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認識常見岩石》教學反思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認識常見岩石》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認識常見岩石》教學反思

許多同學在課外都喜歡玩石頭,但對於岩石的觀察和研究他們只是停留在表面和局部,沒有系統全面的去觀察一塊岩石,沒有進一步深入地去研究岩石中隱藏的奧祕,因此,探究岩石的奧祕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探究天性。

一、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原有知識。

一開課我給學生展示了來本地山區的各種各樣的奇石,激起學生對岩石的興趣。問學生原來對岩石有什麼瞭解?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現了科學知識的學習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透過學生活動主動建構的。

二、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當我指導學生觀察一塊岩石的時候提問:“你打算從哪些方面去觀察岩石?”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在觀察前,還出示的觀察要求,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工具材料,大量的時間進行認識岩石的特徵,並隨時作好記錄,我參與到了整個學生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幫助他們解決碰到的困難,體現了科學教學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三、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與評價。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活動。在交流討論岩石的特徵時,引導學生對相互之間實驗情況、記錄進行交流、相互補充、完善、評價,完善對岩石的基本特徵的認識。並且讓學生及時參與評價,及時進行自我反思,以便學會更加細緻、準確的進行觀察。學生透過這樣的實驗,不僅僅認識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認識事物的方法,經歷了研究問題的全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主要採取以下策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是觀察岩石時,透過老師引導使學生有意識地按順序觀察從而發現更多的內容,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二是觀察岩石,透過記錄,把發現多理化。培養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三是彙報時鼓勵和表揚學生描述的現象,培養學生思維流暢性。

五、合理地拓展探究空間

學生對岩石的外在特徵進行深入觀察後分類,沒有統一標準。只要學生能說出分類的理由就行,這樣學生的主題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只有在自由的氛圍中探究,思維纔是自由的。

不足之處:

一、時間安排不夠合理

如果把“給岩石分類”的活動放到第二課時,讓學生在本節課中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究岩石的基本特徵,這樣也許會讓學生更有收穫。

二、沒有及時抓住課堂的閃光點

在讓學生觀察完岩石的特徵,我問學生對於自己剛纔觀察的那塊石頭,有什麼新的發現?有學生很快舉起了手,但是我由於擔心後面的活動時間不夠,沒有給機會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新發現,而是匆匆把這一環節過了。課後想想,這是多麼遺憾的一件事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形被我打擊了,課堂上最閃光的地方沒有讓我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