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關於8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通用6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8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8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通用6篇)

8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

本節課中也出現了較多不足之處。學生是在學習了1—7的乘法口訣後學習八的乘法口訣。在編寫口訣中有一定的經驗,完全可以將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進一步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獨立的探索中,運用前面學習的經驗,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教師在此可以起到幫助和輔導的作用。本節課中,我在放手學生獨立思考這部分做得不夠,在新知識的學習中,過分的牽制了學生,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注意。另外,在練習中,除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外,還應該多關注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擴大練習鞏固面積,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鍊。而且有些練習的設計對《8的乘法口訣》第一課時的學生學情而言不適合,這些都是在備課時想的不夠周到。

透過這節課給我帶來了更深的啓示:教師應該樹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課堂理念,讓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探究活動,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選擇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斷地發展!

8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2

8的乘法口訣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經歷推導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掌握8的乘法口訣和用相應的口訣計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剛開始我創設了藍貓進課堂的情境,透過學生喜歡的藍貓跳一跳引入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索8的乘法口訣的興趣;再後來探索新知中,我讓學生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訣,在獨立思考、交流彙報中,尋找口訣規律,深化思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我有意讓學生看圖提出數學資訊,這樣可以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和問題意識,在交流和解決問題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並引導他們聯繫到了現實中的螃蟹(八條腿),由此來編一首兒歌,在兒歌中使課堂更有情趣,把數學知識延伸到課外,應用到生活中,是數學教育的最終目的。

透過這節課給我帶來了更深的啓示:教師應該樹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課堂理念,讓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探究活動,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選擇性和創造性,讓學自主探索中不斷地發展!

8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3

“8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學習了1——7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我利用低年級小學生的好奇、好動、好學的特點,爲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充分放手,讓學生透過自己發現問題。主動探究來理解知識,運用知識。

教學時,我從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8個人物情境引入,貼近生活,學生興趣濃再指導學生有序的觀察情景圖,尋找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

教學8的乘法口訣時,我鼓勵學生獨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透過學生自我的動手、動腦、動口編出8的乘法口訣。同時,我還爲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並透過解決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達到逐步鞏固應用乘法口訣的目的。最後,透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8的乘法口訣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深化。在課堂教學中,我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1、沒有讓學生髮現規律。在解讀品味,感悟口訣中,沒有讓學生根據自己編的口訣發現口訣存在的規律,以便學生更容易識記,沒有引導學生根據前後句的口訣,來推匯出自己忘記的口訣。沒有讓學生說說8的乘法口訣與7的乘法口訣之間的規律的相同點。讓學生猜猜看9的乘法口訣之間有什麼規律呢?並且最好能花一點時間讓學生根據口訣的特點去熟記口訣。

2、練習的設計過於普通化,沒有層次性,思考性較差,不能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深度思維。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較爲簡單,因此在鞏固訓練中可以設計一些發散性思維的題目讓學生訓練,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思維水平,可以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提出用8的乘法口訣解決的問題,從而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把數學與生活有機地聯繫起來。

3、關於追問:追問着眼於學生思維過程的還原和外化,有利於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只會煩鎖地進行碎問,而且技巧不高,沒能讓學生擦出智慧的火花,沒能透過追問,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深度思維,不能有效地促成課堂有效的教學生成資源。追問作爲“關注過程”的一種具體的手段,有着其它提問技巧不可企及的優越性。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當聽了學生的回答後,發現其思考還是膚淺、粗糙、片面、零碎甚至是錯誤的,就應該緊追不捨再次發問,促使並引導學生就原來的的問題進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裏,或由淺入深,或由此及彼,或舉一反三,直到理解變成準確、全面、細緻、深刻爲止。

這些缺點都有待於自己今後教學中不斷去改進和提高,從而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面和教學能力。

指導老師給的建議:

1、要培養小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2、學生回答完後師要給予及時的積極的評價,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知識的傳授要多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來教學;

4。最後總結一定要有,可以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家長評價等;

5、在這節課教學中的討論環節中,可以讓學生邊討論邊填寫出課本上的口訣表,以節省時間,充分利用時間,而且還讓學生更專心學習;

6、針對低年級學生,教學形式可以多樣化。

8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4

“8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學習了2~7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將學習的難點放在識記口訣上,針對低年級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學的特點,本節課爲學生提供了充足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透過自己發現問題,主動探究來理解知識、運用知識。本節課的教學,着重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1、簡潔明瞭,直達主題。

先進行口訣的常規復習,對口令,口算乘法題,再直截了當地揭示課題,明確我們這節課要幹什麼。

2、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緊扣教材主題圖,把它作成課件的形式,利用聲音來吸引孩子,“快聽,是哪裏傳來這麼動聽的音樂呢?”用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產生繼續學下去的慾望。然後出示主題圖:學校儀仗隊演奏。在主題圖的處理上,選擇了他們都非常熟悉的動畫人物——藍貓來作爲紐帶,激發了低年級孩子的學習興趣。

3、主動探究,編制口訣

學生已經學過了1到6的口訣,已經知道了口訣的一些特點,如小數在前面,大數在後面,還有積的一些變化規律。還有的學生已經搶先背了起來。所以我放手讓學生自己編口訣。然後指名反饋。在檢驗學生的口訣時滲透乘法與加法的關係。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口訣,找一找口訣的規律。

4、課堂活動:同桌對口訣。

這一環節算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我們班有53個孩子,一節課短短的四十分鐘,很難有效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況;再者,大班教學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也不夠現實。結合實際情況,在保證課堂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下,安排同桌對口令的活動,從而充分調動和發揮同桌之間的交流互動,以及相互監督作用。因此,在教學活動的安排中,孩子們先透過順背、倒背的環節熟悉8的乘法口訣過後,在進行同桌對口令的活動,一個人說口訣,另一個人說相對應的乘法算式,或者一人說乘法算式,另一人說相應的口訣。一段時間交流後,請同桌站起來展示。一般課堂上能夠回答問題的學生畢竟是少數,但採用同桌互說的形式後,即使沒有機會公開展示,每個人都得到了一定量的練習,同時,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增強了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課堂,實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5、用口訣。爲幫助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更服務於生活”的道理,我在教學中,爲學生提供應用和實踐的機會,“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到8的乘法口訣嗎?”有的孩子很快地想到螃蟹有八條腿,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解決數學問題。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情感和態度,增加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8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5

《8的乘法口訣》是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本單元是學生在學習了2到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此時對“乘法口訣的結構”和“口訣與口訣之間的關係”已經有過系統的認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自學指導的形式。

首先透過主題圖的展示,讓學生完成表格,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分析表格上,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交流時我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能靈活地在總結、評價中給學生以學習方法的指導,並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且評價語言豐富,富有啓發性,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中自主學習,使課堂鮮活起來。在學生分析完表格之後,我將口訣編寫的部分交給學生完成,學生能很快的將口訣編寫出來,並嘗試着背誦。

本節課,我將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透過交流得到結論,並能很好地闡述出來,同桌相互討論的過程中,理解8的'乘法口訣的意義,整堂課,教學的氣氛很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被充分的調動。

在教學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課後在作業中發現很多學生在寫乘法口訣時經常會把兩位數中的“十”字寫掉,在課堂上我沒有讓學生反覆的多讀幾遍口訣,導致他們記憶不深刻,出現漏寫現象,這也是我今後需要注意的地方。

8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6

本課時的內容是8的乘法口訣。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習編寫口訣的開端,其地位尤爲重要;透過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特別在編制8的乘法口訣過程中,讓學生的個體探索與同桌合作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創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識。再聯繫乘法的意義,從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後編寫乘法口訣;編寫乘法口訣的教學,屬於學習法則的課型,學生運用學習法則的思維模式,歸納編寫乘法口訣的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讓學生經歷編寫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掌握乘法8的乘法口訣,提高運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目的能力。

3、在整理乘法口訣以及其他一些練習中讓學生逐步發現一些簡單規律,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採用直觀性、啓發式的教學方法。二年級學生主要依賴於直觀性的教具進行思維,所以我想到擺小棒,透過擺自己喜歡的圖形,讓學生理解1個8、2個8,從而理解乘法的的含義。本課我遵循了直觀性、知識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採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雙主活動體系。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匯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我創設了讓學生擺自己喜歡的圖形的情景,學生根據自己擺的圖形說出乘法算式,來引出課題《8的乘法口訣》。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爲探求新知創下良好的開端。在探索8的乘法口訣時我讓學生擺小棒,透過擺圖形,讓學生理解1個8、2個8,從而理解乘法的的含義。

首先,第一個層次是5115的乘法口訣,老師編給學生看。第二個層次是編8228的乘法口訣,採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師指導學生編口訣。第三個層次是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兩人一組學生自己編口訣。第四個層次是讓學生觀察口訣,發現乘法口訣的規律。這樣由扶到放,逐步讓學生探究新知。教師始終處於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啓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學生在編乘法口訣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