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和總結範文(精選7篇)

歲月流逝,流出一縷清泉,流出一陣芳香,在這些日子裏,我們的教學能力、經驗都有所成長,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教學總結了!那麼如何把教學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和總結範文(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和總結範文(精選7篇)

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和總結1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片童話故事。小燕子在媽媽的耐心啓發下,它觀察得一次比一次認真,每次都有新的發現。終於瞭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這篇童話將“只有認真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點”這一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裏行間。

這篇文章淺顯易懂,在這節課中,我首先用仔細、和高興兩個詞分別說一句話,其中用仔細這個詞說話時,學生們說的不算太好,今後應再加強說話方面的練習。動詞運用的練習總體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匯入新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找不同的遊戲,學生們觀察的很仔細,逐個找出了兩幅圖的不同點,順勢我說:“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你們知道嗎,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小燕子也很善於觀察。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小燕子是如何善於觀察的。”順利匯入新課。

我將本課的重點放在課文的朗讀上,這篇文章主要是分角色朗讀,我運用了幾種朗讀方法,讓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的內容。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我製作的兩個小燕子的頭飾,讓同學們戴着頭飾上臺表演。在這個環節,學生們表演的情況不是很好,也許是緊張、害怕的緣故。今後,要多多鼓勵他們,充分培養他們的勇氣和自信心。

這個班的孩子有些多動,注意力不太集中,我在這節課上強調紀律的次數稍嫌多了些。老師們給的建議是可換種說法,多用些鼓勵性的語言激勵他們。

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和總結2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篇頗具寓意的童話故事。趣味性強,在主人公小燕子和燕子媽媽之間有豐富的對話。故事由燕子媽媽讓小燕子到菜園去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展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在媽媽的耐心啓發下,它觀察得一次比一次認真仔細,每次都有新的發現,終於瞭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告訴我們:只有認真仔細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點。一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把握住了課文的重難點,以讀爲本,堅持讀中感知,讀中品悟。至始至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動手動腦,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一、生動活潑

妙趣橫生

根據兒童愛玩愛動的特點,教學一開始就飛來一個受大家歡迎的小燕子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而且小燕子在課堂中不斷出現,讓孩子們把它當作是我們的學習夥伴。課中穿插活動,用孩子們喜歡的旋律唱老師自編的兒歌,不僅使孩子們樂在其中,同時也巧妙地起到了過渡作用。至始至終,整個課堂都洋溢着歡快的氣氛。

二、民主和諧

師生互動

老師給了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放開了學生的手腳,比較好地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並沒有照本宣科,而是巧妙的扮作燕子媽媽,學生也扮作小燕子。邊演、邊學、邊思考。啓發學生如何去觀察,用親切的話語及時地鼓勵他們,在課堂上不斷掀起一個個高潮。也只有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課堂上纔有接連不斷的意外驚喜出現。由此看來,教師要相信學生的潛能,給他們施展個性的機會,學生就會成爲課堂上不可或缺的課程資源。

三、情境體驗

讀中感悟

本課妙就妙在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情境氛圍。讓學生溶入角色,變作可愛的小燕子邊唱邊飛到菜園裏去觀察。這樣學生的讀會更加的主動、積極,一次比一次高興的感情。在不斷的演練中,不僅很巧妙訓練了學生地朗讀,讀得聲情並茂,還煅煉了他們口語交際能力。

四、親身實踐

拓展思維

在學生強烈的求知慾需求下,老師把冬瓜和茄子帶到課堂當中。透過啓發、點拔、討論、演練,學生帶來的驚喜不斷。去觀察、結果有的學習小燕子用身體去觸摸知道冬瓜皮硬,茄子軟;有的根據平時的經驗知道冬瓜裏有小籽,而茄子沒有籽;有的又看到冬瓜花是黃的,茄子花是紫的,冬瓜躺在地上,而茄子掛在枝上;還有的展開豐富的想象覺得冬瓜像一個胖娃娃,茄子像一條小蟲。

多麼可愛的一羣小燕子,他們已經學會了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並且還能展開奇妙的想像。實踐讓他們學到了新的知識。

五、形象板書

別具一格

本課板書不僅簡潔明白,而且非常形象,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首先,老師用紙做成可愛的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然後在和學生共同總結的情況下用簡筆畫完成: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六、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在拓展練習部分,學生獨立觀察後,只在小組內交流了自己看到了什麼,並沒有討論一下是怎樣觀察到的。如果能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將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觀察的方法。在最後的總結全文時,略顯倉促,師的結語不夠精彩。

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和總結3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上完之後頗有感觸。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則有趣的童話故事,透過小燕子三次觀察菜園中冬瓜和茄子的區別來告訴孩子觀察要認真,做事要仔細的道理。

我原本在三班的上法是按步就班型的(給三班代課)。從課文的第一段一直下來,讓孩子在讀上感悟,在讀中感受小燕子的觀察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樣的上法,孩子進入文字比較慢,也是老師牽着孩子一步步走進文字。沒有把文字的情趣充分挖掘出來。課後,我反覆思考和總結,給三班上時,我準備不夠充分,因此只能按部就班完成教學,實踐證明效果不顯著。於是我改變思路,先讓孩子自己讀課文,直到讀熟,然後分小組朗讀課文,檢查了一下朗讀情況。接着,就問孩子課文的內容都記住了沒有,孩子各個都表現地比較興奮,都說會了。於是,讓孩子把書背面朝上,考一考孩子。考的過程就是對課文內容理解學習的一個過程。我利用多媒體打出問題,孩子們填空式的去回答,同時又在規範學生的說話:小燕子一共去了幾次菜園?每一次分別觀察到了什麼?第一次,觀察到冬瓜大,茄子小;第二次觀察到冬瓜綠,茄子紫;第三次觀察到冬瓜皮上有細毛,茄子柄上有小刺。然後分別板書:

三次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第二次 綠 紫

第三次 皮上有細毛 柄上有小刺

我想,讓孩子在讀熟文字以後,脫離文字進行問答,給了學生內化的時間和複述課文主要內容的機會。這樣的方法比從第一段學到第二段的效果要好很多。在這樣的環節之後再回到文字中,讓學生找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話,用不同的符號勾下來,再進行對話朗讀訓練。這樣課文上起來比較簡單,又充滿童趣。

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和總結4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篇童話故事。小燕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在媽媽的耐心啓發下,它觀察的一次比一次認真細仔細,每次都有新的發現。終於瞭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這篇童話將“只有認真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點”這一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裏行間。

這篇文章淺顯易懂,我指導學生用讀一讀,標一標,圈一圈,畫一畫等方法來讀懂課文,瞭解課文隱含的道理。分角色朗讀更是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這一節課,孩子們始終在一種認真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興高采烈地讀,認真地觀察,積極地表達。下課鈴響後,還有很多孩子嚷嚷着:“老師,我還有發現!”他們的高漲的情緒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與生活緊密聯繫的語文課,纔是孩子們喜歡的語文課,而有了孩子們的喜愛就意味着獲得了成功的一半。

面對低年級學生,又該如何讓他們初步體會課文中角色的情感,並用朗讀來表現出來呢?如果只是在老師的指令之下被動地讀書,又怎麼能讀出情感?課堂上,我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領悟,感受到小燕子的進步,學習透過仔細觀察去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文章共4個自然段,其中第2、3、4自然段結構相似。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了扶放的教學方法,先一步一步地組織學生學習第2自然段,再帶領大家總結學法(讀讀這一小節、畫畫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話、讀讀它們的對話、找找小燕子的發現),接着讓學生按上面的'方法學習第3自然段。在學習第4自然段時,引領孩子們比較一下,燕媽媽第三次讓小燕子去觀察時,有什麼不同(再去仔細看看)。當孩子們找出了小燕子的三次發現後,我說:“小燕子經過三次仔細觀察,發現了冬瓜與茄子的不同點。老師相信你們比小燕子更認真、更仔細。請仔細觀察,你還發現冬瓜與茄子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同學們的發現出乎我的意料啊,大家紛紛說:“冬瓜的花是黃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葉子象手掌,茄子的葉子比較長。”“在吃冬瓜的時候要把裏面的瓤取出來,而茄子可以整個吃”。

整個設計重視語言的實際運用,由扶到放,讓學生模仿課文進行語言遷移運用,從而完成了由書本語言到自我語言的讀書內化的過程。

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和總結5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篇童話故事。小燕子在媽媽的耐心啓發下,它觀察得一次比一次認真仔細,每次都有新的發現。終於瞭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這篇童話將“只有認真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點”這一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裏行間。

教學這篇課文我抓住低一年級學生喜歡童話故事,好玩好動的性格特點,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情境,努力使課堂貼近生活,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同時,我更多采取鼓勵的方式,尤其是那些平時不太多發言的孩子,多給他們機會,讓他們也來展示自己。在他們回答問題的時候,我也注意到講評結合。這一節課,孩子們表現得很不錯,而且認真地觀察,積極地表達,他們的高漲的情緒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與生活緊密聯繫的語文課,纔是孩子們喜歡的語文課。但是,我在教學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首先是教學過程中在進度的把握上顯得有些着急,學生緊張起來的時候我應該慢下來,才能更好的掌控好課堂氛圍。其次是識字教學環節設計應由易到難,分好層次,才能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以後還要多注意語言的精準,聲調的起伏,評價語也要具體、詳細。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會繼續學習,不斷改進,突出重點,做到得義得言,根據生情不斷髮展和變化,真正教出語文味來,使課堂教學更加優化。

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和總結6

這篇文章淺顯易懂,我指導學生用讀一讀,畫一畫等方法來讀懂課文,瞭解課文隱含的道理。爲了鞏固識字效果,我設計了摘茄子的遊戲環節,孩子們讀準字音,摘到茄子後的興奮與喜悅瀰漫在整個課堂之中。有個沒有摘到茄子的孩子還傷心地哭了起來,相信他們是真的想展示自己認識的字,摘到茄子。在這樣的氛圍中分角色朗讀課文,更是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在找出小燕子的三次發現後,我對同學們說:“小燕子經過三次仔細觀察,發現了冬瓜與茄子的不同點。老師相信你們比小燕子更認真、更仔細。”來進入接下來的讀和寫環節,孩子們都學的很認真,學習目標達成。

教學這篇課文我抓住低年級學生喜歡童話故事,好玩好動的性格特點,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情境:老師就是燕子媽媽,大家都是可愛的小燕子,想要演好小燕子,就必須認真讀好課文,學生覺得新鮮有趣,在角色的扮演中讀課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而當他們當“小燕子”來回答媽媽的話時,又是那麼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讀文後的收穫。一年級的學生該如何讓他們初步體會課文中角色的情感,並用朗讀來表現出來呢?如果只是在老師的指令之下被動地讀書,又怎麼能讀出情感?我透過巧妙地引導發現,用燕子媽媽的口氣引導他們感受小燕子發現了許多不同後,心情非常高興,從而讓他們自己體會到應該怎麼來讀小燕子的話。面對孩子們積極學習的態度,我更多采取鼓勵的方式,尤其是那些平時不太多發言的孩子,多給他們機會,讓他們也來展示自己。在他們回答問題的時候,我也注意到講評結合,這也是學校一直以來讓我們青年教師學習的方向,以後還會繼續朝這個方向努力。

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和總結7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筆者曾撰文論述中國當代小語名師那極富激勵性的課堂教學語言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以及個性發展所帶來的巨大作用。如今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在新課程的語文課堂上,許許多多的小學語文教師也正運用着極富激勵性的語言來激勵、喚醒、鼓舞我們的學生。

教學一年級上冊第15課《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時,由於課文篇幅一下子比前面的課文長了許多。一部分學生在讀通課文時遇到了困難。是知難而退?還是迎難而上?關鍵在於教師是否能用上恰如其分、富有激勵性的語言。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在指名讀時,一位學生第一遍讀成:“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茄子有什麼不一樣?”有兩個地方讀錯了。老師說:“彆着急,看仔細,請再讀一遍。”第二次,學生讀成:“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老師說:“真棒,有一個地方改過來了,再看仔細,老師相信還有一個地方你也能改過來。”學生第三次讀,一個字也沒有讀錯。此時,全班同學都情不自禁地爲他鼓起掌來。老師說:“你真是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相信此時此刻,這個場景,這句與課題密切聯繫的鼓勵語,將銘刻在這位學生的心中,也會伴隨着全班同學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