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長相思》教學反思(精選9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長相思》教學反思(精選9篇),歡迎大家分享。

《長相思》教學反思(精選9篇)

《長相思》教學反思1

《長相思》是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膾炙人口、情深意長的著名詩詞。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風雪一更愁。納蘭性德在隨扈東巡、去往山海關途中,寫下了這首思鄉之曲,成就千古名篇。納蘭性德是透過寫景和敘事兩個方面來傾訴自己的心聲的。他在途中遭遇風雪,輾轉難眠。途經一道道山,一條條河,休息時連思念家鄉的夢也被嘈雜的聲音破壞得支離破碎。他擡頭望月,想起家鄉那安寧、祥和的生活,不禁淚花閃閃。

爲了更好地體會作者此時的心情,我讓學生想象作者家鄉溫馨和諧的畫面。在音樂聲中,我深情誦讀這首詞,學生閉起眼睛,構思着一幅幅別緻幸福的場面。

有的說:“我看見了納蘭性德的家鄉鳥語花香,他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說笑,好不熱鬧。小孩們在巷口玩耍嬉戲,姑娘們坐在門口繡花;放學歸來的孩童放下書包,放起了風箏,有的還把花做成花環戴在了頭上,家鄉一片生氣勃勃。”

有的說:“我看見了晚上月光皎潔,羣星閃爍,作者的親人坐在窗前欣賞着明月,不遠處時時傳來鳥兒唧唧的叫聲,花兒合上那美麗的花瓣,似乎也與作者的親人一樣,靜靜地期待納蘭性德與他們團聚。

我見學生熱情高漲,繼而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從而更加明確納蘭性德投軍從戎,征戰疆場的心聲。作者爲了壯志和理想,忍受着思鄉之苦,飽受着思想的孤獨和寂寞,着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舍小家顧大家,赤子之心全都化作——長相思。

《長相思》教學反思2

《長相思》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寫的關於出征在征途中的將士風雪夜思念家鄉的一首詞。對納蘭容若有所關注源於大學時候看到他那首《減字木蘭花·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願。”人生若只如初見,人往往愛回憶、玩味最初的開始,美麗抑或憂傷。由此閱讀了納蘭容若的生平故事、詩詞及後人的研究專著。他天生超逸脫俗,但總被一種深深的壓抑和愁緒所籠罩;他才華出衆,功名輕取,瀟灑無羈,短暫的人生經歷了愛妻難產而亡的痛,後續難圓舊夢,摯友的聚散離合,故而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品讀他的詞,單純的直擊心靈,乾淨,清澈,完全如孩子般。如果這是高中階段的學習,我會帶領孩子們走進納蘭容若的世界,品讀他的詞,感受他的清澈澄明。然而,納蘭容若的詩詞是五年級學生初次接觸,並且這年齡階段的學生沒有太多品詩賞句的能力,並且這單元的學習目標是體會作者如何表達思鄉感情的。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爲:一是理解詩句的意思,二是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按照最傳統的古詩教學“知人論詩”,我讓學生了解納蘭容若的背景,朗讀古詩,初步感知詩詞內容,分片解讀重點詞句中把握詞人表達的感情。

整節課下來,我最大的感覺是沒有充分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詞的意境中去體會詞人的思鄉感情,學生對詞人的情感把握是停留在淺層面;其次是沒有體現教學重點,課堂內容零碎沒有側重點;第三,由於楊校、巫校、科組長、師父等人前來聽課,第一次亮相,未免有點醜媳婦見公婆的忐忑不安,內心緊張得有點語無倫次、滿頭大汗的。第四,最後比較三首古詩詞的異同的不同點,學生不知所以然,我未能應時變通,直接傳輸了“借景抒情、敘事抒情、夾抒情於敘事寫景中”這一知識點,講解得生硬且過深。

《長相思》教學反思3

生命是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過程,簡單得如草木一秋,落花飄零。生命又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在莊子的筆下,她是鯤鵬展翅搏擊長空的自由;在杜甫的筆下,她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豪邁與憂思;在納蘭性德的筆下,她是戍守邊關與思戀故園這層層疊疊的感傷累積成的厚重。

本課出現在小學語文第九冊,五年級的學生情感體驗與人生積澱還很單薄,如何讓他們走進納蘭性德性德的心裏,揣摩詞人的情感,這是最爲困難,也是最爲關鍵的。如果按照傳統教學一字一句地解釋,必將此詞弄得蒼白無力,支離破碎。假如納蘭性德在世,定會感嘆: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所以我在教學時透過朗讀、揣摩、想象,感悟領會詞人的情感,傾聽他心靈深處的最強音。

其一,朗讀,不是簡單的語言文字的重複。從開始的初讀、有節奏地讀、有韻味地讀,到品讀、賞讀、想象讀、教師範讀、入情入境的讀,在讀中昇華情感。特別是教師關鍵時刻深情地誦讀,真正地、巧妙地將學生帶入一個玄妙的境界。

其二,調動學生心中的積極因素——當導演,這是他們心中夢寐以求的,最時尚、最喜歡的,哪個不躍躍欲試,擷取詞中閃現的最珍貴、最打動人心的場景。那麼這些就是孩子們對文字深刻的認識與解讀,並透過語言的描述呈現出來,這就是我們心理學上所說的再造想象。

其三,再造想象不能算是最爲徹底的激發孩子們潛藏心底的情

感,教學中我讓他們經歷創造想象的心靈歷程:想象故園的親人思念納蘭性德性德的情景,並且與詞人面對面地對話,使納蘭性德性德所做的、所感受的、所呼喚的找到了真正的知音。

納蘭性德性德的生命是短暫的,然而他的生命卻是最爲厚重的,孩子們領略到了。

《長相思》教學反思4

《長相思》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暗藏於詞中的無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讀詞,讀出詞的韻味,讓學生走進詞境,進入詞心。同時,作爲一節整合課,我設計了三個整合點:一是在初讀詞之後,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蒐集關於《長相思》的內容(作者,題目,寫作背景,詞義,感情,寫法等);二是在學生學習完《長相思》之後,蒐集關於思鄉的詩詞;三是在練習環節,引入李煜的《長相思》,利用網絡資源完成閱讀小題(詞的主要內容,表達的情感,運用的表達方法等)。

1、在朗讀中與文字對話,體味情感:

朗讀是解讀文字的重要形式,學生透過聽(聽老師範讀)、看(默讀)、讀(出聲朗讀)等途徑,從整體上感受言語材料,在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逐步感知與理解。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了讀的功能,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受和理解文字,在教師的範讀中啓動情感,在朗讀和想象中整體感悟。

2、在想象中與文字對話,感悟形象:

在朗讀感召下,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學生們透過想象,感悟納蘭性德的“征途”,充滿了遠離與牽掛。在與“征途”對話後,透過問題將對話切換到詞人的家鄉和故園。學生們想象並感悟着家鄉的美麗、溫馨、安寧和祥和。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是學生彙報蒐集的關於《長相思》的資料時,談到了詞的意思,我只讓兩個學生回答了,沒有因勢指導,讓全體學生練習。其次是讓學生想象彙報納蘭性德家鄉溫馨畫面之前,僅用了一個問句“但是,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裏面,在他的家鄉,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來進入學生的想象。課後回想,如果能先理解詞中的“故園無此聲”,然後再進入想象,效果會更好。最後,我覺得在時間的調控分配上,有些不合理,最後一個整合點——理解李煜的《長相思》,由於時間原因沒能讓學生很好地完成,下次要合理安排好。

語文學科與資訊技術的`整合嘗試,讓我收穫了許多,取得了些許的進步,但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今後,我會針對自己的缺點,多學習,多實踐,在學科整合的路上爭取更大地進步。

《長相思》教學反思5

今天,我在二小多媒體教室教了一節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二組課文中的《長相思》。

《長相思》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身在征途,心繫故園的無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讀詞,讀出詞的韻味,讓學生走進詞境,進入詞心。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鼓勵學生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與文字進行對話,是對話的基點。在教學中我揮動着情感的指揮棒,指引學生透過自主閱讀感知文字、理解文字,透過朗讀與想象解讀文字,體驗詞人的情感,感悟詞中的景象。

1、在朗讀中與文字對話,體味情感:

朗讀是解讀文字的重要形式,學生透過讀(出生朗讀)、看(默讀)、聽(聽老師範讀)等途徑,從整體上感受言語材料,在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逐步感知與理解。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了讀的功能,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受和理解文字,在教師的範讀中啓動情感,在默讀和想象中整體感悟。

《長相思》在聲聲朗讀中被感知、感受、感悟,從讀得“字正腔圓”到“有板有眼”,從讀得“正確”、“有節奏”到讀出“味道”與“感覺”。當學生初步感受文字、讀出味道與感覺之後,再帶着情感走進“征途”與“故園”,讀出畫面與情景, 以情帶讀,讀中悟情。課堂上,我既給足時間讓學生讀進去,即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讀進去;又給足時間讓學生讀出來,即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來。教學中,既讓學生帶着“夢都作不成,覺都睡不好”的感覺朗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到詞的字裏行間去”;又讓學生帶着“長相思”的感覺朗讀詞,試着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感受、那種心情讀出來。學生在朗讀中體驗情感、深化情感。

2、在想象中與文字對話,感悟形象:

在背景音樂和聲情並茂的範讀感召下,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走進了納蘭性德的征途中,體會行軍的艱辛,體會征途中充滿了遠離與牽掛。

透過對納蘭性德的生平情況的交流,將問題將對話切換到詞人的家鄉和故園。學生在《漁舟唱晚》的情思中,又展開了與“故園”的對話,學生們想象並感悟着家鄉的美麗、溫馨、安寧和祥和。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首先是學生彙報納蘭性德故園的情景時,由於時間來不及了,我只讓兩個學生回答了,沒有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沒有更好地體現故園溫馨。其次是朗讀訓練形式可更多樣些。最後,我覺得在時間的調控分配上,有些不合理,最後一個訓練,還有誰會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由於時間原因沒能讓學生更充分地說和讀,下次要合理安排好。

這次上課,讓我收穫了許多,取得了些許的進步,但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今後,我會針對自己的缺點,多學習,多實踐,爭取更大的進步。

《長相思》教學反思6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借鑑了餘映潮老師的一些教學思路,吸收了古詩詞教學的先進理念和方法,透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透過合理想象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透過想象故園的情景對比體會此時的思鄉情。透過課外資料的拓寬,使學生不僅讀懂了古詩,而且更深層地領悟到文字所蘊含的本質意義——遊子對家鄉的思念。使學生的人格素養,語文素養都有了一次提升。

不足之處:

1、教師文化功底太淺,對學生的評價語欠缺高度。如學生在彙報自己課前蒐集到的思鄉詩句的時候,教師要能順口說出出處。可好多我真的是第一次聽。

2、對學生能力的拔高不夠。如:想象故園的情景及用一個字、一個詞來形容作者的心情時,學生說的淺薄,教師沒有足夠的駕馭能力去拔高學生的回答。

總之,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我會繼續努力,逐步地去完善自己的課堂,真正能提升學生的能力。

《長相思》教學反思7

只有夢想,才能超越,才能擺脫平庸。——題記

看到這句話,鼓起我靜下心來寫教學反思的勇氣。

想起今天要上此課,昨天就觀了xxx老師的《長相思》,並相應做了些記錄。邊聽邊感嘆,上得真好,早聽就好了。王老師非常注重引導學生對這首詞的朗讀,讀的次數非常多,讀的要求與層次在不斷提高,如果細數應該多種形式讀了幾十遍;老師研讀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真的是頂呱呱,這首詞的核心內容被他囊括成兩個問題:納蘭性德身在何方?心又在何方?直指詩人的內心情感世界。

當然接下來的閉上眼睛想象畫面,練寫作者的家鄉又會是怎樣的畫面,叩問作者爲什麼不回家,繼而領會他不是“輕別離”,而是保家衛國,重任在肩,如同剝筍一樣,讓大家看到詩人及作品的最本質,水到渠成。遺憾的是這堂課整整上了六七十分鐘,而我的課堂只能四十分鐘,移植,刪減,取其精華,於是我信心滿滿地等待着上課鈴聲。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1、上課伊始,也學着讓學生讀,讀準確,讀出節奏,讀出味道。(這是初讀,多種形式,直至讀準、讀熟。我的指名讀與齊讀等在實際操作中沒有把握好,不到位,讀得還不夠,因爲還有學生讀錯。)

2、然後,我也像王老師一樣問:“詞讀到這,你的腦海裏邊留下什麼印象和感覺?”,這是學生對詩的整體把握和整體印象,學生答“對家鄉的思念,夢做不成,覺睡不好”以後,老師接着說,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字裏行間。(讀熟後的整體感受,再帶着感受讀。現實中,學生讀得不夠入情,沒有讀出自己體會到的;或者有體會的不多,還是有點流於形式。)

3、學生自學,同樣像我上《漁歌子》一樣,藉助註釋、插圖,思考這首詞大概的意思。我上《漁歌子》拋出了同樣的問題,但是沒有提煉,沒有老師的深度引導,只停留在表面的字詞句意思理解,而且這種理解是學生淺淺的,沒有內化的,所以是失敗的。名師就是名師,在這點上,他讓學生反饋自學成果時,是提煉成兩個問題:作者的身在何方?心在何方?這是老師深鑽教材、巧妙處理教材的能力,也是我要花大力氣補習的。透過這兩個問題的解決,學生深刻領會到作者的身在征途,心繫故園的身心分離。老師再讓孩子試着讀一讀那種身心分離的感受,並指名讀。(更深的領會詞意,再讀出情感。學生兩個問題解決,領悟到了,但是給讀的時間還是不充分。)

4、老師配樂範讀,學生閉上眼睛,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和情境?意在讓學生走進納蘭性德的生活和世界。“睜開眼睛,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什麼?你彷彿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然後話鋒一轉,他的家鄉又會是怎樣的畫面,在教師的語言創設情境的引導下,學生練筆。(此處省略,只讓學生稍稍說想象到的家鄉情景。)5、學生反饋家鄉的鳥語花香,親情暖暖,接着,王老師調控節奏一轉,整個課堂的情緒一變,“但是這樣的情景都破碎了,在這裏沒有……,有的只是——讀詞;沒有……,有的只是——讀詞,沒有……,有的只是”學生深情款款誦讀《長相思》。(此處設計很好,學生對身心分離體會得更深刻,朗讀的情感更飽滿。此環節已經沒有時間了。)

6、反問納蘭性德:“爲什麼要從軍,不早點回家?”引出納蘭性德的其他詩句——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員月,引申到當時的背景,作者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保家衛國,重任在身。再讀《長相思》(聯繫時代背景體會詞的感情。課堂上稍稍點到,覺得也可以了。)

詩詞教學重在誦讀,重在對其深厚情感的整體把握,老師看似有意引導步步深入,卻又不露痕跡,這是最高明的境界。回首名師課堂,反思自己課堂,大體把握得還不錯,但是需要加強的有如下幾方面:

1、自己研讀教材的能力還要加強。加強自己的理論學習,多觀名人課堂,多實踐,爭取每週上一節精心準備的好課,並撰寫反思。

2、課堂的反饋機制和調控能力還要多加磨練。

3、還要加強自己的文學修養。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望語文教學道路能夠越來越寬廣!

《長相思》教學反思8

1、本教學設計是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班學情而來的。

在教學中透過“讀、想、議、寫”等行之有效且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詩意、體驗詩情、積累詩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興致勃勃地試着用不同的方式讀詩。從他們那興奮的臉上我看到了他們對詩歌的喜愛,這正是我所期望的。

2、本節課我創設了多種情境,引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情感。

愛因斯坦說過:“ 想象比知識更重要,想象是無限的,而知識是有限的” 想象能使學生儘快地走進文中和作者產生共鳴,受到心靈的震撼。本節課我運用畫面、朗讀、音樂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想象,使他們在描述自己的想象中切入詩句,談理解和感受,達到進一步理解詩句,體會詩情,走進詩心的目的。

3、都說語文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載體,是人的精神家園,因此語文教育要重視精神的薰陶感染。

本節課我就把對學生精神的薰陶感染放在重要位置,讀熟詩歌、感悟詩意最終都是爲了體悟詩情。這種薰陶感染不是強行灌輸,而是喚醒、激勵和鼓舞學生去自信地學、自主地學、自覺地學。

4、語文課中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融合體。

可如何有效地利用“詩面的資訊”來重構學生情感?讓學生如何更主動地走進古詩,與詩人共呼吸?是否還有更適合與學生對話的切入點?這是課後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長相思》教學反思9

放飛孩子的想象,可以激起更多的創作火花。這句話,在進行的古詩詞教學中我運用了,受益匪淺。

對於學古詩,學生已經習慣於讀讀詩句、說說詩意,理解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一節課下來,按道理說,學生已掌握得差不多了,但總覺得缺少些什麼。細細想想,學生了解得只是表面的、膚淺的知識點,而沒有真正地、深入鑽進古詩句之中,因此學習起來平平淡淡。

爲了改變這種狀況,在教古詩詞三首時,我進行了嘗試。前兩首《泊船瓜洲》和《秋思》讓學生進行想象,但效果不太明顯。而最後一首詩《長相思》有兩個地方讓學生進行了想象,在幫助學生理解詩意的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長相思》中第一句中描寫將士們跋山涉水行軍的艱難,如何讓學生去體會呢?我引導學生說“你們想象一下,他們的行軍途中會遇到什麼困難?”經過幾分鐘的思考,有的學生說他們的鞋磨破了幾雙,有的說他們的腳磨出了鮮血,有的還想到了在翻山越嶺掉到了山崖,有的則拿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來對比……這些想象,使學生深切地體會到了當時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將士們到邊關應徵的艱辛。

《長相思》中第二句中的“故園無此聲”怎樣來和將士們在野外露營對比來表現思念家鄉呢?此時,我讓學生閉着眼睛,想想將士們沒有出征前在家裏有哪些事呢?有的學生則認爲:在寒冷的風雪之夜,兒女熟睡了,妻子在燈光下縫補衣服;有的則說一家老小正圍着火盆說着話;有的說妻子和兒女蓋着厚厚的、暖暖的被子做着好夢……學生的這些想象,是我沒有想到,但我給他們提供了機會,那樣他們的思維得以在更大的空間裏得到充分的發揮。

教學《長相思》這首詩詞,設計的兩處想象,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將士們行軍之難,思鄉之深,比起乾燥無味地講解詩意,強加給學生理解詩人的思想情感,我認爲這是兩種不同的效果。

語文學科與資訊技術的整合嘗試,讓我收穫了許多,取得了些許的進步,但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今後,我會針對自己的缺點,多學習,多實踐,在學科整合的路上爭取更大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