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通用11篇)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

一、什麼是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是現代教育中的個性內容、體驗內容和反思內容,與傳統教育片面追求教育個體的發展、共性和知識有所不同。

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態化空間,學生是這個空間的主導者,學生具有整個活動絕對的支配權和主導權,能夠以自我和團隊爲中心,推動活動的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更謀求獨立完成整個活動,而不是聆聽教誨和聽取指導。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這個生態化空間裏,只是一個絕對的引導者、指導者和旁觀者。

二、綜合實踐活動報告(通用11篇)

一段充實的社會實踐又告一段落了,大家這段時間一定收穫不少吧!不如認真地做個總結,寫一份實踐報告吧。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漂亮的實踐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綜合實踐活動報告(通用11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1

一、成立班級小組,進行活動分工。

我班共有21名學生,算是一個小班額的班級,人數少。經過慎重思慮後,決定分爲三個小組,並任任穎爲活動組長,任苗、任建國、文建國、任津杉爲小組成員。根據本班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將各小組人員進行細心調配。第一小組調查自己身邊的美麗的家鄉;第二小組調查自己身邊的環境污染;第三小組提建議、寫倡議。小組成員的構成注重三方面結合:班主任與組長相結合;組長與成員相結合;成員與小組人員相結合。既有參與管理方面的人員,又有參與實踐活動的人員;既有參與課程開發的人員,又有參與課程指導的人員,使得選題與實踐相得益彰,活動過程井然有序。

二、選好活動主題,精心策劃安排。

新課標指出:學生要會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討論、調查。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環境問題已成爲全世界人們共同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及學生的能力所及,我們確定活動主題爲——我們與周圍環境。由於這話題來源於學生的生活現實與生活經歷,學生會有說不完的話。於是,我就順勢鼓動同學:心動不如行動,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我們的周圍環境怎樣。學生的熱情非常高,都紛紛響應。這樣,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應運而生。我想這樣一個既有時代特點,又符合學生實際的主題教育活動,一定能夠培養學生各方面實踐能力,並且能讓學生的環保意識紮根心中。因此利用課餘時間,開展一次關於“我們與周圍環境”的調查,既讓學生體驗生活,在活動中勞有所獲;又讓學生的情感昇華,在活動中懂得環保的重要性。

學生的積極性是很高漲的,這爲我在活動的策劃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我安排了活動方案:

1、講清活動的要求和調查的方法以及在活動中要注意的問題,並組織學生分好活動小組;

2、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利用雙休日開展調查活動,並作好彙報的準備工作;

3、各小組推選代表彙報調查結果,其他成員可作補充;

4、將各小組的調查結果展示出來,供師生學習;

5、將活動擴展到社會,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其次我安排了活動時間:第二至四周爲閱讀收集與主題有關的資料;第五至七週爲確定課題,制定方案;第八至十一週爲學習調查方法,開展調查活動,收集整理資料;第十二至十三週爲交流宣傳,評價反思。第三,資料來源與資料收集:一是實地調查;二是採訪;三是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瀏覽。這裏,我特別預設了主題:城市綠化狀況調查;一次性物品使用情況調查;水污染環境的調查;空氣污染情況調查;噪音污染調查;校園周邊環境調查;美麗的家鄉(家鄉的美景、特產)調查;人們爲保護環境已作出的努力的調查;怎樣保護環境的調查。

一個有現實意義的活動主題和一個階梯性的活動安排,能使得活動得以順利有序地進行,也能更好地將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得以展示,以便加強學習、相互交流、共同進步。

三、展示活動調查,盡顯課程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課難在展示,在此環節當中,我精心做好展示設計,儘量使學生彙報交流階段有聲有色、富有特點。因此,我特意設計了三個環節。第一環節:交流資訊,展示成果。

首先各小組選派一名代表,介紹家鄉的美景,學生爭先恐後地將收集到的圖片和自己辦的小報展示出來。此時,全班同學都沉浸在家鄉迷人的景色中。我也播放了一段美麗家鄉的視頻,以此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其次,我話鋒一轉,讓學生說一說病態家鄉。學生將家鄉周圍的環境做了一個較爲詳細的調查展示,學生透過手抄報、調查報告、攝影小冊的形式將家雞廠、澱粉廠門前的小河等周圍環境的病態展現出來。尤其是環境污染的調查,學生透過八個鏡頭,展示了學生在活動調查中的深入性,能真實反映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更能體現綜合性學習的整體性。學生透過看了、聽了、想了,使自身感到痛心,強烈意識到保護環境刻不容緩。第二環節:提建議,寫構想。此時,我無需再多的引導,學生個個義憤填膺,將前面的親身實踐、目睹的事轉化到拯救家鄉上來,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提建議、寫構想。我被他們那一個個小小的舉動深深觸動了,或許學生們的建議是可行的,更多的我只是融入到學生當中。此時無聲勝有聲,學生們將自己的心聲伴隨着美妙的歌聲用輕描淡寫的語言表達出來,用美麗的圖畫構建自己的家鄉。這是,我更多地發現,學生們已是一個環保衛士踐行者,從他們的表現中,我看到了未來環境的美麗。第三環節:注重實效,談拓展。有了前面的基墊,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把活動延伸下去,特安排以下三個活動:

1、向居民分發保護環境的倡議書;

2、到街上舉行一次環保攝影展;

3、開展“我爲家園添點綠”活動。

學生激情更高,紛紛倡議,將綜合實踐活動課推向了高潮。當然,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始終在引導學生間的相互評價,而且最後也讓學生寫出了活動總結和填寫學生評價表。

四、總結活動收穫,完善存在問題。

活動中總是充滿樂趣,也有豐碩的收穫:

(1)激活了地方教育資源,提高了教師的課程意識。透過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喚醒了我和教師們的課程資源意識,使師生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教師間的溝通與交流,增強師生、生生合作意識、研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2)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透過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知識的價值和應用的重要,體會到運用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實際問題的快感,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學習方法的提高。

(3)綜合實踐活動取得初步成效,教師嚐到甜頭。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雖然在嘗試階段,但透過活動的展示,得到了上級領導的一致好評和讚許,是我校在以後的活動課中信心倍增,而且我也會在以後的活動中踊躍嘗試。

當然,活動中也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提出來還望交流,以便達到共同完善:

(1)沒有現成的教材體系和指導體系,加上學習不夠。有時爲了完成任務會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上成其它課程。

(2)教師的綜合素質與該課程實施還未匹配,在實踐操作中教師覺得無從着手,業務素質不夠;

(3)家長、社會、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重視不夠,仍覺得數語等學科課程最重要,活動的開展意識不強,配合工作不夠。

只有我們樹立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挖掘生活與自然的密切聯繫,開發學生的內在潛力,才能使綜合實踐活動成爲學生樂於探究的舞臺。這也是我們永遠不懈的追求。只要我們敢於大膽去研究、去開發、去創新,就一定會在積極的反思中不斷髮現,不斷成長,就一定會取得更爲豐碩的成果。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2

一、開足課時,培訓師資,確保課程順利實施。

1、開足課時。

面向全體學生,按課程計劃開齊、開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學期每週開設資訊技術教育課3—6年級1節,開設勞動與技術教育3—6年級1節,開設(綜合)研究性學習3—6年級每週1節,班隊活動課各年級每週1節。結合校本課程開設書法課各年級每週1節;一、二年級每週地方課各2節;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每學期至少1節。

2、教師配備。

安排優秀的班主任和骨幹老師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兼職老師。資訊技術教師兼職4人,研究性學習、勞技教師兼職14人,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校兼職3人。組織教師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和原則,掌握課程實施中的各種方法,不斷提高教師課程實施的執行能力。

3、加強管理。

學校校長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教務處、班主任以及全體師生都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者。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如教學管理制度、教學評價制度,科學合理的計算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工作量,並將其作爲業務考覈、評優評先的依據之一。想方設法爲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足夠的設施設備、教學資源等方面的保障。

二、文化引領,強化意識。

校園文化建設引領着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搭建起綜合實踐課程的基礎平臺,我校把綜合實踐多個主題融入班級文化的設計中,每個班級的佈置都獨具匠心、富含深意。我校還充分挖掘自身資源,培訓活動形式多樣,校本培訓有集體學習,分專題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礎知識、特徵、價值、核心理念、基本要素等,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有分散自學,組織教師自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書籍,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有外出觀摩,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學習取經;有校內研討,組織任課教師每人每學期開展一次教學觀摩活動,相互學習探討;有面對面交流,開展活動,及時聽取教師意見建議,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三、設計活動,規範流程。

我們結合學校實際,精心設計經典誦讀、科技教育、數學樂園、珠心算、童聲放歌、經典讀書節爲主的活動。我們還充分利用學校所在社區的公共場所、文化設施,開發和創建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我們整體規劃各個實踐基地的活動時間與活動人員,多頭並舉,有序實施:“走進圖書館”,孩子們徜徉在書籍的海洋,感受着文化的氣息;讓“基地”成爲學生的天地。爲了確保實效,我們每個主題活動均按以下基本環節進行:

(1)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基礎上,民主協商確定活動主題和活動方案;

(2)組織指導學生開展活動,調整活動方案;

(3)展示活動過程和成果;

(4)多維評價,收集資料,進行活動小結。

四、團隊協作,課程整合。

我們認爲一次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從構思到活動準備,從資源整合到多媒體課件製作,從實施階段到成果展示,從活動反思到研討共享,都是羣體性活動,都必須在全組人員共同參與、能力協作下才能順利進行並取得較好效果。因此我校結合實際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團隊,成員由各班班主任、兼職的資訊技術老師、勞動技術老師、科學老師、音樂老師,美術老師、體育老師、英語老師組成。團隊所有人員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能吃苦耐勞,勇於創新,具有較強的團隊協作精神。我校堅持“三個整合”:學科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合、興趣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德育與社會實踐活動整合。我們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創建了青少年活動中心、2個標準化的多媒體教室、1個科學實驗室、1個畫室,電腦室有80多臺電腦可供學生使用,並開通了校園網。教師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時,有意識地將計算機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有機地整合,使課堂小天地連接着網絡大世界。其次我們讓學生在校期間參加自己感興趣的體育和藝術課程。爲此學校透過青少年活動中心,創建了校園集體舞、科學、繪畫、手工製作、手抄報、閱讀、書法等興趣小組,這些活動小組的帶隊老師均是我校綜合實踐教研團隊的老師,而且這些小組活動一切免費。還有爲了配合校少先大隊“我愛家鄉”“我身過的小康”等方案的實施,我校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了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與探索活動:

1、參觀家鄉美麗風景——廢黃河、萬畝果園等;

2、調查家鄉河流——蘇北灌溉總渠;

3、參觀二站萬鳥天堂;

4、寒暑假社會實踐等系列活動。這些活動給學生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完善評價,重視積累。

我校大力倡導發展性學生評價的理念,更多地注重實踐活動的過程評價。真實有效的評價,全面綜合地關注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和發展程度,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了課程的優化實施。在資料積累方面,我校要求各位任課教師在注重收集好學生活動資料,關注學生個人成長的同時,把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的各項資料及時收集整理裝訂成冊,還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資料的積累中。多年來,我校先後被評爲縣靚麗校園、縣教育教學先進單位、縣體衛藝工作“先進單位”、陽光校園、縣校園文化建設示範校、省安全校園、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市校園集體舞特色學校,學生參加的市縣活動多次獲得一、二等獎。

我們知道,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由於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應試教育的干擾,家庭與社會、家長與教師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上的諸多矛盾,使得課程改革面臨許多困難。如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有一個執着的教學精神,怎樣營造這樣的氛圍呢?這是我們的困惑之一;相關教師缺少必要的理論指導;綜合實踐課的路子還摸不清,怎樣指導一節完整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值得探索。爲此,我們將堅持不懈地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全面、深入、持久的探索,以促進課程改革的穩步發展,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3

一、成立了研究小組,制定研究計劃

學校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與實施小組,制定了學習和研究計劃,並按計劃開展了多次學習與研討活動,進一步強化了課程理念,明確了課程實施方向、組織形式,尤其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形式。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基於學習者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社會,在以學生自主活動爲特徵的實踐操作中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踐科學結論、發現新知識的課程形態。其基本理念包蘊着三種教育思想的融合,即綜合教育的思想、實踐教育的思想、主體教育的思想的有機融合。結合課本內容及學校政教處、少先隊大隊部的工作,對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重新作了調整。

二、開發研究主題,探討研究方式

經過前一階段的實踐研究,老師們對主題的開發,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認識,學習中更關注學生的喜好、個性、原有知識層面。本學期我們擬以五年級綜合實踐小組爲龍頭,帶動其他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研究走到評價階段,目前正在討論,擬定出一個能突出我校特點、個性化的綜合實踐學生成長記錄冊,以便能更好的指導檢查學生的實踐活動。

在對一、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興趣愛好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結合學校特色、周邊環境特點和依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相關理論,制定了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二年級的活動實施方案,經過科任的教師實踐與修改,使之趨於科學、合理,更能貼近學生、貼近教師、貼近學校。

三、開闢研究渠道,營造研究氛圍

我們考慮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一些實踐活動,需要得到社會、家長的支援與合作。爲此,我們透過多種途徑,進行了廣泛的宣傳,使社會及家長也充分認識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爲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十分必要和及時,爲此,我們營造了課程實施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正確把握角色,轉變學習方式

在課程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教師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師首先是與學生一樣,是實踐活動的參與者,其次纔是實踐活動的指導者。學生的學習方式必須得以轉變,必須是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運用,要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有實踐活動過程的切身體驗,而且,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也應呈多樣性,如個人獨立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師生共同探究、班級集體探究等。配合全市課改樣本校的調研工作,我們工作的重點放在如何用好我們的成長記錄冊這一方面上。我校三、四、五年級的綜合實踐課教師以“學生髮展性評價”爲主題,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指導學生有創造性的使用“小學生綜合實踐評價手冊”。注意運用“自評”、“他評”、“集體評”、“再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及時對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包括知識、水平、能力、成果、情感、態度等)進行恰當的評價,並與學生的實踐活動成果一起存入學生的課程材料袋。透過使用手冊與未使用手冊兩種班級的實驗對比,我們發現,手冊非常適用於中年級,能有效的指導學生開展活動。對高年級同學用評價手冊已顯示不出太大的激勵作用,對高年級同學的活動評價是否可以考慮運用現代資訊技術——電腦進行,使之更趨向於現代化、個性化,在這方面還有待研究。

五、實施過程中的思考:

1、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選擇過程中,如果完全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獨立自主地選擇並確定研究主題,則會影響課程實施與管理的有序性,影響學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師指導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師爲學生預先選擇並設定研究主題,則又將遏制學生自主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從而影響學生對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如何使兩者有機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2、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明確區別於傳統的“興趣課”、“自然課”、“製作課”等,我們如何使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加強“實踐”體驗,真正使教師和學生“活動”起來,將要作出進一步的思考與實踐。

3、對於課程的管理與評價,如何做到科學、有效、持續,需要我們的思考和實踐,逐步建立並完善關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與評價體系。

4、活動研究的深度、廣度,教師如何把握?

5、如何調動學生全員參與面,特別是一些有困難的學生?如何把評價工作做得公正、全面?操作起來簡單可行?這都是我們今後要解決的問題。要解決的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4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爲一種不同於其他學科課程領域的嶄新的課程形態,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形勢下,出現在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計劃中。其綜合性、實踐性、生成性、自主性、開放性等是本課程的基本特點,它強調學生實踐經驗的獲得,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等;強調加強學生與社會的聯繫,強調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本課程還比較關注學生的真實體驗,提出“體驗本身即是目標”。這些都體現了新的教育理念,代表着新的課程發展趨勢,也是提出本課題的重要前提。

在實際教學中更強調學生經驗的獲得,需要教師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髮現,分析,總結,更注重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能力。選擇本課題就是希望透過研究報告能給教師一些借鑑,幫助老師更加註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因材施教,上好每一堂綜合實踐課。課題研究以《綜合實際活動指南》《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爲理論依據,透過對課本的解讀,使教師透過瞭解課程的基本理念、教學目標、重難點及課程的實施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社會資源、校本資源、網絡資源進行教學。

課題名稱的解讀

本課題的關鍵詞是:“綜合實踐活動”、“學生體驗”、“教學設計”。

課題的開展從各項符合不同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及能力特點的活動開始,緊密聯繫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所開展的活動則中心體現學科特點,即:綜合不同學科的各類知識,活動形式以學生實踐爲主。從學生出發,讓每位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自主探索,主動蒐集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後得到問題的答案。老師教學設計的選擇也透過多種方法體現,如遊戲、情景劇表演、小組競賽、辯論會、音樂視頻欣賞、才藝表演、外出體驗、模擬演練等等。

課題研究步驟

實施步驟:

(1)20xx年6月—20xx年9月教學設計的理論研究;

(2)20xx年10月—20xx年11月注重學生體驗教學設計的目標系統;

(3)20xx年12月—20xx年4月注重學生體驗教學設計的實施階段;

(4)20xx年5月注重學生體驗教學設計的反饋與評價;

(5)20xx年6月注重學生體育教學設計的完善與思考。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成果預期:透過對綜合實踐活動中各個活動主題設計與實施,一切以注重學生體驗爲出發點,發現設計與實施中存在的矛盾,並運用相應地理論知識對其進行總結和反思,挖掘其實踐層面背後的理論問題,試圖從學校層面出發,爲更好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理念,促進學生髮展,探索一種操作性強、可信度高、推廣性大的教學模式,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學生爲本,注重學生體驗,讓學生從實踐和活動中學到知識,並透過實際體驗綜合運用不再難以實現。

呈現方式:透過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等形式的小組研討,收集、查閱相關文字資料、網絡資料,教師以教學案例、教學反思、研究報告、論文、教學隨筆、錄像等形式呈現課題成果,提供可借鑑的方法。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5

光陰荏苒,轉眼一個學期又過去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後的一門核心課程。它雖然沒有教材,但生活世界的所有組成部分皆可作爲本課程的教材內容,它的內容的包容量是非常廣的,孩子們認爲他們有研究價值的一切問題都可以作爲本課程的課程內容,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生存在學生的生活中、生存在我們周圍的社區中、生存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我校教研組也在不斷努力着,透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努力充實自己,讓綜合實踐這門課生根、發芽。本學期我們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結合我校依託校德育品牌“雨荷農場”爲抓手,各年級開展相應的綜合實踐活動。下面總結一下這學期的工作。

一、主要工作與收穫

(一)學生方面

讓孩子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去學習知識,獲得更多的鍛鍊,開闊視野。在我校“雨荷農場”上,經常能看見孩子們觀察、勞動的身影,他們在美麗的土地上盡情地想象、合作。本學期,我們學校迎來了新的種植品種,三四年級以種植青菜爲主,五年級種植的有菠菜、生菜、六年級種植的有韭菜、香菜、蓬蒿。各年級在綜合實踐教師的帶領下,學生開展研究種植方法,田間管理、觀察日誌、種植小報、經驗交流會等。在研究過程中,每個年級都製作了一份詳細的過程實錄。

透過一個學期的活動,綜實踐活動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因爲學生完全可以拋開學科的束縛、學習的壓力,無拘無束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他們是活動的主體,與老師共商活動方案,確立活動小組,在實踐體驗中增長能力。"行雖微而旨趣遠,出雖淺而寓意深"。在活動中,學生們學會了許多課外知識,對於一些調查、記錄、查閱資料的方法已很清楚了。經過形式多樣的調查活動,同學們掌握了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了學習能力。在調查活動中,學生們遇到了困難,他們從等待教師告訴自己變爲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透過各種渠道查找資料,在相互交流中改進自己的調查方法等,他們真正地從實踐體驗中得到了收穫,感受到了快樂。在此過程中,他們運用的許多學習方法都是自己獲得的,而不是別人告訴的。這使他們增強了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勇氣和自信心。

在活動中,還提高了合作交往的能力。綜合實踐對小組合作形式的提倡爲學生的交往創造了機會,隨着交流次數的增多,小組成員之間逐漸瞭解和熟悉。哪一個同學鬧情緒,不合作,就會導致整個小組不能順利完成任務。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意識、責任感,還有養成學生服從集體的品質,獲得團結互助、同甘共苦的體驗,激發良好的道德情感。

一學期以來,學生的勞動能力、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資訊的收集和處理能力都有了提高。

例如在三年級的青菜種植活動中,教師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例如:“小青菜,大學問”知識問答競賽;“觀察日記大評比活動”;“我筆下的青菜——畫青菜活動”;“嚐嚐農場的味道”活動,“農場徵文活動”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得到了提高,孩子們的合作能力提高了,會互相謙讓、互相徵求意見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也提高了,從一開始的抗拒挑糞到後來爭着搶着去,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裏別提多開心了,在“嚐嚐農場的味道”中,每個小組的孩子都合作得很和諧,做出了很好吃的作品;還有的孩子畫畫、寫作能力也提高了很多,從開始憋不不出幾個字到現在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在區“小學生綜合實踐研究成果彙報評比活動”中,我們三年級的小朋友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在短期的活動中,我們也根據各冊教材,開展了貼切學生生活的活動,例如在中秋節我們開展了“中秋團圓賀明月”活動。在活動前,學生蒐集資料,製作中秋知識卡片;在活動中,孩子先介紹了中秋的來歷,中秋節的一些風俗習慣,教師還組織學生朗誦了中秋節的詩歌、兒歌,集體唱歌曲等,氛圍非常好。接着,孩子們都互相品嚐帶來的月餅,互相分享;最後,每個孩子都寫了一句祝福語貼在了心願樹上,寄託了對父母、朋友、老師的祝福之情。

四年級教師根據教材,開展了“尋找校園的綠”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尋找校園的植物,研究各種植物的特性、色彩、生長規律等等,提高了孩子們的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年級教師根據教材,開展了“冬天的魅力”活動,學生們記錄了冬天的天氣情況、植物的變化狀況、雪花的觀察、小報的製作等等。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到了合作的樂趣。

(二)教師方面

1、繼續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熟悉、瞭解教材特點,認識學科特點及地位,靈活處理教材,合理使用教學方法,加強學科間的知識滲透,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開展好教學活動。我們組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等有關指導性檔案,提高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識。透過學習,形成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以提高活動的質量。自我反思,透過反思,可以進一步認識自我,找到工作中的失誤,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注重引導教師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培養,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教研組長組織綜合實踐教師觀看“教學新時空”教學視頻,組織教師參加區公開課的觀看。

認真落實常規教學各項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教研計劃,教研組根據學校教育工作安排和學校本期工作計劃爲指導,繼續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的相關理論。以教育科研爲手段,確立“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攻點、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的教學管理觀念,進一步探索課堂教學改革模式,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在常規教學和學科活動中全面貫徹新課標。以“務實、創新”爲指導方針,各學科組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研計劃,教研組在各學科組計劃的基礎上制定了本組的工作計劃。並努力使教研的內容與學校工作安排相結合,做到有的放矢,腳踏實地地作好各項工作。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指導工作相當複雜和瑣碎,指導的空間又相當廣泛,參與的教師與其他志願人員又多。僅侷限於覈定一定的工作量並不能體現這一門新課程的意義,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強調這是一次挑戰與機遇,鼓勵教師主動應對,發揚奉獻精神與探索精神。除對專任教師覈定每週三課時的工作量外,我們採取期中、期末工作考覈的辦法對指導教師實施單項考覈,考覈指標等同於學科考覈。

主要內容爲:

1、學生評議(40%),包括幫助人次、指導效果、受歡迎程度、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喜愛程度等;

2、教師自評(40%),包括參加活動以來的認識、指導心得、案例積累等;

3、其他評價(20%)(包括課程開發情況、參加教研活動、與其他教師合作情況、協調組織能力等)。

綜合實踐活動課促進了學科間的融合。本學期開展的活動充分融合體育、科學、資訊技術、語文、美術等學科,教師們共同合作,指導學生開展活動,收到較好的效果。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透過長期的、各種形式的培訓以及切身的課程開發實踐,教師們從教材、教科書的視野中解放出來,不僅對課程、教學等概念有了新的認識,具備了一定的課程開發能力。

二、一些思考:

1、學生活動的社會環境還需改善。在學生實踐活動過程中,經常會有不理解、不支援的現象。家長重視的始終是孩子的學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活動的開展。出於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學生外出調查的條件有限。

2、學生活動的評價方式還需探索。

3、教師指導的方式還需研究。教師的指導方式是很有研究價值的課題,教師指導的程度決定了教師的指導是有效還是放任自流,而影響它的因素很多,如學生能力的差異、小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學生活動的難易等。

4、教師的獨立開發課程與案例撰寫能力亟需提高。

5、從活動過程來看,學生的表現確實很不錯,從活動結果來看,學生的收穫更是大家有目共睹,有一點不是很好的現象就是,學生在制定各個活動主題時還是比較被動,老師有點包辦的現象。

6、來自於老師自身方面的問題:實驗老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時時遇到困惑,老師還要繼續努力,力求提高自身對於這一科的理論知識、業務水平。

回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以來的工作,我們感到欣慰,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活動中都得到了鍛鍊,廣大教師對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信心和興趣日益濃厚,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將有更多的教師加入進來,將有更多的學生受益。

我校的校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起步晚,還處在探索期,在新的一年裏,我們將以紮實的工作,飽滿的精神參與這一課程,將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推向新的高度。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6

技高速發展,知識經濟和資訊社會加速到來的今天,基礎教育的內容必須來自於生動的當代生活,單純的課本知識和課堂教學難於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要走進社會生活,在豐富多彩的社會資源中,選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發展。“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就是順應了這一時代教育的要求而適時提出的。其研究目的是:研究收集有利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優質社會資源;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利用社會資源的有效途徑及方法;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利用社會資源後,對學生學習興趣、習慣、方法以及心理素質方面的影響。透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收集資訊、加工資訊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創新能力等,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爲了使課題得到有效地實施,我校從課程的設定、任課教師的安排、課題組主要成員、課題實施方案、階段研究內容及研究成果都作了細緻、深入的研討與安排。從實驗與研究階段成果看,我們的課題研究是可行的、有益的,是有利於促進學生髮展的,是可推廣實施的。下面將我校對本課題實驗與研究的相關工作及階段研究內容和成果做扼要彙報,敬請教研室領導及相關活動課程專家、領導審閱。

一、簡介活動課程開設及立項課題實驗與研究的組織保障

葛洲壩西陵中學附小,現有25個班級,1148名學生,教師總人數62人,活動課專職教師3人,活動課兼職教師16人。20xx年9月1日,葛洲壩城區進入新課程改革試驗,小學三年級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西陵附小積極加入到課改的浪潮中,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全面落實《課程計劃》。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爲獨立的課程形態來加以設計和實施,學校給予高度重視,不僅嚴格按葛洲壩教委相關規定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安排專、兼職教師任教,而且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教研組,透過多種途徑學習、探索,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能根據相應的課程資源,進行校本開發和實施,力圖體現學校特色,滿足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親歷,注重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學習的時空突破課堂時空的侷限,向社會生活領域和自然環境延伸。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利用資訊的能力和創造精神。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我校還努力去做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評價,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作用。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鑑定。注重把評價作爲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學校要求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以便學生深入地瞭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以及進步的喜悅。透過近兩年的實踐,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從課程實施、課程管理,到課程評價已形成系列,並取得了一定成績,受到葛洲壩教委及兄弟學校的高度肯定。

省立項課題《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壩教育實業集團教研室的高度重視。我校劉立丹校長(省心理學會會員),葛洲壩教育實業集團教研室主任丁樸(省教學學會物理教學研究會理事)共同擔任此課題實驗與研究的負責人。葛洲壩教育實業集團領導及教研室主任丁樸曾多次到我校蒞臨指導,參與課題的實施與督導。課題組主要成員囊括了學校教學管理的各個層面,它由教務處主任,教科室主任,綜合實踐活動課教研組長,綜合實踐活動課、資訊技術課和勞動課教師等7人組成。3—6年級學生是本課題實驗與研究對象,3—6年級班主任也是本課題的參與者與組織者。學校70%的學生及教師加入到此課題的實驗與研究中。此項實驗與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爲此學校擬定了實驗方案,確定了實驗步驟,保證實驗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每月召開一次課題實驗與研究工作會,實驗學生與教師彙報實驗進展,提出遇到的問題,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本課題除了在人員組織上得到保障以外,學校還投入了一定數量的科研經費,購置了一些在實驗過程中所需的設備(如:電腦、數碼攝象機等)、工具(剪刀、紙張等)、書籍等。對積極參加本課題研究及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資獎勵。所有這些,調動了教師參與科研工作的積極性,發揮了教師的聰明才智,使本課題的實驗與研究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使每一階段實驗與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二、階段實驗與研究的內容及成果

本課題實驗與研究的主要步驟:

(一)準備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成立課題組,擬定課題方案,進行課題方案論證。

(二)啓動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教育理論及相關檔案,經驗材料,學習新課程標準,進行學科綜合現狀調查,擬定具體實施方案。

(三)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實施研究計劃,展示研究成果。本階段是課題研究的重要階段。

前兩個階段已順利完成,目前,實驗正處於第三個階段。在第三階段——實施階段中,依據學生、學校、社區及地理環境,分別進行了三個內容的研究,並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內容一“利用廢舊材料美化校園環境”。

我校地處葛洲壩西壩小島上,學生家庭環境、經濟狀況不一,在學校、家庭中常有一些學習、生活廢舊物,丟之可惜,留之又無用。如何使這些廢舊材料再利用,讓它們來美化我們的生活呢?爲此,“利用廢舊材料美化校園環境“這一子課題便應運而生。政教、少先隊先後在全校開展了“巧手扮我家”、“環保小製作”、“爭當環保小衛士”等活動。透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動手、動腦,運用勞動技術、繪畫等手段製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裝飾品。在葛洲壩綜合實踐活動課成果展反應能力、審美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內容二“尋找葛洲壩人的足跡”。

這一課題來源於葛洲壩學生特殊的家庭環境。我校位於宜昌市葛洲壩,緊鄰三峽工程,我校千餘名學生都是“三峽世紀工程”建設者的後代。工程的設施、施工技術人員、當地的風土人情等都爲本課題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廣泛的社會資源。20xx年10月15日,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科研課題組向全校學生髮出倡議:尋找前輩的足跡,瞭解葛洲壩人爲祖國水利事業發展所做的貢獻。學生透過各種方式收集到了葛洲壩人曾修建的大壩、大壩的所在地、大壩修建的時間,壩長、壩高、大壩水利發電裝機容量、年發電量、大壩所在地的風土人情、建大壩時的趣聞或感人事蹟,與大壩有關的實物、圖片等。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動用了身邊可利用的調查手段:

⑴訪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親人、朋友,或讓他們幫助查找資料;

⑵訪問知情的相關人士;

⑶查閱書籍、報刊雜誌;

⑷網上查詢;

⑸讓老師幫助查找等。在課題的實驗與研究中,學生把收集到的資訊有的製成表格,有的在日記中記載,有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寫了調查報告。透過此課題的實驗與研究,培養了學生收集資訊、加工資訊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20xx年2月,在葛洲壩綜合實踐活動課成果展示中,六年級學生撰寫的調查報告“尋找葛洲壩人的足跡”獲報告類一等獎,學校被評爲綜合實踐活動課實驗與研究先進單位。

另外,在進行第二個內容“尋找葛洲壩人的足跡”的實驗與研究時,第一個內容仍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進行。20xx年2月,葛洲壩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中,我校的手工製作有8人獲一等獎,6人獲二等獎,8位教師獲優秀輔導獎。

3、內容三“走進三峽,感受三峽文化”。

隨着三峽工程的興建,三峽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三峽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它不僅包含有數千年曆史長河裏沉澱下來的古老文化遺存,還包含有現今三峽建設者所創造的新文化。作爲地處宜昌,三峽建設者的後代,他們對三峽有着濃厚的感情,他們更願意親近三峽、走進三峽、感受三峽地區的呼吸和脈動。隨着第二個內容的深入,學生對三峽文化有了濃厚的興趣和願意探究的願望。爲此,第三個內容“走進三峽,感受三峽文化”便應運而生。圍繞此內容,政教、少先隊組織學生參觀“三峽大壩”,遊覽“三峽風情園”,感受農家生活。學校語文教研組在充分利用現有課程資源基礎上,努力挖掘三峽區域的詩詞文化資源,提出了“三峽詩詞文化探究”的課程開發方案,此研究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並在實踐中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審美素養。透過此內容地開展,有效利用了本地區域文化,將區域文化資源與綜合實踐活動課有機結合起來,發展了學生動手、動腦、收集資訊的能力,學生在實踐體驗和搜尋、記憶中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三、下一步實驗與研究工作打算

1.進行階段實驗與研究工作總結,撰寫階段實驗報告或實驗論文。

2.挖掘新的社會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例如:開展長江水污染調查;長江魚類資源掃描;宜昌土特產概況調查等。

3.反思本課題實驗與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4.參加20xx年湖北省活動課程實驗與研究優秀成果評比。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7

調查時間:

20xx年4月1日

調查人:

調查方式:

上網查資料採訪家長

調查主題:

清明節的淵源,清明節紀念方式,清明節的詩歌,清明掃墓活動

調查內容:

一、清明節的淵源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爲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揹着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於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着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爲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可見當時是搖着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後,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繫,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於健康,以後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爲一天,唐之後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遊。”

《荊楚歲時記》:“(寒食)鬥雞,鏤雞子(雞蛋),鬥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鬥雞與鬥雞蛋之戲了。鬥雞今多見,鬥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爲遊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鬥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1ou,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於《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幹,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於寒食日打鞦韆。但這恐怕只是傳說而已。劉向《別錄》記打鞦韆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鉤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於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後世隨着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遊、盪鞦韆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爲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並儲存於清明節中。

二、清明古詩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三、清明節紀念方式

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

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着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由於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新加坡華人也在廟宇裏爲死者立神主牌,廟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清明節當天有些人家也在家裏拜祭祖先。在清明節這一天,可到先人墳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廟的靈位前靜默鞠躬。

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清明節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爲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瞭解先人過去的奮鬥歷史。

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逐漸改變,越來越多的人採用樹祭、花祭、網祭等全新的形式去祭奠逝者,表達哀思,越來越注重心底真實的情感。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8

本學期,三年級綜合實踐課程以“創新、實踐、發展”爲主線,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爲目標構建知識,使學生透過綜合實踐活動,獲得健全的、創造的人格發展。

一、活動主題的選擇

1、我引導學生從“勞技教育”“環保教育”“人與自然”等側面提煉主題。讓學生在“勞動中學勞動”,樹立勞動觀念,學習勞動技巧;讓學生“在考察中學環保”,樹立環保意識,參與環保實踐。讓學生“在自然中學自然”,豐富科學知識,經歷探究過程。如:研究性主題“美化班級設計”,他們就圍繞這個主題,透過實踐活動、佈置班級、動腦活動,瞭解班級佈置不易,也就熱愛班級了,起到一舉兩得之功效!

2、社會生活是個大舞臺,更是一本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爲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活生生的現實,也爲學生的活動貢獻出了比教科書更詳盡、更感性、更生動、更富有人情味的環境。因此,我要讓學生從社會中選定感興趣的主題,讓學生關注社會,體驗社會角色;熱愛生活,關注生活問題;並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有創意地生活。如:開展的“我的成長”活動主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讓學生了解自己姓名的由來和其中蘊涵的父母的殷切期望,體會父母對自己深深的關愛。從而使學生從小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二、活動開展方法的嘗試

學生的學習方式各不相同,綜合實踐活動也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採用多樣的探究方式和活動手段,刺激學生調動多種感官,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從參與研究的對象來看,可以採用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從研究採取的手段來看,可以採用活動設計、調查研究、參觀訪問、實驗演示、表演交流、總結、答辯、反思等學習活動。如:“美化班級佈置”就是綜合運用了各種方法手段;學生經過對過去教育佈置的回顧,和家庭的一些有益的做法,提高了學生和生活在自己周圍的人的護班意識。學生在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進行有效的活動。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透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索活動的體驗;培養學生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初步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最終達到學生的個性健全發展。

總之,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課餘生活的內容,。把綜合實踐課落到了實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9

我校自建校以來,努力實施新課改,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引領學生走向社會,關注自然,體驗生活。學校注重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了學生愛自然、愛生活、愛家鄉,進而愛社會、愛祖國等方面的思想素質的提升,激勵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形成,號召、推動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培養自我發展和合作精神意識。

根據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確立的課程目標,爲體現校本化的觀念,在我校一至六年級分別確立了人與自然、人與生活、人與社會三個分目標,同時在課程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從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現就我校XX年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作一彙報。

一、貫徹新課改精神,結合學科特點,利用本校有利資源,引領學生走出校門,開展多元化綜合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素養。

新課改方案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定爲必修課程,這是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透過設計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生關注社會、關心國家命運、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的愛國主義精神,提升了全面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適應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我校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門文化課程緊密結合,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奠定了文化課質量提高的堅實基礎。

我校把科學課搬到我校的認知園來上。充分利用認知園的豐富資源,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從小學科學、愛科學的精神。不論春夏秋冬,無論是烈日炎炎的盛夏,還是滴水成冰的嚴冬,我校始終堅持每週五下午由科學老師帶領兩個班的學生前往認知園勞動參觀學習。看着學生們在老師的啓發引導下認知各種植物後興奮的表情,老師們總忍不住爲這些孩子感到高興:一顆愛科學的種子就這樣在孩子們純真的心中紮根了!

爲了提高孩子們的自我約束能力,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珍愛生命、珍重健康,我們特和在學校附近的菜農聯繫,帶領學生前往參觀學習。

二、關注社會生活熱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走向社會,進行有益的社會調查活動,使文化課知識得到有益的應用。

學生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存在於社會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學生具有強烈的現實感、生活感。這種現實感、生活感的獲得與體驗,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處理與自然、社會關係的進程中,逐步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爲了幫助學生實現這個期望,我校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意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實際社會意義的研究性課題,來探索和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我校五年級的學生,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對自己所在莊進行統計調查,結合數學學科所學的列表統計的知識,並以書面報告形式進行總結,針對菜農種植的蔬菜提出自己的見解,使學生對近兩年農村的迅猛發展有了更具體的瞭解。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的想象力、探究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學生還利用上網的機會獲取最新的資訊。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10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爲一種新的課程形態,以活動爲主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學期,我校認真貫徹教研室以及學校綜合實踐課程計劃的有關精神,堅定不移地依照新課程理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着重培養既有底氣又有靈氣且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現代小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從意識上重視起了這門課程,實施課程的能力從無到有,從初步體驗到有所感悟。學生在一次次活動中得到了鍛鍊,並培養了興趣。在新學期中我校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轉變觀念,讓教師和學生一起成長。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必須讓教師的教育思想進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讓教師站在未來人才的需要和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上來認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是關鍵,教師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導,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闖,失敗了也是一種體驗、一種收穫,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科學態度和科學規範,體現與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樂趣。透過設立新課程論壇,舉辦學習沙龍,開展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的研討活動,讓教師深入新課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重發揮教師羣體力量,倡導教師之間的合作,成立綜合實踐活動“智囊團”。根據農村小學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充分尊重學生意願的基礎上,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2-3位教師分別指導,讓教師和學生在活動中一起成長。

2、拓展外部環境,營造有利於教學的氛圍。

學校積極主動與周邊單位及相關行業進行聯繫,探求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有利氛圍。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僅是學校、教育部門的`事,而應當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全社會人人有責,爲孩子們提供必要的學習環境。另外,學校把綜合實踐活動作爲教學工作檢查的重點,以此推動綜合實踐的改革的不斷深入。

3、建立切實可行的評價辦法。

綜合實踐活動不像其他學科一樣可以用考試來測定,它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標準,不僅允許學生對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現的形式也可以豐富多樣;而且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重視學生的過程而不在於結論。它是以形成性、發展性的評價爲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具體評價的操作中,我校採用以下方法:

1)“檔案袋評定”:將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設計的方案、提出的問題、蒐集到的資料、取得階段性的成果以資料卡的形式存入檔案袋。

2)“多元化評定”: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瞭解他們的個性差異,從學生髮展的角度,及時給予他

們鼓勵,促使他們更積極、更主動的實踐。此外,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小組互評甚至邀請家長一同參與評價,建立這種開放式的多元評價體系,將使評價更加科學,更加全面,更加真實。隨着課程的進一步實施,存在的問題也漸漸凸現:教師怕上綜合實踐課,甚至乾脆佔用,上其他課。原因主要有

(1)教師對該課程從理念上還未真正把握,感覺還是有些虛幻。沒有現成的教材體系和指導體系,學習不夠。

(2)教師的綜合素質與該課程實施還未匹配,該課程實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質和較強的能力,在實踐操作中教師覺得無從着手,業務素質不夠;

(3)現有的對教師評價體系仍強調學科教學質量,該課程處於一種可有可無的窘境,重視不夠,付出多回報少;

(4)由於是一門開放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活動的真正開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財力,而這方面學校有時很難提供,教師個人很少能獨立解決,保障不夠;

(5)學生與家長由於受社會傳統教育和學校教育宣傳上的影響,仍覺得考分最重要,活動開展意識不強,應該完成的任務不主動,不及時,質量不高,準備不夠。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之路任重道遠,但是我們有信心讓它成爲新課程中一顆閃亮的“明星”。

綜合實踐活動報告11

一、活動目的:

根據新課程改革要求,爲促進學生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並提高學生社會交往、組織管理、分析思考、實踐創新能力,結合我校實際,校德育處、團委每學年、每學期開展學生社區服務活動,拓展學校素質教育領域。

透過社區服務活動,整合了社會各方力量,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使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管理進一步得到延伸,進一步完善了學校的常規管理監督網絡機制。透過自主探究和實踐,培養了同學們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交流合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參與意識、公民責任感。

二、活動主題:

深入社會、瞭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盡情展示我們的風采。

三、活動內容:

1、參與社區管理,參加義工等活動。協助村、居委會出牆報,開展協助社區管理的各項工作,參加力所能及的社區勞動,開展植綠護綠、清潔樓道、拾撿垃圾等活動。

2、開展綠色環保活動。在社區開展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宣傳活動;開展本地區水資源狀況的調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議;對本地區水環境污染的調查、分析和建議等。

3、發揚助人精神,在敬老院、福利院等地開展敬老愛幼活動,深入社區開展“送溫暖,重晚情”活動。

4、開展讀書學習互助活動,主要是同學間的相互幫助和指導社區內的中小學生開展讀書學習。

5、開展社會調查活動。

6、普法宣傳。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傳《勞動法》,宣傳與工人農民和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知識等。

7、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

8、參加“文明使者在行動”交通協勤活動。

9、參加愛心義賣活動。

四、活動效果:

(一)、服務社區

透過服務社區的活動,使學生熟悉社區在地理環境、人文景觀、物產特色、民間風俗等方面的特點,繼而萌生親切感、自豪感,並懂得愛惜、保護它們;使學生

經常留意社區中人們關注、談論的問題,並能學會綜合而靈活地運用自己的`知識加以解決,從而掌握基本的服務社區的本領,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環境的情感和態度;使學生在服務的過程中學會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團隊意識和歸屬感,增強服務意識和責任感。

(二)、走進社會

透過進入社會情境,接觸社會現實,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等途徑,使學生理解社會基本運作方式、人類生活的基本活動,積累社會生活經驗;理解社會規範的意義,並能自覺遵守、維護社會規範與公德;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並第一文庫網增進法制觀念、民主意識;在實踐中發展社會參與能力,形成參與意識和較強的公民意識。透過觀察、考察和探究,懂得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社會發展的關係,形成正確的科學觀。透過接觸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文化,懂得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三)、珍惜環境

透過和自然的接觸,領悟自然的神奇與博大,懂得欣賞自然的美,對自然充滿熱愛之情。透過觀察、考察身邊的環境,領悟到自己的生活與環境息息相關,加深珍惜環境的情感。透過保護環境的活動,懂得人們的生產、生活對環境的各種影響,熟悉環境保護的常識,掌握基本的技能,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環保中的一些問題,自覺地從身邊小事開始,關注周圍、社區、國家乃至世界性的環境問題,並養成隨時隨地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習慣。

(四)、關愛他人

透過和他人的接觸、交流,學會理解他人的生活習慣、個性特點、職業情況,懂得尊重人、體諒人。透過體驗個人與羣體的互動關係,懂得他人和社會羣體在個人生存與發展方面的重要性,體驗關懷的溫暖,對他人的幫助心存感激。透過與人交往、合作,形成團結、合作的精神。經常留意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自覺而樂意地爲他們服務,掌握志願服務的有關知識和技能,對他人富有愛心,使學生在與那些由於他們的幫助而從中獲益的人的接觸中,獲得深刻體驗、感受和滿足。

(五)、善待自己

透過各種活動感悟生命的奧祕、意義與價值。發現自己的優點與弱點,知道如何發揮優勢、彌補短處。能夠了解自己的情緒,並學會用適當的方法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進一步適應各種社會角色,正確理解個人價值。透過各種鍛鍊活動,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識,能夠在危難中自救與求救,養成對自己生命高度負責的態度。懂得自己的權利與義務,能夠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願意爲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五、活動小結:

社區志願者服務活動,是近年來各地新興的一項公益事業,要做好這項工作,學校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題,營造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時代新風,建立並完善進社區志願者服務組織向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發展,從而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德育處、團委廣泛發動,壯大社區志願服務力量,提高社區志願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健全機制,爲社區志願服務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標籤:實踐 通用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