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傷仲永》課文教案設計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

《傷仲永》課文教案設計

文言文對於初一學生來說,是較有吸引力的,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的求知慾和詳盡的書下注釋,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

教學步驟

一、對照書下注釋,讀懂課文大致內容

對照書下注釋,自己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提出字詞理解疑難,自行解決。

用自己認爲科學的方法,整理、積累相關字詞知識。然後交流,根據積累內容的價值、形式、全面與否和書寫進行評比。

在這一過程中落實:

字音:隸 邑 乞 扳 謁 稱 泯 耶

詞意:隸 邑 乞 扳 謁 稱 泯 耶 爲意 未嘗 自爲其名 收族 立就 文理 自是 通悟 受 賢 彼其

詞類活用:傷仲永 父異焉 借旁近與之 邑人奇之 賓客其父 父利其然

一詞多意:於 之 其

二、在瞭解大致內容的基礎上,朗讀課文

1、要求不讀破句。自己讀,聽同學讀,校正不正確的朗讀,調整理解偏差。

結合課後練習二,提醒學生注意句中的停頓,還可讓學生揣摩停頓規則。

2、要求讀出層次。先理性認識課文中的大小層次,標記後再讀,養成把理解滲透於朗讀中的習慣,以期形成良好的語感。

在這一環節中貫徹對課文結構的理解:全文借事說理,一、二兩段敘述方仲永的故事,第三段說後天教育對成才極爲重要之理;從敘事部分看,仲永的變化經歷了三個階段──幼年天資過人,稟賦極高,十二三歲時才能衰退,大不如前,二十歲時才思衰竭,完全變成了一個平庸之人,也有層次之分:從寫仲永幼時才能之奇的第一段來看,還有層次──句交代籍貫、身份、姓名、家世,二至五句寫他忽有賦詩才能,六、七兩句寫成名後的狀況。本環節實際上是要學生既能整體把握課文,又能從細微處思考句與句間的邏輯關係。

3、要求讀出感情:

學生自己讀,表演讀,要能讀出作者的驚喜、憤慨、惋惜、哀傷、告誡之情。

三、熟讀課文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質疑探究

讀課文,說說自己在理解中遇到的疑難,小組討論解決,然後把你們認爲有普遍意義的思考和解答提出來,全班共同探究。

課文理解難點:

1、仲永的故事是真的嗎?

作者力圖寫真,人物有名有姓,哪裏人氏、身份家世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仲永如何神奇也有明明白白的細節描寫,還有父異焉邑人奇之的確證,另外敘事所用見聞錄的方式,使仲永成爲我生活視野裏的一個真真切切的人,叫人不得不信。

現在我們爭論故事的真假已無多大意義,仲永現象不乏其例,作者意在用仲永之例說明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2、本文爲什麼詳寫仲永才能初露時的情形?

這樣安排更見作者匠心,能更好地表現文章主旨。把仲永的天賦之高渲染得越濃,其才能泯滅引起的哀傷之意纔會越深,作者的痛切之感、肺腑之情就會更有感染力。

3、傷的具體內涵有哪些?

⑴ 因仲永的悲劇而傷,幼時天資過人最終卻泯然衆人。

⑵ 傷社會上如仲永之父貪財短視的可悲之輩。

⑶ 傷邑人聞聽盛名趨之若鶩的不良心態。這也正是文中感慨受於人者不至也的深遠意味。

4、作者爲何只追究仲永父親的責任而不寫仲永自身的失職?

作者把方仲永放在值得哀憐的位置上,重點表現對他的同情惋惜,強調其父不使學是仲永命運變化的關鍵,且後文所說受之人是說人所受到的後天教育,而不是說人自身的後天學習和主觀努力,側重點不同。

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

傷是文章的文眼,文中敘可傷之事,說可傷之理,表可傷之情。若能以傷爲線,串起全文的教學,定能達到以儘可能單純的教學線條帶動儘可能豐厚的教學內容的課堂高境界。

教學步驟

一、朗讀,理解課文

1、落實字詞,通曉大意。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感知課文內容:以方仲永的實例,說明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瞭解本文形式:隨筆,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敘述是基礎,闡明道理是核心。

二、朗讀,體會傷意

1、讀文中敘事部分,簡述作者傷爲何事?作者是怎樣突出仲永才能之奇的?

2、讀文中議論部分,說說作者講了什麼道理,仲永何以可傷?受於人從文中看至少應包含哪些意思?

3、文中哪些詞句、哪些安排可見作者的傷情?這些地方該怎樣朗讀?

4、你認爲造成仲永悲劇的原因有哪些?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爲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自己確定發言的角度和觀點。

三、朗讀,熟讀成誦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

本文借事說理,語言精當,論點鮮明突出,作者強調後天教育對於成才的重要性,卻把造成仲永悲劇的主要責任歸咎於其父,這一點很多學生都有異議。開辯論會是解決分歧、提高認識的最佳途徑,教學中抓住學生思辨的火花,讓學生深入思考,充分準備,老師冷眼看學生忙碌,豈不悠哉!

教學步驟

一、自讀課文,落實字詞,理解大意

二、討論

造成仲永悲劇的原因有哪些?作者認爲在仲永才能衰竭過程中,其父應負主要責任,有人認爲主要責任應由仲永自己負,對此你有何看法?

三、交流,組織辯論

分組,定題,推選正反雙方的發言代表和主持人,組稿,辯論。

四、教師小結,贈送天才與勤奮的.名言

【資料整合平臺】

1、有關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江西撫州市)人。22歲中進士,從此開始仕宦生涯,在各地任州縣官吏達二十多年,對宋朝社會的種種弊端有痛切的感受,慨然有矯時匡世之志。39歲時寫了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萬言書,提出改革政治的方針。神宗即位,任命王安石爲參知政事,時年僅49歲。在他爲相期間,大力推行新法,以期改變北宋中期積貧積弱的局面,使國家臻於富強,但遭到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而成效不大。晚年退居金陵,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

王安石是一位出色的文學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創作是他政治鬥爭的工具,內容多直陳政見,揭露時弊。說理透徹,邏輯嚴密,筆力雄健,語言簡潔。他的詩歌多詠時事,具有較強的政治性。晚年之作,別有含蓄雅潔的情韻,在藝術上獨具特色,被時人稱爲王荊公體。他的詞作不多,而能一洗五代綺麗風習,意境開闊,感慨深沉。有《臨川集》。

2、天才與勤奮名言:

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魯 迅

天才就是長期勞動的結果。

──牛頓

天才就是這樣,終身勞動,便成天才!

──門捷列夫

天才的十分之一是靈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列夫·托爾斯泰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

──愛迪生

天才就是勤奮。

──李卜克內西

人們把我的成功,歸因於我的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罷了。

──愛因斯坦

我是個拙笨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

──梅蘭芳

雖有卓越的才能,而無一心不斷的勤勉,百折不回的忍耐,亦不能立身於世間。

──亞歷山大(馬其頓)

3、課外擴讀材料:

周士君《救救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