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數學《比一比》教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比一比》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比一比》教案

數學《比一比》教案1

教學目標:

1、教幼兒認識1——3的數字形。

2、讓幼兒能用手指頭表示數字1——3。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卡通數字1——3。

2、1——3的大數字卡以及相應圖片。

3、魔術口袋以及小水果。

4、小數字卡片1——3幼兒人手一套。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課題:教師唱自創歌曲:“一象鉛筆細又長,二象小鴨水中游,三象耳朵聽聲音,我們請他們來做客。”請出數字寶寶1、2、3。那麼數字寶寶是不是象歌曲裏唱的那樣象鉛筆、小鴨和耳朵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請出數字寶寶,用數字和圖片相對應,讓幼兒看看數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樣,加深幼兒對數字的理解和記憶。

2、遊戲:我出幾你念幾。教師隨意出示大數字卡,讓幼兒念出卡片上相應的數字。

3、用手指表示數字:教師: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靈巧的小手,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領?(幼兒自由回答)那麼你會用小手錶示1、2、3嗎?教師帶領幼兒用手指表示1、2、3,同時糾正幼兒的錯誤手勢。

4、遊戲:我來說,你來比。教師說出數字,幼兒用手指來表示。同時也可以選擇幼兒擔任小老師。

5、遊戲:看實物出手指。教師從魔術口袋中拿出相應數量的實物,讓幼兒說出數字同時用手指頭來表示其數量是幾。

三、結束部分:小朋友們真棒,現在數字寶寶請小朋友和他們一起做遊戲。帶領幼兒隨音樂走出活動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數字卡,帶領幼兒玩找數字寶寶的遊戲。)自由結束。

教學反思

本次的教學活動,目標完成。透過遊戲活動,幼兒對數字1,2,3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並能夠手口一致的表示實物的數量。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讓幼兒能動手,動腦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對學習有了興趣,學有所獲。

數學《比一比》教案2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並找出上下兩幅圖中8個不同之處。

2、鞏固按一定順序和區域進行觀察的方法和習慣。

3、樂於和大家分享自己找不同的經驗。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展示圖片。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60—52。

活動過程:

1、簡單的找不同,爲後面複雜找不同積累經驗。

2、透過找不同,鞏固幼兒按一定順序和區域進行觀察的方法和習慣。

(1)開啟幼兒用書頁面,請找出上下兩幅圖中8個不同之處,全出來並說一說哪裏不同?

(2)觀察室,請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再一個區域一個區域的觀察,不要這邊看一下,那邊看一下,那樣找得慢而且容易遺漏。

(3)幼兒操作,教師巡視,並提醒幼兒找到或完全找出來後不要說出答案,以免干擾同伴答題。

(4)幼兒互相檢查操作結果,並糾正。

(5)集體驗證答案。

3、請幼兒互相分享找不同的經驗。

(1)你是怎麼很快找到答案的?出處你的技巧是什麼?

(2)找不同時,你心裏是怎麼想的?

(3)你覺得誰的方法比較好?爲什麼?

(4)你想學習誰?爲什麼?

教師小結:

並表揚今天表現積極或其他方面取得進步的幼兒。

教學反思:

透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爲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數學《比一比》教案3

活動內容:

中班數學活動《比一比:輕重》

活動目標:

1.透過看一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幼兒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並初步學會記錄。

2.使幼兒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大小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探索精神。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天枰、記錄紙、筆、大皮球和小皮球、泡沫積木、磁鐵、梨、蘋果等

*幼兒每組一份材料:天枰、幼兒記錄表、筆、實物若干份(塑料蛋殼與鐵質小汽車、磁鐵與橡膠玩具、橘子與香蕉、積木與乒乓球)

活動過程:

一、瞭解天平秤的名稱及使用方法。

出示天平秤:讓幼兒觀察,並知道天平秤的塬理。

二、探究新知識

1.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兩個物體的輕重)

師:出示一個大皮球和一個小皮球,你知道誰輕誰重呢?

用句子"……重,……輕"和"……比……重輕"來說明物品的輕重。

你們又是怎麼標記的輕重的呢?(箭頭)

2.掂一掂,比一比:(兩個物體的輕重)

(1)教師出示1塊泡沫積木和1塊磁鐵,讓幼兒分組用各種方法比出它們的輕重。(你們都認爲不能用眼睛看出來)那麼,你能想出什麼辦法比較它們的輕重呢?

(2)師:現在請一個幼兒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較泡沫積木和磁鐵的輕重。老師這還有好多東西,你們用什麼方法分出它的輕重?(端一端、提一提、掂一掂)

(3)有幼兒說,他反覆掂了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它們的輕重不是很明確,你們想一想,該怎麼辦呢?(對了,我們可以藉助秤這種工具稱一稱,現在,我們用天平這種秤稱一稱。

4.稱一稱,比一比。

(教師示範稱一稱蘋果和梨)師:誰輕誰重呢?你怎麼看出來的?(很多同學都看出來了,放蘋果的這邊矮,說明蘋果重垂下去了,放梨的這邊高,說明梨輕翹起來了。(這邊是垂、這邊是翹)叄、幼兒分組操作活動----比較兩種物體輕重。

(1)"要想準確比較物體的輕重還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請幼兒每兩人一組從籃子裏拿兩樣東西比輕重,輪流操作。

(2)請幼兒與同伴交流操作結果。

四、活動小結:

師:小朋友們回顧一下,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比較物體的輕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種情況下用哪種方法?

(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的辦法,一眼就能看出輕重的物體,我們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當看不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當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爲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並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

數學《比一比》教案4

設計意圖:

中班的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已經在細心觀察,他們會進行一些初步的比較分析,如:在餐後活動時間,小朋友喜歡聚在一起討論外面橫着豎着的欄杆,有的說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說明幼兒對同類事物開始作比較了,但還不會用正確的語言來表達,數學活動《比粗細》的教育目標在於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獲得感性認識,會用多種測量方法比較物體粗細,並能用語言正確表達,透過分層投放材料的操作,培養幼兒的探索意識和主動學習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並用語言準確表達。

2.透過觀察、操作、遊戲等讓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粗細。

3.提高幼兒的探索慾望和主動學習的興趣。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知物體的粗細。

活動難點:

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粗細。

活動準備:

1.圖片:粗細不同的茄子、大樹、蘿蔔。

2.粗細不同的紙棒、水彩筆、吸管、旺仔瓶等實物。

教學方法:

觀察法、操作法、遊戲法。

活動過程:

一、透過玩遊戲“粗寶寶、細寶寶” 引出主題,初步感知物體的粗細。

1.教師出示兩根紙棒,引導幼兒觀察,並回答問題。

師:它們有什麼不同呢? (一個粗一個細。)

2.請幼兒將紙棒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紙盒,請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小盒子上有什麼?(有兩個洞洞。)這兩個洞洞有什麼不同呢?(一個大一個小。)你能看出哪個是粗寶寶家的房門,那個是細寶寶家的房門?

(2)介紹活動規則。

(3)幼兒動手操作,感知紙棒的粗細。

請個別幼兒在藏寶袋中拿出一個粗的和一個細的物體,並說一說你怎麼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啓發幼兒瞭解粗細必須透過比較才能知道的。(指認)

二、啓發幼兒感知物品的粗細,並按粗細進行分類。

1.出示所比較的物體的圖片。

2.引導幼兒觀察物體,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細。

師:出示兩根茄子,請幼兒仔細看看,這兩根茄子有

什麼不同?(一根粗,一根細。)

師:出示兩棵大樹圖片,小朋友再仔細看看,這兩棵樹有什麼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細。)

3.啓發幼兒將物品按粗細進行分類。

師:小朋友,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這些物品可以怎樣分類呢?

請個別幼兒上前來操作,其餘的幼兒觀察。

三、幼兒集體操作。

師:請小朋友完成數學課本中第29頁的內容,看一看圖中的物品,哪個粗,哪個細,請你把細的物品圈出來吧。

四、遊戲:說相反。

幼兒跟老師玩“說相反”的遊戲,加深幼兒對粗細的認識和理解。

五、活動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知道了透過比較能夠知道哪個物體粗,哪個物體細,物品的粗細是相對的,同類物品,不同類物品,除了粗細不同,在大小,顏色,長短等方面也有區別,小朋友一定要善於觀察,善於發現,找出它們不一樣的地方。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在活動室裏找出粗的物品和細的物品,看誰找得又多又快。

活動反思:

本次三課活動,我上的是中班數學活動《比一比》(比較粗細),活動一開始我透過遊戲“粗寶寶、細寶寶”引出主題 ,初步讓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因爲,粗細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在出示兩根粗細不同的紙棒時,有的幼兒說這個大、那個小,這個胖、那個細,但幼兒還不會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物體的粗細。在這一環節上應該多出示些粗細不同的物品爲幼兒作比較,透過比較得出其結論。在操作過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幾種粗細、顏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筆、旺仔牛奶盒、彩筆盒等粗細不同的物品,來引導幼兒透過比較並正確表述物體的粗細,幼兒們在表述的時候大多數能明確說出物體的不同,還有部分幼兒不能準確的表述。在展示圖片上時間有點長,到了後面的環節就有些顯得時間有些倉促。總的來說,在本次活動中,部分幼兒對粗細沒有生活經驗,在學習時,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粗細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數學《比一比》教案5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年齡小,愛玩,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我採用了愉快的數學方法。一般來說3-4歲的幼兒對數字的概念有一定的認識,讓幼兒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可以爲幼兒在今後的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活動目標

1、透過遊戲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數字1、2 、3。

2、讓幼兒能用手口一致表示數字1、2、3。

3、感受遊戲帶來的樂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透過遊戲使幼兒初步感知數子1,2,3.

難點:能手口一致的點數1,2,3.

活動準備

1、卡通數字1、2、3。

2、1、2、3的大數字卡以及相應圖片。

3、魔術口袋以及小水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課題 :教師唱自創歌曲:“一象鉛筆細又長,二象小鴨水中游,三象耳朵聽聲音,我們請他們來做客。”請出數字寶寶1、2、3。那麼數字寶寶是不是象歌曲裏唱的那樣象鉛筆、小鴨和耳朵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請出數字寶寶,用數字和圖片相對應,讓幼兒看看數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樣,加深幼兒對數字的理解和記憶。

2、遊戲:我出幾你念幾。教師隨意出示大數字卡,讓幼兒念出卡片上相應的數字。

3、用手指表示數字:教師: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靈巧

的小手,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領?(幼兒自由回答)那麼你會用小手錶示1、2、3嗎?教師帶領幼兒用手指表示1、2、3,同時糾正幼兒的錯誤手勢。

4、遊戲:我來說,你來比。教師說出數字,幼兒用手指來表示。同時也可以選擇幼兒擔任小老師。

5、遊戲:看實物出手指。教師從魔術口袋中拿出相應數量的實物,讓幼兒說出數字同時用手指頭來表示其數量是幾。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真棒,現在數字寶寶請小朋友和他們一起做遊戲。帶領幼兒隨音樂走出活動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數字卡,帶領幼兒玩找數字寶寶的遊戲。)自由結束。

活動延伸:

拿不同的實物讓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

教學反思

本次的教學活動,目標完成。透過遊戲活動,幼兒對數字1,2,3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並能夠手口一致的表示實物的數量。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讓幼兒能動手,動腦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對學習有了興趣,學有所獲。

數學《比一比》教案6

教學 目標

1.透過比一比的活動,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透過估一估的活動,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 重難點

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 準備

投影片、課件課時1

教學過程

切入舉偶

談話引入。生活中的大數無處不在,那麼怎樣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呢?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這個問題。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學一學,議一議。

透過小組探究,比較大小的方法。

(1)以小組爲單位自學探究。

以小組爲單位彙報,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練一練。

完成練一練。在()裏填上“>”或“<”。

學中做1。試一試。先試着做一做,再議一議。

3.想一想

4。數學遊戲。

5.估一估。完成練一練的第一、二題。

板書設計

比一比

數學《比一比》教案7

教學內容:

實驗教材(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P69-70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問題情境,瞭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2.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發展統計觀念,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重難點、關鍵:

重點:讀懂統計圖,瞭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爲整數)

難點:瞭解平均數的意義。

關鍵:讓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認識平均數,並能運用已學統計知識和平均數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讀統計圖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投籃比賽嗎?你們懂得一些投籃比賽規則吧?

師簡要說明一些投籃規則。

師:三(1)班同學分成四小組舉行兩場投籃比賽,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啊?

師:第一場比賽,準備,開始!同學們把比賽結果製成了統計圖,請看!透過統計圖你獲得了哪些資訊?

學生髮言,師正確評價學生的發言。

接着展示第二場比賽結果的統計表。師:這是第二場比賽的情況,誰能根據統計表幫老師把這場比賽的統計圖完成呢?

然後全體進行評價。

(二)活動二:獎牌給哪組

師:兩組比賽情況已經出來,下面讓我們來評一評這兩塊獎牌分別該給哪個組?(師出示獎牌,同時展示課題:比一比)

師:我想請大家來做裁判,你們樂意接受嗎?

師:同學們可以從中任選一場來評,評的時候要仔細觀察,發揮小組合作優勢,看誰的辦法好,理由充分,我們要給優秀裁判組發獎牌,各小組加油喲!(同時出示小獎牌)

小組合作,教師巡視並參與活動,然後反饋意見,適時發優秀裁判獎牌。

師小結:第一場比賽兩組人數相同,第一組總數20個,第二組總數19個,所以獎牌應給第一組。

問:第二場比賽中,第三組總數25個,第四組總數24個,但人數不相同,獎牌應給哪組呢?

師:在人數不相等的情況下,光看總數不公平,應比小組裏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即平均數。(板書:平均數)你們有什麼好辦法算出每組的平均數嗎?

激起學生再次進行討論。

小組彙報:①移多補少

②計算平均數:第三組 (5+8+4+2+6)5=5(個)

(板書) 第四組 (6+5+6+7)4=6(個)

師生小結第二場比賽的獎牌應給第四組。

師:剛纔大家在積極思考第二場比賽的獎牌應給哪組,最後是誰幫我們解決了難題?

生:平均數。

師:你們覺得平均數怎麼樣啊?

師生小結:像第一場比賽人數相等,我們可以求總數,也可以求平均數;但第二場比賽人數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數才能解決問題,這裏求平均數就是用總數除以人數。同學們的裁判任務完成得真不錯,我代表三(1)班同學感謝大家!

(三)活動三:試一試

師:最近小熊開了一個冷飲店,本月前三週賣出冰糕情況見統計圖。(展示統計圖)小熊現在有個難題,本週該進多少冰糕呢?你們能不能幫小熊解決這個難題?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生反饋意見,師生共同評價,意見合理都要給與鼓勵。

(四)活動四:說一說

師:生活中,有很多有關平均數的資訊,比如,我瞭解到我們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4釐米,你們知道自己的身高嗎?

部分學生彙報身高,師適時強調同學們要加強鍛鍊,使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師: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或用到過有關平均數的資訊?說說看。

指名彙報,師及時進行表揚,並鼓勵學生平時要積極思考,善於積累數學知識。

(五)實踐活動

調查小組同學的身高,並計算小組的平均身高。

數學《比一比》教案8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透過比較分數的大小,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 能力目標:能比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比較和初步對比、總結的能力,在引導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將例題交給學生去自學,探究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學生更容易理解。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下面我們就一起欣賞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講述(故事大意)豬八戒在取經的路上,忽然找到一個大西瓜,他剛要吃,悟空一個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這個西瓜我們分開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師板書:1/2)八戒聽了滿臉不高興,這個西瓜是我發現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師板書1/4)

師:同學們說,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嗎?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們必須解決一個什麼問題呢?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比較一下分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大小)

二、互動解疑

1. 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1)質疑:

下面我們就來比較以下1/2和1/4(指板書)誰大誰小?爲了直觀地比較出誰大誰小,請同學們四人一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紙分一分,塗一塗,發揮集體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塗一塗,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彙報。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②小組選代表說出自己的小組比較的思維過程(師適當引導並小評)

(4)小結: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紙,一張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平均分 的份數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

剛纔我們知道了把兩張相同的正方形的紙分成不同的份數,都取其中1份,這樣的兩個分數誰大誰小,而如果把兩張相同正方形的紙都分成相同的幾份,取不同的份數,這樣的兩個分數,哪一個大哪一個小呢?

2. 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

(1)質疑

3/4和1/4誰大?(同時板書)你們是怎麼想的,用比較1/2和1/4的方法,四人一組分一分,比一比。

(2) 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塗一塗,比一比、說一說。

(3) 交流彙報。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左上圖)。

②小組選代表發言說出小組比較的思維過程。

(4)小結: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3個1/4,而另一張紙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個1/4,所以3/41/4。

3. 試一試,讓學生獨立完成。

(1)填分數,比大小。(見課本61頁中間圖)。

(2)給分數先塗上顏色再比較大小(見課本61頁下圖)。

要求學生獨立先獨立完成,再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三、啓思導疑

(1)分類。

把上述六組分數比大小進行分類。

一類:分母相同的分數比大小。

二類:分子是1的分數比大小。

(2)小組交流總結比較大小的方法。

(3)全班交流,發現規律。

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大的分數,反而越小。

(4)拓展延伸

爲什麼?說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相同,那麼每一份的大小就相等。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數多,分數就大。

分子是1的分數,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的分數少,其中的一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數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四、實踐應用

1. 按分數塗料顏色並比較分數的大小(出示圖形

(1)學生獨立,看 一看,塗一塗,比一比。

(2)小組交流。

(3)全班彙報交流。

2. 在下面的圖形中,塗出它們的1/4,(出示圖形)

(1)學生獨立,畫一畫,塗一塗。

(2)小組比一比。

(3)全班交流並個別展示。

五、總結評價

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學會了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較分數的大小分兩種情況,也就是分母相同還有分子是1的時候。分母相同時,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數越大,當分子是1時,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

數學《比一比》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

2、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

3、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展。

重點難點:

位數相同的數的大小比較。

教具學具:

課件、計數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比較大小

981( )1000

6980( )789

7083( )7208

1378( )2341

2980( )3408

3920 ( )3980

二、試一試

1、課件出示28頁情境圖,認真觀察,自己試一試。教師巡視,發現問題。

2、展臺展示學生自己完成的任務情況。

3、學生彙報:在數線上標出三輛自行車價錢的理由,說一說哪輛車最便宜,哪輛車最貴。

三、教師評價,

對於學生的不同說法,只要合理,教師就要給與肯定。

(設計意圖:爲學生提高充分、獨立的思考空間,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體會成功的樂趣。)

四、小組討論學習

學習在線上標出3200的大致位置,小組討論學習,然後彙報。

五、課件出示

練一練,完成29頁練習題3、4題,讓學生填一填,教師巡視檢查。

六、總結提升

讓學生談談收穫,着重談怎樣比較數的大小。

板書設計:

試一試

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位數多的數就大,位數相同,從高位開始比。

數學《比一比》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6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高矮、長短、大小、多少的讀;過程與方法――透過創設情境,呈現實物,進行數一數;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同學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1.讓同學們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2.能大膽地用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和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6 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高矮、長短、大小、多少的讀寫並理解其意思;讓同學們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能大膽地用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小組合作意識。

過程與方法――透過創設情境,呈現實物,進行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這些實際活動,掌握比較的方法和對結果的流利表達。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同學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同學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培養同學們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培養同學們初步的觀察能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1.讓同學們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

2.能大膽地用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和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一)師:大家喜歡《神探柯南》中柯南嗎?柯南抓壞人可能幹呢,爲什麼呢?

生:因爲他觀察事物非常仔細,細小的差別也能看出來。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精神,看誰觀察最仔細!

(二)老師出示課本5-6 頁圖片請學生觀察圖片上有什麼,同時引導學生認識“高矮”、“長短”、“大小”、“多少”等字。

二、探究新知

(一)長短比較

1.完整表達對物體“長短”的比較

①拿出二根長短不同的繩子,請學生認真觀察:

師:大家發現了什麼?你能用一句話完整的話來描述它們呢?(提醒學生先思

考,再舉手,回答的完整性與準確性、多樣性)

②教師拿出二根長短不同的尺子

師:請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誰比誰長,誰比誰短?

2.掌握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

①請每個小朋友拿出一支鉛筆,然後比一比,看一看,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同桌互相說)

②請位小朋友起來給大家展示一下他是怎樣比較鉛筆長短的?

③師總結:大家覺得他比得好嗎?好在哪裏?不好在哪裏?(主要應說到:比較的時候,兩支鉛筆的一端要對齊,不能一前一後。)

3.掌握“一樣長”的概念

師:請每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兩隻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發現了什麼?( 板書:一樣長)

(二)高矮的比較

1.比一比兩人的高矮。

①師:請小朋友先估計一下,小華和小明兩個人,誰高?誰矮?(學生舉手回答,

注意學生答語的完整性與準確性、多樣性)

②故意讓其中一個學生踮着腳,再比。學生馬上會叫:“不公平”。師:爲什麼不公平?讓學生明白:事物比較,要在同一起點上。

③師總結:比身高應該站在同樣高的地方比。跟長短的比較一樣,在比較的時候,一端要對齊,不能一前一後。

④老師再往旁邊一站:這時問同學:這時又是誰高,誰矮呢?我們三個人,誰最高,誰最矮?(學生隨意回答)

教師小結:高矮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2.小組活動。

內容:前後四人一組,比一比,誰最高,誰最矮? 要求:小組先商量一下,準備怎樣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後,再下位比. (在反饋時,得到 3 種方法,

A、兩兩相比;

B、一個人和 3 個人依次相比;

C、站一排相比。

(三)大小的比較

大小的比較多媒體出示不同大小的2 個皮球。 教師:誰大誰小?有什麼辦法可以比出來?老師拿出不同大小的2 個皮球。

教師小結:在桌面上一比,小球沒有大球高,也沒有大球寬。

(四)多少的比較

1.多媒體出示教科書上第6 頁“多少的比較”第一幅圖(蘋果和梨)。什麼多?什麼少?你是怎麼看出蘋果多,梨子少的?

2.花盆的個數和小樹的棵數怎麼比的呢?教師強調::一個花盆放一棵樹,剛好放完,所以花盆的個數與小樹的棵數同樣多。

三、課堂練習

1.基礎練習教科書第6 頁“課堂活動”,先思考,再回答。說說比的方法。

2.綜合練習

(1)比一比,哪條線長?哪條線短?

(2)把3 塊同樣的糖分別放入3 個水杯中,溶化後哪杯最甜?

3.開放練習

(1)同桌的兩個同學拿出同樣的文具,比一比它們的長短、大小和多少。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我們進行高矮、長短、大小和多少的比較?

(3)比較誰喝的多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二瓶飲料,我要請二個小朋友來喝,誰想來?

先請大家比較它們的多少,然後讓兩個小朋友背對着大家喝,然後問其中一個小朋友:

1)你認爲自己與他相比,誰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麼看法?

2)小組討論:想一想,到底是誰喝得多?爲什麼?

教師小結:能從剩下的水比較出誰喝得多,真了不起!

四、課堂小結你學到了什麼? (學生自由說)

教師作全課總結:我們學習了高矮、長短、大小和多少的比較。知道了比較高矮和長短可以把他們一端對齊,另一端長的就高、長;反之就矮、短。注意比較長短和高矮,要在同一個起點。比較大小可以把幾個物體放在一起觀察看看誰大誰小。多少的比較,我們可以透過數數進行判斷,如果數量小就少,數量大就多。

數學《比一比》教案11

教學目標:

1.經歷對場景觀察的過程,體會比較長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數學。

2.聯繫生活認識長短、高矮的含義,瞭解長短、高矮是比較結果。初步建立比較

的意識,學會比較的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對單獨比較誰長誰短應該沒有問題,只是完整地說不能做到,教師要加強滲透和指導。

比較方法的指導也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可能已經會數,但是卻不一定能數得準確,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掌握數數的方法,要讓學生明白一個一個地按一定順序數數,不容易遺漏、重複。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長短、高矮是比較的結果。

難點:建立比較的意識,學會比較長短、高矮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會跳繩嗎?有兩位小夥伴淘淘和蘭蘭也喜歡跳繩。瞧,他們跳得多好!(出示主題圖)

引導學生看圖:仔細觀察,淘淘手中的跳繩是什麼顏色?蘭蘭的跳繩呢?(注意引導學生完整地表述)

比一比,這兩個小朋友的繩子哪根長,哪根短?這是豆角先生給我們提出的一個問題。

板書課題:比一比

二、新知探索

1、比長短

你認爲哪根長,哪根短?

學生蘭蘭的長一些,淘淘的短一些。

你是怎樣比的?(拿出準備的跳繩)誰來比給大家看。

指名上臺比一比。

學生比的方法不一定準確,引導學生掌握比較的方法:比長短的時候,應該把兩根繩子的一端對齊,再比較另一端,多出一段的要長一些,少一段的要短一些。(一邊演示一邊講解)

引導:下朋友們用手指一指,書中畫的兩根拉直了的跳繩,哪端是對齊了的?(指名在實物投影儀上指一指)

引導:茄子先生還有一個要求,它要小朋友在長的那根繩子後面的方框裏畫“√”小朋友們會畫嗎?試一試。

2、比高矮。

引出第二位“老師”:白菜老師。

白菜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問題——圖中準備玩滑梯的兩個小朋友,誰高一些,誰矮一些?

引導學生用穿綠上衣的高一些,穿紅上衣的矮一些。

怎樣比較高矮?

指名兩人上臺比一比。

一人站講臺上,一人站講臺下。能這樣比嗎?

引導:比高矮時,兩人站的位置應該是同一高度,並且雙腳放平,背伸直,最好是背靠背。

反饋練習:同桌比一比,看誰高誰矮。

引導學生繼續看圖,找一找,圖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比高矮?

兩棵樹

路燈的杆子和樹比較

桌子和凳子……

3、比輕重。

引出第三位“老師”——茄子老師。

它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問題——圖中紅果子和黃果子,哪個重一些,哪個輕一些?(出示教材中的圖片)

引導:玉米老師把這兩個水果放在什麼地方讓小朋友來觀察它們的輕重呢?

拿出天平,簡單介紹天平的結構並引導:當天平兩邊一樣高,也就是天平保持平衡時,說明什麼?

如果天平一邊高,一邊低,(拿出準備的水果放入盤中)說明什麼?

看着天平,你會想起我們玩過的什麼遊戲?

學生:蹺蹺板

對!重的一邊會下沉,輕的一邊會上翹。

拿出水果,提問:誰來說說老師手中的兩個水果哪個輕,哪個重?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回答)

要求在書上在重的果子下面的方框裏畫“√”。

三、自主練習

第5~6頁(投影)

(1)人拿出一支鉛筆,比一比誰的長,誰的短,指名交流時,注意比較的方法。用一句話說出比的結果。

(2)讀題,學生在書上畫“√”。讓學生體會直路近,彎路遠。

(3)讀題,學生在最長的後面畫“√”,最短的後面畫“○”。讓學生知道除了拉直了比一比,也可以數格子比一比。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談談你的收穫?

除了今天學的比長短、比高矮,你還會比什麼?

五、作業佈置

1.課後複習本節課的內容(比一比)。

2.完成第5~6頁4、5、6、7題。

六、板書設計

比一比

高、矮、長、短、輕、重

七、教學反思

1.例題首先強調觀察的順序性,過程中關注孩子對於比長短、高矮、輕重的語言表達,讓孩子在活動中加深感受,在感受中體驗生活。練習教學時,要重視讓孩子體驗比較的方法。

2.缺少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意識,天平抽時間還是要讓孩子感受一下

資源檔案列表:

數學《比一比》教案12

活動目標:

1、複習鞏固比較5以內數量的多、少、一樣多。

2、初步嘗試運用添減的方法,使不一樣的數量變得一樣多,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教師教具:圖片、大象、熊。

2、幼兒操作材料:(雪花片若干,墊板每人一塊)

重難點分析:重點:鞏固比較5以內的多、少、一樣多

難點:使不一樣的數量變得一樣多。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

師:今天我請小朋友們來玩個遊戲。可是在玩遊戲的時候,老師有些小小的要求要請(我請一組女孩子,一組男孩子,女孩站在這邊,男孩站那邊,其他小朋友要仔細看哦,可是現在有難處了,我不知道男孩多,還是女孩子多,怎麼辦呢?那現在請小朋友們幫我想一想辦法好嗎?應該怎樣才能知道男孩多,還是女孩多呢?

幼兒:男孩子多或女孩子多

二、出示一籃子大象和熊

師:現在老師這裏又有難處了,我不知道大象多還是熊寶寶多,誰能幫助我用剛纔那個方法來幫大象,小熊手拉手排排隊呢?

幼兒:積極參與,回答。並上來操作。

師:小朋友真棒!那現在我們知道誰多、誰少了嗎?

三、幼兒第一次操作(比一比,知道多或少)

師:

1、現在請小朋友幫助雪花片寶寶,給他們排一排,比一比,哪一種顏色的雪花片多,哪一種雪花片少。

2、注意事項:可是在給這些雪花片排隊比較多少時,不要要搬凳子,輕輕走到桌子旁。找到一分雪花片,給它們排排隊,比一比。做好走到座位旁好。

3、教師總結:小朋友們,你們是用什麼方法排隊的呢?

幼兒:發表自己的方法。

四、出示圖片寶寶

師:現在這些圖形寶寶,也不知道誰多誰少了?我請一個小朋友幫我用剛纔的方法,來幫它們手拉手排排隊,看一看誰多誰少,可是圖形寶寶發現她自己太少,請小朋友想個方法,幫它們變得一樣多?

1、引導幼兒想辦法:添上圖片寶寶小朋友想一想,還有什麼方法呢?

2、現在老師這裏有一個方法,請小朋友卡仔細了呢,把它拿掉一個圓形寶寶,變得一樣多。

五、幼兒第二次操作。

1、請小朋友幫雪花片變得一樣多,用剛纔的方法,不要搬凳子,做好拿到自己位子旁坐下來,老師等下要去看一看誰做得對。

2、教師來回巡視

六、總結:

小朋友們做得都很好,現在我們拿着我們的作品,給其他小朋友看一看去吧!

數學《比一比》教案13

目標:

1、教幼兒學習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判斷7以內數的多少。

2、要求幼兒聽清老師的問題,並在集體面前大聲地回答。

3、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準備:

教具,貼絨藍色大圓片5個,紅色圓片從大到小6個,桔黃色小圓片7個(圖一),貼絨數字5、6、7,實物卡(圖二"八)。

學具:

第一、二組:3排點圖卡(圖九)若干張,數字印章,印泥,幼兒用書畫面25;第三組:看標記貼圖形紙卡,糨糊,各種圖形紙片;第四組:填空格圖卡,點子印章;第五組:添、去點作業紙,鉛筆;第六組:印比6、6少的點子紙,印章。

過程:

1、集體活動。

(1)逐一出示圖二"八,“請小朋友仔細看,說說卡片上有幾個什麼?”

(2)正確判斷7以內數量。

出示圖一,“黑板上有什麼?”“哪種顏色的圓片最多?哪種顏色的圓片最少?你是怎麼知道的?爲什麼我看時覺得紅圓片最多,橘黃圓片最少?誰能想個辦法,換一種排法讓我們一看就清楚,誰的數目最多,誰的數目最少。”啓發幼兒將每種顏色片片排成一行,“現在看看誰最多、誰最少?”“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引導幼兒將三排圓片一一對應比較)請小朋友說說每一排有幾個圓片,誰來給每排圓片送數字朋友。

(3)小結。

”要想知道誰多誰少,不能看物體大、小,也不能看排隊長、短。而是要數一數每排有幾個,才能比出誰多誰少。“

2、小組活動。

一、二組,給最多的點子印數字。三組,看標記貼圖形。

四組,按序填空格。五組,添、去點子。

六組,印比6、7少的點子。

教師重點指導第一、二組的活動小組。

3、活動評價。

表揚能邊操作邊講述的幼兒,並提醒幼兒將遊戲材料整理好。

教學反思:

透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爲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數學《比一比》教案14

學情分析:

本課是在一年級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基礎上學習萬以內數的比較大小,也是爲四年級上學期學習億以內數的認識和比較大小打基礎。

教學目標:

1、透過比一比的活動,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方法,能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3、透過多形式活動,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

教學重點:

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總結並熟練掌握和運用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名山大川更是讓世人心馳神往。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走近幾個美麗的風景區,在領略美麗風光的同時學到一些數學知識。

二、(出示情景圖)。

1、觀察情境圖,尋找數學資訊。

2、根據情境圖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1)誰最高?誰最低?

(2)比較黃山和泰山誰高?

(3)恆山和華山比較,哪座山比較高呢?

三、自主學習

根據提出問題選擇一到二個問題,小組討論學習。

四、彙報學習情況

板書:位數不同 直接比

位數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五、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填一填嗎?

( )<( )<( )<( )

六、提高訓練

我們都是兩個數兩個數地比較,你們敢不敢一次比較6個數,把6個數從小到大的排列?

1. (課件演示題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獨立思考解決,思考用什麼符號連接排序。

3.小組討論:這麼多數,怎樣能很快從小到大排列呢?

4.彙報討論結論。

生可能會把這些數分成了兩位數、三位數和四位數三類。 指導學生一起用這個方法來試一試。

七、鞏固練習

完成課後練習1、收玉米。2、比較大小

八、總結

學生說一說這節課的收穫,老師和學生共同總結萬以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板書設計:

比一比

位數不同 直接比

位數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數學《比一比》教案15

活動設計背景

在數學區中,可提共排序板、動物與食物想匹配的材料,如小兔子 和蘿蔔、小狗和骨頭等,請幼兒用一一對應比多少的方法比較動物與食物的多少。

活動目標

1、願意大聲回答教師的問題。

2、按要求正確地在排序板上擺放,並嘗試一一對應地方法比較倆組物體的多少。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一一對應的倆中物體的多少。

2、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誰多誰少後,引導幼兒說出多的是誰少的是誰。

活動準備

玩偶、書、小筐

活動過程

1、小熊請客。

2、小狗小貓排排隊。

3、小狗小貓誰多誰少。

4、幼兒操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