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精選7篇)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精選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精選7篇)

《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1

“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在教書匠和教學藝術家之間,最大的區別恐怕就是具有教學的創造性了。教學是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在《蘋果裏的五角星》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以其樸實而又新穎的教學方式,激活學生探究的慾望,在學習語文的同時,讓學生去發現課文和生活中的“五角星”。這一堂課力求訓練紮實,生動活潑、富有創新意識,主要體現在:

一、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突顯一個“精”字。

選擇適應教學的學生,還是選擇適應學生的教學,這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指導思想。這節課打破教師習以爲常三課時教一篇課文的常規,透過講練結合的方式,用兩課時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設計便於操作,簡約而有效。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取得最大的收效呢?有效的做法是:

1、精心設問,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究的時間。

本課教學,刪去了三方面的問題:一是明知故問的問題。揭示課題時,主要將對課題的質疑改爲檢查預習效果。這一處理就是提高教學效率的舉措。學生預習過課文和沒有預習課文的教學設計是不一樣的。我們設想通常情況下學生讀了課題後會產生哪些疑問呢?如課題爲什麼加雙引號?“五角星”指什麼?蘋果裏爲什麼會有“五角星”?學生只要預習過課文,就都能解答。在匯入課文的問題,重點放在怎樣才能發現蘋果裏的“五角星”,它給人們哪些啓示上。這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點。二是學生讀了課文以後就能弄懂的問題,如小男孩經常到我家來幹什麼?小男孩是怎樣向我炫耀他的新發現等。無意義的問題缺乏思考價值,不能開掘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學生的思想認識也不可能得到提升。三是刪去了和本課教學目標無關的問題。如國標本教材已刪去課題中五角星上的雙引號。本節課,教師是否需要引導學生弄明白作者修改的意圖?長期以來,人們將語文教學比作一個筐,什麼東西都往裏裝。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教學目標定位不夠準確,忽視了語文教學本質的東西。一節課中,我們所教的知識不可能面面俱到。本堂課在問題的設計上圍繞一個主線就是蘋果裏只是藏着“五角星”嗎,爲什麼千百年來人們沒有想到蘋果裏藏着五角星,進而引導學生感悟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法。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精講精練,給學生提供學用結合的空間。

學習語言是一個由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我們總是習慣於以理解課文內容爲主線來組織教學結構,用教師的分析講解來擠佔或取代學生的主體感知。本課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去接觸課文中豐富多彩的言語,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沒有忽視字詞的訓練。如第一課時,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體現了“書不讀熟,不開講”的理念。在字音的指導上,突出易讀錯的多音字,並且巧妙地引導學生根據字義判斷多音字的讀音,幫助學生尋找規律,達到舉一反三,自主學習的目的。字形的教學,重點提示易錯筆畫,這有助於強化記憶,消滅錯別字。分析字形之後,再讓學生描紅,及時鞏固所學的漢字。對四年級的學生,教師仍不能忘提醒學生寫字的姿勢,習慣培養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細微之處見真情。對詞語的理解上,則隨課文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會譴詞造句。如“魅力”一詞的教學,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從“人、美景、運動、遊樂項目”等方面進行發散思維,準確使用“魅力”一詞。

二、方法多樣,注重內化,突顯一個“活”字。

“活”是撥通基本教法的金鑰匙,是教學技藝走向成熟的標誌。它基於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對學生的瞭解。在教學課文1—3自然段時,爲了讓學生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讀好人物的對話,採用了補提示語的做法。這一設計有助於學生想象人物說話時的動作、神情、心理活動……朗讀時能準確地表達人物的情感,此時學生的情感是發自內心的體驗,不是矯揉造作的附和。教師引導學生感悟提示語的用法,也爲說和寫好人物的對話打下基礎,可謂一舉多得。

靈活的教法也表現在爲學生提供了有效的合作交流機會,激發了學生探索的主動性。在課堂上讓學生橫切蘋果和豎切蘋果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爲什麼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循規蹈矩地切蘋果。學生在交流中體會到正是因爲傳統的切法好拿、好吃、好切、好分,人們纔會被老經驗束縛,進而也錯過了發現創造的機會。由於課堂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切一切,用眼看一看,動腦想一想的機會,學生在觀察和交流中才會產生了新的衝動:橫切梨子會出現什麼圖案?生活中換一種思維方式,會有哪些收穫?教學即將結束之時,學生的興奮點已不僅僅停留在蘋果裏的“五角星”上。他們又有了新的思考、新的發現……教師巧妙地引導,不正激活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嗎?

靈活的教法還表現在適時、適度地對教材進行改編和補充。第4段的教學,我設計了一個填空題,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擴充。學生在對比兩種不同切法的同時,進一步感悟“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第二課時的補充閱讀和練習,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2

《蘋果裏的五角星》的重點和難點就是課文的最後一句——“什麼是創造力,從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法。”。在讀了這一句話後,請學生思考:創造力從大處說是什麼?學生積極討論得出了答案:創造力就是打破常規思維方式。我又讓學生聯繫生活,談談“創造力”,學生們談得很精彩。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總結,最後大家得出了一個結論:真正的創造要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最後,我送給學生一句話:“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這些讓學生興奮起來的地方,都有一個共同之處—————給學生留出了充足的思考空間。我在瀏覽雜誌時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解放你的學生也就解放了你自己。閱讀教學是應該以本爲本,但要落實在加強文字的研讀上,而老師的研讀應該是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因此是至關重要的。可以這樣說,沒有老師的研讀,就沒有學生的研讀,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教學,也就不會學生的深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教學環節在啓示着我這樣一個道理:教材必定是範例,也不是神物,儘管少有缺陷,但是必定會有不足之處,我們作爲老師的應該有這樣的意識,要敏於發現,善於引導,積極地將不足之處視若教學資源,來加以挖掘、開發和利用,從而引導學生透過研讀學會質疑,學會挑戰,學會批判,達到創造性閱讀的目的,從閱讀之中學會閱讀,學會思考,學會表達,最終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3

透過學習各種教學理論我們知道,對於教師來說,最根本的是發展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爲。於是,要求每一位教師都要勤於反思,從而形成自己有效的教學行爲。我覺得我每上完一節課之後總有很多我不滿意的地方。下面我就談談我對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蘋果裏的五角星》的教學反思。

一、圍繞教學設計進行的反思

在上課前,我熟讀教材、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從認知、情感、技能三方面確定教學目標,體現教材的特點,突出教材的重點;分析學情,選擇教學策略,設計教學過程。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和實物蘋果,現場演示切蘋果。

不足之處:沒能研究課文內容與相鄰課文之間的聯繫,缺乏整體把握小學語文教材和單元課文備課的意識。沒能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疑問,並作出解決的預案。

透過這次遠程培訓,我才知道作爲語文老師,一定要整體熟悉、把握小學語文教材體系,樹立單元備課的觀念,使語文教學具有整體性、聯繫性。這樣才能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我今後一定努力這樣做的。

二、圍繞課堂教學進行的反思

1創設教學情境。

我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兩種不同的切蘋果的方法,讓學生初步感知兩種不同切法得到的不同圖案。然後我又拿兩個蘋果進行現場演示兩種不同的切法,把切好的蘋果展示給學生看,真切感受。再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匯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了強烈的求知慾。

不足之處:我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切蘋果,親自來感受,獲得親身體驗。我給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時間也不夠,過於緊湊。

2充分體現“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擯棄連篇累問的形式,透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課文,提出疑問,創造熱烈的課堂氣氛,提高了教學效率。如有學生問:是誰第一次這樣切蘋果的?爲什麼這種切法會廣泛流傳?我讓學生自由發言,各抒己見,說得有道理的給予表揚。

不足之處:課堂秩序有些亂,有些學生不按要求去做。說明我對課堂的掌控能力還不夠,以後我會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3讓學生反覆讀課文,在讀中理解、感悟。

不足之處:在訓練學生的理解力和思維能力方面做得不好,閱讀教學的實效性不高,老師帶領學生解讀時比較膚淺,學生的心靈深處沒有得到深刻的感悟。這說明我在解讀文字時也是比較膚淺的。

學習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我明確了自己今後該如何提高自己解讀文字能力和怎樣提高閱讀教學實效性了。雖然任重道遠,我會加倍努力的。

三圍繞教學效果進行的反思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於去點燃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火花。”在本課教學中,我想我做到了這一點。學生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是興致勃勃地參與到學習課文的活動中。可以說,教育目的實現了,教學目標也基本達到了。

不知之處:對於本課的教學重點“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思維方式”,有一部分學生不能理解。主要是他們不明白什麼是“常規思維方式”。這說明我在解釋“常規思維方式”時不夠深入淺出,沒有多舉幾個例子。還有就是閱讀教學實效性不高,學生沒有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了閱讀知識、閱讀能力也沒能得到提高,沒能體現“教,是爲了不教”的理念。

反思,是爲了今後更好地發展,我會努力的。

《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4

《蘋果裏的五角星》有兩個對應的詞,即“魅力(創造力)”與“循規蹈矩”。學習這一課,我個人認爲,應該在反覆閱讀中,讓學生充分地認識這兩個詞的內涵。這兩個詞如果不能夠走進學生的頭腦,這是此課的最大失敗。因爲這兩個詞非常關鍵,引導學生反覆想,他們就能夠感覺這兩個詞代表的東西太多了。課文中的“魅力”,其實就是“創造力”的一種解釋,課文是怎麼講魅力的?最後自然段的三個“傳”字就是最好的解釋,課文中具體講述那個幼兒園的小男孩也願意、主動“傳”,這其實是對“魅力”一詞最“神”詮釋。這說明任何一個創造都是具有“魅力”的,人們都願意傳的,也是人們都願意擁有的。

至於“循規蹈矩”,我個人認爲,那是一種理性,那是一種反思。也就是說,這一課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爲什麼我們不能夠發現蘋果裏的五角星?那是因爲循規蹈矩,那是因爲人們已經習慣了!沿着一條路走,肯定發現不到新大陸。

因爲不小心,幾千年來人們不知道摔碎過多少東西,那些碎片自然就淪爲垃圾。後來,有位有心人就把這些碎片拿起來,一片片地稱重量,從中卻發現了神奇的東西。經過幾次的摔碎,再一片的稱量,結果發現了轟動世界的重要理論,現在的文物修復都用上了這一理論。我想蘋果裏的五角星的發現與稱量這些碎片都是一樣的。“循規蹈矩”的人太多了,減少這種人,從小懂得這個道理,其實就是擁有魅力。

讓學生手中擁有一個攔腰切着的蘋果,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夠做到的,這需要學生不斷閱讀,不斷研究,並且用自己的雙手去閱讀、研究。

《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5

本課“蘋果裏的五角星”是許多人沒有發現的現象,可以說在教本課之前我還從來不知道蘋果裏有個“五角星”,這種要求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往往是我們許多人都做不到的,平時,我們只會習慣地去做一件事情。

記得在這課教學中有幾處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在談論課文第四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會作者看到小男孩的“新本領”心情怎樣?從那些詞可以看出來?學生一下子說出是激動、高興、意外、震驚……發言十分勇躍,於是我在此基礎上總結是:“驚喜萬分,激動不已。”然後讓他們找出詞句來說明,這一節中有許多詞可以看出,但一個學生是無法全部找全的,就需要集體的力量,我在學生說的基礎上,再鼓勵其他學生接着補充說,有的時候學生實在找不出,我就讀這一節,特別強調這些詞,這樣學生就能比較準確地找到了。另外本節裏面還有一個難點,就是我們爲什麼總是“循規蹈矩

”切蘋果?學生思維也很活躍,學生A說:“豎切好切,所以這樣做。”我總結:“爲了方便,少了發現。”學生B說:“豎切好看,所以這樣切。”我說:“其實醜中也有美,五角星是不是很美。”學生C說:“豎切平分起來公平。”我說:“爲了公平,少了創新。”

其實,在我們平時教學過程中,也總是習慣地教,有的時候換一種教學方法,可能就會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6

蘋果裏的五角星早就藏在那裏了!今天重讀這篇文章突然想到這一句話。魯班發明鋸,是受把自己手拉破的那根茅草的啓發,其實那根茅草早就躺在那裏,一定也拉過許多人的手。事實上,世界上無數個發明都有着原型啓發,都有着一剎那也許是一種錯誤的動作。就是因爲許多人少了那麼一點,就與創造發明擦肩而過。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教育部組織的訪問團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調查研究那裏的教育。當時的教育總監告訴訪問團成員,他們不重視孩子的分數及其競爭,所以這個州的考試一直在全美倒數第一,但這個州的每年專利申請數卻一直是全美第一,因爲他們從小學開始就非常重視孩子的發明創造。蘇教版選擇這篇文章,是透過母語的學習,讓學生的頭腦中有一份創造的思維,是告訴學生創造非常簡單,是告訴學生蘋果星的五角星早就藏在那裏,就等着用“攔腰切斷”的方式來發現。

小學語文雖然姓“小”,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創造力”同樣不大,也是一個“小”字。

《蘋果裏的五角星》有兩個對應的詞,即“魅力(創造力)”與“循規蹈矩”。學習這一課,我個人認爲,應該在反覆閱讀中,讓學生充分地認識這兩個詞的內涵。這兩個詞如果不能夠走進學生的頭腦,這是此課的最大失敗。因爲這兩個詞非常關鍵,引導學生反覆想,他們就能夠感覺這兩個詞代表的東西太多了。課文中的“魅力”,其實就是“創造力”的一種解釋,課文是怎麼講魅力的.?最後自然段的三個“傳”字就是最好的解釋,課文中具體講述那個幼兒園的小男孩也願意、主動“傳”,這其實是對“魅力”一詞最“神”詮釋。這說明任何一個創造都是具有“魅力”的,人們都願意傳的,也是人們都願意擁有的。

至於“循規蹈矩”,我個人認爲,那是一種理性,那是一種反思。也就是說,這一課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爲什麼我們不能夠發現蘋果裏的五角星?那是因爲循規蹈矩,那是因爲人們已經習慣了!沿着一條路走,肯定發現不到新大陸。

因爲不小心,幾千年來人們不知道摔碎過多少東西,那些碎片自然就淪爲垃圾。後來,有位有心人就把這些碎片拿起來,一片片地稱重量,從中卻發現了神奇的東西。經過幾次的摔碎,再一片的稱量,結果發現了轟動世界的重要理論,現在的文物修復都用上了這一理論。我想蘋果裏的五角星的發現與稱量這些碎片都是一樣的。“循規蹈矩”的人太多了,減少這種人,從小懂得這個道理,其實就是擁有魅力。

讓學生手中擁有一個攔腰切着的蘋果,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夠做到的,這需要學生不斷閱讀,不斷研究,並且用自己的雙手去閱讀、研究。

《蘋果裏的五角星》教學反思7

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事實上就是在切蘋果時攔腰切下去,就可以在橫切面看到蘋果核像一顆五角星。爲了加深學生對創造力的理解,在第二課時的課堂教學時,我拿出蘋果用準備好的小刀,攔腰切下,把切下的半個蘋果讓學生一個個傳遞觀察,學生們不得不信服,蘋果核果然像一個五角星。透過自身的實際觀察,學生們對接下來的教學都興趣十足。特別是在教學“這鮮爲人知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與“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是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這兩句的時候透過讓學生感悟,讓其明白,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透過進一步的有感情地指導朗讀全文,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課堂內容教學完之後,我佈置了作業。看到學生各個都在埋頭做作業時,看着我剛纔給學生演示攔腰腰切下的蘋果時,我似乎有了點啓發。換一種獎勵學生作業做的好的方式,不用加分,就把蘋果裏的五角星獎給他們。我宣佈,說:“今天作業前兩名的同學,將會分別獲得老師手裏的蘋果五角星。”話一說完,學生似乎做的更認真了。下課鈴聲響了,我回到辦公室,批閱着回家作業。

不一會兒,平時作業表現最好的同學來了,寫的很好,得到了獎賞興奮不已。王曉明也來了,做的很好得到了獎賞。班長這次略微慢了一步,名列第三,但做的也相當的好,我給予了鼓勵。正當我要繼續批閱回作的時候,突然平時喜歡拖欠作業的王蕭毅同學出現在我的面前。咦?他怎麼來了?正當我在思考的時候,他已經把本子遞到了我的面前。我幫他批閱了,有兩處需要訂正。不一會兒,訂正好了,批閱過關。當他發現自己是第四個批閱的時候,不由自主的脫口而出,說:“哎呀,慢了一點,哎呀,慢了一點,蘋果沒了蘋果沒了”。我及時的鼓勵了他,希望他再接再厲,爭取下次能夠取得成功。當他走後我在想,原來他可從來沒有這麼早交過作業。每一次都是很晚交作業,對於訂正作業也是丟三拉四的,非要到組長查本子時,他的作業纔會姍姍來遲。難道以前的獎勵措施對他作用不大?

透過對課文的教學,發現正如文中所說的“人們對切蘋果都不生疏,總是循規蹈矩地按照通常的切法,把它們一切兩半,卻從未見過還有另一種切法,更沒想到蘋果裏還隱藏着“五角星”!”。同樣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大可不必運用相同的方法來教育學生。爭對不同的學生,需採用不同教育方法。運用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現有知識水平,就需要及時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