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比熱容教學反思三篇

篇一:比熱容教學反思

比熱容教學反思三篇

本節課的目的就是透過複習上一課的結論,引出比熱容,首先,幫助學生構建比熱容的定義、單位、符號、意義。這個過程要求學生透過自學來基本完成教學任務,透過練習來鞏固比熱容的物理意義。第二,透過舉出物質的質量不同,溫度不同,來判斷物質的比熱容,即物質吸收熱量的能力會不會改變,總結出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第三步,透過查閱比熱容表中的數據,對比水和煤油的比熱容的大小,幫助學生強化水的吸熱能力是最強的,建立物質的吸熱能力是利用比熱容來表示的。第四步,教師講授水不僅僅吸收熱量,同樣會放出熱量,同一種物質吸收熱量的能力和放出熱量的能力是相同的,讓學生練習運用這樣的定義來表述比熱容的物理意義。這一步也要透過學生的練習來鞏固教學任務。第五步,引導學生髮現水的比熱容是最大的,同等條件下吸收和放出的熱量都是最多的,讓學生學會利用比熱容,尤其是水的比熱容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有關比熱容的物理現象。最後,透過練習判斷不同質量和不同變化溫度下的物質吸收或者放出熱量的多少,總結出計算物質吸收熱量或者放出熱量的計算公式,練習運用公式來解答,透過板演來發現問題,進行糾正。

在上述的教學過程中,個人感覺第五步在實際教學中不成功,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師教學設計中不能充分的估計學生的實際表現和能力,所以在設計中害怕學生不能夠分析出水的比熱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用教師的活動代替了學生的思考過程,幫助學生分析了比熱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由於估計不足,以及害怕學生活動停滯,所以僅接着教師又代替學生進行了下列的活動,即幫助學生分析比熱容在生活中的應用,如:教室取暖、機器冷卻、稻田對稻苗保溫,並且幫助學生解釋了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晝夜溫差小的原因,充分的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活動,而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這一環節上是忠實的聽衆。

總體上這一節課個人感覺還是成功的,大體上一直是在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的,學生的活動也比較多,尤其是單個學生的提問,幾乎達到學生總數的一半,學生活動面廣,活動量大,並且最後的板演,很好的發現並糾正了學生的錯誤,提醒學生以下面的練習中要注意這些問題,效果不錯

篇二:比熱容的教學反思

(一)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設法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的物理,社會的物理”。我在設計此課時,從蒙自現實天氣入手,引入新課;緊接着讓學生聯繫着他們極爲熟悉的燒水現象,採用實驗分析歸納法、控制變量法探究出影響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的因素;最後又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現象,這些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無處不蘊含着物理知識,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縱觀本節課的設計,不難發現每個環節都由提出問題入手展開教學,透過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問題,形成一個步步攀升的臺階,帶領學生走向科學的殿堂。

(三)在不違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對教材進行了創新,如問題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設計等等。這些改革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熱機》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概述

《熱機》是教科版九年級物理第二章第一節內容,該節是本章的一個開始節,學好了本節纔會更好的學習第二節《內燃機》。

二、學情分析

(1)學生是_九_年級學生;

(2)學生熟練掌握_部分數學知識___;

(3)學生對_科技活動_興趣濃厚;

(4)本班學生學生學習成績較好,運用_物理__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強,故本次教學應從生活常識入手,可做適當拓展。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利用內能來加熱或做功

2、知道熱機中能的轉化

3、理解蒸汽機的工作原理

過程與方法:

老師輔導,學生理解和動手掌握本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感知社會的進步車輪,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

(2) 培養團結合作、主動與他人交流、敢於提出自己見解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對蒸汽機的理解

(2)教學難點:對熱機概念的理解

五、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本節內容選擇自主學習策略的方式教學

六、資源的選擇

教材、習題冊,多媒體

實驗器材:鐵架臺,試管,試管夾,試管塞,小風車,水等。

七、教學過程

(一)、課題匯入:

用多媒體演示:火箭發射升空、飛機起飛、汽車啓動和行駛的畫面,

問:飛機、火箭、汽車是怎樣獲得動能?是因爲它裏面裝有一顆心臟——熱機?

(三)、新課學習:

同學們先瀏覽(3分鐘)

1、利用內能來做功

學生操作:圖2-1-2實驗。(教師指導)

教師指導演示:書中圖2-1-2所示的實驗。

教師:誰來說一下該實驗中能量的轉化過程?

分析過程:燃燒(化學能)――供給水和水蒸汽――水蒸汽驅動葉輪做功(內能轉化成機械能)。 教師:這是利用內能的另一種方式:用來對物體做功

熱機:透過燃料燃燒獲取內能並轉化爲機械能的裝置。

2、蒸汽機

(1)瓦特設計了透過活塞直線運動帶動飛輪圓周運動的連接裝置,解決了動力傳輸問題。

(2)討論交流:蒸汽機是怎樣工作

對圖2-1-4的圖例演示(多媒體播放)

講解工作原理

提醒學生着重對蒸汽機工作原理的理解,體會。

3、形形色色的熱機

蒸汽輪機、內燃機、噴氣發動機、火箭發動機

4、查閱資料

指導學生在網上查閱熱機資料,觀看動態熱機圖像(視頻)

八、作業

1、 看書,練習冊相應部分基礎題;

2、 觀察生活中的熱機工作情況,並預習下節內容。

九、教學反思

本教學設計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爲基礎,教師指導的學習模式,在本節教學中用簡單的事例、形象的動畫展示、生動的實驗,激發學生求知興趣,同時又點明主題。

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和樂於探索自然現象能力得到了展示。探究活動應成爲點亮學生智慧火花的過程發現、創新是人的一種天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發展這種天性。作爲教師,就是將學科知識的內容與人類文化的長鏈聯結起來,使學科知識具有整體性和發展性,使文化富有歷史感,成爲學生探索真理、創造世界的動力。注重學用結合。不少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感興趣,覺得很好玩,但要他們用所學的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他們便會感到不知所措,這是因爲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緣故。因此,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學用結合的能力,把物理學活學透。每當向學生傳授新的物理知識時,都應聯繫它在實際生產或生活中的某些應用,同時要求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找出與所學知識相關的事例。

當然本堂課還是有一些不足的:

第一:flash的製作,借鑑了他人的成果,如果能自己製作flash就更加好了。

第二:本堂課實驗不多,不能體現物理課作爲一門實驗性課程的課程特色。

第三:透過學生實驗來觀察、探索、分析、總結。教師要儘量給學生創設問題的情景,然後指導討論小結。

《熱機》反思

1.從本課教學目標出發,開課時,設計了一個實驗“用酒精燈給密閉在試管中的水加熱”,問學生會看到什麼現象,分析活塞飛出過程中的能量轉化情況,內能轉化成機械能;再問學生“水的內能從哪獲得?”,酒精的燃燒將化學能轉化爲內能,透過熱傳遞的方式傳遞給水。透過對這個實驗的分析,向學生介紹了利用內能的兩種方法。

2.從能量的轉化角度引入新的知識,熱機,透過課件展示一些用熱機獲得動力的交通工具,汽車、飛機、輪船、坦克、摩托車??使學生明白熱機這一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技術進步在工業文明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引起他們的`求知情趣。

3.先介紹了汽油機的結構,透過flash的動態演示了汽油機的工作過程,清晰、明瞭。詳細分析了汽油機的四個衝程,每個衝程都由學生自己找出工作特點,有利於學生進行圖的識別。指出汽油機實際工作時,是靠外力使曲軸和飛輪先轉動起來,帶動活塞運動後汽油機才自己工作。

篇三:比熱容教學反思

“比熱容”是人教版2013年新修訂九年級第13章第3節的內容。是本章重點內容。因爲比熱容的概念特別抽象,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和它相關的物理量又有3個,分別是質量、溫度的變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學生理解起來特別困難,所以又是整個教材的難點。本節課的中心任務是:讓學生透過實驗探究瞭解“不同物質在質量相等,升高溫度相同的情況下吸收的熱量一般不同”,爲比熱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礎。將“探究物質的吸、放熱能力”作爲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要求學生經歷進而建構完整清晰的比熱容知識。下面我將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將我的教學思路和本節課的成功與失敗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設計此課時,我從生活實際出發,設計了四個自主探究問題。探究新知一:主要設計了針對同種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的質量和物質升高的溫度有關的生活實例,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得出結論。 探究新知二:主要透過控制變量的思想,讓同學們透過對第一個問題的認識,進而提出對於不同的物體,升高相同的溫度,內能的增加量(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呢?以生活中燒水和食用油爲例,分別使水和油加熱相同時間,看誰升溫快和升高相同的溫度誰需要的時間短爲主線,使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到正確的結論。

探究新知三:透過對課本的閱讀知道什麼是比熱容,它的定義、單位、

對比熱容表的認識,以及生活中對物質比熱容的應用,尤其要求學生透過對比熱容比例定義的閱讀,能夠得到比熱容c=Q/(m??t) 探究新知四:能夠透過例題得到吸放熱的公式Q吸=cm(t-t0)和Q放=cm(t0-t)

學案中設計的四個探究新知,前兩個和第四個學生完全可以自主學習,自主講解,但對於第二個和第三個的銜接,中間會出現斷層,學生知道不同種物質吸收熱量的能力是不同的。但是若問“水和油誰的吸熱能力強?”這樣一個問題時,學生的回答就錯誤百出,可見學生對吸熱能力的強弱是不理解的,不知道升溫快的吸熱能力強,還是吸得多能力強。其實比熱容的概念就抽象在這裏,也是很多老師心裏明白無法給學生講清楚的一個難點。下面我主要講一下我對這個難點的突破。

當學生對此問題回答混亂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問題1:“有兩個人進行吃辣子比賽,每人需吃一斤紅辣椒,其中一人吃的面紅耳赤,而另一個人卻面不改色,問哪個人吃辣子的能力強?” 回答:學生肯定說面不改色的能力強,然後我再回到本節課的問題,問題2:“油和水加熱時間相同,一個升溫快,一個升溫慢,誰耐熱的能力強?”

回答:這時學生就不會回答錯誤,肯定答得是水,

問題3:“油和水在同樣的烈火“考驗”下,誰比較“淡定”,誰是“給點陽光就燦爛”的?”

回答:回答自然也不會出錯,水“淡定”,油是“給點陽光就燦爛”

(給點熱量,溫度就“飆升”),從而學生也就理解了這種“淡定”的物質,吸熱能力就強。

由於此處加了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詞彙,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有的同學甚至幫我總結出水的特點是“宰相肚裏能撐船”“海納百川”“心胸寬廣”等等;而油的特點是“一點就着”“給點洪水就氾濫”。 我又用“榮辱不驚”這個詞,給學生解釋水吸收熱量溫度升高的慢,放出熱量時,溫度降低的也慢,使學生對吸熱能力的強弱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吸放熱能力強的比熱容就大,比熱容就是來表示不同物質吸放熱能力的。概念也就理解的更透徹。同時我還強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希望同學們也要做一個“比熱容”大的人!

這一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用另類的語言描述了抽象的物理概念,不但語言生動,課堂氣氛活躍,而且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非常深刻,在做習題時,準確率非常高。失敗之處就是在設計學案時對語言的表述不是很到位,比如“質量”應該說成“物質的質量”,“升高的溫度”應該說成“物質升高的溫度”。在日後的工作中還應該好好錘鍊自己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