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自相矛盾》優秀教案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自相矛盾》優秀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相矛盾》優秀教案

《自相矛盾》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習成語故事,理解故事所表達的寓意。

2、自己所知道的成語故事。

活動準備:

矛和盾的圖片或實物模型。

活動過程:

一、出示矛和盾的圖片,引出話題。

1、教師提問:你們認識這兩樣東西嗎?它是什麼?是做什麼用的?

2、教師小結:這兩樣東西是古時候打仗用的武器。長長的,一頭有鋒利的尖刃的叫矛,是用來刺殺敵人的。這個橢圓的鐵牌叫盾,它很堅固,是用來當住矛的。

二、遊戲《成語對對碰》,鞏固所學成語。

每兩個幼兒爲一組選擇兩張圖片,組成一個成語。遊戲進行2-3次。

三、聽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1、幼兒邊看大圖書,邊猜故事情節。

2、告訴故事名稱,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3、透過探望與討論,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寓意,告訴我們說話、做事前後一致,不能對立。

四、告訴幼兒道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而不能故意誇大,言過其實,否則,就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來相容諷喻說話、做事相互牴觸,互不相容的現象。

五、幼兒學說故事。

1、幼兒自由結伴,自由講述故事。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事。

六、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幼兒創造性的表現學過的成語。

1、教師做動作,幼兒猜成語。

2、個別幼兒做動作,幼兒猜成語。

3、教師出示成語字卡,幼兒做動作。

4、在音樂伴隨下,幼兒自由發揮表演成語。

《自相矛盾》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誇口”“啞口無言”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瞭解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4、透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瞭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教學重、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猜畫謎,激發學生學寓言的興趣。

2、引導學生透過發現,瞭解什麼叫“寓言”,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1、請學生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

2、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3、指名讀文,進行反饋。

4、學習生字詞。

(1)讀詞:矛、盾、銳利、堅固、拿、賣、啞口無言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記憶生字,讓學生感到學漢字非常有趣,並指導書寫這個字。

②讓學生把“矛、盾”兩個字和“銳利、堅固”連起來說說,進行詞語搭配的訓練,鼓勵學生求異表達。

③用上“矛、盾、銳利、堅固、拿、賣”這些生字詞,圍繞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進行連詞成句的句子訓練。

④透過選擇,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啞口無言”的含義。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容。

1、請一個人讀故事,其他同學說說他是用什麼語氣來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誇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並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3、分角色讀故事,然後說說自己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讀課文,說說自己爲什麼這樣看這個人。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五、透過表演,深化對寓意的理解。

1、創設情景,指導學生分角色全員參與表演。

2、有層次的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讓學生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練習。

1、鼓勵學生根據本課內容提出問題,用“寓言百寶箱”激發學生學習中國古代寓言的興趣。

2、根據學生的興趣,老師做重點知識的講解。同時,把知識卡送給學生鼓勵學生課後自學。

《自相矛盾》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4個會認字和5個會寫字。

情感目標:透過閱讀課文,理解寓言的內容。能夠聯繫實際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能力目標:朗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教學難點:掌握結合註釋及查字典理解重點字詞的方法,進而讀懂課文內容。

教學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猜畫謎,激發學生學寓言的興趣。(出示一些經典寓言故事的圖片)

2。教師引導學生:低年級時,我們學過不少寓言故事,還記得嗎?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淺顯而生動的小故事,向人們講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則寓言故事與以往的表達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麼呢?開啟書,快速瀏覽,你發現什麼?——是兩則文言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以前我們學過一些古詩,怎樣才能將文言文讀準確,有什麼方法嗎?請學生嘗試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同時注意斷句。

2。指名讀生字、詞語。“矛、盾、銳利、堅固、祠、遂、弗”

請學生到黑板前,板書第一則寓言的題目。教師強調“矛盾”二字書寫並字面解題。

3。教師範讀課文。

4。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三、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1。指名讀文章,講一講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學生讀第一句。

教師出示:楚人有鬻盾與矛者你知道了什麼?怎麼知道的?———“從前楚國有一個人賣矛和盾。”“鬻”的理解學生是透過書下的註釋瞭解的。在此提示學生學習文言文要善於運用書下注釋幫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賣的?你知道了什麼?

①分別請學生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學生解釋句子大意。

——理解過程中“堅、利、於”等詞語學生在註解裏無法找到解釋,可引導學生翻閱字典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並給予肯定和鼓勵。

②學生帶着理解讀一讀這兩句話,並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③他爲什麼要這樣誇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會想什麼?叫賣時的語氣、神態、動作是怎樣的?周圍的人聽會又會有哪些表現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體交流,四人小組內可以演一演。

④指導學生有感情講一講小故事,並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4。人羣中,有這樣一個人,他不僅在聽,更在想,於是他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指名讀,談理解。楚國人的反映怎樣?——“應”:回答。“弗能應”:不能夠回答。能用一個詞語表達嗎?——無言以對、啞口無言。

5。爲什麼“弗能應也”?——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矛、盾的作用,結果出現了自己說話相互牴觸的情景。

6。那麼,你怎樣理解“自相矛盾”這個成語呢?——比喻說話、做事相互牴觸。

四、生活中有沒有“自相矛盾”的時候呢?或者你覺得這個成語用在什麼情況下合適呢?想一想、交流。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嘗試背誦。用現代漢語講一講這個故事。

標籤:教案 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