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最新《魯濱遜漂流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新《魯濱遜漂流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魯濱遜漂流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最新《魯濱遜漂流記》教學反思1

《魯濱遜漂流記》是作家笛福的著作,文字洗練,敘述流暢,情節曲折,非常容易吸引學生閱讀。魯濱遜是書中的主人公,本課是該書的縮寫。課文按魯濱遜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魯濱遜“遇險上島”“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這些故事情節,處處緊扣“險”,塑造了一位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幹的主人公,使學生感悟魯濱遜面對厄運的積極的人生態度,並從魯濱遜在荒島上獨立生存的非凡經歷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

本節課圍繞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閱讀引導。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在課堂教學時,圍繞“難和險”字展開教學,把精力集中在孩子直接接觸文字的閱讀上,引導學生挖掘文章中的幾個關鍵問題,然後帶着問題讀課文,學生自學自悟,動口、動腦、動手,用不同的符號找出有關的語句。《魯濱遜漂流記》屬於歷險小說類。記敘探險、歷險的故事,以險扣人心絃,情節跌宕曲折,向來擁有衆多的讀者。尤其青少年,具有很強的好奇心,這“奇”與“險”相結合,形成一股不可阻擋的魅力。我充分利用課外語文資源,學完課文後因勢利導,鼓勵學生閱讀《魯濱遜漂流記》的原著,向學生推薦《世界名著歷險故事大觀》等,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

二、自梳情節。

學生課前必須充分自學,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快速閱讀課文,瞭解並交流這部小說的主要內容,概括一下魯濱遜在荒島經歷了哪些事情。學生很容易就概括出來“遇險上島”“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五個小標題。接着重點交流精彩片段,思考深陷絕境的魯濱遜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從而瞭解從魯濱遜具有敢於冒險、勇於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熱愛勞動、堅強不屈、百折不撓、勤勉實幹、創造進取等精神品質。最後交流從魯濱遜戰勝種種困難的非凡經歷中悟出的道理。

不足之處:讓學生寫一兩句話並用上一兩個好詞在插圖下誇一誇魯濱遜。這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但未做到做到讀寫聽說相結合。未讓學生充分學以致用,從中受到啓迪。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我會這樣做:圍繞三維教學目標切入教學重點。精彩片段中“好處”“壞處”對照表,是本課最具特色的表達方式。透過這一內容和形式,既體現了魯濱遜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又能幫助學生今後用這樣的方法克服困難。透過自讀自悟——對照比較——對讀感悟,落實知識、方法、態度三維目標的整體達成。這個教學重點的突破,也爲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學會生存”的話題交流打下基礎。

最新《魯濱遜漂流記》教學反思2

《魯濱孫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長篇小說,魯濱孫是書中的主人公,本課是該書的縮寫。文中主要寫了魯濱孫因乘船遇風暴失事,漂流到荒島,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戰勝了種種困難,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後終於成功地返回英國的事。

首先,本人創設情景: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謀求生存,是每個人最起碼的本領,同學們將面臨人類生存竟爭激烈的時代,怎樣學會生存呢?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自然就匯入了新課。

接着,本人從課題入手,話題讀課題,問:你想知道課文會寫些什麼?讓學生緊扣內容,提出些有價值的問題,如:魯濱孫被大浪衝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他在那裏會遇到什麼困難,又是怎樣戰勝種種困難的?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對下面學習故事就很感興趣了。

本人再從整體感知入手,讓學生帶着問題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想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整體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然後重點學習文章2——8自然段。學習這部分,以學生自學自悟爲主,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己能提出問題,並自己又能解決問題,這樣的同學是最棒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後帶着問題讀課文,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用不同的符號找出有關的語句,並讓學生透過朗讀這些句子,自讀自悟,在讀中體會,並讓學生動筆在相應的句子下方做上旁註,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接着進行全班交流,讓學生品詞品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並讓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在品讀的過程中,學會從中體會到魯濱孫孤獨無助,面臨的是嚴酷的生存問題,這些困難關係到生死存亡,“難”中處處透着“險”。魯濱孫在荒島上生存所做的種種努力,不外乎解決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獨這四個最基本的問題。而在與世隔絕、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孤身一人要解決這四大難題,無疑是一種極其嚴酷的挑戰。從而又體會到魯濱孫是個機智堅強、不畏艱險、聰明能幹、善於思考、積極面對生活的人,這樣就輕易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

接着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設想一下魯濱孫和“星期五”回到英國後會怎麼樣?讓學生從內容想開去,發揮學生的豐富想象,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這也是本組教材的一項訓練要求。

再讓學生談談自己從魯濱孫經歷中想到什麼,從魯濱孫身上學到什麼?從而使學生從中受到啓迪,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說話的能力。

然後讓學生寫一兩句話並用上一兩個好詞在插圖下誇一誇魯濱孫。這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做到讀寫聽說相結合。進而聯繫到當今社會,人們應該如何學會生存學會競爭?使學生學以至用,從中受到啓迪。這樣非常有實用性,教會了學生如何爲人處世,如何積極面對人生。

最後佈置學生課外閱讀《魯濱孫漂流記》的原作或《世界名著歷險故事大觀》,這項課外訓練拓展擴大了學生們的閱讀量,豐富了學生課外知識,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總之,我認真鑽研教材,既做到備教材,更做到備學生,從而精心設計教案,巧妙地設計過渡語,過渡自然。整節課既做到突破重點,又巧妙地衝破了難點,使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步步緊湊,突出教學重點,避開平均用力,教學思路十分清晰,有條理。

美中不足的時間分配不夠恰當,前鬆後緊,而導致後面的問題給學生討論思考的時間不夠充足,提問的面還不夠廣,達不到自己預想的效果;對於學生的回答有所偏離的時候,引導得還不夠好;本課是一篇閱讀課文,教學的過程中,還不夠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悟。

最新《魯濱遜漂流記》教學反思3

《魯濱遜漂流記》這篇課文分爲故事梗概和精彩片段兩個部分。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一是透過閱讀課文,使學生了解外國名著的內容,瞭解人物遇到的困難及戰勝困難的辦法,關注人物的命運,體會人物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二是激發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

課文篇幅很長,學生完整朗讀課文一遍需要18分鐘的時間,45分鐘也就只能把課文走兩個來回。於是,我安排了兩個課時教學這篇課文。第一課時,自讀課文,弄清生字詞的讀音,並積累四字詞。接着,讓學生讀梗概,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主要內容。最後,讓學生自由讀精彩片段,找出自己感受自己的片段,進行批註。第二課時進行交流,針對他們感受最深的片段,走近魯濱遜,瞭解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可以帶給我們哪些深遠的人生啓示。

第二課時的課堂是比較開放的,學生暢所欲言,他們愛談什麼談什麼。透過交流,我知道學生第一課時的自讀自悟還是有不少收穫的。有的'孩子談到了魯濱孫在孤島上的孤單寂寞,他們是透過課文多處的描寫加一體會,從而體會出魯濱孫生存下去的不易!孩子們說,這樣的孤單寂寞是常人無法想象的,但是,魯濱孫能堅持活下去,他一定還想了許多其他排遣寂寞的辦法,從而認識到主人翁那種在逆境中不屈服的可貴精神。透過體會魯濱孫列的“幸”與“不幸”的明細帳,學生領悟了魯濱孫永不放棄,樂觀向上的精神實質。

透過大半堂課的交流,我覺得不少孩子瞭解了主人翁,對這本書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課後,我覺得我對本課的資源的挖掘不夠,我應該在課前安排學生朗讀原文的,而不是在課後安排學生去找原著來看。魯濱孫這個人可以對孩子們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我的孩子們究竟從他身上學到了什麼,我實在是心虛。雖然他們談起來滔滔不絕,但是,他們到底有沒有真正走近主人翁呢?

最新《魯濱遜漂流記》教學反思4

一、知作者寫作情況,喚起閱讀興趣。

開課之時,師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英國作家笛福根據這個故事寫成了一篇長篇小說《魯賓遜漂流記》,深深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的思想,積極進取。這部小說真有這麼神奇嗎?我們先來看看故事梗概。梗概就是小說的主要內容。

二、抓梗概知主要內容,激發閱讀興趣。

學生閱讀小說梗概,說說了解了什麼?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交流完善着,師相機板書小標題,接着依照小標題按順序說一說,這樣就輕易自然概括出了小說的主要內容。魯濱遜在孤島上是怎樣活下來的?他是怎樣和野人進行鬥爭,救下星期五的?這些疑問我們可以閱讀原著找到答案。在概括主要內容中時不時拋出一些懸念,一些疑問更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

三、品讀小說精彩片段,點亮閱讀興趣。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小說的精彩片段,邊讀邊思考,在打動你的地方做上批註。我們靜靜地默讀着,筆端時而沙沙寫着。交流探討時,我們激烈碰撞着。談到魯濱遜記日記時,把事情從壞處和好處來看,我們更是熱烈交流。之後我們男女生對讀,師生對讀,在讀中交流,我們更明白樂觀對待事情。“小說用第一人稱寫太真實了,語言自然樸實。”“我太欣賞魯濱遜的毅力。”“他的生存能力值得我學習。”“我認爲他很勤勞。”“他很樂觀自信。”“他很聰明,會計算日子。”————————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啓迪着,感受的話語脫口而出。

多麼好的一部小說啊,課後我們細細讀讀。

最新《魯濱遜漂流記》教學反思5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恰當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不僅有益於對孩子進行情感薰陶,品德塑造,更是引導孩子積累語言的最佳途徑。高年級的孩子,已經基本跨越了生字障礙,這個學段,是進行大量課外閱讀,實現語言積累的好時機。因此,在這一學段中,指導孩子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就顯得尤爲重要。

英國著名作家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是一本描寫傳奇和歷險經歷的兒童文學佳作,文章情節變化曲折豐富a,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閱讀注意力。對於如今衣食無憂的孩子來說,他們已享受慣了風平浪靜,當困難挫折撲面而來的時候,他們更多的是選擇逃避。而《魯濱孫漂流記》爲他們搭建起的精神殿堂,能真正教會他們堅強,教會他們勇敢地接受人生中的每一個挑戰。《魯濱遜漂流記》是蘇教版六上教材向學生推薦的一本好書。教材先是安排了課文《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讓學生初步接觸該書,然後在“我讀書,我快樂”的欄目中簡介了全書的內容,這樣安排,有利於激發學生讀書的動機,增加興趣。所以,我選擇了《魯濱孫漂流記》這部小說,來指導學生賞讀名著,旨在透過這樣有針對性地指導閱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將《課標》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讓閱讀真正成爲學生生活的一種方式。

這節課外閱讀指導課在課前佈置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談話匯入,以談話方式匯入,迅速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

第二、整體把握,學讀一本書,從學讀封面,讀作者開始,引導學生初步瞭解閱讀整本書的方法,以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瞭解作品及作品角色,併爲下一步感知故事情節奠定基礎。

第三、品讀賞析,有目的引導學生圍繞主要人物,精彩片段,暢談感受,學習透過細節品味的讀書方法。體會文章的“精彩”之處,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和體驗,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透過朗讀,強化角色體驗,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表達自己對文字的理解。(課堂生成的例子出彩:不足:)使學生獲得思想的啓迪,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也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一條有效途徑。

最後透過拓展延伸和總結提升讓學生在閱讀、感悟、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迴歸整體,激趣引讀,遵循了語文學生規律“整體——部分——整體”的認知規律,同時整體把握既是閱讀的起點,也是閱讀的歸宿,無疑是提高學生閱讀素養的有效做法。推薦讀書方法,爲今後的閱讀作爲鋪墊。

本節課外閱讀指導課,在這個交流會上呈現給大家,我們並不是要固定一種課堂模式,我們更多的是想透過這節課,能關注學生閱讀的興趣,爲學生搭建起一個平臺,讓學生將自己在課外閱讀中的方法和收穫在這節課中得到展示,透過教師的點撥總結,提煉成一種比較適合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讓這節課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的閱讀期待,走出課堂,仍能夠運用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去閱讀其他的名著。當然我們只是一種嘗試,目的是倡導大家重視課外閱讀,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果能長期有針對性地指導閱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的不足,對書中精彩片段的品讀還不夠深入、透徹,教師的點撥引領作用體現得還不夠充分,這些都有待於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地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