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2020二年級下冊日月潭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0二年級下冊日月潭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0二年級下冊日月潭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二年級下冊日月潭教學反思1

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嘗試了許多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像集中識字,隨文識字等常用的識字方法,但在《日月潭》一課的教學中,我並沒有採用這些方法。當時想,能不能換一種獨特的方法來識字,讓學生有新鮮感,更能激發孩子識字興趣呢?於是我認真研究了《日月潭》一課,覺得《日月潭》文字優美,如詩如畫,使人入情入境,我便有了大膽的設計。從日月潭優美的景色入手,讓學生理解、感受、體會文中華麗的詞語。再從詞語中識字,更能使學生掌握字、詞、意。所以這節課我設計了配樂欣賞日月潭,在課堂上這一環節,一下子便把所有的同學都帶入了風景優美的日月潭中,然後同學們觀看了日月潭不同地方的美,不同時間的美,再來找合適的詞語來概括自己所看到的畫面,此時孩子的思維更加活躍,興趣更加濃厚。在教學“清晰”“朦朧”時,我也用了兩幅鮮明的畫面來幫同學們理解詞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課的每一個生字我都是在同學們理解詞意的基礎上來認識掌握的,並同時設計了形近字練習題進而鞏固生字。這節課上同學們都能在愉悅的課堂上掌握了字詞,同時也增強了同學們積累的興趣和願望。

本課識字教學方法的嘗試使我深有感觸,雖然識字教學有些枯燥,但只要自己用心研究每一篇課文的特點,就能找到適合這篇課文的識字教學方法,能讓孩子更有興趣、更喜歡、更接受,才能在識字教學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年級下冊日月潭教學反思2

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反覆讓學生進行朗讀,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

在讀書前,學生已經針對課題進行了質疑,所以他們迫切地想透過學習來領略日月潭的秀美風光。一開始,我讓學生自己來提出學習要求,在第一次讀書中解決了生字新詞和讀通課文。第二次讀書時,我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透過閱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理清了課文脈絡。第三次,我讓學生帶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樂來讀書,學生進一步感悟了課文。

這樣一次一次的閱讀理解,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彷彿真正地置身於文中所描繪的情境中。《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學生自主讀書,讀出自己的多元感悟和理解,既避免了教師的煩瑣講解,又培養了他們獨自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使閱讀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的讀書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

同時,透過反覆的閱讀,學生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了語感的積澱,並將感悟品位的文字透過激情朗讀表達出來。在分層次的朗讀中教師都爲孩子提出讀通讀順,感悟內化,背誦積累等不同的要求。讓每一次讀書活動都有明確的目標,從而避免了學生空讀書,傻讀書的不合理現象。

二年級下冊日月潭教學反思3

在教學《日月潭》第一課時中,我檢查初讀情況時,發現大多數學生透過之前的堂上預習,已基本能把課文讀得通順、流利。我突發靈想,不想再“走教案”了,就對孩子們說:“你認爲這篇課文哪部分寫得美,先把它多讀幾次,再爭取背下來,然後向大家做介紹。看誰背得快,說得好。”於是課堂上書聲琅琅,我則巡堂找學困生,聽他們朗讀,抽查識字效果。當多數學生能背1到2個小節時,我只請了兩個學生當堂背誦並點撥品析詞句。然後指導堂上寫6個生字,下課前佈置學生回家繼續讀背課文。

第二天在教學第二課時中,我先讓同桌互相檢查背書,交流自己欣賞的語句,與此同時,我再次去找昨天未接受檢查的學困生,瞭解其完成讀背作業的情況。接着請部分學生當堂背誦並指導品析詞句。

如此讓學生在讀背中感悟,我感到效果挺不錯。這既能給孩子充分的讀背課文的時間,也不需老師以講解代替學生的思考。但是,老師必須“該出手時需出手”,在精要之處做點撥,發揮主導作用。

我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及最後一句話,給“風光秀麗”換上意思接近的優美詞語,學生就有機會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了;但當學生質疑:讀不懂“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這部分內容時,有些學生說“把日月潭當作人,它的身上就像披了一塊紗巾,所以看上去不大清楚。”對此,我表示認同,馬上指導他們用比較的方式讀這個小節的前後兩句話,注意日月潭在“太陽高照”與“濛濛細雨”下的不同情形。雖然孩子們好像弄明白了,但我仍感到意猶未盡。

第三天一早,天空瀰漫着薄薄輕霧,“真是天助我也!”我心中暗喜。回到學校,利用早讀時間,我請孩子們遠望窗外,說自己的所見所想。於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不但理解了課文的第四小節,還積累了“若隱若現、朦朦朧朧、隱隱約約”及“早晨,霧中的紅太陽就像鹹蛋黃一樣可愛。”這樣的詞句。

在讀背中感悟,點撥在精要處,既給學生帶來收穫,也使我感受到作爲教師的滿足與快樂,教孩子們學語文,這是多麼有意思的事情呀!

二年級下冊日月潭教學反思4

上星期三上午第三節,師傅來聽了我的《日月潭》。雖然說是普通的聽課,時間也比較緊張,但事先,我還是做了充分的準備,備課,做課件,每件事情都做得一絲不苟的。更讓我高興的是,我還在網上下載了日月潭的flah課件。

課上完了,效果很不好,一篇優美的課文並沒有讓學生感興趣,去認真讀,學生關注的最多的只是課件中美麗的圖片,以及那小小的瑕疵,甚至爲濛濛細雨的日月潭圖片中那是小雨還是雪花爭論不休。因此,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這些教學目標並沒有達到。

師傅對我的課提出了中肯的批評,並提了好多的修改意見。修改完我的設計之後,今天,我又在別的班上這一課。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整堂課中,學生都沉浸在美麗的日月潭中。

而這改變僅僅就因爲改變了我的設計,我將原來分段學習改成用一條一起領略日月潭風光的主線串接。將那些不必要的課件全部刪除,只用文字,讓文字的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透過讀書領略那美麗的風光,進行個性化的朗讀。

二年級下冊日月潭教學反思5

在識字環節中我運用了多種形式的識字方法幫助學生識字,而且難度遞進,環環相扣,讓學生慢慢的由認讀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後的認字,學生在不知不覺的遊戲中就把文中的字認識了。

在課文教學中,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將文字語言還原爲生動可感的圖片,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後以讀代講,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悟、理解,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風光。

在教學日月潭名字的由來時,我運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圖讓學生更象形的知道了爲什麼這個湖會叫日月潭,並讓學生運用關聯詞“因爲……所以……”說一說日月潭名字的由來,這樣較好的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透過朗讀,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爲此,我設計了指名讀,自由放聲讀,男女生賽讀、找夥伴讀,同桌互讀,小組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並在老師適時的點撥下,體會和感悟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整堂課的教學重點我放在了第三段,指導學生在讀熟、讀美的基礎上,練習了背誦。

最後,帶領學生欣賞了我製作的日月潭風光,在學生觀察圖片及教師的敘述中,讓學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而且我把蘇軾讚美西湖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作爲了拓展,幫助學生更多的積累古詩。

可是,上完了這堂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首先是在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強,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其次是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爲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評價語言不夠豐富、較爲單一,評價缺乏實效。在本堂課中,我重複性的語言較多,今後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課堂的語言表達,做到語言精練,讓學生易懂。這些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二年級下冊日月潭教學反思6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類文章,文章結構清晰,景美情濃,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整堂課上下來,教學效果比較好,有幾點成功的:

1、文章的文字寫得很美,是鍛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課文中的優美語句,讓學生自由讀,讀出感受,讀出問題,讀突出層次:讀通讀順——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讀——背誦積累。在幫助學生理解詞義時,採用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讓孩子體會詞語的意思,如“隱隱約約”、“朦朧”、“仙境”等詞。

2、新課標提出了:“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因此語文學習最終目的就是運用。在學習課文時,對於寫得美的第3、4自然段,透過反覆品讀、熟讀成誦的方式,幫助學生積累優美的語句。然後扣住一些好詞強化訓練,讓學生用詞語說話,把好詞運用到自己的語言中。

3、注重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時,圍繞一個問題:“你喜歡什麼時候的日月潭?爲什麼?”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這樣透過合作學習,變傳授爲自學、變講爲導,調動了學生課堂主體參與率,形成民主、和諧的探究氛圍。

二年級下冊日月潭教學反思7

一、給學生濃濃的“情”

記得李吉林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倘若語文教學舍棄了情感,那麼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教學,必然走進繁瑣、機械、無效的死衚衕。這句話給我極大觸動,沒有靈魂、沒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雖有靈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靈魂和細膩情感相結合的生命纔是豐富的。所以,作爲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給學生一個豐富的生命。在這節課中,我努力地給學生最濃的“情”。

這裏的“情”首先指我對學生的關愛之情,我對課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沒有我的拋磚引玉,又怎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呢?

這裏的“情”還具體指爲學生創設一個濃郁的情境,讓學生從中受到薰陶和感染。在匯入中我利用多媒體爲學生精心創設了“乘飛機旅遊,聽導遊介紹”的場景。這個情境再現的是兒童生活中的場景,當學生進入了這個情境時,必然會激起情感,進而激發起對學習的興趣,從而有助於他們體會到課文字裏行間蘊含的情感。

這裏的“情”還具體指作者在字裏行間所流露出的對日月潭之美的讚賞之情。要體會這種讚賞之情,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於是,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要他們從文中找出自己覺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覺得什麼美?”是我教育的主線,只要學生真正體會到了美,那麼這種“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二、引學生細細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讚美都蘊含於文章之中,隱藏於文字之下。爲讓學生欣賞到這裏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讚美之情,我採用了“品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如品讀第一段的第三句話。剛開始,學生只能淺顯地感覺到這句話美,可是究竟是哪裏美?卻說不出所以然。這時,我讓學生再讀,讀後看看圖和多媒體畫面,再來體會哪裏美,學生就能感受到“樹木茂盛”很美、“羣山環繞”很美、“許多名勝古蹟”也很美。並且學生還能用動作演示的方法來理解“羣山環繞”這個難點詞。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師的示範品讀意在情激情中調動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在“品”中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在“品”中培養學生的協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導學生品讀之外,還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導讀。如第二段中對日月潭名稱的來歷的理解,就透過拼圖的方式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

三、讓學生真正地“活”

小語教學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習語言的實踐活動。爲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教學應是沒有強制的活動,禁錮的要解放,潛在的要誘發,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爲了讓學生能在課堂中真正地活起來,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近低年級學生的心理,開課匯入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遊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活躍起來。

2、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重在引導。相信學生能把書讀好,一次沒有讀出來沒關係,讓他們繼續讀,直到能讀出來爲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這句話,剛開始學生只覺着美,可是到底怎麼美卻感受不到。這時我就讓學生再讀,並且邊讀邊看圖體會。果然學生自己透過讀、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綠”很美,我及時肯定了他們的讀法,並鼓勵他們再讀看能不能又有新的體會。於是,學生又透過自己讀感受到了“很深”也說明日月潭美。就透過這樣短短的一句話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讀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給他們一個結果。這種過程就是一種活。

新世紀,人們疾呼,要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什麼是真正的語文課呢?我想,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一種生活的樂趣,能夠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能夠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展,能夠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也算是一種真正的語文課吧。這也正是我在這節課中努力追求的。

二年級下冊日月潭教學反思8

人教版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日月潭》。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透過對日月潭的名字的由來和日月潭清晨、中午時景色的描寫,讚美了日月潭的美麗神奇,抒發了作者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今天上的是課文的第二課時,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預設的:

1、學習課文二、三、四、自然段,瞭解日月潭的特點。

2、緊扣日月潭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3、感受日月潭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祖國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本課語言優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圖像資源和優揚的音樂甚至是教師的語言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欣賞美景,品讀課文,以達到體會畫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從而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力求體現的教學理念是:

一、創設情境、賞析課文

《日月潭》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讚美都蘊含於文章之中,隱藏於文字之下。第二段中對日月潭名稱的來歷的理解,我用課件展示空拍日月潭圖片,讓學生一邊感受日月潭的形態美,一邊體會作者比喻的精妙。

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日月潭清晨的景色”時,我覺得若單憑教師講或學生讀,學生只能淺顯地感覺到這句話美,可是究竟是哪裏美?卻說不出所以然。這時,我讓學生讀了以後到句子中去找自己感觸深的、感到很美的詞語,再來細細地讀,慢慢地品。漸漸地,那“薄薄的霧、點點的燈光、隱隱約約的感覺”就出來了。在這基礎上再出示照片,讓學生從多媒體的畫面,得到感性的體會。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把自己融如到課文描寫的景色中去。

此外,教師的語言在情境創設中也起了不少的作用。比如就在第二自然段在學生對圖片進行欣賞之後,我的一段話“在一個寧靜的清晨,我們來到日月潭,這裏羣山環繞、樹木茂盛;山上的泉水悠悠地流淌,小動物們準備起牀了。”把孩子帶到了薄霧濛濛的日月潭邊,並拓展說話“我還隱隱約約地看到()倒映在水中;我隱隱約約地聽到()的聲音。”這既是低年級學生用規範的句子拓展想象的說話練習,又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清晨日月潭的體會更加深刻,更加立體。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變得自然而然,有感而發。

二、以讀爲本,層層推進

這節課上,我引領學生充分的與文字對話,讀書的方式多種多樣,讀書的時間比較充分。如在教學第四自然段的時候,我抓住了太陽高照,日月潭清晰的美和細雨濛濛中日月潭朦朧的美這兩個特點,展開學生多種方式的品讀。先是自由地讀,讀通課文,進而感知內容;然後指名讀,教師適當點撥,激發學生的情感,朗讀就進了一步;再出示感性的畫面,進一步理解課文,使朗讀再上一個臺階;最後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指導背誦,使朗讀得到了昇華。這樣層層遞進,學生的情感也呈現出由淺入深的變化,讀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以上兩點是我力求在課堂教學中整體把握的。但在課堂上也表現出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學習濛濛細雨中的景色時,學生指名讀的時候輕輕的、柔柔的感受已經出來了,但是另外的孩子讀的機會太少,以至於到後面兩個景色對比讀和整篇課文朗讀的時候有模糊了。今天就權當一次拋磚引玉的機會,誠懇各位批評指正。我相信自己與在座的同行一樣,在課堂教學中會不斷去探索、不斷去創新,以我們的勤奮、創新爲孩子們創造一個語文學習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