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範文

範文一、《拼圖》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範文

本月孩子們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圓形、橢圓形、星形等圖形,並且找到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是長方形的,哪些物品是三角形的等等,鞏固了所學內容。並讓家長幫忙給孩子用硬紙板做一些孩子們認識的圖形。最後我組織了一次綜合活動,目的就是利用這些圖形去拼搭一些複雜的圖案。讓孩子們在動手、動腦、合作與探究中發揮他們無窮的創造力,在展示與介紹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4歲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爲主,愛說、愛動、注意力難以長時間的集中是他們的特點。抽象的講解各種圖形對他們來講是毫無意義的,作爲老師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必須採用新穎的教學模式、多層次的練習活動來吸引他們,讓他們樂學、愛學。比如,我會問:你的桌上有幾種不同的圖形?每一種圖形有幾個?哪些圖形是完全一樣的?然後從簡單到複雜,放手讓幼兒嘗試兩塊、三塊的拼塔,再是四塊、五塊、六塊的拼搭。最後,讓孩子們用自己的圖形拼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圖形,充分給了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發展了他們的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幼兒創造性拼圖。並要求幼兒根據自己的喜愛,拼出圖形,這一過程更多地發揮幼兒的創造能力。我讓幼兒離開座位參觀,給孩子們提供互相學習的機會,再透過展示作品,讓幼兒學會欣賞,提高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在創作活動中許多孩子熱情很高,孩子們還拼出了茶壺、機器人、房子、蠟燭、汽車等等,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這次活動激發了幼兒動手拼圖的興趣和願望,拼圖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拼圖活動能滿足每個幼兒都想動手一試的需求,使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這次活動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我應該先讓幼兒說出學過的圖形然後再動手去拼,這樣幼兒在拼的過程中就不會出現無目的的拼圖。展示過程中應讓幼兒到前面去展示,這樣能使其他幼兒能看的更清楚。這些我會在以後組織活動時多注意。

範文二、幼兒教師教育反思:玩小靠背引發的思考

換了新的汽車坐墊,原來坐墊上的一對小靠背還完好無損,扔了覺得怪可惜的,就變廢爲寶,把它放在班級“娃娃家”。咦,出乎意料,小小靠墊還真深得孩子們的喜愛,玩得津津有味。

2月20日“娃娃家”

今天是投放小靠背的第一天,一放進娃娃家,就吸引了幾個幼兒的注意。瞧!在娃娃家,小靠背成了娃娃睡覺的枕頭,成了娃娃椅上的靠背,成了媽媽餐椅下的墊子,更有趣的是,徐彤將靠背裹一上小被子,抱着“靠背寶寶”,說是在帶寶寶散步。

2月22日 “擠奶”

蔣子睿在娃娃家玩了兩天小靠背後,發現靠背上有個拉鍊,拉下取出了裏面白花花、軟綿綿、蓬鬆鬆的晴綸棉,邊取邊喊:擠牛奶嘍、擠牛奶嘍。在他的帶領下,“擠奶”遊戲玩得如火如荼,擠奶、送奶、喝奶忙得不亦樂乎。看到像模像樣的擠奶工,我忍俊不禁,暗自驚歎他們的想象,及時予以表揚,同時提醒他們玩好後將晴綸棉塞回原處。

2月23日“賣棉花糖”

拿出一支水彩筆,將一大塊晴綸棉裹在水彩筆管上端,棉花糖就做成了,這就是亮亮的創意。做完,在教室裏叫喊:“快來買棉花糖啊,好吃的棉花糖。”

2月27日“下雪”

晴綸棉經小朋友的反覆抽取、抓捏後不再是原先的蓬鬆狀態,而是成了一個個小球球,失去了之前的光亮、蓬鬆感。我心想:這下,總該扔掉了吧!計劃下午放學後就清理掉。沒想到,區域活動時,幾個男孩抓起晴綸棉不停地往空中拋,拋得活動室到處都是。於是,我走過去,也學着他們的樣子,抓起晴綸棉往空中一撒,邊撒邊問:怎麼了?怎麼了?幾個男孩不約而同地回答:下雪啦。哦,原來他們在玩“下雪”的遊戲。“那地上的雪該怎麼處理呢?”“我們可以堆雪人。”“玩好了把它掃起來。”就這樣,廢舊的靠墊一直在發揮着其獨有的作用,遊戲仍在繼續和發展。

即將廢棄的小靠背,幼兒自發地玩出那麼多花樣,獲得了許多快樂。由此,引發出思考,我們不妨將廢棄材料變廢爲寶,讓幼兒自發遊戲,自主發展。

1.利用低結構材料

一些成人眼裏的“廢品”,在幼兒眼中就是個“寶貝”,我們稱之爲“低結構”材料。它是一種無規定玩法、無具體形象特徵的材料,其特點是玩法開放自由,操作簡單,體現多樣性功能。幼兒在不斷主動地與材料互動的過程中、憑藉自己的經驗、能力、興趣,充分想象,並斌予材料獨特的意義。如上例中本想扔掉的小靠背,以其“鬆”“軟”“白”給了幼兒大大的想象空間,由一開始的枕頭、坐墊,衍生成“娃娃”“牛奶”“雪”等遊戲中的想象物,從直觀到抽象的變化,體現了幼兒的想象力在不斷豐富。生活中類似的材料有許多,如絲巾。幼兒自發運用這些低結構材料,在遊戲創作的過程中,不斷滿足探索慾望的同時,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低結構材料多種多樣,教師要做有心人,注意蒐集,多提供貼近幼兒生活的、可塑性強的材料,給幼兒自發使用材料的權利,這樣會使幼兒遊戲倍增色彩。

2.給予充裕時間

給予時間,充分探索,玩出花樣。上例中從一開始的直觀代替,到拉開拉鍊抽取其中的腈綸棉,再到創新出多種玩法,是經過較長時間的研究發現才獲得的,他們自發地在漫長的時間裏學習和成長。遊戲中的幼兒是最能幹、最真實的,投放遊戲材料後,教師要給予充裕的時間,讓幼兒去研究、去發現。事實證明,幼兒的想象力超乎成人,他們的'許多想法是成人無法達到的,更談不上要成人教會,他們的玩法只要是自己的主意,就有良好的、長時間的專注力,即使不夠逼真,也是那麼專注投入、盡興快樂。

3.善於靜心觀察

兒童經由自發活動爲自己建構知識,教學應植根於觀察。遊戲是幼兒的遊戲,老師需要靜心觀察,邊觀察邊思考:幼兒在遊戲中發生了什麼事?他想要做什麼?他是否具備所需技能或材料去完成?遊戲中出現的問題解決了嗎?他是怎麼解決的?等等。思考後再作出相應的決策。

觀察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等待,教師不妨放慢腳步,配合孩子的步伐。如“下雪”遊戲中,老師沒有因爲晴綸棉撒得到處都是而責怪幼兒,而是和幼兒一起撒晴綸棉,並以遊戲的口吻提問:“怎麼了?”“地上的雪怎麼處理?”自然,堆雪人、掃雪的遊戲就生成了。在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在遊戲中的身份格外明確,是遊戲者、引導者、支援者。

4.豐富生活經驗

正是幼兒園大門外有做棉花糖的,讓亮亮想到自制棉花糖。可見,生活是幼兒遊戲的源泉,幼兒在遊戲中再現對生活的理解,在遊戲的過程中體驗生活,發揮創造性。教師要不斷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爲幼兒遊戲提供素材,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所蘊涵的教育價值,引起幼兒生活經驗的回憶,並滿足他們繼續探索的興趣,使幼兒的學習變得更有意義。如,組織幼兒參觀敬老院後,他們就自發地生成了“敬老院”,他們有的扮演老人、有的扮演工作人員,還有的扮演社會上關心他們的人。

願類似“小靠背”的遊戲越玩越精彩。在這種自主自發的遊戲中,讓幼兒充分地表現自己的才能,支配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主發展,真正成爲“遊戲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