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橡皮頭鉛筆》教學反思

今天我上《橡皮頭鉛筆》。這是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是一篇鼓勵人們善於從生活中獲得發現的文章,介紹了橡皮頭鉛筆是怎樣發明的。

《橡皮頭鉛筆》教學反思

因爲課文內容比較簡單,因此我也不打算花多大力氣去講解。我先讓孩子們自己讀課文,把生字解決了,把課文讀通順;然後就是檢查他們的預習情況;接着我讓學生再讀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李浦曼發明橡皮頭鉛筆的過程……一切都很順利,學生的回答都在我的意想中。由於本課的故事性很強,同學們積極性很高,特別是男同學說得頭頭是道,連平時發言很少的'周俊洪也知道了發明橡皮頭鉛筆的過程。

那從這個故事中能受到什麼啓發呢?我剛剛提出問題,準備引導學生思考交流。我想,立即抽問學生他們可能只會胡扯一通。不料有幾個同學已經舉起了小手。第一個站起來的吳林說:“老師我從第三段看出李浦曼作畫的條件十分艱苦,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他還能堅持作畫,我覺得他有吃苦耐勞的毅力。”不錯,看來學生對李浦曼的生活條件有了認識,學生透過自己反覆讀也能得到深刻的體會。我立刻表揚他,能在讀中理解課文,了不起。因爲吳林已經說了,我就乾脆放手讓同學們各抒己見,結果發現,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已經在自讀中完全吃透了,還能說出從哪些地方得到這樣的體會。我感到很欣慰,以前我總要一遍又一遍地引導,怕漏掉一個問題,其實學生自己就能夠完成。

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爲什麼不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來學習呢?新課程已經轟轟烈烈地搞了幾個年頭,在平時總是說要學生自主學習,但真到了上課時,又怕這怕那,不敢把權力下放給學生。對於問題的設計,我們總是想了又想,掂了又掂,對於孩子有可能做的回答全部預設好,看似學生在發揮自己的自主性,其實給的問題總是在一定的限度內,尤如孫悟空在如來佛的手掌之中。對於課文的理解總是根據教師備課時想到的學生有可能不懂的,或者是重點的等等,最後這怕孩子不明白,那怕孩子理解不深,對課文講得面面俱到,分析得支離破碎。

其實靜下心來想想,這是不是有必要呢?我們應該放手給孩子,讓孩子來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讓他們先自主地把課文重點的句子、精彩的句子梳理一遍,然後再讓學生說說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把孩子們真真切切不懂得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商榷解決,有些重點如果孩子們沒有提到,這時教師再發揮主導作用,引領孩子們去理解。這樣使孩子們真正學到了知識,解決了孩子們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也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