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選9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選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選9篇)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上了《尊嚴》這一課,這篇課文講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以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從而改變了自己命運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教學我以學生自讀和小組合作交流爲主,加上老師巧妙的指導,學生較好地讀懂了課文,體會到了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在整體感知了課文主要內容後我組織學生緊緊圍繞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展開討論學習,談自己的感受,體會年輕人自尊的人格。給學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傑克遜大叔的那段對話。學生首先談對這段話的體會。在學生談體會時,我發現學生僅僅停留在體會這幾句話上,這時我適時和學生展開了對話:“看來哈默這時並不是很餓。”一石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學生紛紛從前後找到一些語句來反駁我:如前面的“臉色蒼白、骨瘦如柴”後面的“狼吞虎嚥”等。這種巧妙的引導讓學生能聯繫全文來讀書,思考,加深了對哈默自尊的體會。這時,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走近哈默,體會他在這個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過程。再讓學生讀書,學生也都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把聲音讀得堅定了,而是努力把自己當作哈默,讀出自己的體會,聲調不再像剛纔那麼高昂,低沉的語氣反而更顯自然,哈默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堅定的語氣表達,而是用自己的心去體會。

學完課文後,我又請同學列舉了我們學校,我們這個城市有關尊嚴的真實故事。同學聽了之後,都很受感動。最後我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找的有關尊嚴的名言,豐富了本課的資源,豐富了學生對尊嚴的

體會。這樣的課堂就不僅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課文爲依託,把學生引到廣闊的語文世界中,讓學生讀更多的文章,在多讀中,在交流中開闊視野,增強積澱。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檢閱》一課講述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來臨之際,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遊行檢閱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行時他們的檢閱隊伍獲得了大家一致的喝彩。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體會任務心理變化,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對於“檢閱”三年級的孩子瞭解的並不多,爲此在上本課之前,楊老師讓學生看了“50週年國慶的大閱兵”的視頻,讓學生對檢閱有了非常直觀的感受,而且很巧妙地引入本課的學習。楊老師的重點是檢閱前,但她的思路卻有點亂,可能是因爲出現了太多的思考問題。

成老師把大多數時間花在了教學詞語上,注重詞語的音形義,學得很紮實。我認爲讓學生把詞語讀出感情來這個環節很好,但是學生讀的效果不太好,我覺得問題出現在教師的範讀詞語上,如果教師範讀得好,學生也會模仿得好,而不是這個環節的要求太高。在教學到“爲什麼說這個小夥子真棒”時,就讓學生讀12自然段,說說博萊克棒在哪裏?有的同學說:“他雖然拄着柺杖,可還是走得非常認真,和全隊保持一致,很勇敢。”成老師馬上讓這位學生讀出博萊克的勇敢,他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另外爲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博萊克的堅強與勇敢,成老師還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看着博萊克此時精神的樣子,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的思路一下子開闊了:“博萊克平時走樓梯都很困難,但他還是堅持練習”;“他摔倒了,但還是堅強地爬起來”;“他不能和其他人一樣出去踢球”……透過這樣的理解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博萊克的堅強與自信,體會到他真的很棒。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這學期我接任了三年級的漢語文教學。第一單元教學是學生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學習的一單元,我首先要考慮的是銜接問題,要透過本組的學習,幫助學生儘快的適應中年級的學習。因此,我重溫了課程標準中對低年級的教學要求。低年級的教學要求主要是藉助漢語拼音識字,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用感情的朗讀課文;結合上下文,瞭解詞語的意思。從本冊開始,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語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課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同學之間交流識字方法,對識字進行歸類學習,在作業和小練筆中鞏固和運用所學的字,在閱讀中加強詞句練習,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關鍵詞語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抓住導語、思考練習及課文中關鍵處提出的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例如:這一單元導語就用詩一般的語言爲學生描述了五彩斑斕的兒童生活情景,點明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從而用心去感悟生活的豐富多彩。《金色的草地》在課文中關鍵處提出思考問題,我知道草地爲什麼會變顏色了。體會草地的可愛,蒲公英的有趣。《爬天都峯》在課文中關鍵處提出“終於”一詞在文章中的作用,讓學生體會到“我”和老爺爺互相鼓勵,汲取力量,克服種種困難才爬上了天都峯,這種精神在學習和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意義。

在習作方面,本冊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見聞,感受和想象。第一次作文寫一寫自己的課餘生活,將口語交際與習作結合起來,重在激發習作興趣,樹立習作信心,同時感悟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豐富多彩。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在我對公開教學《墨梅》作了第一次反思之後,有幸得到了學校教師—們的指點,才發現自己課堂出現的問題還不僅僅是第一篇反思中所提到的那些,真是太慚愧了。經過整理,我對自己的教學作了二次反思。

總結如下:

一、整個教學過程偏離了自己預設的主旨。課前設計中,我的整堂古詩教學課是圍繞“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設計的,這個出發點得到了宋校長的肯定。可是,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卻嚴重偏離自己預設的“軌道”。詩人背景沒有介紹清楚,讓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詩的內涵;該抓的字眼沒有抓住,上完課之後還有很多學生一知半解。特別是對古詩詩意的理解也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墨梅》是一首題畫詩,詩中描寫的是畫中的梅花,在詩意的解釋中,我卻沒有交待清楚,讓學生疑惑重重,誤認爲是現實生活中的梅花,這是一個嚴重的失誤。

二、沒有抓信課文的中心句:“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的靈魂就在“清氣”二字上。清氣指的是清高純潔的氣節。該名可理解爲:“只希望把它清高純潔的氣節永遠留傳人間,”也可理解爲“只希望留下它清高純潔的氣節充滿天地人間。”只有抓住這句,古詩的意境才能得到昇華。

最後,老師們還教了一套如何領會古詩詩意的方法——擴、補、調、換、連。擴指的是單音節擴爲雙音節;補即爲補充省略的詞語;調是調移、顛倒順序;換是古語換新詞;連就是將詩意連貫起來理解。

有了這次經驗,我相信今後的古詩教學一定會比這次好。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意識,就不會獨立思維,更談不上創新。語文課堂上。我們爲了“緊扣教材”,爲了“調動”學生,便把“滿堂灌”演繹成“滿堂問”。而所問的問題往往是“透過……你讀懂了什麼?”“還讀懂了什麼?”學生回答這些問題無須思考或懶於思考。課堂上的閱讀成爲一種被動的閱讀,學生並沒有真正的對課文進行感悟,他們所讀懂的只不過是根據以前的思維定勢而得到的“微言大義”,至於語文與生活的聯繫都無從知道。因而,課上學生自能“讀懂”,在課堂結束時,老師問還有沒有問題時,自然沒有了。其實這種沒有問題纔是最大的問題,是學生缺乏獨立思維的一種表現。

語文教學怎樣走出沒有問題的誤區呢?首先要轉變觀念,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獨立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着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們從小種下探索的種子。記得在講《海豚》一課時,突然有一位學生問:“老師,海豚吃什麼呢?怎樣分辨公母呢?”我愣了一下,心想:真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又一想:不能扼殺孩子愛提問題的天性。於是,我說:“你所想的問題很有研究價值,這個問題留給我們以後專門探究。這位同學善於思考,大家都要向他學習。”在這個開放的環境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繫,不侷限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拋棄“這不是語文要解決的問題”的觀念,打破學科分解,學生們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所提的問題不一定當堂澄清,重要的是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觀潮》這篇課文裏,描述潮來時的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資料是課文的重點。而抓住重點詞句來品味錢塘江大潮的壯觀之美是難點。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研究運用“邊讀書邊想象畫面,播放課件聯繫上下文,並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的教法比較恰當。在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生爲本,讓學生聽範讀、自由讀,邊讀邊體會,並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所以,我重視“讀”。學生自由朗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我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爲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我的見解,允許有不一樣意見,並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體會,並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見。

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直觀教學優勢,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播放大潮視頻,使學生看到真實的`情景,感受到了大潮涌動的速度。經過朗讀課文,再觀看錢塘江大潮的視頻,更進一步使學生驗證了自我的感受,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讀自我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上《觀潮》這課,是我第一次開始在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在上完這課後,我體會到多媒體課件是能夠以它直觀形象的畫面較快地突破重難點,但運用過早時可能會束縛學生的想象力。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時也應研究“因課施教”。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三年級的團體備課活動如期開展。輪到我執教。我選了三年級蘇教版語文第五冊的《掌聲》一課。就在週六(12月5日)的時候,市裏的送課下鄉活動在實驗小學多媒體教室舉行。我聽了“齊魯名師”孟強教師執教的這一課。儘管孟教師的課已經很難超越,可是我卻在聽完課之後就有了很多的感觸,所以我也選擇了這一課,想實踐一下孟教師的教學思想,也想試驗一下自我的許多想法。

首先,關於孟教師的課我禁不住要記下以下兩點:

一、孟教師的授課新穎獨特。他並沒有省去字詞的教學,並且他的字詞教學異常注重比較,並且是本課前後詞語不一樣的比較,如:

A:1:她的一條腿落下了殘疾;

2: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

用這兩個句子來比較“落”的兩個不一樣的讀音。

B:比較“經久不息”與“漸漸平息”這是文中描述前後兩次掌聲的兩個詞語。更別出心裁的是孟教師讓同學們用動作來演示一下自我對這兩個詞的理解,同學們分別報以“經久不息”與“漸漸平息”的掌聲。

孟教師詞語教學的方式一時間讓我驚羨不已、讚不絕口。

二、授課採用了“倒敘”的手法,反覆強調文章的主旨“人人都需要掌聲,異常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我的掌聲獻給別人。”

課堂伊始,乾脆利落地直接匯入。然後問孩子們對自我的到來是否歡迎,讓孩子們用動作來表示一下。孩子們報以歡迎的掌聲。這時孟教師便及時地出示“人人都需要掌聲”句,直切文章主題。

這種一詠三嘆甚至四嘆、五嘆的講語文課的方法,讓再不認真聽得同學,也不由得記住了並且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掌聲”這個深刻的道理。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點如手:首先,語言奠基,想象基奠。在教學前,我在黑板上抄寫了很多名人寫得有關錢塘潮的名詩句,有范仲淹的“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杜甫的“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李白的《橫江詞》、孟浩然的《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毛澤東的《七絕·觀潮》等。在孩子們各種方式的讀後,我說:“你們必須明白這些詩句是描述什麼的。”他們點了頭,我讓他們說出來。隨機板出——錢塘江潮。生活在海邊,對潮漲潮落不陌生。其次,以讀貫穿,想象感悟。讀始終是語文課堂的主角!

語文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進取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有了第一步的基礎後,我就讓孩子們去閱讀文字,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潮水的雄偉壯觀。劃出有關句子,朗讀交流。孩子們對潮來時的描述異常感興趣,因爲它那麼直觀,那麼生動。讓他們讀後,就讓他們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雖然沒去過,雖然不能現場感受,可是能結合詞句那麼想象一回,也是生動的。我想在孩子們的腦中,至少已經有好多個版本的“錢塘江大潮”了。在很多的讀、說,體味、想象後,錢塘江潮水在孩子們的鬧中留下深深的印象。這時,我說:“站在觀潮臺,應對如此的潮水,你想說什麼?”將它寫下來。孩子們寫後(幾句話),進行了交流。說的就是感受、感嘆、神往……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近幾年,我在教學中也積累了部分經驗,但卻沒有能積極記載,使得寶貴的教學體驗隨着記憶的消磨而流失了。現在,我終於鼓足勇氣,坐在電腦前,飛快地擊打着鍵盤,爲的是記錄下教學中的點滴,爲自己今後的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援。

新課程的改革如浪潮一樣涌來,於是有人困惑,有人迷茫,有人幸喜。其實,我認爲最重要的應該是教師的觀念轉變問題。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沒有教師的參與,科課程改革也就成了空中樓閣,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然而,當前最要緊的就是部分教師用老方法教新課程,方法還是那樣的方法,將學生視爲知識的容器,肢解文字,嚼碎後餵給學生,學生得到的是無味的知識殘渣。一些老師從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胸無丘壑,目中無人。學生被動的接受,於是語文課堂,變成了對課文的講解,沒有了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與體驗。學生成爲老師和課本的奴隸,成爲課堂的配角。像這樣的課堂,今天還在繼續上演着這樣的悲劇。倘若這樣實在是新課改的悲哀。

新課程標準最核心的理念是“自主、探究、合作”。每一個教師,必須充分認識這一點,把握課程的基本實質。其實,我們不是要課課精彩,但必須課課精心。要始終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自己的語文教學,讓學生充分的感悟文字,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課堂上,學生能說的,讓學生說,學生能問的,讓學生問,學生能寫的,讓學生寫。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深刻得體悟課文。讓每一節語文課,都成爲學生的課堂,成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課堂。我想如果這樣,新課改就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