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班科學分糖果教案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學分糖果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科學分糖果教案

小班科學分糖果教案1

一、設計意圖:

孩子的學習要來源於遊戲,來源於生活。糖果是幼兒熟悉、喜愛的食品。它精美的包裝、形態各異的外形、鮮豔美麗的色彩、奇特豐富的口味,都對幼兒有着巨大的誘惑力,對年齡幼小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設計《糖果小屋》這個幼兒既熟悉又感興趣的內容,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主動探索,獲得直接經驗。

二、活動目標:

1.感知、瞭解各種糖果的特徵,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2.初步知道按形狀分類擺放物品。

3.願意參與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三、重、難點:

重點:知道按形狀分類擺放物品。

難點:瞭解各種糖果的特徵,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四、活動準備:

小糖果若干,糖果盒圓形、方形各一個,布袋2個,課件,糖果小屋五、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開始)提問:小朋友吃過糖嗎?那你吃過什麼糖?

(二)展開部分1.認識各種糖果:

糖果小屋裏住着好多的糖果寶寶,看誰先說出它的名字。

2.送糖果寶寶回家(按形狀分類)幼兒動手操作:每位幼兒拿一塊糖,分別將圓圓的糖和方方的糖送回圓圓的家和方方的家。

檢驗:糖果寶寶你有沒有去別人家啊?我們一起來看看。

3.判斷數量,軟硬。

出示布袋,布袋裏也有糖果寶寶哦,布袋裏的糖果寶寶可不一樣哦。

判斷數量:幼兒用手摸摸,哪個多,哪個少?

判斷軟硬:哎,怎麼感覺哪裏不一樣呢?爲什麼感覺不一樣呢?摸上去什麼感覺?

小結:一邊多,一邊少,一邊軟,一邊硬。

(三)結束部分:

1.今天小朋友表現都很好,老師請你們吃糖,想不想吃?

每人拿一塊糖果,說說自己的是什麼樣的,並分享糖果帶來的樂趣。

2.延伸:用糖紙一起裝扮糖果小屋。

教學反思

幼兒在認識各種各樣的糖果,品嚐糖果,製作糖果的過程中,好奇心、動手能力、語言表達力、想象能力得到了發展,也讓孩子們進行了大膽地探索、感知、想象。

小班科學分糖果教案2

活動目標

1.幼兒在猜猜、抓抓、嚐嚐的遊戲中,體驗感知糖果的不同(數量、形狀、軟硬、味道等)。

2.發展幼兒觀察比較簡單事物的能力。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紅、黃、小罐各一對,分別標上記號。

2.各種糖果若干。(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糖等。)

3.兩個透明塑料桶,多條糖果排列紙條。

4.每位幼兒粘紙照片、糖果帖紙。

5.敲碎的按葉糖,小袋裝的跳跳糖若干。

活動過程

一、回憶體驗:

1、出示區域遊戲中的圖片,引起幼兒對遊戲活動“送糖果”情景的回憶。

提問:這張圖片認識嗎?我們是用它來做什麼遊戲的?

這上面有誰?(讓幼兒將名字一一念出。)

遮掉一半的畫面,提問:xxx喜歡吃什麼糖,還記得嗎(教師必須清楚的瞭解誰的喜愛,如好朋友之間的)。

二、操作,遊戲

(一)“猜糖果”

1、紅罐中的糖果“一和許多”(罐內放置各種形狀的糖果)

抓住兩點:一是聽辯是否正確,可數一數驗證;二猜猜看

糖紙裏藏着什麼形狀的糖果?(重點介紹橢圓形)

教師小結:糖果是有各種形狀的。

2、猜黃罐中“多與少”(多些棉花糖與5個硬糖果),靠近孩子搖,多搖幾遍,嘴裏關照“仔細聽。”

問題提示:明明這個罐子裏轟隆隆的,怎麼這個少,那個多呢?

(注意故抓住兩點:一是驗證。二是引導幼兒思考糖果的軟硬差異。(原來啊,軟的糖果發出的聲音輕,硬硬的糖果發出的聲音響。)

(二)抓糖果

1、教師出示透明大桶,交代遊戲規則:一個手抓一次。

2、準備兩個大桶(裝紅色的糖),節省時間,幼兒抓數自己的糖果。

(抓住兩點:一是否每個幼兒都在數,二是數的對嗎?會說總數嗎?)

3、教師圖象化統計:用事先準備好的糖果紙條與幼兒粘紙對應統計,統計最多的與最少的。

4、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教師抓糖的過程

問題提示:

(1)猜猜顧老師抓糖能抓幾顆?爲什麼我抓的可能多?

(2)教師用大手演示抓糖過程,引發幼兒思考。(爲什麼大的手抓的糖果少?)

(3)幼兒討論,教師嘗試。

5、幼兒第二次抓糖

讓幼兒試一試,如不行。教師可提示語言,抓住後,數數多了嗎?

教師觀察幼兒比較,排列的方法等。(教師小結:抓的方法不一樣,抓到的糖果也會不一樣多。下次我們到區角活動繼續去玩一玩,比一比。)

(三)吃糖果

1、嘗“桉葉糖”

●教師請客幼兒品嚐小小的桉葉糖

●詢問幼兒吃在嘴裏什麼感覺?平時我們都吃甜舔的糖,辣辣的糖什麼時候吃?

●讀“按葉糖”的介紹,知道這是一種治療的糖。

2、嘗“跳跳糖”幼兒閉眼張嘴嘗,高興結束。(原來有那麼有趣的一種糖,吃在嘴裏還會跳舞呢。真是又好吃又好玩。)

3、引導幼兒吃糖時別忘了保護牙齒。

小班科學分糖果教案3

活動目標:

1、在摸摸、看看、抓抓、嚐嚐中,感知各種糖果的特徵(形狀、顏色、味道等),並能按形狀的標記對糖果進行分類。

2、能夠快樂積極的進行操作活動。

3、學習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知各種糖果的特徵(形狀、顏色、味道等),並能按形狀的標記對糖果進行分類。

活動難點:

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不同形狀、顏色和味道的糖果,標有形狀標記分類盒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認識各種各樣的糖果。

1、猜一猜,引發興趣

師:老師這裏有一些好吃的甜甜的禮物,我來搖一搖,你們聽一聽,猜猜他們會是什麼?

幼:糖,糖果。

師:哦,糖果是甜甜的,你吃過甜甜的糖果。

2、糖果大聚會

師:原來裏面有這麼多的糖果呀,好可愛的糖果寶寶呀,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樣的糖果?

請幼兒取出一顆糖果,展示給大家看,並引導幼兒說一說糖果的形狀、顏色,如紅色的、圓圓的、方方的等。

二、抓糖果,數一數。

1、抓糖果師:等一下請寶寶們抓一下糖果,記住,只能抓一次,一隻手抓哦!放在自己的小盤子裏,數一數抓了幾顆糖?(教師邊說邊示範)。

2、幼兒自由抓糖果,並數一數教師巡迴觀察幼兒抓糖,指導幼兒數一數糖果的數量。

師:請數好糖果的寶寶拿着你的糖果回到位置上來吧。

師幼交流拿到了幾顆糖果。

三、認識標記,分一分糖果,送糖果回家。

1、出示空的盤子,引導幼兒觀察上面的標記(圓形、正方形)師:這些糖果都混放在一起了,超市阿姨沒辦法賣掉了,她想請小三班的寶寶幫她分糖果,這個盤子上畫了一個圓圓的標記,那你們覺得這個盤子裏應該裝什麼樣的糖果寶寶呀?

幼:圓圓的糖果寶寶。

師:哦,這是圓形糖果的家。(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畫有圓形標記的是圓形糖果的家,放圓形糖果,畫有方形標記的盤子放方形的糖果)教師可以邊說邊示範放置糖果在不同標記的盒子裏。

2、幼兒自由分組分糖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師:超市阿姨說糖果寶寶要回家了,幫他們找一找吧。每個小朋友拿着自己剛纔抓到的糖果,回到桌子旁,幫他們找到家吧。

(先分完的幼兒可以和身邊朋友說一說幫哪個糖果寶寶找到家了。)師:請大家看一看我們小朋友都爲糖果寶寶找到家了嗎?

(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驗證)師:每顆糖果都找到家了,超市阿姨感謝大家的幫助,這下阿姨可以在超市裏賣了,爲自己鼓鼓掌吧!

四、最後教師要獎勵幼兒品嚐糖果。

師:每組的寶寶都幫糖果寶寶找到家了,謝謝你們,今天糖果寶寶要感謝你們,送給你們每人一顆糖果,糖果的味道有很多種,我們以後還可以按照他們的不同味道給他們分分家,但是糖不能多吃,要注意保護牙齒。

(幼兒品嚐糖果,引導幼兒感受糖果有多種味道,並體驗和同伴一起活動的樂趣。)

小班科學分糖果教案4

活動目標:

1.學習將糖果按顏色、形狀標記分類。

2.能用簡單的語言回答成人的問題。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1—2顆不同形狀或顏色的糖果。

2.大小盤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糖果。

1.糖果大聚會。

教師:糖果寶寶真可愛啊!你帶的糖果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糖果的形狀、顏色、介紹後將糖果放在盤子裏。

2.說說糖果。

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糖果有各種各樣的,有大的有小的;有紅的有黃的;有圓形的有方形的……

(二)送糖果回家,認識標記。

1.學習按顏色標記分類。

教師出示有顏色標記的籃子:這些糖果放在哪個籃子裏最合適?誰來試試?(個別幼兒操作)教師:怎麼知道把紅糖果放在這個籃子(貼有紅標記的籃子)裏呢?

2.教師引導幼兒認識顏色標記:塗紅顏色的卡片叫紅標記,貼紅顏色標記的籃子是紅顏色糖果的家……

3.學習按形狀標記進行分類。教師出示有形狀標記的籃子:誰來試試把糖果分類?

教師:怎麼知道把圓形糖果放這個籃子裏呢?(貼有圓形標記的籃子)

(三)分一分糖果-----分組操作。

娃娃家的糖果要回家了,他們的家在哪裏?

幼兒按顏色、形狀進行分類,邊分邊說:“XX糖果送你回XX家裏。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將材料投放在區域活動中,幼兒練習將糖果按顏色、形狀標記進行分類的技能,並能邊說邊分。

小班科學分糖果教案5

設計意圖

糖果是幼兒熟悉、喜愛的食品。它精美的包裝、形態各異的外形、鮮豔美麗的色彩、奇特豐富的口味,都對幼兒有着巨大的'誘惑力,對年齡幼小的孩子來說更始如此。因此,選擇這個幼兒既熟悉又感興趣的內容,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主動探索,獲得直接的經驗,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產生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慾望,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

活動目標

1、瞭解糖果的形狀、顏色、味道等特徵,知道糖果的種類是豐富多樣的。

2、學習透過看看、摸摸、聞聞、嚐嚐等多種方式感知糖果。

3、願意參與探究糖果的活動,並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覺。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選擇帶2-3種不同的糖果,圍坐在桌邊,面前放上自己帶來的糖果。

2、卡紙及記號筆1支。

3、糖果盤每組一個。

活動過程

1、介紹自己帶來的糖果。

教師:誰願意告訴大家你帶來的是什麼糖果?

幼兒:我帶來了棒棒糖。

幼兒:我帶了巧克力糖。

(評析:教師的這一提問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集中了他們的注意力。同時幫助幼兒瞭解有各種各樣的糖果,如棒棒糖、巧克力糖等。如果有幼兒帶來的糖果是相同的,也可以請他們同時介紹。)

教師用簡筆畫記錄各種糖果的種類。(如幼兒介紹棒棒糖時,教師就畫棒棒糖的圖標。)

(評析:用簡筆畫簡單的記錄糖果的種類,有助於幼兒認識、區分不同糖果的外形特徵。同時爲下面的點數環節做前提準備。)

帶領幼兒點數全班一共帶來了多少種糖果。

(評析:此環節滲透數學,幼兒可以從記錄表和點數知道糖果種類的多種多樣。)

教師小結:原來小朋友們帶來了這麼多種類不一樣的糖果。

2、觀察糖果的多樣性。

教師:大家帶來的糖果真多呀!請放在桌子中間的糖果盤中,看看它們一樣嗎?

幼兒:不一樣。

幼兒:我覺得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

教師:到底有什麼不同呢?請你仔細看一看。

幼兒:有的是紅的,有的是綠的還有的是黃的。

幼兒:有的糖果大有的很小。

幼兒:棒棒糖有一根小棒的,其他糖沒有。

(評析:第一環節已時請幼兒初步的認識了糖果的多樣性,而在這一環節裏,需請幼兒從更多方面入手,更仔細的觀察糖果的顏色、大小、形狀以及包裝的不同。)

教師小結:原來這些糖果有這麼多不同。不但包裝不一樣,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圓,有的方,有的還帶小棒呢。

教師:請你們用手捏一捏,看看會有什麼發現?再用鼻子聞一聞,會有什麼味道呢?

幼兒:我感覺QQ糖有點軟軟的,是橘子味的。

幼兒:棒棒糖是硬硬的,是甜甜的味道。

(評析:這一小環節引導幼兒運用觸覺和嗅覺來感知糖果的軟硬和味道的不同,不但幼兒的興趣更濃厚了,而且還能更進一步的認識糖果的不同特徵,知道硬和軟的區別。)

3、品嚐並分享糖果。

教師:糖果會是什麼味道的呢?

幼兒:甜甜的。

幼兒:橘子味是酸的。

教師:請你們每人選一個喜歡的糖果。誰願意告訴大家,怎麼纔可以吃到糖果呢?(讓個別幼兒示範撕剝糖果。)

幼兒:把糖紙剝掉。

幼兒:一撕就撕開了,然後放嘴巴里。

教師:快把糖果放到嘴裏嘗一嘗吧!(鼓勵幼兒透過自己的探索,剝開糖紙。)

(評析:在品嚐糖果前教師又拋出一個問題,“怎麼纔可以吃到糖”,答案自然是剝開糖紙。那關鍵是怎麼剝,有更好更簡便的方法嗎?平時有經驗的幼兒便會告訴你,糖紙的鋸齒邊緣可以幫助我們,棒棒糖的金絲條擰幾下便會鬆開等。)

教師:你吃的糖果是什麼味的?糖果在你的嘴裏有什麼變化?

(引導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

幼兒:我的是水果味的。

幼兒:我的是葡萄味的,它在嘴巴里化掉了,甜甜的。

幼兒:我的糖變小了。

(評析:這是科學活動,活動中每環節教師都很注重幼兒的發現及用語言來表達。就連幼兒在品嚐糖果時也如此,讓幼兒說一說嚐到的糖果的味道,及知道糖果會在嘴裏融化、變小,直到消失。)

教師小結:原來不一樣的糖果有不一樣的味道,糖果會在我們的嘴巴里慢慢的融化,慢慢的變小。

4、延伸活動觀看課件:《沒有牙齒的大老虎》。

提問:他的牙齒怎麼了?

幼兒:他的牙齒都壞了。

幼兒:他蛀牙了,牙齒都掉了。

教師:我們小朋友應該怎麼做?

幼兒:我們不要吃糖。

幼兒:我以後不吃糖了,吃糖牙齒會掉了。

教師小結:糖果很好吃,但是吃多了很容易蛀牙,所以不能多吃哦。小朋友在吃完糖果後,最好還要漱一下口或者喝點白開水。

活動反思

從選材上說,糖果作爲科學學習的內容載體,十分吸引幼兒的眼球,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十分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水平的。從教學過程看,教師不斷引導幼兒看看、摸摸、聞聞、嚐嚐等多種感官參與,逐漸讓幼兒主動去發現糖果形狀、顏色的不同,軟硬的不同及口味的不同等,激發了幼兒對糖果認識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使他們體驗探究和發現的樂趣。從教師自身來講,面對小班幼兒,語言應該更童趣、親切些,這樣才能更好的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小班科學分糖果教案6

活動目標:

1.學習將糖果按顏色、形狀標記分類。

2.能用簡單的語言回答成人的問題。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1—2顆不同形狀或顏色的糖果。

2.大小盤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糖果。

1.糖果大聚會。

教師:糖果寶寶真可愛啊!你帶的糖果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糖果的形狀、顏色、介紹後將糖果放在盤子裏。

2.說說糖果。

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糖果有各種各樣的,有大的有小的;有紅的有黃的;有圓形的有方形的……

(二)送糖果回家,認識標記。

1.學習按顏色標記分類。

教師出示有顏色標記的籃子:這些糖果放在哪個籃子裏最合適?誰來試試?(個別幼兒操作)教師:怎麼知道把紅糖果放在這個籃子(貼有紅標記的籃子)裏呢?

2.教師引導幼兒認識顏色標記:塗紅顏色的卡片叫紅標記,貼紅顏色標記的籃子是紅顏色糖果的家……

3.學習按形狀標記進行分類。教師出示有形狀標記的籃子:誰來試試把糖果分類?

教師:怎麼知道把圓形糖果放這個籃子裏呢?(貼有圓形標記的籃子)

(三)分一分糖果-----分組操作。

娃娃家的糖果要回家了,他們的家在哪裏?

幼兒按顏色、形狀進行分類,邊分邊說:“XX糖果送你回XX家裏。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將材料投放在區域活動中,幼兒練習將糖果按顏色、形狀標記進行分類的技能,並能邊說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