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比熱容教學反思範文

物理老師都知道,比熱容這一物理量是教學的難點,因爲要講清楚讓學生掌握,比較困難,因爲它既形象又抽象,老師們講得太少怕學生不理解,講得太多學生會聽得更糊塗,這真的是“人難做”。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比熱容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比熱容教學反思範文

比熱容教學反思1

爲響應和貫徹上級的“課內比教學”工作的號召,我校初三年級從上星期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教學比武。今天上午第三節課,我按計劃講了一節比武課——九年級物理第十六章第三節《比熱容》。總體上來說,講得不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正如評課時周校長所說,這節課不好的根源是我駕馭教材的能力有欠缺。雖然課講得不好,但下課後,學生都說這節課講得好,確實聽懂了。看來,比武課應不同於優質課、示範課,只要是學生歡迎的課就是好課,這又讓我高興了起來——老師也需要鼓勵和賞識。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優劣思考,說的不對的,希望行家裏手多多指正。

(一)優點

1、匯入設計有特點。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設法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的物理,社會的物理”。我在設計此課時,從夏日中午赤腳在河灘上和河水中行走感覺不同入手,引入新課;緊接着讓學生聯繫着他們極爲熟悉的燒水現象,探究出影響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的兩個因素;最後又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現象,這些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無處不蘊含着物理知識,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教學設計有創新。在不違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對教材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如問題的提出方式,探究實驗中採用“水浴法”對水和煤油加熱等等。這些創新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用“水浴法”對水和煤油加熱,讓它們在相同的時間內吸收到相同的熱量,不僅學生信服,而且博得了評委的一致認同。

3、學生情感激勵效果好。這一節課我一直注重引導所有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的,學生的活動也比較多,尤其是單個學生的提問,幾乎達到學生總數的一半,學生活動面廣,活動量大,並且最後的板演,很好的發現並糾正了學生的錯誤,提醒學生下面的練習中要注意這些問題,效果不錯。雖然有些學困生耽誤了我一些時間,但能在這麼重大的講課中露面,肯定對他們是一種最大的激勵,值了。另外我還採用了生評、師評、師生互評的評價方式,讓展示的學生獲得了積極的心理體驗,從而產生了不斷探求新知的強烈願望。

(二)缺點

1、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課堂結構不完整,沒有講完。關鍵在於引入探究實驗時花費的時間過多,至少耽誤了15分鐘。這裏主要是我沒有把教材吃透,即教材中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與其前面的“對於不同物質,例如一種是水,一種是食用油,如果它們的質量相同,溫度升高的度數也一樣,它們吸收的熱量是否也相同?”不能銜接。現在反思,當時提出“對於不同物質,例如一種是水,一種是食用油,如果它們的質量相同,溫度升高的度數也一樣,它們吸收的熱量是否也相同?”後,應直接說“下面我們透過實驗來驗證”,從而直接進行實驗,實驗做好後,分析質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溫度,水需要吸收的熱量多,從而得出水吸熱能力強這一結論後,再寫出這個探究課題“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就很好地解決了不能銜接的問題。

2、課堂提問的目的不夠明確。在引入新課時,由於語言沒組織好,導致提問不明,學生無從回答。如我提的“夏日中午赤腳在河灘上和河水中行走有什麼感受?”就不明,應改爲“夏日中午赤腳在河灘上和河水中行走有什麼不同感覺? ”,這樣學生易於回答。

總之,這一節教學比武課讓我收穫頗多。過去的教研活動,以專家開講座、名師聽課、評課居多,採用了各種高難度的資訊技術,雖然效果較好,但最大的問題是教師始終處於被動地位,不能真正參與,問題很難暴露出來。講者總是想方設法“給觀衆講點什麼”,“讓觀衆學會點什麼”,教師們“聽得感動,想想激動、回去想動動不了”,教學實踐依然故我。而本次“課內比教學”工作以“裸課”爲主,從最初的組內集體研討---組內說課---執教比武課----打分評課-----提出建議、談談聽課感想與收穫-----選拔參加校級說課比賽----集體評議打分,這一個完整的系列教研活動從形式到內容到實際效果都與以往的教研活動大爲不同,在暴露了教學中各種問題的同時,也使我們的業務水平在短期內有了一個較大的、快速的提升。

比熱容教學反思2

課講完了,卻留下更多思索。對照着課前備課及課堂效果再回味,總感覺着課堂中總是缺少些什麼,重難點的突出,教學目標的達成或多或少都體現種種不足,於是再思考:

我在教學中注意到的問題:

1.本節課根據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燒水的事例提出問題,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並認識物理規律。透過討論,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啓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將認識到的物理現象、物理知識與科學研究的方法結合起來,產生學習願望,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在生活、生產實際中的應用。

2.本節課的重點是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學生若能明白這一點,將會爲建立比熱容這一概念打下基礎。但是在教學中,考慮到這個探究實驗的複雜性、要注意的方面較多,於是把這個學生探究實驗改爲教師演示實驗,出現的問題是現象不夠明顯,只有部分被安排到講臺來觀察的學生能觀察清楚現象,多數學生由於未經歷實驗過程,不清楚實驗發生的現象,因此對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誰強誰弱並不瞭解,很難過度到比熱容這一概念。學生不理解比熱容的意義,這使本節課教學的目的很難達到。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因爲“比熱容”這一概念向來是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較抽象,難理解的相關知識點。所以我在教學中對例子、實驗的現象分析、講解較多,希望使學生在理解實驗事實的基礎上領會比熱的概念,但因爲學生基礎較差,教師的詳細講解反而使學生更加迷糊。因此,今後在教學中要注意精講。由於本節課的教學中對例子的分析、對實驗過程的交待、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用時過多、運用“比熱容”來分析、解決的方面較多,導致教師講的時間多,學生練習的少,學生該掌握的知識沒有得到及時鞏固,最後的課堂結束總結也匆忙結束,導致學生在學習本節知識時未能形成系統的知識圖景,這些,都是今後在教學中要注意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