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李憑箜篌引》2(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課題 《李憑箜篌引》2 課堂類型 欣賞課

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賞析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比較閱讀《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體會作者對聲音的藝術描寫,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賞析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比較閱讀《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教學方法 吟詠,賞讀結合,討論、講析相互結合 學法設計 問題探究法

程 一、匯入

南朝有一則著名的講經傳說:雲光法師講經,感動了上天,天上的鮮花紛紛墜落。李憑彈奏箜篌就有這樣美妙的效果,透過李憑的生花妙筆,表現出音樂繁花似錦、萬物動容的“天花亂墜”之感。詩人重要是從正面和側面兩個角度來寫琴聲--

①正面比喻寫琴聲:

纖柔甜潤如熱戀中青年男女的娓娓私語。

高亢昂揚如英勇的戰士奔赴殺敵的戰場。

輕盈飄逸如藍天上的白雲微風中的柳絮。

熱鬧喧囂得像一羣鳥兒棲集在一棵樹上。

羣音中一聲獨起像一隻鳳凰在引頸領唱。

愈轉愈高的孤鳳長鳴就像攀巖已到絕頂。

瞬間的急速下降如同懸崖撒手直落深谷。

②側面渲染寫感受:

自己空長了兩隻不懂得音樂的耳朵。

一竅不通竟也被音樂激動得坐立不安。

最後被琴聲感動得淚雨滂沱沾溼衣裳。

二、問題思考        

思考:這首詩是怎樣表現“箜篌”演奏出來的優美音樂的?

要點提示:

(1)主要運用側面烘托手法,透過描摹音樂效果來襯托音樂本身。

(2)運用化無形爲有形的通感手法和誇張手法。

(3)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馳騁自由的想像力,透過瑰麗的神話世界來表現音樂的世界。

聽《高山流水》,請大家試着用文學語言把聽這段音樂的感受描寫出來。提示:注意演奏過程的旋律高低變化。(播放《高山流水》) 

參考答案:

1、開始時聲調較舒緩,音色很柔美,像白雲飄過天際,留下些飄飄渺渺的痕跡,又似迎風微拂的柳枝。 

 2、後曲子漸漸轉爲優美、明快的格調,就像許多線條一樣的流水,和着鳥兒的歡唱蟲子的鳴叫而緩緩流下、圓潤而細膩、讓人陶醉。

3、然後一個清越似百靈鳥的啼叫聲一樣衝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像剛剛經過千山萬水的阻隔終於彙集成一支跳躍的音符,有着衝破阻力的自豪。

4、爾後,流水漸深,如細絲般潤物無聲,似乳燕呢喃,如蟋蟀低吟,然後融會成一個旋渦,越遊越遠……直到偶爾聽到一絲美的旋律。

三、比較鑑賞

閱讀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憑箜篌引》,比較它們在音樂描寫時所用的不同技法,說說它們各自的藝術風格。

讓我們回顧《琵琶行》中以聲喻聲的形象化描寫--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難,銀瓶乍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鳴,四弦一聲如裂帛

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寫凸現了音樂的什麼特點?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聲勢;小弦切切如私語--輕幽的音韻;

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而和諧;間關螢語花底滑--悠揚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而冷澀;銀瓶乍破水漿進--突發而激烈;

鐵騎突出刀槍鳴--清脆而尖銳;四弦一聲如裂帛--剛勁而激越。

要點:

(1)在音樂描寫時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憑箜篌引》主要描寫音樂產生的藝術效果,對於音樂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並不多,只有“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兩句,爲側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透過比喻描摹音色的強弱緩急,爲直接描寫的手法,“江州司馬青衫溼”爲側面烘托。

(2)風格迥異:

《李憑箜篌引》純爲描摹音樂,沒有詩人的情感寄託,風格淒寒冷豔、浪漫瑰麗。

《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在描摹音樂時也在敘事和抒情,琵琶女彈奏時的情態動作和作者的身世體驗都穿插其中,其風格平易感傷。

分類作業 A類:熟讀全詩,深鑽詩意。

B類:JC,朗讀並背誦《李憑箜篌引》。

預習佈置 預習《虞美人》。

板書設計 《李憑箜篌引》浪漫主義

《琵琶行》現實主義

課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