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1

學校要求我們教師要及時寫下每節課的教學反思,很多老師不清楚如何來寫反思,課堂教學中有哪些問題可以成爲反思對象,總是感覺更多的增加了老師負擔。我對此也進行了思考,寫反思有沒有必要?應該寫哪些方面的反思?怎樣反思纔不會是走形式,效果會更好?結合自己的學習和實踐,我認爲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

1、反思閃光點

作爲教師,每一堂課總是有自己滿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處:如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細節;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感觸;教法改革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整合和創造性處理;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引起教與學共振效應的途徑;先進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的滲透與應用,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在課堂中應用的感悟;設計合理、條理分明的板書;學法指導的技巧等等,把這些詳略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總結、改善,推陳出新,教學藝術才能日完善。

2、反思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或教學內容安排不妥,或教學方法不適用,或練習設計難易程度把握不準,或課堂中的生成處理不當,或未針對學生差異區別對待等。教師課後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尋找解決的辦法。這樣可以幫助你查找根源、尋求對策、吸取教訓,使之成爲教學工作中的前車之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少走或不走彎路,進而使自己的教學活動逐漸完善。

3、反思教學預測與生成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產生瞬間靈感,這些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是課前所沒有預料到的。把自己這些教學中富有智慧的創新之舉在教學之後及時的記錄下來,並對之進行歸類、整理、總結,就會使你的教學智慧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增強自己的教學能力。

4、反思學生的創新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5、反思“再教學設計”

反思“再教學設計”,就是在過去教學經驗的基礎上設計出再教方案實施教學的過程,是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再設計——教學再實施等多次循環、螺旋上升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每一節課後,都應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情況靜心反思。一方面,要總結自己教學的經驗與教訓;教材組織、教學內容、、課堂結構、教學方法、思維訓練、教學創新等等,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另一方面,要摸索教學的規律:根據這節課的反饋資訊和教學體會,要對教學情況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修正教學方案,擬定出自己假如再教這一內容的要求和做法,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幫助你對課堂教學活動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使自己迅速走向成熟和成功,在以後教學中更加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其實,教學反思遠不限於上述內容。教學中的任何難題都可以成爲反思的對象,對教學中任何困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爲教學智慧產生的源泉,對教學中關鍵性問題的不斷求索都可以增進教師的反思能力。

古人云:“淡淡而爲之,終日成騏驥。”讓我們都來做有心人,爲了提高教育理論水平,改進教學方法,爲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大家行動起來認真寫好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2

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着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爲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但是,從筆者所聽過、看過的教學觀摩課中,也產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着“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着小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迴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後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

二、對課堂學習方式的反思

1、“自主”與“自流”。

“你喜歡學哪一段?”“你想先學什麼?”“你想怎麼學?”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定學習內容、自選學習方法已是當今閱讀課上的“流行曲”。的確,它能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認識活動到生命活動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個度,當新的課文還沒有成爲學生產生強烈閱讀慾望的“誘因”、學生還沒有對閱讀文字產生欲罷不能的內驅力時,便讓學生自定、自選學習內容,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2、合作學習“拉郎配”。

“合作學習”目前被教師視爲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風靡小語課堂。但是我們在聽課中發現,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對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有些主觀隨意。只要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即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毫無探究慾望,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教師覺得該彙報成果了,即使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於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合作學習也必須戛然而止……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一種裝飾。

三、對語文課堂學習內容的反思

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語文學科在課程特性上出現了異化、變質現象,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上。有的課堂注重知識內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視了語文課的本體訓練,這較多出現在教學常識性課文時。一些教師爲了體現所謂的新理念,將《語文課程標準》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專挑“科技含量高,網上資料多”的課文讓學生研讀,但在設計研讀專題時,既不注意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又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年齡特徵,結果只能失去語文課應有的本色,“種別人的田,荒自家的園”,將語文課上成常識課,讓課堂成爲少數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課堂熱熱鬧鬧、唱歌跳舞,學生的活動形式多,唯獨讀書不多,語文教學變成了藝術教學。

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爲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後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於去僞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鑑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3

小學x年級的語文教學內容很多很雜,而事實上小學語文期末的複習,一直讓我很爲難,如果一味地將知識重新再現,學得好的學生認爲自己都會了不要聽,學得不好的學生也沒有定心聽,老師覺得上覆習課很痛苦,該怎樣避免枯燥重複,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呢?一直有一個信念在支撐着我:複習課我該給學生些什麼?難道僅僅就是一些題海戰術嗎?我想應該給學生系統的複習方法,這纔是學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實上,每一門學科有自身的特點,而同一學科的不同類型的課也各有特色,閱讀的複習重在強化轉化思想,基礎知識複習課重在計算的策略與實際運用,學生能對之整體把握,進而形成清晰的認識。因此我覺得“浪費”點時間,讓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鍊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複習課的重點在培養學生學會複習語文知識的方法,所以課堂教學中以學法指導和知識梳理爲主,主要讓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訓練。

一、匯入實際,不求花樣

匯入直接切入主題,同學們,課前你們梳理本冊書的閱讀知識點,整理舉手示意,願意小組交流嗎?組內交流分工明確。

二、重視知識點的.梳理

我在複習時,採用小組交流的方式梳理知識要點,學生表現得熱情高漲;採取學生輪流當小老師上臺講解自己梳理的知識點,學生不亦樂乎;充分利用課件講解閱讀中的難題,讓學生在欣賞情景畫面時解決不懂之處,可謂是一舉兩得。總之,在複習任何功課時都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願學、愛學。

三、學法指導到位

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在梳理知識時,學會梳理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舉例,幫助學生理解文字,提高學生的能力。

四、需要加強的地方:

1、學生在學習中舉例子有難度,在備課時備學情不足,以後備課要充分考慮學情。

2、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特別強的基礎學科,內容龐雜,頭緒繁多,複習時給師生帶來不小的壓力不小。要改變這種狀況,要求我們在安排複習時,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結構體系都應該呈現出新的勢態。本課這一點做的不夠。

3、積極做好課後輔導工作。能積極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讚美着手,根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的這一心理,我在和後進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4、積極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

教學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我非常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首先,我們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後還要及時複習、總結、反思。

5、注重知識點的落實、過關。

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之後,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學生從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對確實空難的學生進行細緻的個別指導,使之掌握,並能運用。由於抓好了章節過關,本期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有了提高。

6、拓展知識視野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後才能運用,爲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

(1)搜尋優秀文段。透過學生自主搜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使學生的閱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穫了許多東西。

(2)、好詞佳句的收集。在不斷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詞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在這個學期中,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和經常開展語文活動是分不開的。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學生的語文興趣得到了激發,語文基礎知識得到了提高,語文活動得到了增強,爲下學期的學習打下了基礎。今後我將繼續深化課堂改革,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教學質量得到不斷提高。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4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與理解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好讀書,會讀書,讀好書”,從而爲學生終生的發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礎。閱讀教學研究小課題開始已經一個多月的時間了,反思這一段的實施情況,有取得進步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先總結如下:

開始的初期我對學生在閱讀方面進行了一個調查,透過調查發現,學生在閱讀方面非常的欠缺,對於他們來說的閱讀就是讀課文或者往年的《少年文萃》。他們沒有買書進行大量閱讀的習慣,更主要是家長的不重視或者不支援。這就說明他們沒有好的閱讀習慣更沒有好的閱讀方法。他們沒有寫日記或者摘抄好詞好句的習慣,在開始閱讀時,他們很激動,興趣很高,當讓學生對閱讀的文章進行摘抄的時候發現他們的摘抄本上只有短短的一兩句話。他們感覺自己無從下手,這就說明他們的閱讀面小,閱讀量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以前的語文學習主要是由老師給分析講解,自己進行思考的很少,這也限制了他們的思維。

在開始閱讀課的時候,又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時間不夠,學生本身在朗讀方面沒有好的方法,更嚴重的有的同學根本不會讀,經常把一句話或者一個詞語讀破,也就是不會斷句,這樣句子的意思也就掌握不了,更不用說整體理解文章意思了。

以上是實施之初的不足之處。

在原來兩節作文課的基礎上又設立了閱讀課,讓學生自由閱讀,並要求同學們大聲朗讀。除了利用學校的圖書館,我還在教室設立圖書角,豐富了同學們的閱讀範圍。透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同學們在朗讀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聲音比原來更洪亮了,朗讀的也有感情了,基本上不會讀破句,也能分清楚語速的變化停頓。朗讀的提高,也提升了對文章的理解,在摘抄時,更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僅能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還能表達自己的情感,把閱讀後的感受也進行了描述。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看到同學們的進步使我很欣慰,我會在今後的實施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調整更適合同學們的方法,讓同學們有更大的進步,也讓自己有更大的進步。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篇5

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難忘的‘第一次’”。讓學生講講生活中許許多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養小動物,第一次去野營,第一次登臺表演,第一次獲獎,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去外地旅遊……進行這一話題的口語訓練,一是讓學生從令人難忘的第一次的事情中受到啓示,感悟人生道理,二是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想想自己所經歷的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從中篩選出難以忘懷、對自己有啓示的事情。進行口語交際時,可以先採用小組交流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相互詢問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並說說自己得到的啓示和感悟到的人生道理。

然後,教師組織全班交流,可採用競賽、評選的方式進行。各小組推選出代表,說說自己的“第一次”,說完以後“答記者問”。在整個交際過程中,體現在情境中交流和雙向互動。教師注意從口語表達、交際態度以及思想感情等方面加以指導,達到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本次習作,安排了三個方面的內容,要求學生從中選擇其中一個內容進行習作。

第一個內容是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以《難忘的“第一次”》爲題寫一篇習作;第二是選擇你有所感觸的事物寫一寫;第三是看漫畫《假文盲》,寫感想,題目自己定。習作可採用如下環節進行:

一、明確要求

本次習作的要求是寫清楚事情的經過或事物的特點,寫出從中獲得的啓示或感悟;觀察漫畫,把作者的意圖和自己的想法寫下來,題目自定。

二、寫前準備

根據本次習作要求,可讓學生自選習作內容,確定習作對象,認真回憶,仔細觀察,做到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

三、寫前交流

全班可圍繞下列問題進行討論:你選擇了什麼習作內容?你準備從幾個方面來寫清楚事情的經過或寫出事物的特點?你準備採用怎樣的方法表達你所獲得的啓示、感悟和想法?如果寫《難忘的“第一次”》,學生可以思考:“第一次”經歷了哪些過程?可以按什麼順序把“第一次”的經歷寫清楚?運用什麼表達方法寫出自己獲得的啓示?

四、習作指導

先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本組課文的寫作特點,可以自己最喜歡的一篇課文爲例,談談作者是怎樣把事情的經歷寫清楚的,或把事物的特點寫鮮明的,運用了怎樣的方法表達了自己的感悟?如,《桃花心木》運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闡明瞭“不只是樹,人也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人生哲理;《頂碗少年》運用了首尾照應的寫法,作者透過難忘頂碗少年,難忘頂碗少年的演出,突出了他從這場演出中受到的啓示。

習作指導後,學生可以現場練寫。

五、互相評改

寫完以後,同學之間互相評改,透過評改,讓所寫事情的經過更清楚,特點更突出,獲得的啓示更深刻。評改時,可先分小組相互評改,教師巡迴相機指導,重點引導“寫清楚事情的經歷”“寫出事物的特點”“運用恰當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感悟”等方面。然後各小組推選優秀的習作在全班展示,相互學習,共享習作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