把藝術課看作“雜課”,沒有建立藝術教育的評價、測試體系,以致於教師的教學無壓力,無動力,應付了事。

3、藝術教學設備嚴重短缺。

目前,農村中小學藝術教學設備的配置,雖然在“普九”、“普圖”、“普實”的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學校管理不善,使用不當,導致藝術教學設備損毀、流失的現象較爲嚴重,不能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有些學校的藝術課因爲沒有設備,無從開展。拿我從事教學的學校來說,音樂器材只有一臺腳踏琴、一臺電子琴。而美術器材只有閒置很長時間的畫夾,像顏料等必要美術用品都十分短缺

4、學生家長認識不夠。

在農村,學生家長的思想封閉,觀念陳舊,文化素質低,知識面窄。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他們只關心孩子語數等“主課”的學業,認爲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畫家的“料”。音樂和美術,孩子學與不學,教師教與不教,沒有多大關係,以至輕視甚至阻礙孩子學習音樂和美術。對於學校的一些相關的藝術活動,家長也不支援,有的甚至阻礙。

二、關於加強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幾點建議

1、選用和培訓師資是首要任務。

學校要重視音、美教師和特長教師的選用和培訓,採用脫產專職培訓和自學成才、業餘進修、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法,加強藝術教育的師資力量。一方面,可以透過嚴格的考試和麪試,從中小學中選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質好,並具備一定音美知識的年輕教師到師範院校進行專業學習培訓,充實音、美教學力量;另一方面,對邊遠地區、人員較緊張的學校採用假期集中培訓,聘請一些有水平的音、美教育專家授課,使教師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到較系統、較實用的專業知識。“藝術不能容忍說教,審美不能依靠灌輸”,只有藝術教師的專業水平提高了,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

2、加強硬件建設。

音樂、美術器材的配置是開展藝術教育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順利實施藝術教育的物質基礎。我們應抓住鞏固“普九”成果的契機,進一步促進學校的硬件建設,利用有限的教育資金,購置各類音、美教學器材,使學校的音、美器材配備上規模、上檔次。在教育資金相對困難的情況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

積極採取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透過各種渠道積極籌措資金,幫助學校購置藝術教育設備;另一方面,儘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條件,自制部分教學用具和器材。如簡易的畫夾、畫架、畫板等,鼓勵學生自帶或自購一些民間樂器,如二胡、笛子等。另外,應妥善保管各種教學用具和器材,避免損毀和流失。

3、開齊、開足、開好藝術課。

各校應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開好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不能像以前那樣把藝術類課程當成是可有可無的“雜課”,也不能走走形式每週上一節不專業的“遊戲課”,不能只偏重於知識和技能的目標,而應重視學習過程的獲得強調對學習過程的體驗,更注重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因爲這些因素都是使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教”和學生“學”應該互動起來。“以教師爲中心”。“以教材爲中心”、“以課堂爲中心”也應該被“以人爲本”、“以人的發展爲中心”所代替,教學形式應更靈活。要大力加強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在藝術課中的運用,使教學內容更形象、更直觀,如精心繪製板報,設計圖案、書籤,精心製作投影膠片等。要積極開展藝術課教研活動,創設機會,讓音、美教師相互交流經驗,取長補短。

誠然,農村學校的藝術教育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觀,但爲了更好的適應教學的改革,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仍需教育各部門負責人員共同努力,乘課程改革之東風,爲農村藝術教育開創一個更好的局面。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11

在課堂上經常出現“學生插嘴”的現象。具體表現爲:當教師在講解、引導或統一要求時,學生突然給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話;當同學在提出一個問題或解決一個問題時,有的學生會無意識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這兩種現象給我帶來許多擔心、許多困惑、許多欣喜。

其原因我認爲:過去傳統教學的“問答式”、“說聽式”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課堂成爲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舉手再發言,只有經過老師的同意纔可以發言,課堂上一般不會出現 “學生插嘴”的現象。然而,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研究者,在這種寬鬆、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 “學生插嘴”現象的產生是合情合理的、無可非議的,它不是“亂”、而是“活”,它是新課程條件下的教學景觀。同時它又是學生張揚個性的最佳途徑。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張揚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智慧與才華。 “學生插嘴”是學生自我實現個性張揚的最佳途徑,因爲學生是在一種沒有約束、沒有負擔的教學情景中產生的“插嘴”,這種個性的張揚是真實的、積極的、有意義的,它是學生的直覺、頓悟和靈感而迸發出來的創新性思維。教師展示才華的真實平臺新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教師的成長,使課堂成爲教師展示教學才華的平臺。“學生插嘴”現象的產生將考驗教師的教學理念、調控水平、應變能力以及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當學生的“插嘴”不盡人意時,你怎樣讓學生愉悅地坐下來;當學生的“插嘴”富有挑戰時,你如何盤活、如何進行教學的“二度設計”,讓學生的"插嘴"成爲學習的資源,成爲學生探索知識發現新規律的起點

主要對策:我覺得等待非常重要,教師要會做延遲判斷,讓學生自己來判斷,而不是老師作爲一個法官來判斷,這是老師在課堂上要經常使用的一種策略。老師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馬上急於告訴學生,面對學生的“插嘴”,等待可以給學生一個表達的機會,一個自由想象的時空,能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另外《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情感與態度”中強調:學生應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思想品德》課的信心。面對學生的“插嘴”,不僅要認真傾聽、耐心等待,而且要經常爲學生喝彩;這是因爲:喝彩,能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產生積極主動的、衝擊式的學習慾望。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12

暑假裏閱讀了《教師的20項修煉》,我一向認爲作爲一名教師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就萬事大吉了,看了此書才知作爲一名教師教師職業有別於其他職業,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和內在要求。所以,教師要想成爲有藝術、有智慧、有魅力的教師,就就應想大問題,做小事情,就應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爲、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範到個人風格,進行系統的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完善,從細節入手,好好“修煉”。教師如何修煉呢《教師的20項修煉》從細節入手,從修煉教師形象、精練教師生活、錘鍊教師專業三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讀了教師提升素質的有效途徑,探討了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新理念,描繪了有活力的教師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有志於從事教育的教師就應用“心”去讀的一本書。

本書涉及的20項修煉,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三項分別是教師的德行、教師的智慧和教師的規劃,以下就這三項談自我的一點體會。

《教師的20項修煉》中的第6項修煉是:教師的德行——用德行育人。教師德行之本是善良與愛。教師對待學生的善良,是以愛心爲基礎的,僅有愛生如子,纔可能有教師對待學生的本質的善良。有教育者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教師調查的結果是:“有愛心,願意跟學生交朋友的教師”,“對學生寬容,有耐心的教師”,“知識淵博,教課教得好的教師”,“風趣幽默,有突出人格魅力的教師”等位居前列。這些都反映了教師的“德行”,也就是一名教師的道德品質、做人的品格、育人的智慧。其中“愛心”位居第一。教師德行中的愛,表現爲教師愛護學生,關心學生,關愛學生。愛學生,是教師善的標誌。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可謂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體會到,僅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學生,學生纔會愛你。教師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之窗的盞盞燭光,完美的人生是被愛所喚起的。“問題學生”不是一天之間就構成的,“問題學生”不都是有學生自我造成的,教師在的演變過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職責。我們就應用愛心呼喚愛心,用真誠撞擊真誠,用高尚塑造高尚。全面瞭解每一個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公正地對待所有的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

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做他們學習的夥伴和朋友,教學相長,共同提高。只要能夠堅持用德行去教書育人,同時掌握必須的工作技巧,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並不是一件難事。

教師的修煉,其實是教師的一種內在精神活動,是教師實現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徑。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煉。僅有那些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願景、不安於現狀、富有終身學習的願望與潛力、用心體悟教育魅力的教師,才能真正透過修煉,感悟教育的真情與真諦,收穫“教育人生”的幸福與歡樂。要成爲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師,每個教師都就應想大問題,做小事情,都就應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爲、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範到個人風格,作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革新,從細節入手,逐步提升自我。

教師啊,無論你是否偉岸英俊,是否靚麗動人,只要你注重修煉自我的氣質,你的形象就會價值連城,只要你注重修煉自我的專業品質,你就會對學生具有百般的感動力,感化力,感召力。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13

體育是學校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一項重要教育內容,體育教學始終是學校體育工作的核心。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學校教育中日益深入人心,並逐步得到貫徹落實。今天學校的體育工作直接影響着21世紀建設人才的素質。

不久前,國家教委、聯合對全國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作了普查,發現學生的耐力、柔韌性、肺活量等狀況較之以前有下降的趨勢。據專家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是學生體育鍛煉得不夠,包括鍛鍊時間和鍛鍊強度均達不到體鍛達標要求,情況令人擔憂,應該引起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的重視。

當前學校體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場地不足,資金短缺,這是多數學校的普遍問題,制約着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2)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還沒有消除。一些學校隨意更改教學計劃,任意縮減體育教學課時;有的學校課程表上安排的體育課時得不到保證,經常被挪做他用,有的學校畢業年級乾脆取消體育課,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無法得到保證。

(3)體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學校常用的體育器材殘缺不全,球場跑道坑坑窪窪長年失修,僅有的器械長期束之高閣,閒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損。學校經費不足,場地、器材的匱乏,嚴重製約着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的開展。

(4)體育教師隊伍青黃不接。近幾年來,青年教師逐年增加,但思想教育、業務培訓缺乏強度和力度,教師的思想道德和業務素質還不能達到相應的水平。

如何改善當前學校體育工作這種落後狀況,我認爲應當首先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認真貫徹實施國家教委頒發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從根本上變升學教育爲素質教育。充分應用現有的體育設施和器材,加強體育教學研究和體育活動的指導,切實保證學生體育鍛煉有一定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

衆所周知學生只有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投入到學習中去,才能把課上好。現在一些中小學爲了提高成績加班加點體育課形同虛設就連課外活動都有課。天天如此學生的身體怎麼能受的了呢?這樣長此發展下去我們所培養的學生怎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呢?

二、加大教育投入,購置必備的體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體育設施和體育器材的維修、保養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如今一些中小學不用說什麼高檔的體育器材就連最起碼的操場都沒有學生上課只能和“放羊”一樣無目的的自由活動。試想這樣的體育教育何談鍛鍊身體呢?

三、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的力度。首先,在思想上積極引導,舉辦科學理論講座,請模範體育教師做報告,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領會體育教師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從而使他們熱愛本職,重教敬業。其次,在業務上悉心培養,聘請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指導,舉行教學觀摩,開展優質課的評選活動等,多渠道、多層次地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鼓勵青年教師脫穎而出,使他們儘快成爲學科的帶頭人。

四、改善體育教師待遇,提高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體育工作相對辛苦,體育教師在操場上風裏來雨裏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和學生們一起在操場上摸爬滾打。然而一些學校對體育不夠重視對體育教師的工作不予認可評優選模從來和體育教師不沾邊。這樣就造成了部分體育教師出現消極情緒甚至出現怠工現象。所以學校領導者對體育教師的評價應先要重視體育教學工作的成效;職稱評定設定崗位要考慮到體育學科的職稱結構。對於貢獻大、能力強、素質全面的青年教師要破格晉升,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青年體育教師能夠自覺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水平,爲學校體育工作多做貢獻。其次學校還要認真紮實地開展好體育教研組的活動,備課、聽課、研討、交流環環相扣;要加強體育教師的培訓、進修和觀摩學習等,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和境界,提高文化素質,切實掌握體育專業理論及相鄰學科的基礎知識。掌握熟練的技術、技能,建立知識的立體結構,就能從各個學科體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融入到體育工作的實踐中去,使教學與訓練不斷地創新和發展;領導要關心農村體育教師的生活,穩定教師隊伍,正確對待體育教師的待遇、地位、榮譽等,尊重體育教師的勞動,調動體育教師的積極性,使他們安心工作。

由此來看只有充分解決好了以上幾個問題才能充分調動起廣大體育教師的積極性,爲學校體育工作發揮自己能力,把學校體育工作紮實的搞好。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叫響“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這一富有時代精神的口號,並在這一口號的感召下,立即行動起來,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14

小學開設英語課是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小學生模仿力、記憶力、可塑性強,具有許多成年人甚至中學生不具備的優越條件,小學開設英語可以發揮他們學習語言的潛力,可以使小學生了解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開闊眼界,擴展他們的知識,提高他們的思想品德修養,樹立國際意識。它有助於思想情感教育,中外文化交流,既有國際性也有民族性。

從事第一線英語教學,結合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我總結以下幾點反思:

反思一: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小學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靠唱歌遊戲去學習,因爲培養興趣主要是爲了學習英語。小學生學習英語不是英美的移民學習英語,則只有不斷學到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滿足他們的成就感,纔可能培養持久的興趣。否則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遊戲應該作爲小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小學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儘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小學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反思二:英語應用能力需要相應的詞彙。

目前在小學的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不要求學生掌握詞彙,而只要求學生能根據提示或圖片說出該單詞,其本質無非是要學生們死記硬背,鸚鵡學舌。由於小學生們沒有相應的讀音規則訓練,不熟悉詞彙的拼寫規則,單詞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因而導致了單詞記憶的困難,併成了小學生學英語的瓶頸。

反思三:小學英語教師應有發展意識

一直以來,人們小學英語教師的語言知識能力要求不高,認爲小學英語簡單,不需要太好的語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學技能就可以了。其實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同樣英語作爲人們最廣泛的交際用語之一,更是隨着高科技的迅猛發展而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如果我們的英語教師固步自封,不求進取,那麼不但自己的語言知識很快陳舊落伍,誤人子弟,而且會被時代所淘汰。

我們的英語教師不跟上時代的步伐,不堅持不斷地學習和接受新事物,不瞭解現代英語發展的現狀和趨勢,那麼,我們所教出來的學生一旦離開學校走向社會,他們會發現他們所學的英語是多麼書呆子氣。而教師自己則可能甚至連小學生們所津津樂道的一些常用語也可能會出現理解性的錯誤。

反思四:小學英語教師應有文化意識

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因爲課文的簡單易懂,所含的資訊量少的緣故,很多小學英語教師忽視了文化對語言的影響,而導致了一些語言情景的不真實,和虛假的語言的產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詞彙是文化資訊的主要濃縮。對英語詞彙的準確理解,和對語言環境的認識和創設和把握,需要對文化的比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識的獲得,主要是透過對該族文化歷史的研究和學習,透過對該族語言文學作品的研讀,透過對該族文化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的瞭解。而讀原版英語經典著作的學習,是達到這三條的捷徑。

課堂、教師、書本,特別是電腦將學生和世界資訊知識庫連接了起來。強烈的文字、圖象和音響效果,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習成爲學生自我的需要和樂趣。用電腦作爲教學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減輕教師勞動強度,更增加教學的拓展性、科學性和嚴謹性。電腦爲教師和學生開啟了世界世紀之門,提供了最新的資訊和知識,爲隨時掌握世界最新資訊創造了先決條件,課堂教學再也不會枯燥。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15

上世紀末,爲了全面提高基礎教育師資水平,國家將師範教育全部納入了全國高等教育系列,完成了三級師範向二級師範的轉型。小學教師培養開始了由中專層次向專科、本科層次轉變。在轉型過程中,一方面,小學教育專業教師培養開始向着更高的層次發展,提高小學教育專業的學術性,使其具備高等教育的基本內涵,成爲各個高等院校建設小學教育專業的共同追求;另一方面,以強化“師範性”爲基本特徵的中等師範培養模式逐漸邊緣化,小學教育專業在高等師範教育培養模式的泛化中,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專業特點和專業品格。這種變化反映在教學上就是理論教學備受關注,而實踐教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樣的局面帶來的後果是:小學教育專業發展與小學的實際需要漸行漸遠。因此,當下我們必須認真反思小學教育專業建設中實踐教學的現狀,探討相應的對策。

一、概念界定

高等師範教育途徑有兩個:一個是理論教學,一個是實踐教學。所謂理論教學,即透過理性的灌輸與啓蒙,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所謂實踐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實際操作爲主,獲得感性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組合。作爲高等師範教育的實踐教學則包含了各種技能課的教學、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教育科研、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等。

由於教育是實踐應用性專業,需要經過“臨牀”實習,在師範教育從三級培養體系轉變爲二級培養體系,其內涵擴展爲教師教育並走向專業化以後,實踐教學在教師教育專業中已經成爲與理論教學並駕齊驅的教師培養途徑。實踐教學的改革成爲當今教師教育專業改革的關鍵。

二、實踐教學在小學教師教育中的作用

實踐教學在師範院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大大提高師範生教育能力,並能讓高師學生步人工作崗位後,更快向教師這一職業角色轉變。具體表現在:

1.強化專業意識,培養職業情感,樹立職業信念。

培養優秀的小學教師首先要學生能對小學教師這個職業有一個清醒、全面的認識,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體驗教師職業的平凡與崇高,在內心深處生髮出對小學教師職業的深厚情感,樹立爲之奮鬥的信念。這種心理上的準備顯然不是系統的理論知識所能賦予的。從康德開始,情感和信念就被從知識論的範疇中排除出來,歸屬到實踐範疇中。所以要想完成師範生向教師角色的心理準備,實踐教學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途徑。

2.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

理論教學是從課堂到課堂、書本到書本,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專業知識。透過加強實踐教學,這方面得以大大改善: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並在此基礎上,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使所學知識能構成一個整體,即組成爲知識羣,成爲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而不是彼此分離、理論脫離實際的知識。

3.提高學生的教育技能技巧,豐富個體的實踐知識。

單純依靠傳授現成知識而不發展知識,是培養不出所需人才的。優秀的教師或者有經驗的教師,絕不只是現成知識的說明者,而是善於根據不同的對象,對所傳授的知識進行科學的選擇和解釋,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豐富個體的實踐性知識,形成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智慧。正是理論化的系統知識與個性化的教育智慧的綜合,成就了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特徵。

4.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師範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學會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性工作。實踐教學不僅是教育能力和技能形成的一種手段,而且還是未來教師獲得知識,發展創造性思維的途徑之一。透過實踐教學,師範生的認識建立在內容豐富、實事求是的感性材料基礎上,在參與教學實踐、掌握必要的職業技能的同時,其思維能力也在不斷髮展。

綜上所述,實踐教學對高校師範生的培養確實具有很大的作用,特別是現在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爲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我們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於從屬地位的狀況。構建科學合理培養方案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必須爲學生構築一個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並從整體上策劃每個實踐教學環節。這種實踐教學體系是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的。

三、我國高等師範教育實踐教學現狀

教育實踐教學活動從目前來說是我國師範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從觀念到實踐上都存在着一定問題,主要表現爲:

1.實踐教學活動內容、形式較少,時間安排較晚。

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教育實踐教學活動仍然僅限於一次突擊性的教育實習以及爲數不多的教育見習和參觀,教育實習構成了教育實踐教學活動的主體,而這往往又都是集中安排在最後一年甚至最後一個學期中的一個月來進行的。師範教育課程計劃安排也遵循着傳統的做法,即傾向於一個個順序安排師範教育的不同部分:普通教育——學科專業——教育理論與方法——實習。這等於向學生示意理論學習與實習是兩項有區別的活動,從而維護了以“模仿”爲主的培訓模式的教育實習的原始觀念。這種做法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難以和教育實際相結合。因爲這種安排背離了教育實習對實習生來說的另一重要目標——爲他們提供在工作中反省、檢查、修正自己所掌握的完成教書育人職責技能的機會,直接後果是即使實習生在教育實習中發現了問題,也只能帶着這些問題走上工作崗位。此外,由於學生從未進行過其他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不具備一定的實際經驗,也給教育實習帶來不少困難,影響了教育實習的效果,也不利於對師範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2.實踐教學活動的安排不夠周密。

隨着大學擴招,絕大部分學校的教育實習安排是採取分散實習與集中實習相結合的方式,學生自主聯繫實習學校,在教學活動的安排和管理上存在着很大漏洞。模擬教學也往往只是給學生一部分內容,讓他們去挑去講,而缺乏模擬前的詳細指導及講完後的深入探討,往往使教育實踐活動流於形式。

3.教育實習時間短、範圍窄。

作爲教育實踐教學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育實習在我國師範院校中沒有受到充分重視,實習太短,內容形式單一,與一些歐美髮達國家相比,相差甚遠。目前我國實行的集中實習時間6—8周很難保證教育實習的良好效果。其間,只能讓實習生講幾節課,配合班主任做一點工作,較好的還可能主持一次主題班會或團隊活動,而深入細緻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全面掌握教材、研究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課外活動、家訪等等,根本無法落到實處。這種“蜻蜓點水”式的教育實習難以幫助實習生對教師職業活動獲得全面的瞭解,也難以實現教育實習對實習生的一個重要目的——精確與鞏固理論知識,獲得教師職業所需的技能技巧。因此,實習時間不充裕,與不斷擴大的教育內容及不斷提高的教育實習質量的要求不相適應,成爲現階段教育實習的一個致命弱點。

4.缺乏“教育實習基地”的建設。

從我國高師教育實習現狀來看,大多數高等師範院校缺乏教育實習基地。目前,我國師範院校的教育實習,多數是在臨近實習前才落實實習點,而缺乏被美國教育界稱之爲“入門學校”的那種教育實習基地。大多數院校是“掃一槍換一個地方”。這種教育實習主要以“學院爲基地”,而不是以“學校現場爲基地”,與小學關係疏遠,難以與其建立一種共生關係,並結爲平等的合作伙伴,使教育理論缺乏生長成熟的土壤,學生更難以在真實的教育教學環境中體驗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5.缺乏科學的指導。

學生進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指導教師要在精講有關職業技能的基本知識、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礎上,重點指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改善、不斷趨於整體協調和完善,以獲得穩定的教師職業技能。目前教師對學生技能訓練的指導總體比較薄弱,這既有管理上的原因,又有教師自身的原因。相對而言,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技能、書寫規範字和書面表達技能比較“外露”,看得見摸得着,教師對學生訓練能夠提供良好的指導。按理說各科教學法在訓練技能方面是具有優勢的,因爲它與學科專業、實習有直接聯繫,而且課程又是各系自己開設。但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這主要與“法”中無“法”的課程自身相關,也與教“法”者不懂“法”有關,有的學科教學法教師甚至從未教過小學,這哪裏還談得上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心理學、教育學教師不瞭解小學教育教學實際,其他各科教師頭腦中毫無技能訓練的示範意識和指導意識,是高師院校中比較普遍的問題。

6.缺乏嚴格的考覈。

《高等師範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試行稿)》第四條指出:“高等師範學校要從培養合格中學教師的高度出發,結合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確保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受到嚴格的訓練和考覈。”它對四大部分訓練內容(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書寫規範漢字和書面表達、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考覈分別提出了指導性意見,但實際執行情況不盡如人意。其他訓練內容的考覈有的學校恐怕連細化的考覈標準都沒制訂,更談不上嚴格考覈了。考覈本身具有評價、激勵、反饋等功能。透過考覈檢驗師範生職業技能掌握和運用情況,從而評價高師教學工作成效;透過檢驗和評價,讓學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勵他們加強技能訓練,同時也促進高師教學改革的深入。可是我們未能做到嚴格考覈,幾乎使這些功能喪失殆盡,不能不說是件憾事。

四、開展有效實踐教學的策略

1.加強高等院校與小學的校際聯合,建立穩定的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實習基地。

實踐教學存在的種種積弊,其中最爲關鍵的就是高校與小學之間存在隔閡,沒有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使實踐教學的開展失去了賴以展開的平臺。在這一點上,美國的實踐教學模式可以給我們以啓示。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美國大學教育系(或教育學院)與當地中小學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共同培養新教師,鼓勵在職教師進修,開展合作研究,以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參與合作的中小學稱之爲專業發展學校。這種學校強調與當地中小學建立合作伙伴關係。我們也應該在高師教育和小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在實踐教學方面展開較爲全面深入的合作,在課程內容設定、實踐指導、學生管理、成績考覈等方面實現無縫對接,從而保證實踐教學有序、高效地展開。

2.打破單一的實踐模式。建立全程教育實踐體系。

傳統的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在時間安排上分佈零散,沒有系統性、規定性,直到最後的集中教育實習階段才略顯規範性,但時間安排得並不合理,太短、安排太后。而連續性、漸進性全程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則是從師範生入校第一天起(包括寒暑假)就實施,涵蓋了師範生在校的全過程。同時,它在時間安排上體現出一定的連續性、漸進性特點。先以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一系列實踐環節(如:熟悉學校環境的實踐、教學技能訓練、見習、模擬實習、試實習等)來減輕教育實習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精神負擔及憂慮感,使他們逐步適應教師職業生活,然後才真正進行實戰演習的“教育實習”。

3.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全面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

學生的教育實踐絕不僅僅是聽一兩節課、主持一兩個主題班會這麼簡單。實踐教學的內容應該涵蓋學生今後走上工作崗位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改變當前實踐教學的現狀,必須打破舊有的思維格局,站在未來教師的崗位上全面審視實踐教學的內容。概括地說,學生的實踐教學應該包括:課堂教學實踐、課外活動教育實踐、參與性教育實踐、模擬性教育實踐、觀摩性教育實踐、研究性教育實踐、社會實踐和整體性教育實踐等8個方面,這8個方面基本實現了對未來教師職業的全面覆蓋。

4.建立嚴格的質量考覈機制,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

根據實踐教學的任務和目標建立嚴格的質量考覈機制,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這種考覈機制應該包括確立操作性較強的質量評估標準、建立規範化的實踐教學組織程序標準、建構統一協調的組織管理系統。透過這些標準的建立,將實踐教學納入嚴格的考覈程序中,以期對教學實踐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促進教育實踐活動的質量提高。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實踐教學在小學教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對實踐教學的思想認識,積極探索有關實踐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不斷提高小學教師教育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