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13篇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科學備課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13篇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水能溶解食鹽和小蘇打。

2.同樣的水能夠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量是不同的。

科學探究目標

1.透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的水中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量。

2.能用攪拌使水中的物體充分溶解。

科學態度目標

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象。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這種變化爲生活服務。

【教學重難點】

重點:發現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難點:學會採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相應的問題。

【教學準備】

爲學生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蘇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鹽、小蘇打、2克的勺子、尺子)、裝有50毫升水的燒杯2個、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紅糖各一份、學生活動手冊、全班數據彙總表等。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1小包食鹽,一小包小蘇打,一小包鹼,裝有水的燒杯1個,玻璃棒1根]

1.出示食鹽,提問:把它放到水裏,會怎麼樣?(學生根據之前的生活經驗進行預測。預設:消失了,不見了,溶解了。)

2.老師將食鹽放入水中,攪拌使之溶解。

3.提問:除了食鹽,你還知道哪些東西能夠溶解在水中?(學生交流,教師板書。預設:白糖,味精,紅糖等。)

4.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進行補充說明小蘇打和鹼,並出示小蘇打和鹼。(板書:小蘇打,鹼。)

5.提問:如果我在這杯水裏不斷加入食鹽,一直加一直加,食鹽能夠不斷溶解嗎?那小蘇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嗎?(學生進行猜測。)

6.提問:那麼,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一樣嗎?(學生猜測。)

7.揭示課題:水能溶解多少物質。(板書)

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鹽和小蘇打(預設25分鐘)

材料準備:每組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蘇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鹽、小蘇打、2克的勺子、尺子),裝有50毫升水的燒杯2個、玻璃棒2根、學生活動手冊、全班數據彙總表。(實驗時可以採用書本上的先取20克食鹽和小蘇打然後平分成8份;也可以採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鹽或小蘇打,用尺子颳去多餘的。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1.提問: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這節課我們就用食鹽和小蘇打來研究這個問題,怎麼研究?(預設:學生提出進行實驗設想。)

2.根據學生意見,適時出示小組討論的提示:要知道同樣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鹽和小蘇打,我們打算怎麼做?我們還應注意什麼?(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實驗方法和注意點,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實驗設計方案,教師選擇關鍵詞進行板書。(預設:水量一樣多;食鹽和小蘇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並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後再加入下一份。板書:水量統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後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爲止)

4.閱讀科學書13和14頁,思考並交流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水爲什麼要一樣多?怎樣加入食鹽?什麼時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麼時候停止加食鹽和小蘇打?怎樣知道食鹽和小蘇打完全溶解了?

5.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並演示。(採用平勺定量法時要演示如何獲取2克一份的食鹽——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鹽,用尺子颳去多餘的鹽,攪拌的操作規範——攪拌時玻璃棒不能碰到燒杯的底和壁,什麼時候加入第二份食鹽、第三份食鹽,要將食鹽溶解的份數及時記錄下來,如何判斷食鹽是否完全溶解等。)

6.出示活動手冊第3頁,指導學生實驗要求及記錄:先完成食鹽的溶解實驗,再完成小蘇打的溶解實驗,並根據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情況,進行記錄。當一份食鹽或小蘇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時候,在表格中打一個?,在實驗結束時,透過統計?的數量,來表示食鹽或小蘇打溶解的份數。

7.學生分組實驗並記錄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量。教師進行巡視和指導,巡視的注意點:(1)是否按照流程進行實驗;(2)小組內是否人人蔘與;(3)是否對實驗仔細觀察並及時記錄。

8.學生完成實驗後整理器材,彙總全班的數據到黑板上或者課件上。

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數據彙總表]

1.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實驗數據彙總表,進行交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鹽?多少份小蘇打?(引導學生從黑板上的數據得出“大多數小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鹽和小蘇打”)

小結我們的發現: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鹽溶解的份數多,小蘇打溶解的份數少。

2.組織討論:爲什麼我們在做上面實驗的時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這樣加,有什麼好處?(學生交流想法。達成共識:這樣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夠清楚地知道,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能夠溶解的份數。)

四、拓展:其他東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樣嗎?(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白糖、味精、紅糖各一份]

1.教師出示白糖、味精、紅糖,提問:如果想知道這幾種東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們可以怎樣研究?(學生交流實驗方法。)

2.回家後同學們可以利用今天課堂上的實驗方法,探究這些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書設計】

5.水能溶解多少物質

食鹽、小蘇打、白糖、紅糖、味精、鹼……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

過程與方法

1、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2、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

教學重點: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

教學難點:放大鏡是“凸”“透”鏡

教學準備:放大鏡(每個學生都能有一個放大鏡,如果只能提供給學生一種放大鏡,儘量放大倍數大一點),平面鏡片。

教師演示: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圖片或課件(如放大鏡鏡片的結構等)。

教學過程

一、問題與猜想

1、匯入:

師出示放大鏡:“看,這是什麼?”(生:放大鏡)。放大鏡大家很熟悉,我來介紹一下放大鏡。(從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三個方面展開介紹)。

2、小組討論交流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鏡的構造——鏡架、鏡片(如果學生能說出凸透鏡也可以)

(1)放大鏡的作用——放大物體的像(可能學生會說“把物體放大”,提醒學生物體並未變大)

(2)放大鏡的用途——我們用放大鏡觀察校園裏的生物、實驗中在老師指導下觀察花、昆蟲等。它是視力不佳者的助視器,還適用於電子產品檢驗、線路板檢驗、集郵者欣賞鑑定郵票、珠寶商鑑定珠寶、公安人員用它觀察指紋毛髮纖維等、農技人員用它觀察花蕊進行人工授粉等、製作微型工藝品的工匠工作時使用……

二、探究與實踐

1、師:誰給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

請學生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根據學生的演示師講解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目、鏡、物三者,目不動,鏡動或物動。

2、師:選擇一小塊面積,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圖片、屏幕、織物等看誰會有新的發現!

3、交流新發現後,師歸納: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三、拓展與創新

1、師:放大鏡顧名思義是能“放大”,說說它在生活中的應用。

2、學生嘗試利用放大鏡來放大物體。

四、小結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彩泥製作學會揉、壓、搓等技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和創造力。

2.能隨意取橡皮泥,透過分泥、團圓、壓扁、擠捏等技能,塑造不同樣式的花朵形狀。

3.透過學生用彩泥製作花朵,激發學生愛護植物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準備:

課件、彩泥、硬紙板、彩泥製作工具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讓我們一起拍拍小手吧!

2、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好朋友,它的名字叫圓圓,它想和大家一起玩遊戲。你們願意嗎?

二、基本部分:

1、遊戲:《彩泥變變變》

①揉一揉:彩泥變成湯圓

②壓一壓:湯圓變大餅,比一比誰的餅大。

③搓一搓:湯圓變麪條,比一比誰的麪條長。

讓幼兒自己變一變,說一說變成了什麼。

2、同學們,彩泥好玩嗎?今天是圓圓的生日,圓圓有一個生日願望?

圓圓:我最喜歡夏天五顏六色的花朵,可是現在是冬天,花朵都枯萎了,我想看盛開是美麗花朵,

你們能幫我實現生日願望嗎?

3、老師邊播放課件邊動手演示花朵的製作過程。

講解彩泥花朵的製作的過程:

製作一個黃色的小球,五個紅色的小球,兩個綠色的小球和綠色的長條。按照順序粘在白紙板上。

師:讓我們一起用彩泥做出漂亮的花朵,幫小彩泥實現願望把!

4、學生自己動手製作,教師巡視指導。

三、結束部分:

1、讓大家和老師來欣賞一下你們的作品。

2、我們一起去洗洗小手吧!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物品是由各種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點,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類。

2.我們周圍的世界可分爲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設計並製造出來的。

科學探究目標

1.學生透過觀察與識別物品,意識到物品與材料的不同。

2.學生透過對物品分類的活動,達到對材料特徵的認識。

3.學生透過對物品分類的活動,培養髮展分類思維的能力。

科學態度目標

學生透過關注我們生活世界裏的材料,發展研究材料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學生透過交流研討,達到意識到材料對於製造人工世界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透過分類,達到學會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放入目的。

難點:學生透過交流研討,培養學會用適當的詞語描述常見材料的特性的能力

【教學準備】

爲學生準備:布、橡膠手套、燒杯、瓷杯、瓷碗、塑料杯、礦泉水瓶、玻璃瓶、氣球、金屬勺、小木塊、木筷、回形針、毛巾、鵝卵石、記錄單等。

教師準備:彙總表、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探索分類

PPT: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你能說出哪些物品?他們都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師:除了剛纔同學們提到的材料以外,我們生活還有一些常見的材料,比如( )、( )等等

貼板書:材料名稱(金屬、塑料、玻璃、橡膠、布、陶瓷、木頭等)。

PPT認一認:今天凌老師帶來了15種物品。看看,你們都認識嗎?

生:齊答,不認識的老師告知(比如:燒杯)。

PPT分一分:實驗步驟及方法。

領材料→按順序擺放→觀察→記錄→彙總粘貼→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實驗要求:

1.1號:領取

2.2號:放回

3.3號:記錄

4.4號:粘貼

思考:觀察彙總表,自己組和其他小組的分類一樣嗎?你們爲什麼這麼分類?

生:書本是紙做的

生:紙是木頭做的

生:槍是用金屬做的

生:房子是用磚頭做的

生:碗是用陶瓷做的

生:棉衣是由棉花做成的

生:······

二、研討交流

思考:觀察彙總表,自己組和其他小組的分類一樣嗎?你們爲什麼這麼分類?

PPT彙總材料特點:每種材料都有什麼特點呢?

塑料:輕、顏色多、光滑

金屬:有光澤、打不碎、會生鏽

木頭:黃色、有條紋、能浮在水上

橡膠——有彈性

玻璃——透明、光滑、會反光、容易碎

布——柔軟、能做衣服

陶瓷——重、易碎、光滑

三、聚焦課題

思考:剛纔分類的15種物品種,石頭來源於哪裏?還有哪些物品和石頭一樣都來源於自然界?

PPT:出示生活的世界圖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生1:自然界

生2:草原、森林

生3:石頭、沙子、大海、山

生3:高樓大廈、衣服、箱子、衣架·····

PPT歸納:我們生活的世界豐富多彩,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類設計、製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橋樑、汽車、電器、服裝、文具等。

PPT點課題: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一起組成了《我們生活的世界》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5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材料經過加工、改造、優化後,它的性能會發生改變。

2.性能得到改變與優化的材料可以用來製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科學探究:

1.透過折的方法對普通的紙進行簡單加工與改造,比較紙在改變前後的變化。

2.在老師引導下,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紙摺疊前後紙的承重、隔熱、彈性等方面的變化。

科學態度:

1.激發學生加工、改造材料的興趣。

2.嘗試多角度、多方式地認識材料。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瞭解材料會隨着人類的需求而不斷改進。

二、教學準備

1.學生材料:普通A4紙、橡皮、訂書機、方形塑料盒、熱水、活動手冊、小盒子、卡紙帶。

2.教師材料:瓦楞紙板、課件、紙彈簧、普通A4紙、紙彈簧禮盒。

三、教學過程

(一)任務驅動、展示交流

1.(出示一張普通A4紙)小朋友們,認識嗎?這是一張普通的(白紙)(板書:普通紙)它有什麼特點呢?(板書:薄、軟、容易撕、可以畫……)

2.你有什麼辦法讓這張紙發生變化嗎?

3.今天,老師沒有帶剪刀、彩色筆等工具,所以,我們用折的方法讓它發生神奇的變化。注意,是神奇的變化。到底有多神奇呢?我們來看,這張普通的紙橫跨在盒子上,不能承受小木塊的重量。(演示)我們要來折一折,讓這張紙橫跨在盒子上能承受訂書機的重量。想挑戰嗎?(ppt出示要求:挑戰任務1:讓加工後的紙橫跨在盒子上,能承受訂書機的重量!挑戰時間:2分鐘,音樂響起,停止挑戰。)注意,成功的小組要保護好自己的紙,等會要上臺來展示的哦!材料在桌子上,白紙每人一張,塑料盒和訂書機同桌共用。

4.學生活動:每人一張白紙,嘗試着用折的方法讓白紙能承受訂書機的重量。

5.(瓦楞狀紙)上臺接受挑戰,展示說一說,你是怎麼折的?(Ppt出示)

6.其他成功的同學也是這樣折的嗎?一樣的嗎?

(二)實驗探究、交流研討

1.是什麼讓這張白紙產生了神奇的力量呢?這兩張紙有什麼不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摺疊後白紙側面的形狀。這種波浪形的紙,(板書記錄紙的側面形狀)我們把它叫做瓦楞狀紙。(板書:瓦楞狀紙)

2.經過我們的加工,瓦楞狀紙產生了神奇的力量,能承受比較重的東西,那它還有其他方面的變化嗎?讓我們一起來測試一下紙的變化。怎麼測試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實驗記錄單。會操作嗎?真的會?那老師要考考你了,摸一摸該怎麼來操作?實驗之前,老師還有一些小小的提醒:兩人合作;每個小朋友都操作一下,記錄在活動手冊上。完成後,整理材料上交。特別提醒,手拿玻璃瓶時小心燙手!!!

3.彙報交流(板書:承重本領好,隔熱好,有彈性)

(三)舉例應用、引導思考

1.你在哪裏見到過瓦楞狀紙?介紹瓦楞狀紙的應用。

2.觀察瓦楞紙板。瓦楞紙板是什麼形狀的?爲什麼要這麼設計?

3.(ppt)出示各種瓦楞狀紙的應用,思考:這些物品爲什麼要用瓦楞狀的紙做?

4.小結:我們把一張白紙折成瓦楞狀的紙後,它的承重能力變強了,隔熱效果好了,而且還有彈性了。

(四)課後延伸、演示操作

1.今天,我們利用了折一折這麼簡單的方法,加工了一張白紙,使這張白紙發生了神奇的變化。其實,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方法對一些常見的材料進行加工改造,讓它們發揮更大的作用。

2.課後,我們嘗試着在報紙上刷一層食用油,再拿一張沒有加工過的報紙,往兩張紙上分別滴上一滴水,觀察它們的變化。播放視頻。(活動手冊)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6

教學目標:

1、能從身邊常見的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夠自己設計實驗,探究水能溶解固體物質的特徵,並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和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2、體驗到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養成細緻觀察的習慣;意識到科學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

教學重、難點:

1、知道水有溶解物質的特徵;

2、能定性地描述溶解變化;瞭解溶解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食鹽、白糖、勺子、筷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直奔主題。

師:請同學們看黑板,我們今天研究的主題是什麼?

生:水變鹹了(師同時板書)。

師:水爲什麼變鹹了?

生:因爲放了鹽。

師:怎麼知道水裏放了鹽?

生:嘗一嘗。

師:老師這有一杯溶液,誰來嘗一嘗?(指生品嚐)

師:是鹽水嗎?

生:不是,是糖水,因爲它是甜的,說明放了糖。

二、認識溶解。

師:同學們想不想做一杯甜水和一杯鹹水呢?生:(齊答)想。

師:怎麼做?說說你的方法,並說一說要用到哪些物品和器材。

(小組討論、交流並彙報)表現好的同學給予小組鼓勵。學生按照老師給的提示來配置溶液。(師巡視、指導)

強調:邊做實驗變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學生配置的溶液展示,並彙報實驗結果。

教師引導:那我們剛纔放到燒杯裏的鹽和糖去哪了?

(生來回答:化了、看不見了……)

引出:我們科學上稱這種現象爲“溶解”,根據我們剛纔做的實驗,你認爲什麼樣的是溶解?(生討論交流彙報,師簡述溶解的意義)

三、深入探究,拓展認識。

在水裏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溶解?學生交流後師小結。

四、課堂反思:

這節課你收穫了什麼?(指生回答後,教師總結)

五、作業佈置:

把食鹽水倒入盤子裏,放在窗臺上,沒議案進行觀察,會有什麼發現?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運水遊戲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能認識和選擇在不同情況下適宜運水的工具、材料,並用語言表達出來。

3.在活動中充分感受玩水帶來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準備:

水、充氣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鏟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紙、海綿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起學生對水的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水嗎?""水是什麼樣的?""玩水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不能把自己和同學的身上弄溼)

(二)透過玩水,自由探索。

1.運水。

(1)我們今天接到一個新任務,就是把這邊水槽裏的水運到那邊的水槽裏去。(不能直接倒,並且不能漏了水或着撒了水。)

(2)學生運水。(滲透教育“水是很珍貴的,別把它漏到地上了。”

2.看圖片。

師:看着圖片你想到了什麼?

(水會流東,水很珍貴,要節約用水;誰能給人們帶來方便,也能帶來危害。)

(三)活動延伸:

師:今天的任務都完成得很好,下面讓小水輪轉起來。(兩人一組)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8

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透過“文具店”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藉助直觀模型,使學生體會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1、透過具體的生活情景和實際操作,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的得數。

培養學生的類推遷移、轉化方法的數學思維。

教學難點重點

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並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

使學生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並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

難點

教學準備

師:小黑板生:草稿本、三角尺

教學過程

備註

一、複習1、口算25×4=7×20=2角×4=4.7+2.6=12×5=2.5+2=5–1.8=3+3+3+3=

2、畫圖表示算式的意義0.2+0.53、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有關小數的知識。(口算是常規練習,畫圖是複習小數加法的意義,這些都爲爲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做了較好的鋪墊。)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小黑板)有一家文具店開業啦,這是老師調查到的文具店的部分文具和價錢。觀察小黑板,你獲得了什麼資訊你能提出一步計算的乘法問題鉛筆每枝0.3元尺子每把0.4元轉筆刀每個0.6元橡皮每塊0.2元字典每本13元(生說師選擇板書)①買3本字典多少元②買4塊橡皮多少元③買2枝鉛筆多元(透過購物情境,由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2、同學們提了這麼多問題,咱們一個一個地來解決。先解決第一個問題。怎麼列式計算算式表示什麼意義(13×3=13+13+13)整數乘法的意義是什麼(板書整數乘法的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和的簡便運算)(在“文具店”裏添加上“字典每本13元”這一條件,讓學生列出整數乘法,複習整數乘法的意義,爲學生提供了小數乘法與整數乘。

3、第二問題怎麼列式呢(0.2×4)

4、0.2×4等於多少呢先獨立思考,然後同桌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5、學生彙報:方法10.2+0.2+0.2+0.2=0.8(元)方法20.2元=2角2×4=8(角)8角=0.8元方法3我們用畫圖的方法,一個長方形代表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元。每塊橡皮0.2元,就塗2份。4快橡皮就塗8份,也就是0.8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0.2×3的結果,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透過這一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6、引導(收集整理)生觀察這幾種方法,說說0.2×4表示的意義是什麼(4個0.2相加的和)7、獨立完成第三個問題後彙報。2×0.3=0.6(元)追問:算式表示的意義是什麼(2個0.3相加的和)8、歸納總結出小數乘法的意義。引導(收集整理)生觀察這三個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它們都是在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那麼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整數乘法的意義一樣,也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板書揭題)(把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做對比,使學生運用類推、遷移的能力來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三、運用深化

1、試一試:請同學們把書翻到P39,完成“試一試”的1、2兩題,塗一塗、填一填。

(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抽生畫圖。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放大鏡是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看清更多細節的作用。

2.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厚,邊緣薄;鏡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

3.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學習、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過程與方法

1.經歷觀察工具共同點和不同點的對比活動,探究放大功能器具的的特點。

2.學會使用放大鏡,對比肉眼觀察和使用放大鏡,能發現更多的細節。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培養持續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事物的興趣。

2.瞭解放大鏡的發明史,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3.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樂於與人合作,共同探究。

【教學重點】知道放大工具的結構特點,瞭解放大鏡能放大物體圖像,看清更多細節。

【教學難點】透過對比,探究具有放大功能器具的特點,明白放大鏡是“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每生一面)、信封、錢幣;十種對比觀察的器具;燒杯、水、記錄紙。

教師演示: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圖片或課件。

教學流程

一、匯入

課前視頻匯入

1.思考:你看到了什麼,它與我們看到的實物有什麼不同

2.組織學生回答,匯入新課。

二、探究器具放大的祕密

1.出示10種不同的器材,分別用它們觀察文字,尋找哪些器具具有放大功能。

(1)將器具按能否放大分成兩類。(預測-實測)

(2)比較能放大的器具,找一找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

(3)比較能放大的器具,比一比,想一想,怎樣的器具能放得更大?

2.交流學生的發現。

透過比較發現能放大物體圖像的器具具有“透”“凸”(中間厚)不能空心的特點。能放大的.器具如果中間越厚,邊緣越薄(凸度越大)放大物體的圖像也就越大。知道放大鏡也叫凸透鏡。

3.拓展活動: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不具放大功能的器具也成爲一個“自制的放大鏡”。

4.小結,並介紹放大鏡的歷史。

三、放大鏡下的新發現

1.瞭解放大鏡的用途,讓學生談談生產、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哪些工作要用到放大鏡?

2.用肉眼和放大鏡正確的操作方法進行物體觀察,比較肉眼觀察和在放大鏡下觀察有什麼不同。並記錄在記錄紙上。

3.組織學生觀察,教師巡視。

4.組織學生彙報各自的發現。

5.小結放大鏡的作用。

四、總結延伸

1.你還想用放大鏡觀察什麼?你還希望用什麼工具觀察物體?

2.總結。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10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透過讀、聽、辨活動,充分認識青春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時期。

2.在教師的指導下,制訂青春期健康計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 關注自己青春期的身體、心理健康。

3. 意識到個人對自身健康負有責任。

科學知識

4. 瞭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展特點。

5. 初步掌握一般的青春期保健常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展特徵。

難點: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辨析。

【教學準備】

有關青春期生理變化特徵、青春期保健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課外調查了青春期的有關知識,你知道青春期是怎麼回事嗎?

2、關於青春期你還知道一些什麼?

(讓學生充分彙報自己瞭解的有關青春期的知識,有的學生可能在彙報的過程中有點羞澀,老師要給學生打氣,告訴學生人體的發育是科學的事實。)

3、老師對學生的彙報做小結並揭示本節課的研究內容。

二、閱讀:瞭解青春期的生理變化特徵。

1、進入了請春期我們的生理變化有哪些主要變化呢?請同學們閱讀71面的資料。

(也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關於青春期生理髮展特徵的視頻)

2、學生自由閱讀書上的資料。

3、透過閱讀,你對青春期有什麼新的認識?

(這裏,老師要進一步營造安全和諧的氛圍。應該告訴學生,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誰瞭解得更清楚,更有利於自己擁有健康。)

4、老師進行小結,並說明青春期發育有早有晚,存在個體之間的差異,進入和沒進入青春期的學生都不要緊張。

三、活動:要有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

1、青春期是我們發展成成人的重要時期,是我們生長髮育的高峯時期。擁有一個健康的青春期是我們健康成長的關鍵。首先我們要有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關於這方面,你覺得我們要注意些什麼?

(學生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發言,相機指導觀察書上的圖片。)

2、老師就學生沒有注意到的方面做一些補充講解。

3、師生共同梳理小結。

(讓學生明確:充足的營養、足夠的睡眠、積極的鍛鍊——是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並自覺加以注意。)

三、活動:關注心理健康

1、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注重生理健康的同時,還要注意心理健康。進入青春期後會有哪些心理特徵呢?請同學們觀察73面的圖片。

2、青春期的青少年有那些心理特徵?

3、能談談你自己某一個方面的心理特點嗎?(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談)

4、告訴學生上面討論到的現象都是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反應,只要我們能正確認識自己,增強分辨是非的能力,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都能順利地度過自己的青春期。

四、拓展活動

佈置學生課外討論:進入了青春期我們怎樣保護好自己?我們怎樣調節自己的情緒?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11

教學意圖:

玩具是每一個小學生的最愛,並且各種各樣的顏色對於他們來說也充滿了好奇,這節活動課就是透過讓學生在玩小汽車的過程中,使學生產生對顏色的興趣,感受和同伴一起玩的樂趣。

教學目標:

1.對顏色感興趣。

2.會將小汽車車輪或其他圓形的東西蘸顏色在白紙上滾。

教學準備:爲每個寶寶準備一輛玩具汽車,拉鍊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好玩的玩具,你們猜猜是什麼?

2.在學生自由猜測時,教師掀掉布,給學生一個驚喜:

(師:“看,是什麼?”)(小汽車)

師生一起說說小汽車的種類和作用,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3.“這麼多好玩的小汽車,你們想不想玩一玩啊?”

(教師講清楚要求,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玩具汽車玩。)

二、引發興趣,教師進行示範演示。

1.師:小朋友們,快來看呀,老師的汽車會變魔術!

教師把汽車車輪蘸上顏色在白紙上開過,邊開汽車邊念兒歌“小汽車,嘀嘀嘀,真有趣。”

2.引導學生觀察小汽車滾出來的畫,師:厲害吧,老師的小汽車還會畫畫呢,看,是什麼顏色的?像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在學生回答像什麼時,教師要給與肯定。)

3.師:同學們,你們的小汽車能畫畫,依靠的是什麼力量?

(推力拉力)

三、活動結束

1、每人一個方向盤,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做開小汽車的遊戲。

2、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1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技術設計具有一定的程序;技術設計需要運用科學概念、相互交流和執行程序。

過程與方法:設計和製作小賽車。

情感、態度、價值觀:

關係科技新產品、新事物,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發展對技術設計和動手製作的興趣,激發創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

教學重點】設計製作小賽車。

教學難點】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教學準備】學生準備:製作小賽車的材料和工具。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出示各種車的圖片,提問:請你說一說這些車的設計有什麼特點?

2、學生介紹。

3、揭題:人們根據不同需要不斷設計新型的車輛。那麼我們也來噹噹小工程師,設計製作一輛賽車。

板書:設計製作小賽車

二、課堂實施:

(1)工程師怎樣設計賽車

1、出示真正的賽車的圖片介紹“真正的賽車時速要達到300千米以上,同時要儘量做到平穩、安全。

2、提問:這輛車有哪些設計特點?

3、學生觀察、討論。

4、交流彙報。

(1)輪胎很寬,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設計力量大的發動機。

(3)車身重心很低,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行使穩定。

(4)車身流線型,阻力減到最低。

(2)設計我們的小賽車

1、提問:我們設計小賽車要考慮哪些問題呢?

2、出示挑戰任務:

(1)車身長不能超過25釐米;

(2)用橡筋或氣球作動力;

(3)行使的路程要儘量長。

3、學生交流討論設計方案。

(3)製作、展示我們的賽車

1、學生根據設計製作小賽車。

2、測試、比賽。

三、小結:

(1)認識了真正的賽車。

(2)學會了製作小賽車。

四、板書設計

設計製作小賽車

(1)輪胎很寬,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設計力量大的發動機。

(3)車身重心很低,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行使穩定。

(4)車身流線型,阻力減到最低。

小學科學備課教案13

教學目標:

1.在遊戲中,瞭解磁鐵同極排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2.能在主動探索、反覆嘗試中找出磁扣的南北極。

3.在合作遊戲和探索活動中感受玩磁鐵的樂趣。

教學準備:

條形磁鐵、U形磁鐵若干,磁扣人手一個,磁鐵玩具

教學過程:

一、探究磁鐵同極排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1.情境匯入,激趣

師:小隊員們,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科學,大闖關”的活動了,大家有沒有信心闖關成功?別忘了我的口號是“科學泡泡,動手動腦;玩轉磁鐵,探索奧妙!”大家準備好了嗎?有沒有信心們?好,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闖關遊戲。

2.探究知道新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觀察一下磁鐵。請同學們來介紹一下,磁鐵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特點?

學生:

(1)磁鐵的形狀:方塊磁鐵、瓦形磁鐵、圓柱形磁鐵、圓環磁鐵、圓片磁鐵、條形磁鐵、U形磁鐵。

(2)磁鐵兩端有藍色,一端紅色。

(3)磁鐵能夠吸引鐵磁性物質。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對。

3.遊戲:變身小磁鐵

師:同學們很棒,請你們任選藍色和紅色小標誌的兩頭,互相對碰會有什麼現象?(同顏色的兩端相斥,不同顏色的兩端相吸。)

二、探究磁鐵的應用

1.激趣

師:玩過了遊戲,我們休息一下,進行我們的終極挑戰。

2.學生探究,磁鐵還可以吸引那些物體?(教師適時引導,並觀察學生實驗情況。)

3.分享實驗結果。

4.教師小結,簡介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