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八年級語文上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前兩次針對晏子身材上的缺陷,“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讓晏子從這個洞進去。”“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既然有這麼多人,爲什麼打發你來呢?”言語中充滿了挑釁和嘲弄,對齊國的大夫直呼“你”,已是無理之極;後一次直指齊國,“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嘲笑之語更是肆無忌憚。面對這樣盛氣凌人的侮辱,晏子正氣凜然,沉着應對,機智反擊,結果楚王一敗再敗,不得不賠禮認輸。故事盛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

八年級語文上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課文人物對話比較多,以人物對話來塑造形象,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突出特點。文章首尾照應,思路清晰,行文緊湊,結構嚴謹。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從生動的故事中,體會晏子高超的語言藝術,感受晏子語言中透出的大義凜然和愛國精神;二是透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瞭解作者透過人物對話來刻畫人物特點的表達方式。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透過朗讀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並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這節課故事性很強,我想應鼓勵學生透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學習。首先,透過自由讀書,把課文讀通順,知道課文是寫誰與誰之間侮辱與反侮辱的故事,寫了幾個回合的鬥智。有些不大好懂又很關鍵的詞語,可讓學生查查字典。接着,啓發學生一個部分一個部分地閱讀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或自己的看法。結合學生的自學情況,就課後2、3兩個思考題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解決學生閱讀中發現的有價值的問題。

我覺得我這次課做得比較好的方面有:開始上課的時候,臨時加上了一個激趣匯入,是周總理的外交妙語,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了出來,一個個躍躍欲試要進入課文。我覺得自己這節課,教學環節把握也比較清楚,能做到這一點,我覺得主要抓住了中心問題,並圍繞中心問題進行學習,學生學習思路和教學思路都清晰了。缺點是沒有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書。

其實本課對話內容很多,適合分角色朗讀。我應該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重點朗讀晏子和楚王三次鬥智的部分,要讀出楚王的驕橫、傲慢、陰險和在失敗面前的窘迫;要重點引導讀好晏子的話,晏子的語氣或義正詞嚴,或嘲弄戲耍,或詼諧反問,語氣雖然變化較多,這些多變的語氣,卻充滿了他的機智勇敢和愛國情懷。課後,還可以引導學生把《晏子使楚》改成課本劇,並在活動課上演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