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秋遊》 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秋遊》 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秋遊》 教學反思

《秋遊》 教學反思1

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課文,它生動地講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秋遊的情景,描繪了秋天的美好景象和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下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課文篇幅短小,一共有四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學生透過朗讀都能將大體意思表達出來,能結合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因此,課伊始,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向學生提問:“小朋友,天高雲淡,雁過留聲,美麗的秋天到了,在這金風送爽的時候,你們最想幹什麼啊?”學生們各有各的說法,也勾起了學生的美好回憶,都向往着想出去遊玩。

接着,我在朗讀上作了示範,讓學生聽我讀課文,孩子們都非常認真,並且有幾個學生還跟着我一起輕輕地讀,見此情景,我便乘熱打鐵,要想像老師這樣在大家面前一展你的朗讀水平,那就讓老師先來考考你們的預習情況,孩子們興趣很濃,紛紛舉手,他們基本都能正確讀出課文中的生字、詞,有幾個還能在識字的基礎上,對這些詞中難懂的進行了解釋,加上我給予的評價,其他的孩子對他們更是佩服不已,沒花多少功夫,字詞的學習就水到渠成了,看來,教師的引領,語言的激勵,榜樣的示範,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很有用的,不僅興趣足,而且也學得快。

這篇課文的還一特點就是圖文結合,形象生動。低年級的孩子,尤其是這些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對打滾兒、逮螞蚱熟悉不過,因此,我一邊結合課文插圖,一邊和孩子們聊聊自己成長的生活經驗,個別的孩子還進行了語言的描述,以及動作的表演,使孩子們彷彿已經來到了野外,在盡情地玩耍,從而體會了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開心哪!”另外透過“有的。有的。有的。”進行說話訓練,把課文引入生活中,讓孩子們學以致用,也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書面表達,從而爲寫話打下基礎。

《秋遊》 教學反思2

《秋遊》一課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深動的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郊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歡樂心情。爲此在教學中,牢牢的抓住語文教學的三個層面:感悟——積累——運用來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簡單我沒有放過多的時間在講解上,而是透過讓學生讀後感知這一自然段寫的內容,然後引導學生質疑,說說在讀中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提出來。當孩子提出“漸漸”是什麼意思的時候,透過生生間的互相幫助,學生對漸漸有了理性的認識,再學生讀課文,不用老師教學生都能透過讀表達他們的理解和對秋天的喜愛之情。從中可以看出,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更好的讓孩子與文字進行對話,產生共鳴。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繪形繪色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爲幫助學生體會秋天的美麗,我透過讓學生髮揮想象,讓學生圈劃出重點詞句透過反覆的誦讀來體會秋天的美。透過聯繫學生以有的知識經驗體會的“一望無邊”的意思後,瞭解到天的藍、雲的白後,再透過讓學生進行想象白雲有時還會像什麼用“有時像……有時像……”練習說話,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秋天的美,讀出秋天的美。

課文第四自然段我則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進行換詞訓練,然後讓他們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他們在草地上是怎樣玩的?心情如何?再透過想象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再透過反覆的誦讀表達這種心情。

總之,一堂課下來,學生的聽、說、讀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訓練,但是由於在課堂上我的激勵機制不夠多,學生全員參與面不夠廣,表現得不夠積極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注意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激勵教學。

《秋遊》 教學反思3

《秋遊》是本冊書繼識字後面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情景交融,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遊的情景。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將讀貫穿始終,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

除了朗讀,本篇課文我採用了圖文結合,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顏色是“藍藍的”,美在“一望無邊”,美在白雲的形態變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闌。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白雲有時像什麼?有時像什麼?”“這時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邊,它們會對你說些什麼?”我着力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培養語感。然後根據學生的描述,引導學生把這美景讀出來?”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小學語文教學要切實地對學生進行紮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再透過想象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驗。當學生透過有關的語句感受到了同學們的歡快心情時,我引導學生轉變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課文,融入課文,鼓勵他們學着文中的孩子向着藍天亮開嗓子。

但是我也存在很多不足,語言不夠簡練、傳神。教師的文化底蘊無法作秀,儘管準備了一肚子的美詞佳句,但卻不能靈活的運用、恰當的運用。評價也比購自然,不能很好的引導、過渡。

《秋遊》 教學反思4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的基本特徵。

根據以上特點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了欣賞秋景、體驗秋趣的活動環節;有透過小組合作確定旅遊景點,個人探究秋遊物品的準備及同桌互評、交流展示等活動逐步引導學生了解秋遊準備的方法。最後透過對集體出遊時應注意的問題的課後思考作爲本課內容的外延結束本節課。

本課我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地方特色,在課前透過多媒體示秋天的美麗景色,引導學生回憶對於秋天外出時的美好感受,透過談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以及對秋天和大自然的熱愛。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利用學生已有外出遊玩的感受在上課一開始隨機引出話題:“你們想去秋遊嗎?這節課我就帶你們去秋遊。”這樣,課堂氣氛一下就活躍起來了,讓學生以濃厚的興趣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提出要“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我充分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注重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活動中的感受、體驗、領悟,讓其獲得多元發展的機會。秋遊去哪裏?課前,我讓孩子們收集家鄉的旅遊景點,活動中讓他們展示交流。又透過進行秋季一日遊,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的教學活動,對家鄉不同景點的介紹,同時將音像教學資源引進課堂,給學生營造出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靜能動的情境氛圍,激發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以及熱愛家鄉的情感。

又透過不同層次的引導使學生逐步瞭解了有關秋遊物品準備的方法。在學生充分的活動中對於秋遊的期待在不斷的加強,秋遊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活動之一,學生的積極性已經很高。但如何才能玩得好而又不出現安全等其它問題,所以《秋遊去》這一課的另一個重點內容是“集體出遊時應注意什麼?”透過這一問題作爲本節課的延伸,讓學生去思考,體現了知識的連貫性。

《秋遊》 教學反思5

《秋遊》是蘇教版第三冊中的教學內容,課文描寫了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去郊外秋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樂心情。在教學中,讓學生透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將“讀”貫穿始終,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達到以讀激情,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教學目的。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就落實在指導朗讀上。指導朗讀,抓住重點詞語以外,課文的插圖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簡單明瞭,我沒有放過多的時間在講解上,而是透過讓學生讀,感知這一自然段寫的內容,然後引導學生質疑,說說在讀中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更好的讓孩子與文字進行對話,產生共鳴。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動、形象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爲幫助學生體驗秋天的美麗,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藍藍的”,是 “一望無邊”的,白雲一直在變幻,田野裏色彩斑闌,到處充滿了果實成熟的美。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朗讀的方法讓大家體會到白雲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雲有時像―――,有時像―――,有時像―――。” “稻子熟了,黃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再想,這時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邊,它們會對你說些什麼?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讓一名同學朗讀,其他學生閉上眼睛聽,進入課文的意境中,然後再找一名同學進行比賽,培養語感。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採取了激勵措施,透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麼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

《秋遊》 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情景交融,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郊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歡樂心情。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抓住“漸漸”一詞幫助學生感受秋天的到來。透過句子的比較,學生讀後都能比較出加了“漸漸”語言表達更加準確。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繪形繪色的描寫出了秋天天空與莊稼的美麗。第二自然段中,我先讓學生說說爲什麼喜歡白雲?接着讓學生試着用朗讀的方法讓大家體會到白雲的有趣,再讓學生大膽想象:白雲有時像……有時像……有時像……?此時孩子們的想象力展現得淋漓盡致,“有時像一串串糖葫蘆”、“有時像張牙舞爪的大老虎”、“有時像活潑可愛的小松鼠”……我順勢把“千姿百態、變化多端、千變萬化”補充給學生,最後順勢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他們讀得有滋有味,真切地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的感情,並用自己的語言、想象、朗讀把這種語言文字的感情表達出來。

第四自然段中,我抓住“開心極了”,問孩子“你從哪看出他們開心極了?”他們一下子找到了“打個滾兒,忙着逮螞蚱,亮開了嗓子”等詞語,我們就這些詞語聊着,讀着,有的孩子都忍不住離開椅子做起了相應的動作,看得出孩子們透過這些文字感受到了郊遊的快樂,當我問着“你來亮一亮你的嗓子吧,你會喊什麼呢?”第一個女生有些羞澀,下面的男生可豪放多了,一個接着一個喊了起來“我太開心了!”“我好像飛啊!”“藍天你真美啊!”乘着這股子熱情,我讓他們說說你去郊遊,你會玩什麼呢?用“有的……有的……有的……”來說!一下子,他們好像真得來到了郊外,衆說紛紜,有放風箏的,有跳舞的,有拉着老師一起轉圈的,有拍照片的……這樣的課堂真快樂!

《秋遊》 教學反思7

在教學第一課時時,爲了完成第一個目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首先範讀,讓學生聽讀;再讓學生藉助拼音會讀生詞。在讀課文時,考慮到有些長句子容易讀破,我就教給學生學會斷句的方法,再讓他們讀,就能讀的正確、流利了。爲了瞭解每個小朋友的讀書情況,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同桌互讀、互評,使每個小朋友都經歷學習的過程。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將讀貫穿始終,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達到以讀激情,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教學目的。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繪形繪色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爲幫助學生體會秋天的美麗。我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顏色是“藍藍的”,美在“一望無邊”,美在白雲的形態變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闌。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白雲有時像什麼?有時像什麼?”我着力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培養語感。當學生把白雲的變幻,田野的五彩斑闌描述得很美時,我創設了一個語言情境:“小朋友說得可真美呀!誰來把這美景讀出來?”這時我首先先讓一名朗讀水平一般的學生讀,再讓一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當一名學生朗讀時,其他學生看着書本想象那種畫面,進入課文的意境中,然後讓學生評議他們的朗讀。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我創設了朗讀情境,採取了激勵措施,透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麼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使學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但經過兩課時的教學結束後,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

1、在講解段落時銜接不夠自然、流暢。

2、語言不夠優美,未能使小朋友全程積極參與到我的教學過程中。這兩點是我在經後的教學中需要注意和改進的。

《秋遊》 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1、透過“設計秋遊方案”的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經歷設計活動方案的過程,提高收集數據與處理數據的能力。

3、在收集數據、設計方案、交流等活動中,學會合理地評價活動過程和設計方案等,發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正確計算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匯入: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你們都去過哪些地方?我們在出門前通常會有哪些準備?北京的小朋友他們準備去故宮和北海公園參觀,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什麼準備,想請同學們幫忙設計一套秋遊方案。

板書課題:設計秋遊方案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出示課本第94頁情境圖

想一想,設計方案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2、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設計方案,5人一組。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設計分工?(學生根據問題,小組合作交流,想策略)。各小組將要做的準備工作、分工與要求記錄下來。

3、分小組收集相關材料和數據,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引導學生收集數據:景點的資訊:門票(成人和兒童的單價)、各種旅遊車的資訊。

4、各小組將數據收集整理,並設計出合理的秋遊方案。全班交流設計的秋遊方案,選出最合理的方案。

三、應用知識,拓展創新

1、全班交流設計方案,什麼樣的方案最合理?花費少,時間安排合理等。

2、討論:在設計方案的過程中,都用到了哪些數學知識和方法?

3、選擇其中一個小組的設計方案,組織全班一起討論方案的可行性,並對方案進行補充和修改。

4、完成教材第96頁的“自我評價表”

四、總結新知,提煉昇華。

《秋遊》 教學反思9

1、透過具體生活實際情景,體驗“改商”的過程。

2、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

教學難點:體驗“改商”的過程,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學校要秋遊啦,同學們紛紛在做準備,四(1)班有41個學生,老師想讓同學們戴上紅色的帽子,這樣好識別自己班上的學生。超市裏有8元、9元、10元的紅色帽子,而班費只有400元,請你幫老師算算,可以買那種帽子?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購買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學們都準備好了,來到了大操場,電腦出示書中的情境圖,學生根據情景圖,提出有關除法的數學問題。

(1)說一說了解了哪些已知條件。

(2) 學生獨立試做,然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

討論估計試商。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幾輛車

(3)全班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明確把除數“34”看作“30”來試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啓發學生想一想,怎樣試商?會發現什麼技巧。

(學生自由發言,或者小組內互相說一說。什麼時候商會小?)

3.由學生髮現提出並解答:積大了說明什麼?爲什麼會大呢?

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怎樣確定商?

4.繼續完成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在解題的過程中由學生髮現提出並解答:積小了說明什麼?爲什麼會小呢?

5.引導學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後再進行計算。

三、知識應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試一試”

第1題:讓學生說一說商的大小情況。

第2題:認真觀察,小組內說一說,解決五年級學生如果都坐大客車,需要幾輛?

3、完成“練一練”,可以適當擴充。

四、小結

板書設計:

秋 遊

《秋遊》 教學反思10

《秋遊》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遊的情景,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訓練。

詞語的朗讀主要在一開始的詞語複習中,其中:稻子、高粱、棉花的第二個字都是輕聲,尤其是“棉花”這個詞,學生很容易把“花”讀成第一聲。這是我,們要特別重視的,讀到這一行詞語的時候,我特別提醒了一下學生,學生個別回答有錯的時候,我沒有馬上讓學生坐下,換一個學生來讀,而是給這個學生糾正之後讓他再讀一遍,還讓全體學生共同練讀,所以在接下來的對所有詞語進行齊讀的時候,學生能夠改正過來了第二自然段中的“一望無邊”,我讓學生想象天有多大,大得連邊都看不到。學生就知道了這個詞語該怎麼讀,齊讀的時候能夠聽出來對於這個詞語特別留意。在朗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着重抓住了同學們去郊遊的這種高興的心情,讓學生高興地讀一讀。第三自然段,講到了豐收的景象,我播放了稻子、高粱、棉花這三種農作物的圖片,讓學生體會農民伯伯看到豐收景象時候的高興激動的心情,帶着這種心情來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是講同學們的,秋遊,最開心的當然是同學們,我也播放了圖片,並且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帶着自己的心情來讀這一自然段。有幾個女生讀得特別好,尤其是“向着藍天亮開了嗓子”讀得很有感情,彷彿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公。

本課蘊含了豐富的說話訓練的材料。重點訓練了“有時像……有時像……”和“有的……有的……有的……”這兩個句型。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我也給學生穿插了說話訓練,並讓學生積累了一些表示顏色的詞語。由這一段中表示顏色的字“黃”、“紅”、“白”引出其他表示顏色的詞語“黃澄澄”、“金燦燦”、“火紅火紅”等,讓學生積累相關詞彙,並且透過跟讀“黃澄澄的稻子”、“金燦燦的稻子”、“火紅火紅的高粱”等學會應用。再由這些詞語進而發揮想象,練習說比喻句

《秋遊》 教學反思11

《秋遊》蘇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材的第一課,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記敘文。全文生動的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秋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歡樂心情。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段簡要的介紹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遊玩,第二三自然段分別描述了秋天的天空和的田野的美麗景象。全文描繪了充滿生機的'秋景圖。我在上這一課時做了如下嘗試:

首先,情境匯入新課。讓學生說自己瞭解到有關秋天的特點,尤其是農村的孩子當提到果園的景象時,同學們爭先恐後的搶着發言,將果園裏葡萄,蘋果的樣子顏色味道敘述的很細緻,在孩子的眼裏,秋天也是很美的。再仔細觀察課文中的插圖,讓插圖充分起到服務學習的作用。學生彷彿去了一個新的世界,學習興趣特別濃厚,課堂氣氛自然很活躍。其次,在講第二、三小節的時候放手讓學生自已學習,並且學習自己喜歡的部分。開始我還在猶豫,二年級學生自己提學生提問能行嗎?於是抱着試一試的做法,沒有想到的是學生提出的問題非常有價值:“老師,爲什麼爲什麼天空有時像一羣白兔,有時像幾隻綿羊”……我正好順着問題講下去,我也把一些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已解決,如: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什麼是一望無邊,馬上同學的理解就是沒有邊,看不到頭,還舉了田野的稻子,一眼看上去就看不到田埂,哈哈,多聰明的孩子啊!在這節課上讓許多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讓孩子藉助已有的知識,透過自己的實踐努力去思考問題,並且透過孩子之間的互相幫助,合作交流去解決問題,學生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再講解,做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有利於孩子思維的迅速發展。

最後,教學是一門留下遺憾的藝術!這堂課不足體現在:課堂時間的把握上,前一部分講的時間太久,佔去了一大半的時間,以至於後面的一段時間顯得不夠用,並且使這節課設計好的許多環節沒有時間去完成。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不斷的揣摩學習,纔會有進步!

《秋遊》 教學反思12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將“讀”貫穿始終,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達到以讀激情,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教學目的。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就落實在指導朗讀上。

指導朗讀,抓住重點詞語以外,課文的插圖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簡單明瞭,我沒有放過多的時間在講解上,而是透過讓學生讀,感知這一自然段寫的內容,然後引導學生質疑,說說在讀中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更好的讓孩子與文字進行對話,產生共鳴。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動、形象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爲幫助學生體驗秋天的美麗,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藍藍的”,是“一望無邊”的,白雲一直在變幻,田野裏色彩斑闌,到處充滿了果實成熟的美。

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朗讀的方法讓大家體會到白雲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雲有時像xxx,有時像xxx,有時像xxx。”“稻子熟了,黃澄澄的,像xxx,高梁熟了,像xxx,棉花白了,像xxx。”再想,這時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邊,它們會對你說些什麼?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讓一名同學朗讀,其他學生閉上眼睛聽,進入課文的意境中,然後再找一名同學進行比賽,培養語感。

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採取了激勵措施,透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麼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

《秋遊》 教學反思13

在本堂課中,我着力於引領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一、展開想象,感悟白雲的變幻無常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描寫天空的美,我們先品讀了天空的顏色美以及大,接着我們透過想象說話,感悟了白雲的變幻無常。

小黑板出示:幾朵白雲有時像 ,有時像 ……

秋天的天空是又大又藍,幾朵白雲悠閒地飄呀,飄呀,一陣清風吹來,這些白雲就像一個個魔術師一樣,不時地變換着自己的模樣,多有趣呀!你能說說白雲還會變成什麼嗎?孩子們思維活躍,七嘴八舌說了好多,什麼吃的(棉花糖、漢堡包、棒棒糖……),什麼玩的(洋娃娃、機器人……)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獅子、老虎……),白雲的千姿百態、變化多端,輕輕地在課堂上空飄浮着。

二、展開想象,體會比喻句的妙處

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們先品出了農田的顏色美,接着引導學生說說稻子黃得怎麼樣?高粱紅得怎麼樣?棉花白得怎麼樣?透過說比喻句,更生動形象地感受農田迷人的景色。

出示:農田裏,稻子黃了,就像 。

高粱紅了,彷彿

棉花白了,如同 。

三、聯繫生活,說話寫話

課文第四自然段,緊扣“開心”,讓學生說說同學們還會在草地上玩什麼?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

然後再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練習寫話。我讓學生說說大課間的時候,小朋友的活動有哪些?兒童節的時候,小朋友會表演哪些節目呢?大掃除時,大家在幹些什麼?自習課上,小朋友們都在幹什麼?最後再寫寫就水到渠成了!

總之,一堂課下來,學生的聽、說、讀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訓練。我想,語文教學就要這樣藉助文字,拓展說話的空間,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經過這樣紮紮實實的訓練,孩子們就慢慢會說了,慢慢會寫了。

《秋遊》 教學反思14

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寥寥數筆就爲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城市的學生對秋天的山野會有一定的識,但這種認識僅停留在對外在的感知,缺乏對秋天美好的真正感悟。由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了解秋天是個美好的、豐收的、喜慶的季節,從而體會出秋天真正的美和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喜悅。

在學習課文第二組句子時,我首先指名讀,再自讀,同桌互讀。然後在讀通順、讀正確的基礎上,再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想象句子描寫的圖畫。接着欣賞多媒體課件,是否與自己所想的一樣。最後出示句式“秋天來啦,梨樹──,好像──。”指導說話。其他三組句子小組內看圖片練習說話。既練習了說話,又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同時感受到了秋天是個美好的、豐收的、喜慶的季節。

我在教學中抓住“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個句子引導學生體會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然後閉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學生的腦海中閃現出一幅幅形象的畫面,有的好象看到一盞盞燈籠般的梨子,有的好象嚐到了又大又紅的蘋果的香甜,有的彷彿欣賞到金黃的稻子在廣闊的田野上跳起的優美的舞蹈……那麼,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透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呢?孩子們的積極性更高了,他們或加動作表演讀,或表情豐富的朗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體會秋天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喜悅的心情。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爲”,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可依據語言文字,進行定向引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入課文所創設的境界,藉助語言來感受形象,使其領悟其中的感情。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爲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因爲朗讀既可以規範學生的口語,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要教師引導恰當,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即使一千個學生便有一千種不同的朗讀方式。我們要用多種方法導“悟”,啓發學生看、畫、演、議、說,化靜爲動,化抽象爲具體,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不知不覺中領悟語言文字的美。

我根據兒童身心特點,從生活實際出發,結合周圍環境,師生一起走出教室,來到校園去尋找秋天,蒐集落葉。學生在開放性的活動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活動中改變了傳統的“秧田式”的教學模式。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完全改變了,學生在活動中情緒高漲,氣氛特別活躍,他們善於觀察、發現。學生成爲活動中真正的主人,教師從學生活動的支配者、指揮者,變成了他們的支援者、合作者、指導者。

《秋遊》 教學反思15

《秋遊》是本冊書繼識字後面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情景交融,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遊的情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近階段的重點工作的需求,我將先前設計好的教案作了以下調整:

一是匯入部分,不以教師的激情描述和指導看圖匯入,而是利用複習成語作爲課的入口。複習完跟秋天有關的四條成語後問學生:“在你腦中,秋天是什麼樣的?”學生有的說:“我腦中的秋天很美麗!”有的說:“秋天是金色的。”此時,學生對秋天的印象還比較侷限,只停留在很膚淺的視覺感官上,而對於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以及秋天給小朋友們帶來的那種無與倫比的歡樂,他們還沒有深切地感受。我順勢將話題一轉:“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在那個地方也許你能找到更多不同的感受。請大家把眼睛閉上,到達那裏再睜開眼來。”這樣,課文插圖被自然地出示出來,也將課引入了新課。

二是對圖的利用稍作簡化。在這裏,圖主要用作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睜眼時進入一個全新的美麗環境中,然後讓他們簡單描述看到的景物,對環境作整體感知,靠近課文內容。而對圖的詳細觀察和述說放在第二課時,與課文內容相結合,起形象生動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

三是將課堂的重點轉向學生常規的訓練。課堂常規是學習活動的基石,“制度保證質量”,在今後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使學生常規訓練達到集體晨會上所宣讀的“十五條標準”那種水平,任務還是很艱鉅的,在每天的每一節課中都不能放鬆。

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慾望和過程還是清晰可見的,而且已經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使這節課的教學任務順利地完成。但課堂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如:學生讀書的時間還可充裕些,常規訓練時方式比較僵硬等等。值得思考的是:短期內如何更有效地養成十五項常規習慣?何種方式方法能訓練中競爭的積極現象?如何連貫訓練常規過程中學生學的情感線和教師教的情感線?

標籤:反思 教學 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