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四年級課文《生命生命》教學反思(精選7篇)

《生命生命》是杏林子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是一篇對生命的頌歌。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四年級課文《生命生命》教學反思(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課文《生命生命》教學反思(精選7篇)

四年級課文《生命生命》教學反思 篇1

今年學校圍繞“有效教學”舉行了課堂展示活動,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第19課《生命生命》一課。這篇課文含義非常深刻,短小精悍,從飛蛾求生、瓜苗破土、靜聽心跳三件小事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是什麼?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對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似乎過於深奧。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何讓學生對“生命”有自主地、個性的感悟,是我這節課想要努力實現的目標。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課前先讓學生交流知道的珍惜生命的名言,讓學生對生命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課始,由課題入手,讓學生關注生命,再品讀詞句,感受生命然後透過資料的交流,情感昇華,最後迴歸課題,感悟生命。透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詞析句,讀出自己的感受,引發孩子們對生命的感悟。下面就上課情況談幾點體會。

一、抓住關鍵詞,品讀生命

文章中的三個事例非常清楚,並都採用先敘事後談感受的模式來記敘,於是我就讓學生透過讀,用心去發現、去體會。學習第一個事例時,教師導學這一部分內容,讓學生找出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進行批註,學習這種閱讀方法,再透過找關鍵詞語的方法,抓住“掙扎、極力、鼓動、躍動”等詞語和三個“!”,一遍遍轉換角色的朗讀來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使學生入情入境,直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體會飛蛾那種強烈的求生慾望。第二個事例,讓學生運用學習第一個事例的閱讀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再在班級裏交流,抓住“衝破、不屈向上、茁壯生長”等詞語,體會瓜苗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而且又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昇華朗讀課題中,切身體會到“生命”這一沉重話題的意義。

二、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感悟生命。

學習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把對生命的感悟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加深學生的生命的理解。在感悟第三個事例時,讓學生切身體驗自己的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用認真、鄭重、自豪地告訴大家“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引出了這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也給了杏林子以啓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並讓學生聯繫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飛蛾是怎樣好好使用生命的?香瓜子又是怎樣好好使用生命的?從對杏林子的介紹中讓學生體會到杏林子是怎樣好好使用生命的。聯繫實際生活舉個例子來說說怎樣做是在白白地糟蹋生命?在對待生命的態度上,杏林子的決定就是必須對自己——負責。這一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學會聯繫上下文和聯繫生活的閱讀方法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在學習第五自然段的時候,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來感悟“如何讓自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學生列舉了雷鋒、保爾、革命先烈等人物。透過簡單瞭解人物的事蹟,加強情感體驗,從而理解了本課的重點句,突破難點。

這一堂課雖然上的不是很成功,但我覺得自己在很多地方有了進步,也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表現爲:

1、因侷限於備課時的框架,爲了讓某些問題的探討更深入些,在感悟第一個事例中佔用時間比較長,以致課堂密度較大,從而導致後面的內容沒有真正落實到位,對詞句的品讀不夠深入和到位,有點蜻蜓點水的感覺。

2、文中的一個亮點,讓學生書寫生命感言,由於時間的問題,沒有落實在課堂上,沒有達到檢驗學生對生命理解的程度。這是一個最大的遺憾。

3、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簡練,評價還應再多樣些。

4、教師缺少教學經驗,教學機智也不夠豐富。

這節課讓我再次感受到老師的教學設計要學會取捨,不要面面俱到,要真正爲學生的學服務,爲學生的發展服務。

四年級課文《生命生命》教學反思 篇2

這篇課文短小精悍,從飛蛾求生、瓜苗破土、傾聽心跳幾件小事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這篇課文,除了被杏林子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生命而感動外,更有挑戰自我的意識在裏面。教學設計時,我想除了以讀促悟,感知作者的內心世界,感悟生命之可貴,挖掘課文的人文因素外,在教學中注重語言的積累、運用能力的培養。

教學圍繞對生命的感悟展開,以整體感知、研讀賞析、拓展昇華爲基本要點,重點放在研讀賞析上。文中的三件事例非常清楚,並都採用敘事+感受的段式來記敘,因此,找感受的句子對學生來說應該不成問題。重點就要解決怎麼悟、悟出層次的問題。但也不能憑空地虛悟,必須憑藉語言文字,在悟的時候培養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處的感受不能上得如出一轍,要有變化。在感悟飛蛾求生時,我讓學生角色轉換,把自己想像成被抓住的極力掙扎的飛蛾,然後由我設問:飛蛾啊,你是那麼渺小,外表也不怎麼樣,已是別人的指中之物,你又何必苦苦掙扎呢?此外,面對此景,讓學生想像作者由此聯想到自己的遭遇所產生的感嘆,學生對文字的體驗就非常真切。

在感悟瓜苗破土時,我既讓學生聯繫生活所見,課堂上,學生很感興趣,各抒己見。這樣教學以錘鍊文字促感悟生命,課堂活力。在靜聽心跳的環節,爲了更準確地理解作者的感受,並介紹杏林子的簡介,利用杏林子的坐在輪椅上做報告的照片中產生了靈感,讓學生根據照片大膽猜測,暢所欲言,無須我替蝶破繭,從學生深情的目光中、動情的話語中我早已感到學生被作者感動了!

四年級課文《生命生命》教學反思 篇3

本週學校開展了精品課展示活動,與其說是精品課,不如說是集體的智慧,大家共同研究一堂課。經歷了多次的磨課,也見證了青年老師的成長。

《生命生命》這篇充滿哲理的散文,透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件小事,傳遞着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作者的獨特生命體驗和感悟。第一課時的時候,我帶領學生學習了第一個故事,感受了飛蛾絕境求生的強烈慾望。公開課上,我上的時候第二課時,這堂課上我引領學生感悟了瓜苗生長的頑強,從靜聽心跳感受到對生命的體驗,最後去體驗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使學生明白“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第一次試教,那是一個失敗的教訓,由於教師自己對教材的研究不夠深入,所以感覺是走形式,沒有真正把課落實到語言文字上來,在重點的句子理解的時候,沒有抓住重點的詞語,課堂氣氛也很冷清,很少學生“捧場”,這裏的原因一是第一課時上好了,過了週末之後再上第二課時學生已經開始對前面學過的東西淡忘了,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沒有對準語言文字的重點進行挖掘。

第二次的試教,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也是收穫最大的一次試教。那天,許校來聽課,我上了隔壁班,課上得很順利,也克服了之前語言文字訓練不紮實的毛病,與學生在詞句之間細細品讀、斟酌。學生講到了兩個“竟”字的出乎意料,感受到小瓜苗生長環境的`惡劣——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等。“冒”字可以替換成“長、鑽、探”,但是用了“冒”字之後,更能感受到瓜苗生長的堅強毅力。聯繫學生實際,理解了如何“好好地使用它,白白地糟蹋它”,與前一次相比,自己也感覺到這是一次很大的進步。但名師的指點,讓我收益匪淺,許校指導:

(1)問題太細,猶如剛開始領着學生走大路,後來走小路,可是這樣的小路越來越小,最後可能會把學生的思維領到很狹小的死衚衕裏去的。

(2)抓重點詞句的時候,抓住了細節,但是整體把握欠缺。就像是珍珠,我們要用一條主線把它串聯起來纔是項鍊,否則珍珠永遠只是珍珠。許校指點了很多,但是我覺得這兩點給我的印象最深刻,也是我在平時課堂上就應該注意的問題。另外,讓學生學會閱讀,從整體到局部,我想學生閱讀能力的欠缺,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吧。這次的試教,我的另一大收穫是,我明白了葉老所說的“教是爲了不教”。

上課前,我對自己的設計還是很有信心,感覺設計上有不少亮點。如:課的開始和結束都是圍繞課題,開課質疑,引發思考;結束時學生小練筆“生命因爲( )而美麗”學生寫出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又如:課外資料的拓展展示,出現杏林子的生平,老師深情地朗讀杏林子的生平,讓學生在強烈地對比中體會杏林子的堅強,感受內心的“震撼”;再透過閱讀杏林子的成就,理解“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感受她的生命價值從而聯繫生活引發自己對生命的感悟。以此層層深入,搭建起學生與文字之間的橋樑,加強情感體驗,從而理解了本課的重點句,突破難點。

但上完課,我感到很沮喪。我感到現實的課堂與理想相去甚遠。課堂上我在努力演繹着預設的教案,學生的回答也很合我意。但是教師言語太多,是否會是一種思想的灌輸,所以,感覺課的後半部分人文性高於工具性,也有聽課老師反應這樣的課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課。這節課讓我再次感受到老師的教學設計要真正爲學生的學服務,爲學生的發展服務。課堂上學生的思維不是教師“硬逼”出來,而是真實的原生態的暴露,並經歷思維逐步提升的過程。學生的情感不是老師“煽”出來的,而是真誠的投入,真情的交流真正的分享。

三次試教,一次正式上課爲期兩個多星期的磨課終於結束了,感覺一陣輕鬆,壓在心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下了,但是輕鬆過後又是不輕鬆,因爲並不是爲這次的公開課而反思。平時的課堂中,我就應該去處理這些問題,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讓散落的珍珠成爲一串項鍊”;讓語文課堂更加“紮實、樸實”。這是一份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啊!

四年級課文《生命生命》教學反思 篇4

《生命 生命》這篇課文列舉了三種生命現象,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三件小事,抒發了作者的三種感觸,進而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本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抒寫感悟人生的好文章。本篇課文的作者對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本篇文章原本是初一語文的一篇課文,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想感悟透徹實在很難,在選課時,年組的老師不同意我選這節課,但倔強的我還是想接受這種挑戰,我在備課時下了許多的功夫,自己研讀課文,閱讀教學參考書,上網到中學的教育網絡查找關於這篇課文的資料,又經過年組的老師的指導幫助,終於在週二講完了這節課。課中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同時也有許多可以在以後的教學中發揚的優點。

一、注重學生對教材的個性解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上課開始,我就讓學生獨立默讀課文,找出感觸最深的句子,並寫出自己的感受。這樣既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又給予學生個性化的解讀的時間。

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各自交流自己的理解,我透過和學生交流,逐步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意義。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爲課堂的引導者。

二、注重學生的朗讀,以悟其理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語文教學更要注重學生的體驗,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使感悟得到昇華,感受得到釋放。學生透過朗讀,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同時,多種形式的朗讀,進一步增強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學設計環環相扣,緊扣主題

教學設計中我僅僅抓住“生命”這一主題,在學生談到對課文“飛蛾求生”一部分的理解時,我問學生:“此時,作者看到這一幕會想到什麼?”在“瓜子破土”的理解時,我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同時,透過自己傾聽心態,感受到對自己生命的驚喜(此處,應該再多找幾名學生傾聽自己的心跳),進一步感悟作者的理解,同時,讓學生說出對“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理解,以及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說說怎樣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學生談得很實在,也很深入,特別是王佳月在以後的學習中開始有所改變。

在教學“飛蛾求生”、“瓜子破土”的結尾處,透過我的語言過渡,使學生兩次齊讀課堂,呼喚生命,緊扣課文主題。

四、拓展延伸,思想得到昇華

課文結束之時,學生結合作者杏林子的人物事蹟,以及生活中的人物,來感受生命的價值,使對生命的理解得到進一步的昇華。最後以“生命因――――而美麗”,體現對生命的理解,學生談到很多,例如生命因別人服務而美麗、生命因爲誠實而美麗、生命因努力學習而美麗、生命因奮發圖強而美麗、生命因珍惜時間而美麗、生命因奉獻而美麗

……

但在此處設計中,我沒有把我所準備的人物介紹一一介紹出來,總覺得有些失去了課堂的亮點。

五、教學中的不足

1、學生髮言有些拘謹,不夠精彩。也許是課文難度太大,也許是學生緊張,總之,學生的語言沒有平時有序,沒有形成很多的亮點。語文學科是個語言積累的學科,應在平時的教學中更加註重學生表達語言的規範,以及學生的分析能力的進一步培養。

2、學生對教材的分析挖掘不透,教師應及時作好調控,引導學生分析,這樣更利用挖掘教學內涵。

3、對於這樣的講課,我以不是一次的經歷,但緊張的情緒日益加劇,這與自己的心態有直接關係,欲速則不達,同時,也顯現了自己的自信心不足。自己也更要多多鍛鍊自己。

4、可以說教學設計沒有太大的紕漏,還是很合理的。但教學之後我總會琢磨,如果再換一種途徑是不是效果會更好呢?試想如果抓住“我常常思考生命是什麼呢?”這句話進行教學,同時,在課文分析之中,反問學生“作者從飛蛾求生、瓜子破土就理解了生命的意義嗎?”,也許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明顯一些。

其實,每個教師都會在執教之前和執教的過程中很迷茫,教學之後或有深深的感悟,雖然課已經講完,但這樣的反思會促進教學進步。我會透過自己的進一步的努力,讓自己的教學更加精彩!

四年級課文《生命生命》教學反思 篇5

執教了《生命生命》這節組內課後,受益匪淺。這篇課文的作者對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上有一定的難度。我課前佈置學生蒐集並閱讀有關生命的格言或精品短文用心品讀,讓學生對人生,對生命有一些初步的情感體驗,爲學習本課作了鋪墊,減少課文教學的難度。開始授課時,我自己用杏林子寫的生命格言激情導文,借“題”發揮,故意將第二個“生命”用有不同顏色的粉筆寫大一點,指導學生帶着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課題,讓學生再次感受生命,思考生命,從而順理成章進入文字。當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和寫作思路後,我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感觸最深的事例反覆品讀,並動手畫出自己認爲寫得精彩、含義深刻、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語句,透過抓其中的關鍵詞咬文嚼字談感悟,並進行範讀、個性化朗讀、賽讀、評讀等方式,體會飛蛾強烈的求生欲、瓜苗頑強的生命力和作者積極的生命觀。最後將總結段同一組有關生命主題的圖片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議和觀賞的基礎上談全文讀後的收穫。

應該說,課前我做的準備是充分的,課中我的思路是明晰的,但縱觀全課,仍感覺學生的情感和思維的調動未能達到期待的效果。這使我大爲震驚、深感疑惑。經過反覆思考,我認爲問題出在以下兩個方面:

讀中質疑不到位:課文一開始,作者就設問:“我常常想,生命是什麼呢?”此處完全可以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教師對每一種回答予以充分關注和肯定。這樣就能較好地調動學生表達的慾望,並激發他們探索文字的興趣。再如,第一個事例不妨設問:作者起先是怎麼對待那隻飛蛾的,爲什麼這樣對待?後來又是怎麼對待的,那又是爲什麼?從而讓學生想作者之所想,深深地感悟到飛蛾那種強烈的求生慾望,感受到“螻蟻尚且惜生”!

學生主體性沒有得到很好體現:比如,飛蛾奮力求生和瓜苗冒出磚縫兩個事例讀完後,完全應該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說說自己曾經感受過什麼小生命的可貴、可敬。同樣的事例,學生髮自內心說出來比課件中出示,效果明顯不一樣。再如,學習4、5節由物及人時,應充分讓學生談珍愛生命、珍惜時光、奮發有爲的人和事。這樣不僅體現語文的人文性,也讓學生的思維和口頭表達得到提高,同時也爲本單元習作作了準備。

四年級課文《生命生命》教學反思 篇6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屬於講讀課文,共需2課時完成,這一單元的教材是圍繞生命這一專題展開的。4篇文章從不同角度反映出人類對於生命的思考,抒寫了我們對人生的感悟。

本篇文章語言簡練,內容淺顯,含義深遠,很適合三段六步的教學方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安排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學,討論,在彙報的過程中能不講的就不講,儘量讓孩子孩子們隨意發揮,只要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即可。

(一)在匯入上,我用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的《命運》引入課堂、這首聽後令人振奮的曲子,把許多同學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我看到很多孩子隨着節奏打着拍子,體驗到這位失去聽力的音樂家是如何創造音樂界的奇蹟的。

(二)在學習目標的選擇中,我確定的重點是從3個故事中體驗生命的意義,同時能夠賞析重點詞語。由於3個故事都很平凡,只要細心觀察,留心感悟,學生都能讀懂。因此,我重點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個故事,從朗讀到畫好詞,再到品味含義深刻的詞句,最後感悟作者的情感,讓學生們體驗到學習的過程,並總結出四步學習法,“讀——畫——說——悟”。這就教給了學生們閱讀的方法。在找好詞的環節中學生們很躍踊,積極發言,基本上說出詞語的好處。有了上面的四步學習方法,另外兩個故事,學生們能夠很好地自學並討論,在彙報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思維很積極。老師只是適當點播,讓學生更明確地認識到生命的意義。

(三)在合作探究環節中,我設計的題目是“思考什麼樣的生命纔是有意的?”學生們根據課本的學習,以及課外資料的查閱,都能說出自己的感悟,並且提到了很多能夠做到“用有限的生命,創造無限的價值”的名人。我覺得這個題目讓學生的視線從課堂進入到生活。

(四)測環節中,我根據課堂氣氛,圍繞文章的感情基調,設計了2個題目,一是文章標題連用2個生命的意義,學生們的回答都能談到作者強調了生命的可貴,呼籲人們珍愛生命,二是仿照例句“生命是掙扎的飛蛾。”來表達你對生命的感悟。學生們的答案很精彩,由課內到課外,用精美的語言表達了對生命的感悟。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很多學生認識到了生命的可貴,要像飛蛾、瓜苗、杏林子一樣頑強地與命運抗掙,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當然,本節課有很多不成功的地方,比如說沒能引導學生自始自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有些環節學生回答問題不夠積極踊躍。

四年級課文《生命生命》教學反思 篇7

《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湛、富含哲理的散文,面對什麼是生命?如何對待生命?這個宏大的主題,四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這篇課文透過捕捉飛蛾、磚縫中生長的瓜苗和傾聽心跳三個事例,讓我們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在課上,我並沒有以一個旁觀者的態度從客觀上去解說什麼是生命;也沒有以一個演講者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給學生講說着人生的哲理,而是按照語文課標提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不溫不燥地引領學生在和文字的對話中,透過讀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學生懂得了關愛生命、珍惜生命。

在本課教學中我做到了這點:反覆品讀重點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反覆品讀文中最後一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感悟情感,在讀中體會思想,在讀中受到教育。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以讀爲本,注重自我感悟,是這節課的很大特點。

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讀爲本,安排了大量的、多種形式的讀的訓練,引導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書,讀中感悟生命的意義。如,一入課,要求學生帶着問題瀏覽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精讀階段首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默讀思考,在交流個人自學體會時,引導學生品讀,注重自我感悟。在感悟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感,在感中悟,悟後再讀,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並積累語言。

例如:在“飛蛾求生”這個段落中,當學生提出:爲什麼飛蛾求生的慾望使作者震驚?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掙扎”、“極力鼓動雙翅”等重點詞,在讀中品,在品中悟,悟到了作者對弱小的生命這種頑強生命力的敬意。

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避免:

一是教學機智方面,要反應更迅速更敏捷一些。比如,教學香瓜子頑強的生命力片段,在感受作者心情時,有同學答道“不可思議”,我卻沒有抓住課堂的這一亮點的契機,沒有關注學生的回答,而是急於要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標,錯失了挖掘學生這一閃光點的機會,如果能夠及時給予學生引導,相信這既是學生的亮點,也會是課堂的亮點。

二是教學節奏方面,要調控得更好一些。哪裏要動起來,哪裏要靜下去,哪裏要詳細展開,哪裏要簡略帶過,哪裏要個人動筆,哪裏要集體交流……都需要在精巧設計基礎上,用良好的課感來調控。在這方面,需要我去好好學習,尤其教師的個人情感應該更豐富,這樣不僅能讓自己更投入,更能感染學生!這節課學生反應還不錯,平時不舉手的學生今天都非常積極,但是由於時間沒有掌控好,字詞講解花的時間較長,導致後面作者感受自己心跳的片段講得非常倉促。

第二次在這樣“緊”的情況下上課,感覺是一次極好的鍛鍊,我自己感覺收穫很大,如果下次有機會再上《生命生命》,有信心能上得比這次好!再次謝謝夥伴們的鼓勵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