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綜合實踐的活動教案(通用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綜合實踐的活動教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綜合實踐的活動教案(通用5篇)

綜合實踐的活動教案1

活動背景:

《尋找春天》是一個適合時宜且季節性較強的實踐活動。根據四年級學生學習興趣濃、熱情高,但研究性學習能力較低的特點,所以選擇同學們感興趣、貼近孩子們的好奇心、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可以親自體驗的活動。當春天悄悄的來到我們身邊時,我們感覺到天氣變暖了、樹綠了、花開了,連小草也偷偷地鑽出了地面。孩子們被這種變化感染着,他們變得活潑好動,更加喜愛大自然了。看着這些爛漫的孩子們,我萌生了這樣一個主題,帶他們一同走進春、感受春帶給我們驚喜與享受。

活動分析:

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更加親近大自然,他們對大自然的瞭解不僅限於書本上的那一點介紹,更能領略身處大自然時的快樂。本次活動以小組形式進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在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初步培養學生蒐集、整理、篩選與主題有關的材料的能力。透過春遊、蒐集閱讀資料、繪畫、唱歌、吟詩、成語接龍等方式,讓學生自由地表達春天的美麗,抒發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並透過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透過春遊、蒐集閱讀資料、繪畫、唱歌、吟詩、成語接龍等方式,讓學生自由地表達春天的美,抒發對春的喜愛之情。

瞭解春是一年四季中的一個季節。透過活動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觀察比較的能力和與人交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

2、透過走進大自然尋找春天,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景,瞭解春的一些特徵,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與春有關的資料、圖片,彩筆、紙、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天氣變暖了,燕子飛回來了,小草從地裏探出頭來,站在這瑞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着溫暖明媚的陽光,一個聲音在歡快地叫着:“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同學們在這美好的季節,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天,尋找春天。

二、提出問題並篩選。

1、你對春天有哪些方面有所瞭解呢?

學生彙報

教師隨機板書彙報內容)

2、哇,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這麼多的內容,你想從哪些方面進行研究呢?學生自由討論

學生彙報

3、師生共同確立子課題:

(1)賞春(春天的景色、樹木大地等變化)

(2)詠春(蒐集有關春天的詩歌、名篇、段等)

(3)繪春(畫一畫你眼中的春天的景色)

(4)唱春(唱一唱有關春天的歌,跳一跳有關春天的舞蹈等)

(5)話春(蒐集有關春天的詞語,玩接龍遊戲)

3、學生根據自己研究的種類確定活動小組

三、確定研究方案

1、我們每個小組都有想要研究的內容了,現在請你們先討論一下,透過什麼方式去研究?研究的結果怎樣儲存等,然後填好活動計劃表。

2、小組研究,填表。

3、彙報。

四、活動實施

1、請各小組根據自己的計劃表進行研究吧。

(播放輕音樂)

2、小組彙報。

五、教師總結

春天是一年的開始,是播種的季節,最後老師送大家一句話:“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讓我們懷着對春天的認知,課後與家人或朋友一起走進春天,感受春天帶給我們的快樂吧!

綜合實踐的活動教案2

活動背景:

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是數學教學的根本,透過本次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及理財意識,做個節約型的小公民。

活動目標:知識與技能

1、透過記錄家裏一週的開支,進一步熟悉用小數表示錢的方法,鞏固小數點加減法。

2、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熟悉用折線表示數據的方法。過程與方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操作幾交流的過程,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學生準備課前調查家中一週的開支情況記錄下來,並完成如下統計表。

2、教師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儀[設計意圖]人人蔘與收集整理數據,使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平等參與,積極主動參與,在參與中構建新的知識形成能力。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教師:

同學們,人們在生活中每天都要消費,一個家庭也是一樣,每天都有不同的開支,不同的家庭開支情況也不相同,這節課我們就來交流一下我們班每個同學家裏的一週開支情況。探討開支的規律,學會做小管家。出示課題《小管家》

二、交流各家一週開支情況:

1、先在小組內交流

2、各小組選派代表彙報其家裏一週開支情況並回答問題:(課件出示)

(1)你是怎樣得到記錄單上的數據的。

(2)表中的“項目”、“金額”、“小計”、“總計”分別表示什麼?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彙報)

[設計意圖]

進一步熟悉用小數表示錢數的方法,鞏固小數加減法,以及數據的收集整理、統計表的製作。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透過小組內交流,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家庭開支情況也會不同,體會統計源於現實生活的需要,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爲後面談意見和建議奠定基礎。

三、用折線統計圖表示一週的開支情況教師:

如果用折線統計圖表示出你家一週的開支情況。你打算怎樣設計統計圖。

1、用折線統計圖表示出你家一週的開支情況。

(對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參考老師提供的統計圖表樣,也可向小組內同學學習繪製方法。)

課件出示:家庭一週開支統計圖

2、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熟悉用折線表示數據的方法。利用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發現家裏一週開支情況的週期性。發揮小組內成員相互學習,降低差異,共同提高的作用。

四、展示、交流、彙報:

1、同學們先在小組內交流製作好的統計圖,比比看誰的作品最美觀,選出來作爲優秀作品展示。

2、對選出的優秀作品在全班進行展示交流,(利用實物投影儀進行展示)同時說說你家的開支有什麼變化規律?交流後由學生進行評價。(從製作的美觀程度,及開支的大小,開支的項目上進行評價)

3、根據自己家一週的開支情況估算本月的開支,估算結束後進行全班交流,並說說具體的估算方法。(教師對學生的探索結果進行總結和點評)

4、對各家的開支情況你有什麼感受?你家的開支和理嗎?你有什麼建議?

生1:每個家庭週末的開支都比較大,原因週末休息,人們有時間採購、遊玩。

生2:生活開支如米麪油鹽菜,需求最多,但花去的錢不是很多;

生3:應酬、禮尚往來、朋友聚會雖次數不多,但佔用的金額卻不少;

生4:買衣服、看病也佔去了相當大的開支;

生5:水電暖、物業管理每月都有一定開支,不過比較固定;有的'家裏這方面開支就大,有的家就比較少。

生6:我家買彩電花去了五千多元錢。有同學家還買了電動自行車。

生7:我認爲有的家裏開支還有不合理的地方。

教師:不合理的地方有哪些?你有合理的建議嗎?

生1:水電費如果我們節約用的話,可以節省一定的費用;我們要養成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的習慣,洗菜洗衣服的水可以用來衝馬桶。

生2:用於應酬,禮尚往來的資金多,禮尚往來可以進行改革,變一種方式,比如婚事簡辦,送鮮花等方式。節省下來的錢可以買一些書籍,還可以捐贈給有困難的人。

生3:我覺得生活開支必不可少,但衣服上的開支可以適當減少,不必追求過高檔次。

生4:我覺得父母掙錢很不容易,我們不應該亂花錢。……[設計意圖]在交流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獲得自信的體驗,獲得發展,並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樹立節約意識,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活動小結:

大家都談得很好,要想日子過得好,就要合理開支,計劃支出,只有這樣才能收支平衡,日子才能越過越紅火。我們從小就應該懂得勤儉節約,不亂花一分錢。不浪費水電等地球資源,學會爲全人類着想。

六、佈置作業

把自己估算的本月開支向父母彙報,並針對如何節約開支這個問題向父母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

開展一次實踐活動:做一次家庭小主人,到超市購物一次,學會購物,學會理財。

[設計意圖]

參與實踐,增加社會實踐經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勤儉節約,學會理財,學會管理。

綜合實踐的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西瓜裏面有很多的汁水,學習使用不同的工具來取西瓜汁。

2、喜歡探索事物,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西瓜若干,小刀、盤子、勺子、調羹、榨汁機、吸管、筷子、一次性杯子、抹布、記錄表(分爲猜想和實驗兩部分)

【活動過程】

1、出示西瓜,以猜想活動引入活動。

師:昨天,我們從西瓜地裏買回了許多西瓜,怎麼吃法呢?

幼:切成一塊一塊吃。

切成兩半,用調羹舀着吃。

榨西瓜汁吧。

師:那我們就一起來取西瓜汁吧,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幼:用調羹舀出西瓜肉,用筷子插插插。

用調羹壓壓壓。

用榨汁機。

倒點水,使勁攪拌。

用手擠。……

請幼兒在記錄表上把自己的設想和方法記錄下來。

2、分組實驗,教師參與到實驗中去,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工具去驗證設想。

師:每個小朋友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我們動手試一試,然後把你試過的能取出西瓜汁的工具記錄下來。

幼兒分組實驗,教師觀察,隨機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同時詢問幼兒的操作方式,幫助幼兒用比較準確的動詞描述自己的操作方式。

3、幼兒互相交流,分享實驗結果和方法。

讓幼兒用正確的動詞來表述自己的操作。

最後幼兒發現,所有的工具都能取出西瓜汁,因爲西瓜的瓤比較鬆,西瓜的汁水比較多,所以,很容易取出汁,大多數孩子都用了三種以上的工具進行了操作實驗。

在操作中,孩子們還有了自己個性化的發現,昕宏發現,用不鏽鋼調羹取汁比用瓷做的調羹取汁方便、省力多了;丁丁在一開始取汁時,是先把瓜籽取出來,但後來覺得太麻煩了,他就乾脆拿出工具來搗西瓜汁,最後,他把西瓜汁倒入另外一隻杯子中,發現西瓜籽都留在杯底了;史淋尹想出了用手擠的辦法,我讓他把手洗乾淨進行嘗試,結果他發現這個辦法是最快的。

4、一起品嚐西瓜汁,並且把西瓜汁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分享。

綜合實踐的活動教案4

一、指導思想

繼續堅持以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爲契機,以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爲中心,在紮實有效的教研活動中強化“研究、指導、服務”的教研職能,形成高效的教研機制,深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層次和水平。全面落實《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精神,促進學校與教師進一步形成課程意識,大力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以校本教研爲基礎,以教師成長爲根本,着力研究課程實施的有效性,課程開發的多樣性,綜合實踐活動的個性化和多元化;着眼學生的發展和需求,優化課程結構,規範課程開發,充分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獨特的育人功能。

二、預期目標

立足課程改革,基於資訊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四大領域,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爲核心,以提升教師學科素養爲重點,穩定有序的推進我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

1、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督促與管理

引導學校充分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性,認真落實課程計劃,對課程的本質和價值有正確理解,避免人爲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分解爲4門具體課程來開設或用學科性的課程或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來分割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等現象發生,確保教學活動正常有序的開展。

2、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開發校本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學校課程設計與實施的全部條件的總和,是課程得以呈現的基石。引導學校在充分研究、開發、重組和利用地方、社區和學校的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基礎上,自主開發富有學校特點的校本課程,形成富有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3、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課程開發與實施的核心人物,應成爲學生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協調者和評價者,因而在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相對穩定的基礎上,透過一系列不同層面的交流、研討、觀摩活動,幫助一線教師逐漸形成課程規劃與設計技能;組織、管理與協調能力;探究與問題解決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使一線教師具有相當的課程科學素養。

三、實施策略

1、以教師隊伍建設爲核心,努力提高教師科學素養

(1)、豐富網絡資源

(2)、針對教師的實際需求開展相關培訓

(3)、組建區學科骨幹教師隊伍,透過骨幹教師的引領,使問題專題化、專題課題化、課題課程化。

(4)、不定期組織各種層次的主題沙龍研討,營造良好的學術研究氛圍,搭建平臺,爲教師的成長創造條件。

(5)、組織優秀案例評選活動。

2、以學科基地爲突破口,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

(1)、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研基地建設,發揮基地學校的示範和輻射功能,加強校際間的合作與交流。

(2)、在區域範圍內舉行各種研討活動,透過交流、研討就共性問題進行充分溝通,幫助薄弱學校獲得針對性解決方案。

(3)、加強學校教研組建設,以提高學校的研究水平。

3、以調研督查爲契機,促學校課程開發與管理水平的提高

(1)、關注學校對課程的落實情況,對課程的整體規劃和具體方案、教師配備等情況調研。

(2)、關注學校任課教師工作情況,對年級、班級的活動計劃、實施情況等方面進行調研。

(3)、關注學生在課程中的狀態,就學生參與活動情況進行調研。

四、具體安排

教研室層面:

7月:組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科中心組

豐富網絡資源

審覈各校報送的綜合實踐活動推進方案、計劃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情景故事講述

專題培訓

8月:審覈各校報送的校本教材樣稿

專題培訓

組織相關人員論證各校報送的推進方案、計劃和校本教材樣稿

9月:常規調研: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面常規落實情況

組織各校將學期課程實施計劃上網交流

組織中心組成員進行專題研討

10月:組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科基地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專題研討

11月:完善綜合實踐活動網絡內容

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針對課程實施過程中的重點問題展開研討

12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優秀案例徵集

調研:從學生層面的資料瞭解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情況

1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地現場研討活動

全面小結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爲進一步工作做科學部署

學校層面:

6月:各校商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配備並確定人員安排

7月:各校將課程主要負責人和各年級牽頭教師的名單上報區教研室

各校將課程開發與管理規劃、年級實施方案、計劃上報區教研室

安排教師參加區相關培訓

8月:各校將校本教材樣稿上報區教研室

組織相關教師參加區培訓

9月:組建校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研組

各校將學期課程計劃上網

10月:組織教師參加區專題研討

11月:組織教師撰寫學校綜合是將課程典型案例

課程資源開發情況交流

12月:組織教師參加區綜合實踐活動優秀案例徵集活動

從學生髮展角度反思活動進程並進行專題研討

1月:組織教師參加區學科基地活動

各校全面小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

綜合實踐的活動教案5

一、活動主題、目的和內容:

1、活動主題:遠足行家鄉情。

2、活動目的:

(1)養成習慣,磨練意志,增強體質,鍛鍊體魄,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團隊協作精神,強化紀律觀念、環保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2)進一步加強環保教育,實踐綠色環保行爲,實踐野外防火、道路交通和自我安全防護。

(3)培養學生觀察和研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調查能力、處理資訊和計算能力。

3、活動內容:

(1)遠足。

(2)環保、安全教育。

(3)對沿途河流水質的變化情況進行簡單的考察、調查和記錄。

二、活動對象:灣龍區實驗中學全校師生

{C}1、{C}{C}{C}{C}學生身體不適者,由家長寫出請假條,說明原因,交班主任批准,並上報政教處;

{C}2、{C}{C}{C}{C}教師因身體不適或事假需向校長室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不參加此次活動。

三、組織機構:成立遠足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和實施小組。

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

組員:全體校委會成員及各班班主任

{C}3、{C}{C}{C}{C}實施小組:以各班班主任爲組長,分配到班的老師爲組員,負責班級帶隊與安全管理工作。

七(1):z(2):zz

後勤及安保:zz

四、活動具體安排:

1、遠足路線:校東大門……學文路……西華路……龍康路……龍祥路……黃石山公園正門……健身步道……趣味項目比賽(黃石山公園正門)……班級活動……返校。

2、活動時間、內容安排:

活動時間

活動內容

2016—11—11(星期五)

8:00

教室集中,班主任召開行前準備會

8:30

操場集合,學校召開行前會

9:00—10:30

遠足行進中

10:30—11:30

班級開展活動(黃石山公園)

11:30—12:00

學生就餐(垃圾裝袋)

12:00—13:30

五、活動要求:

(一)、學生要求

1、飲用水:爲減輕負擔,建議只帶1—2瓶500ml礦泉水。

2、午餐:合理選擇食物,以能夠迅速補充體力、便於攜帶、衛生、適量爲原則。

3、着裝:統一穿着校服、輕便鞋子(厚底,舒適、輕便、不要穿新鞋)、遮陽帽等。

4、全體學生在行進過程中要保持班級隊列整齊,每班均需帶班旗,2列縱隊行進,杜絕學生私自活動。

5、衛生要求:愛護公共設施,愛護公物講衛生;準備好塑料袋,用於收集沿途(山路)自己產生的或已存在的垃圾、污染物,垃圾要裝袋。

6、工具要求:帶筆和紙,文字記錄沿路心得及觀察到的情況。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配備照相機,輔以圖片記錄。

7、行進:以班級爲單位,整體行進,保持班級距離不少於4米;禁止學生單獨行動,不準私自離開班級。

8、班級活動:積極參加班級組織的主題活動(班主任負責,文明、有意義)

9、出行在外,注意文明舉止,避免與陌生人發生任何形式的衝突。

10、嚴格遵守交通法規,杜絕交通意外的發生,特別是過馬路時要絕對聽從學校老師和相關人員指揮,有序透過。

11、活動時,注意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請不要攜帶IPAD、手機等貴重物品(相機除外,但必須做好保管)。

(二)、班主任及帶隊教師要求

1、充分重視:事前班主任做好充分的動員工作,對於患有心臟病、心肌炎等慢性病等不適合遠足活動的學生,由家長寫出請假條,說明原因,交班主任批准,並上報政教處,方可不允許參加本次活動。班主任統計好不參與人員,帶好本班學生的通訊錄。擬定合理購物方案要求:

①經費每生15元,不能超支;

②人人能體驗吃苦,但能滿足學生吃飽與解渴;

③不允許任何同學自帶乾糧和飲料;

2、安全教育:班主任務必在行前對學生進行人身、交通、財產等安全教育,特別是登山注意事項。加強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強化紀律觀念和集體榮譽感。

3、環保教育:教育學生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綠化。嚴禁學生攀折花草樹木,嚴禁亂丟垃圾和隨地大小便,每生、每班自帶保潔袋,返回時清理好環境衛生。

4、保證安全:帶隊負責人、帶隊老師及班主任到達所經路口時,維持交通,保障學生順利透過。

5、資訊暢通:要求帶隊負責人與帶隊教師及班主任保證通訊暢通。每次休息後隨時清點學生人數,確保每個學生到位。

6、職責分工:班主任在隊伍前面,帶隊老師一中一後;各班充分利用好班幹部、團員、小組長的作用,加強班級管理。

7、緊急情況:負責醫療教師及時處理受傷學生;對突發急性疾病的學生及時撥打120,送往醫院救治。對其他突發性事件,帶隊老師隨時向學校領導彙報,以便及時做出處理。

標籤:教案 通用 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