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1

這一節課,孩子們始終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興高采烈地讀,認真地觀察,積極地表達,下課鈴響後,還有很多孩子嚷嚷着:“老師,我還有發現!”他們的高漲的情緒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與生活緊密聯繫的語文課,纔是孩子們喜歡的語文課,而有了孩子們的喜愛就意味着獲得了成功的一半。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有利條件,更好地去激發他們的興趣。”

在上述教學片斷中,我並沒有遵循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讀讀找找,小燕子去菜園看了幾次?每次都看到了什麼?而是抓住低年級學生喜歡童話故事,好玩好動的性格特點,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情境:老師就是燕子媽媽,大家都是可愛的小燕子,想要演好小燕子,就必須認真讀好課文,學生覺得新鮮有趣,在角色的扮演中讀課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而當他們當“小燕子”來回答媽媽的話時,又是那麼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讀文後的收穫。

面對低年級學生,又該如何讓他們初步體會課文中角色的情感,並用朗讀來表現出來呢?如果只是在老師的指令之下被動地讀書,又怎麼能讀出情感?我透過巧妙地引導發現,用燕子媽媽的口氣引導他們感受小燕子發現了許多不同後,心情非常高興,從而讓他們自己體會到應該怎麼來讀小燕子的話。

在教學中,我注重生活體驗,注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冬瓜與茄子切開讓學生觀察,使他們懂得,觀察事物不但可以看,還可以摸,可以聞,可以嘗。提供給學生學習和發現的平臺。同時注意對教材的開發、拓展、延伸,讓學生回家去觀察西紅柿與蘿蔔有什麼不一樣,學生在課堂上學,在生活中去鞏固所學的知識,去關注生活,將學生從課內引向了課外。相信透過《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的學習,認真觀察事物的這一道理和觀察事物的方法已經深深地、鮮活地印進了孩子們的心裏。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2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片童話故事。小燕子在媽媽的耐心啓發下,它觀察得一次比一次認真,每次都有新的發現。終於瞭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這篇童話將“只有認真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點”這一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裏行間。

這篇文章淺顯易懂,在這節課中,我首先用仔細、和高興兩個詞分別說一句話,其中用仔細這個詞說話時,學生們說的不算太好,今後應再加強說話方面的練習。動詞運用的練習總體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匯入新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找不同的遊戲,學生們觀察的很仔細,逐個找出了兩幅圖的不同點,教學反思《《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順勢我說:“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你們知道嗎,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小燕子也很善於觀察。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小燕子是如何善於觀察的。”順利匯入新課。

我將本課的重點放在課文的朗讀上,這篇文章主要是分角色朗讀,我運用了幾種朗讀方法,讓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的內容。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我製作的兩個小燕子的頭飾,讓同學們戴着頭飾上臺表演。在這個環節,學生們表演的情況不是很好,也許是緊張、害怕的緣故。今後,要多多鼓勵他們,充分培養他們的勇氣和自信心。

這個班的孩子有些多動,注意力不太集中,我在這節課上強調紀律的次數稍嫌多了些。老師們給的建議是可換種說法,多用些鼓勵性的語言激勵他們。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3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標:透過學習使學生知道:“認真”乃做人做事基本的能力和品質。如果一個人幹什麼都總是馬馬虎虎,那麼必將一事無成。

二 教材簡析:

本課主要是透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的良好品質,課文的內容生動有趣,用故事的形式告訴學生深刻的道理,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還安排了關於識字,寫字,句式練習等基礎知識的學習。

三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本課的課文及生字、規範正確的書寫本課的生字。

四 教與學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喜歡童話故事嗎?

生:喜歡!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一篇童話故事,名字是《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請同學們翻書,看誰先找到。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師: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吧。一邊聽一邊用手指着書。認真聽,仔細看。播放朗讀錄音,學生專心聽故事看書。(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讀習慣)。

師:喜歡這個故事吧,你們能不能自己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

生:圈出來,看生字表上的注音,也可以查字表。

生:可以問老師,問同學。

生:還要把這個字多讀幾遍。

師:好!大家互相幫助,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就用我們剛纔說的這些辦法來解決。同時,給每一段標上序號。

(學生讀書積極主動,教師巡迴指導,並提醒個別精力不集中的同學。大多數學生讀過兩遍後,教師叫停,總結表揚學生讀書認真、仔細。)

師:課文共有幾段?

生:共有八段。

師: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聽。

找四名同學每人讀兩段課文。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認真聽,並用手指着字,讀到哪兒,指到哪兒。

學生開始讀,遇到讀不順的地方,教師學生一起幫忙,順利讀完。

教師小結,並總結學生讀書認真,聽講認真。

(三) 精讀課文,理解課文。

師:大家一起讀課文好嗎?已經會讀的同學,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來讀,還不太會讀的同學,只要用手指着,把每個字讀對就可以了。

學生一起讀,出現困難,讓學生把這一句連讀兩遍,課文讀完後,教師再小結,表揚學生學習認真、仔細。

師:再自己讀讀課文,讀熟的同學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自己知道了什麼,有什麼想法。讀得還不熟的同學,只要能繼續練習把課文讀會就可以。 (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讀書要求,滿足了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身心愉快地投入到讀書中。)

學生認真讀完書。

教師小結後,學生髮言,說出自己的讀書收穫。

生:我知道了,小燕子認真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教師板書‘認真’兩字。及時總結每個學生的發言,表揚學生讀書認真,肯定學生的回答。)

師:同學們讀課文很認真,課文中的詞語不知道大家認得怎麼樣了,我給大家準備了一些,你們可以讀讀試試。

出示詞語卡片,學生齊讀,然後了幾組同學“開火車讀”,其他的學生跟讀。

師:大多數同學能認出這些詞語。那麼,把課文中的字拿出來,你能讀出來嗎? 請小組長幫助老師一起來檢查一下大家認字的情況。小組長用每個同學的生字卡片來檢查認字情況。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再告訴他怎樣讀。然後我們來彙報各小組的檢查情況。

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教師巡迴,瞭解各小組的情況,及時提醒個別貪玩的學生投入學習。各組檢查完後,各小組組長彙報堅持檢查情況,包括彙報他自己的認字情況。教師肯定小組長工作認真負責。

師:我們已經會讀這些字的同學,能不能幫助你們組中那些還不會讀的同學把這些字都讀會?怎麼教?

學生開始學習。

教師繼續巡迴檢查,瞭解學習情況,組織學生都投入到學習中。

小組長說說自己小組中有哪些同學進步了。

教師用卡片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會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讀。

師:同學們學習很努力,老師很高興。我想和大家一起讀讀課文,好嗎?

老師讀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二四六段女生讀,三五七段男生讀。

師:大家讀得很好。你們同桌分段讀好嗎?男生讀一三五七單數段,女生讀二四六八雙數段。讀完以後,說說誰讀得好。

學生開始練讀,讀完後,教師讓學生說說同學讀得哪些地方好,學生積極說出同學朗讀的長處。

(認完生字的基礎上,師生一起再次盡情朗讀,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

師:課文讀完了,我們知道小燕子認真觀察,知道了冬瓜和茄子有許多不同。我們也把自己準備好的西紅柿和黃瓜拿出來看看,仔細觀察他們有什麼不同?

師:現在你們有什麼想法想說一說嗎?

學生紛紛說出自己觀察到的和忽略了的地方。

(四) 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這說明大家確實認真讀書了,能把書讀明白。以後希望你們做事情也能像小燕子一樣認真。

五 作業設定:

把《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個童話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聽。

六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完以後,反思一下,我覺得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學生透過初讀、細讀、美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幾個層層深入的環節,從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閱讀能力有所提高,同時在最後一個摸黃瓜和西紅柿的環節,透過親身實踐,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認真”二字。在進行識字遊戲這一環節中學生互教互學,對生字有了初步的感知,學生在反覆朗讀中受到了如何正確對待朋友的薰陶,師生感情融洽。

不足之處在於:朗讀的辦法由教師決定,這又限制了學生的喜好。

改進措施:朗讀的方法應當繼續放手給學生,由學生自己選擇讀書的方法,這樣會更加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和朗讀的願望。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4

教學設計思路】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燕子媽媽要小燕子到菜園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在媽媽的耐心啓發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它透過認真仔細地觀察和比較,終於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點。

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學習。學生自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自己想辦法記住,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課文。比如:分角色朗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表演課本劇,不能讓學生按着老師的預先設計來完成本課的學習。

2、激趣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並帶着問題讀書。

3、以讀爲主,以讀代講,透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朗讀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理解內容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教師無需進行過多的講解,給學生留有較多的空間和時間進行自讀自悟,透過朗讀,理解內容,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認識1種筆畫——橫鉤。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徵。

【教學重難點】

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徵。

【課前準備】

頭飾、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啓發質疑

1、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5課《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板書)

2、學生齊讀課題,看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

(①誰一次比一次有進步?②做了什麼事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

(意圖: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質疑答難的過程,是積極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鼓勵學生質疑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中國,爲更好地理解課文作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開啟語文書,自由地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並標好自然段。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圈出來的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同學,也可查生字表),多讀幾遍,記住它。

(意圖:讓學生圈點,主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同時,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透過多讀,聽別人讀,增強自主識字的意識。)

3、練習把課文讀準、讀通。

三、檢查生字,課文的認讀情況

1、師出示本課生字。(首先出示帶有音節,然後去掉音節)。生認讀。

如有不會認讀的,交流一下,你用什麼好辦法記住的,悄悄告訴他。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生評議。

(意圖:透過檢查,瞭解學生自學生字,課文情況,以利於有針對性的指導及時瞭解情況,靈活地進行教學。同時,同學間互相交流記字方法,優於教師的教。)

四、讀後悟,讀後疑

1、在剛開始上課時,同學們提出了那麼多的問題,現在,這些問題你們都有答案了嗎?

2、生再讀課文,隨着你對課文內容的瞭解,你又有什麼問題嗎?

(①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②每次看到了什麼?③燕子媽媽爲什麼誇它?④“屋檐下”什麼意思?⑤冬瓜和茄子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意圖:再次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充分調動學生思維,課堂是學生的,就該把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知說出來,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五、小結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5

這節課,在講《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課時,爲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讀課文之前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思考,燕子媽媽讓小燕子到菜園去了幾次,小燕子回來後都分別看到了什麼?又是怎麼對媽媽說的?”

問題提出後,同學們立刻行動起來。我呢!也像往常一樣,在同學們之間,來回巡視着,觀察着,想看看同學們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開始孩子們都認真的讀着課文,可是讀完一遍課文後,有的同學卻拿出文具當玩具玩了起來;而有的同學東瞧瞧,西看看,不知道在幹什麼好;還有的同學乾脆就和同學聊起天來,根本沒有在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看着同學們的表現,我不免有些生氣,心想:這些孩子們不好好讀文,怎麼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呢?正在這時,我忽然看見吳兆盟同學在書上畫着什麼。看到此情景,我心裏更生氣了,心想:“不認真讀書,還在書上畫小人兒。我邊想邊怒氣衝衝的走到他身旁,想以他爲典型,好好批評批評全班學生。而當我來到他的身邊,卻發現我錯了。只見他一手扶着書,一手拿着鉛筆正在把課文中描寫的這樣的句子畫上了橫線:“小燕子飛去了;小燕子又飛去了;小燕子又一次飛去了”等三條橫線,看到他畫的句子,我欣喜的想:這不正是我所要的問題的答案嗎?

想到這兒,我立刻撫摸着孩子的頭,輕聲的問:“孩子,你畫的是什麼呀?”“老師,我把您剛纔提出的問題的答案,畫了下來,一會兒回答問題時,我就知道怎麼回答了。”“你真是一個會學習的孩子。”

說完我立刻拿起吳兆盟的書,回到了講臺前,把他畫上橫線的句子,在實物投影上展示給大家看,並對同學們說:“瞧,吳兆盟同學多會學習、多會思考問題呀!他知道在一邊讀書時一邊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而且還能在書上找出答案,並把它畫了下來。快來爲他會學習、會思考問題的這種做法,鼓鼓掌,希望同學們都來向他學習。”聽了老師的話,孩子們不由自主的把頭轉向吳兆盟,用羨慕的目光望着他,並向他豎起大拇指。看着孩子們的表情,我接着又說:“老師相信你們,也能真正做到邊讀課文邊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並把老師提的問題的答案用鉛筆在書上畫下來,因爲老師提出的問題的答案都在書上呢,只要你是個有心的孩子,一定也能找出問題的答案。”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話,再次向吳兆盟同學投去了敬佩的目光。接下來的學習,老師在提出問題時,同學們都會認認真真的一行一行、一句一句的讀着,並真的在書上邊找着邊畫着答案。此時看到同學們認真學習的情境,我會心的笑了。

透過吳兆盟同學這個小小的舉動使我認識到兩點:一是我們應該充分相信孩子的學習能力。以往我們總覺得教給學生邊讀書邊在書上圈圈點點,尋找答案,那是高年級學生應該掌握的一種學習方法,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根本做不到這一點,或者說不需要低年級老師去培養,去訓練。而吳兆盟同學的這種學習表現卻使我扭轉了這個錯誤的想法。記得新課程倡導下的學生觀寫到:學生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它要求教師應努力學習,熟練掌握學生身心發展的理論,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從而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這就說明只要我們教師能夠熟悉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掌握學生身心發展的理論,大膽的、有意識的開展教學活動,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並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的去培養去訓練,相信學生確實能存在着巨大的發展潛能的,學生也一定能獲得應有的學習方法。

二是使我真正領會到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培養者,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記得新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句話: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也就是說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爲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爲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師爲了不教。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學習。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他就會主動的去探索、去發現新的知識、新的資訊以及提出的新問題,這不正是一種創新性學習嗎?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學生在學校獲得的知識到社會上已遠遠不夠用。人們只有不斷更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就顯得尤爲重要和迫切了。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6

這篇文章淺顯易懂,我指導學生用讀一讀,畫一畫等方法來讀懂課文,瞭解課文隱含的道理。爲了鞏固識字效果,我設計了摘茄子的遊戲環節,孩子們讀準字音,摘到茄子後的興奮與喜悅瀰漫在整個課堂之中。有個沒有摘到茄子的孩子還傷心地哭了起來,相信他們是真的想展示自己認識的字,摘到茄子。在這樣的氛圍中分角色朗讀課文,更是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在找出小燕子的三次發現後,我對同學們說:“小燕子經過三次仔細觀察,發現了冬瓜與茄子的不同點。老師相信你們比小燕子更認真、更仔細。”來進入接下來的讀和寫環節,孩子們都學的很認真,學習目標達成。

教學這篇課文我抓住低年級學生喜歡童話故事,好玩好動的性格特點,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情境:老師就是燕子媽媽,大家都是可愛的小燕子,想要演好小燕子,就必須認真讀好課文,學生覺得新鮮有趣,在角色的扮演中讀課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而當他們當“小燕子”來回答媽媽的話時,又是那麼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讀文後的收穫。一年級的學生該如何讓他們初步體會課文中角色的情感,並用朗讀來表現出來呢?如果只是在老師的指令之下被動地讀書,又怎麼能讀出情感?我透過巧妙地引導發現,用燕子媽媽的口氣引導他們感受小燕子發現了許多不同後,心情非常高興,從而讓他們自己體會到應該怎麼來讀小燕子的話。 面對孩子們積極學習的態度,我更多采取鼓勵的方式,尤其是那些平時不太多發言的孩子,多給他們機會,讓他們也來展示自己。在他們回答問題的時候,我也注意到講評結合,這也是學校一直以來讓我們青年教師學習的方向,以後還會繼續朝這個方向努力。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7

今天上了《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上完之後和學姐做了一個交流,感覺迸出了一些新的想法,趕緊記錄下來。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則有趣的童話故事,透過小燕子三次觀察菜園中冬瓜和茄子的區別來告訴孩子觀察要認真,做事要仔細的道理。

我原本的上法是按步就班型的。從課文的第一段一直下來,讓孩子在讀上感悟,在讀中感受小燕子的觀察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樣的上法,孩子進入文字比較慢,也是老師牽着孩子一步步走進文字。沒有把文字的情趣充分挖掘出來。

而項老師的上法就充滿情趣多了。她先讓孩子自己讀課文,直到讀熟,然後分小組朗讀課文,檢查了一下朗讀情況。接着,她問孩子課文的內容都記住了沒有,孩子各個都表現地比較興奮,都說會了。於是,讓孩子把書背面朝上,考一考孩子。考的過程就是對課文內容理解學習的一個過程。小燕子一共去了幾次菜園?每一次分別觀察到了什麼?第一次,觀察到冬瓜大,茄子小;第二次觀察到冬瓜綠,茄子紫;第三次觀察到冬瓜皮上有細毛,茄子柄上有小刺。然後分別板書: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第二次 綠 紫

第三次 皮上有細毛 柄上有小刺

我想,讓孩子在讀熟文字以後,脫離文字進行問答,給了學生內化的時間和複述課文主要內容的機會。這樣的方法比從第一段學到第二段的效果要好很多。在這樣的環節之後再回到文字中,讓學生找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話,再進行對話朗讀訓練。這樣課文上起來比較簡單,又充滿童趣。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8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篇童話。小燕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在媽媽的耐心啓發下,它觀察的一次比一次認真仔細,每次都有新的發現。終於瞭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這篇童話將“只有認真仔細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點”這一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裏行間。

這篇文章淺顯易懂,我指導學生用“讀一讀,標一標,圈一圈,畫一畫”等方法來讀懂課文,瞭解課文隱含的道理。同學們用了自己喜歡的符號來標、圈、畫,學習興趣異常高漲。分角色朗讀更是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在找出了小燕子的三次發現後,我對同學們說:“小燕子經過三次仔細觀察,發現了冬瓜與茄子的不同之處。老師相信你們比小燕子更加認真仔細.請仔細觀察,你還發現了冬瓜與茄子還有什麼不同?”同學們的發現出乎我的意料,紛紛說:“冬瓜的花是黃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葉子像手掌,茄子的葉子比較狹長”“冬瓜胖,茄子瘦”……

只有認真仔細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點。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9

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改變了一般一年級的教學思路。沒有一開始就着手識字,而是先讓學生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拼讀拼音,不理解的詞可以問同學、可以問老師。

我逐個自然段檢查課文朗讀是否通順、流利、有感情,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學生都很踊躍,大家都讀不好的地方,老師範讀,直到整篇課文大家都讀得較爲通順了,才結束閱讀,到此爲止用了一堂課的時間。

第二節課,我出示問題讓學生在讀課文,並在課文中找的問題的答案,比如:小燕子幾次飛去菜園觀察?

每次觀察到的茄子和冬瓜有什麼不同?

小燕子用什麼方法觀察的?

等等問題,而且問題逐步加深難度,孩子們讀得很來勁,這種帶問題讀課文的學習方法效果很好,有水到渠成的感覺。

課文內容都處理完了,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本課的生字,去讀,去理解,就簡單多了。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10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筆者曾撰文論述中國當代小語名師那極富激勵性的課堂教學語言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以及個性發展所帶來的巨大作用。如今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在新課程的語文課堂上,許許多多的小學語文教師也正運用着極富激勵性的語言來激勵、喚醒、鼓舞我們的學生。

教學一年級上冊第15課《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時,由於課文篇幅一下子比前面的課文長了許多。一部分學生在讀通課文時遇到了困難。是知難而退?還是迎難而上?關鍵在於教師是否能用上恰如其分、富有激勵性的語言。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在指名讀時,一位學生第一遍讀成:“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茄子有什麼不一樣?”有兩個地方讀錯了。老師說:“彆着急,看仔細,請再讀一遍。”第二次,學生讀成:“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老師說:“真棒,有一個地方改過來了,再看仔細,老師相信還有一個地方你也能改過來。”學生第三次讀,一個字也沒有讀錯。此時,全班同學都情不自禁地爲他鼓起掌來。老師說:“你真是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相信此時此刻,這個場景,這句與課題密切聯繫的鼓勵語,將銘刻在這位學生的心中,也會伴隨着全班同學共同成長。

標籤: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