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伯牙絕弦》優秀教案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伯牙絕弦》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伯牙絕弦》優秀教案

《伯牙絕弦》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藉助註釋讀懂課文。

3、透過學文,體會伯牙爲知音子期破琴絕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2、透過學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透過朗讀、學文,體會伯牙爲知音子期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伯牙學琴》故事匯入

2、學生談感受。

3、板書課題,解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分層指導朗讀課文,要求讀通、讀順、讀出節奏和韻味

自由讀——評議讀——範讀——有節奏地讀

2、回顧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理解全文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感悟文字

1、挑疑,引出“知音”。

2、劃出能體現鍾子期視伯牙爲知音的句子

3、瞭解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聽”中的“善”字可以理解爲“擅長、善於”的意思;兩個“善哉”是表讚歎之義。指導讀好讚歎的句子,深化理解。

4、拓展運用:引導學生想象他的琴聲還可以表現出哪些場景,怎麼讚歎?

5、理解“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感悟“知音”。

6、引導聯想:在遇到鍾子期前,有很多人讚美伯牙,那些人會怎樣讚美伯牙?鍾子期又是怎樣讚美的呢?透過對比,深化“知音”。

7、指導朗讀。

8、學習知音之死部分,出示句子感悟知音難覓,珍惜知音。

(1)子期死,伯牙怎麼就會認爲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2)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引入短歌,配樂朗讀。

2、朗讀課文,再次感受知音相聚的“喜”和知音死的“悲”

3、伴隨《高山流水》,感情讀文。

4、背誦課文。

《伯牙絕弦》優秀教案2

一、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二、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的《伯牙絕弦》。希望透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進一步瞭解文言文,喜歡文言文。

(二)整體讀文

1.自由讀,大聲讀,有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再讀,隨機點評,必要時教師範讀或帶讀,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三)初解絕弦

1.理解文章的題目:“伯牙絕弦”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用大家熟悉的表達方式說,學習文言文要學會變通。)

2.文章還在哪裏提到了伯牙絕弦?這裏的“絕弦”意味着什麼,向世人宣告了什麼?(它意味着終身不再彈琴,向世人宣告了徹底地放棄彈琴。)

(四)再解絕弦

1.何爲知音

將文章再讀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讀懂了,哪些地方沒讀懂?學生研讀課文後交流。

預設的幾個教學生成點:

2.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聽”中的“善”字可以理解爲“擅長、善於”的`意思;兩個“善哉”是表讚歎之義。

3.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換位體驗: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於是你怎麼讚歎?

4.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

5.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6.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雲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7.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五)相遇相知

1.伯牙當時已經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你說他還會缺少讚美嗎?他爲什麼獨獨把子期看作知音?

2.當伯牙聽見別人那些不着邊際的讚美的時候,你能體會到什麼心情嗎?

3.那時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種渴望,渴望什麼?他一定忍不住在心裏無數次地發出呼喚,他呼喚什麼?

4.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一定會對子期說什麼?

5.知我者,子期也!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

6.知音歡聚,一定非常歡樂、非常融洽,再讀課文,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六)知音之死

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子期死,伯牙怎麼就會認爲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3.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

(七)深悟絕弦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學生讀課文。

3.面對伯牙的痛苦與絕望,你想對他說什麼?將你的想法寫下來。

(八)回味絕弦

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樂曲,請學生欣賞)伴着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着背誦)

《伯牙絕弦》優秀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3、透過朗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感受藝術(音樂)的美好。

2、透過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三、教學難點:

透過朗讀,體會伯牙爲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解題質疑,引入課文。

初讀課題後,學生理解“絕弦”的意思,大致瞭解伯牙,就課題提出疑問。

(二)讀準字音,初知課文。

1、學生自由練讀。

2、檢查初讀情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聯繫註釋,讀懂文意。

1、指導學生聯繫註釋嘗試疏通文意,並練習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在學生講述時,教師相機指導理解重點詞句“善”“志”等。

3、學生練習朗讀,讀出文言文韻律。

(四)深入體會,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爲何絕弦?

1、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學生自學:你是從哪些語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劃相關的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與流水時,善聽的子期能準確聽懂伯牙的琴音所傳達的心聲。

①學生練習朗讀,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②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③師生共讀,表達知音相遇之喜。

2、感悟“知音離世之悲”。

(1)藉助馮夢龍《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部分內容,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伯牙爲何破琴絕弦。

(2)學生練讀,體會伯牙失去知音的複雜情感。

(3)對比朗讀,再次體會知音離世之悲。

(五)回味誦讀,昇華文心。

1、善鼓的伯牙爲了知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麼?

2、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3、師生誦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