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訴諸形象,談出真諦--《風景談》的多媒體教學設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青島開發區一中    王小鴿

訴諸形象,談出真諦--《風景談》的多媒體教學設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

  《風景談》談的內容(政治意義、美學意義);談的方法(對照、烘托的手法;寫景和寫人相結合,遞進式精闢議論貫穿六幅畫面,使散文的“形”“神”達到完美統一的寫法)

教學難點;

1、 本文的構思,作者如何巧妙地“把政治寓於風景之中”

2、 餘見本設計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

教學設想:

1、 文章的美學意義,教學的難點主要透過訴諸形象(多媒體情境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感悟。

2、 課前佈置預習;自讀課文,完成課後“思考和練習”一、三。課上再透過一道習題將這兩道題的內容(即這篇課文中的形和神)聯繫起來,並一箭雙鵰,同時解決“思考和練習”二上的問題。

3、 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提綱挈領,明確《風景談》的談鋒所及,分析作者如何“把政治寓於風景之中”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複習舊知開講

初中時我們曾學過茅盾的散文《白楊禮讚》,那篇散文曾以它崇高的境界和強烈的感

情激動過我們的心。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和它並稱爲姊妹篇的作品《風景談》{板書}。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和《白楊禮讚》相同,哪位同學能說說它的背景是怎樣的?

(學生回憶作答,教師補充。)

二、 明確《風景談》的談鋒所及

   (一)、提綱挈領: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散文多采用含蓄的標題,間接地揭示中心。《白楊禮讚》借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讚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堅持抗日的北方軍民,歌頌他們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屬於託物言志。《風景談》談的是什麼?屬於什麼表達方式?(學生速讀課文,討論。指名回答。)

明確:(1)題目風景談,照字面理解就是談風景,但是作者是“把政治寓於風景之中”的,實際上就是借“談風景”來“談政治”,讚揚延安兒女所表現的向上、堅毅的民族精神,屬於借景抒情。這就要求我們透過風景來理解風景中所包含的政治的內容。

(2)但這只是一個方面--它的政治意義。還有一個更深刻的方面,大家想想是什麼呢?

 學生討論後,教師進行“啓發式教學”,透過PowerPornt中的幻燈片瀏覽模式演示兩組照片:一組是純風景,另一組是在此風景的背景上加上一些人的活動,要求學生聯繫生活經驗思考:哪組照片更好,更有意義?

學生回答:有人活動的這一組。因爲它(a)顯得有生機;(b)能構起我們對往事的回憶……

情境教學(蓄勢):教師先用PowerPoint中的幻燈片瀏覽模式演示根據課文中的情境繪製的六幅風景畫中的純風景:沙漠、高原、延河、石洞、桃林、山峯,並提問:這樣的風景美不美?

學生回答:……(衆說紛紜)

教師再在剛纔演示的幻燈片瀏覽模式的下方,再對應演示另一組在原風景畫的背景上分別加上了六幅風景畫中“人的活動”的幻燈片。在演示的同時,可同步播放由“我讚美你,駱駝-軍民大生產-延安頌-三月裏的小雨-解放區的天-抗日軍政大學校歌”六首歌曲或其它延安時期歌曲組成的“名曲聯奏”。整個過程如下表:

畫面 地點 自然景觀(首先播放) 人的活動(其次加上) 名曲聯奏(建議曲目)

沙漠駝鈴 猩猩峽外沙漠 單調、平板、蒼茫 駝隊出現 我讚美你,駱駝

高原歸耕 黃土高原(解放區 藍天、黑山、明月、作物 晚歸的農人 軍民大生產

延河夕照 解放區-延安 晚霞、河水、大山、黃土、山坡、野火 歡歌笑語的來自五湖四海的“魯藝”師生 延安頌

石洞雨景 解放區 雨天、荒山、石洞 促膝讀書的男女青年 三月裏的小雨

桃園小憩 解放區 桃林、茶社、作物 學習與休息的青年 解放區的天

北園晨號 解放區 晨光、朝霞、山峯 號兵、哨兵 抗日軍政大學校歌

然後提問:這樣的風景美不美?學生回答:美,美在有了生機。

教師明確:這就是《風景談》這篇課文向我們揭示的一個真諦:人的精神境界的美賦於自然風光的美以生機,這也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反覆強調的“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所蘊含的意思。這是《風景談》談出的第二個方面--它的美學意義。

課文中把寫景與寫人的活動結合起來,那一幅幅美妙的畫面是靜穆的自然和充滿活力的人組成,“人的活動”作爲“風景”的組成部分,是風景不可分割的有機體;“風景”作爲人的活動的環境,是襯托人的崇高精神的背景。落筆於繪景,着眼於寫人,以景物突出人物,借風景來表現人的精神,“把政治寓於風景之中”,構思十分巧妙。

三、 分析作者如何“把政治寓於風景之中”

(一)、檢查預習

1、 指名同學說出自己完成“思考和練習”一的答案,並透過演示文稿放映中的飛入、駛入效果將它{即“沙漠駝鈴”等四字句}添加到相應幻燈片的下面。

2、 要求學生說出“思考和練習”三上的語句{文眼}在文章中的位置。

(二)、教師透過“演示文稿放映“播放下列習題,要求全班同學先一起做,教師巡視,然後指名同學說出做的不同結果,學生比較後予以明確,並透過飛入、駛入效果將它添加到題中空格部位,此時可再度播放剛纔播放過的“名曲聯奏”。

1、 沙漠駝鈴--寫猩猩峽外沙漠的“風景”,說明人類比自然更偉大。

2、 高原歸耕與延河夕照寫延安兒女的勞動生活,說明充滿崇高精神的人類活動尤其偉大。

3、 石洞雨景與桃林小憩寫延安青年的學習和休息,說明人類高貴的精神填補了自然的貧乏。

4、 北國晨號--寫清晨山峯上兩名戰士的雄姿,說明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人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偉大中之最偉大者。

(三)幅散式提問:

    a、本文的六幅風景畫面是按怎樣的順序組織起來的?

    討論後 明確:是按作者對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的認識逐步深化的順序組織起來的。

    作者在寫景的過程中運用嚴密的語言,進行一些簡短的議論。這些議論都寫了自然與人的關係,猛然看起來似乎差別不大,但仔細玩味,就可體會到其揭示的含義是逐步深化的,比如……(利用上面幻燈片上的習題進行直觀的分析,下同。)

b、五段議論性文字在文章的思想表達和結構組織上起了什麼作用?

        明確:五處議論,連綴了六幅內容不同的風景畫,形成了一個整體,成爲了一幅 歷

史長卷。五處議論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揭示了各幅“風景畫”的畫旨,又層層深入地 

表現 了文章的中心,是統帥全文思想內容的“神”。五處議論,如同樂曲中的主旋律,

間隔出現,使文章具有鮮明的節奏感和清晰的層次,增強了音樂美。

四、 存疑探索式結尾

提問:本文主要反映解放區軍民的戰鬥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但第一幅畫面是描繪猩猩峽外的沙漠,這裏當時不屬於解放區,作者爲什麼把它放在首當其衝的地位,而且充當了全文的楔子呢?我們下節再說,請同學們課後先思考一下。

播放一首延安時期的或歌頌延安的樂曲(如〈延安頌〉,莫耶詞、鄭律成曲)的錄音並佈置作業:

(1)、課後的[思考和練習]

(2)、給加點的字注音,然後解詞:

 嫵(  )媚  頎(  )長  山坳(  ) 幹坼(  )  

 淺瀨(  )  清冽(  )  斷碣(  ) 黑魆魆(  )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分析寫作特點(對照和烘托),解決難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銜接匯入,歸納已知,分析寫作特點:

       (一)、指名同學回答

(1) 上一課時最後(存疑)的那個問題

 明確:上節課上我們已經知道,作者把篇名定爲《風景談》,是“把政治寓於風景  

之中”;再想想寫作背景,我們可以體會到這麼寫有一定的掩護作用,便於發表,適應 

與國民黨反動派鬥爭的需要;另外透過對沙漠的描繪,形象地告訴人們:即使是最單 

調、最平板的荒涼貧脊的沙漠地帶,只要有了人的活動,面貌就會大大地改觀,自然

而然地引出了本文的文眼,它是層層深入地表現主題的第一臺階,是一曲交響曲中的 

“序曲”。

(2) 既然說到文眼,那麼請回憶一下,這篇文章的文眼是什麼呢?

 學生:“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及貫穿全文的五處議論

(3)這五處議論逐層深入,象一條紅線把六幅畫面串聯起來,使它們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這也就構成了文章的……?

學生:線索!

(3) 啓發思考:既然文眼是作者對自然與人的關係的五處議論,那麼文章在寫作時必然要運用什麼手法?

明確:運用對照和烘托的手法,使主題更加鮮明。如沙漠中“純然一色”烘托“猩

  紅大旗”;沙漠中形、聲、色與駝隊出現的形、聲、色的對比;石洞中的一對與公園裏一 

  對兒的對照;靜穆的大自然與瀰漫着生命力的人的對照……把事物表現得鮮明醒目,強 

  化了主題。

二、 解決難點:

(一) 教師範讀(突出重點詞語、句子,用不同的語調強化感情,聲情並茂,以情 

  感人)

       在讀完每一部分後,依次分別計論、明確下列四個難點問題及“思考和練習”三上                 

  的五個小問題(後者的答案可參見《教參》,不贅。)

      (1)、文章從看《塞上風雲》預告片入筆有什麼作用?(在討論前,有條件的話,  

  可透過投影儀播放一段《塞上風雲》的電影剪輯.)

      明確:《塞上風雲》是反映抗戰時期各民族團結抗戰的愛國影片。作者在延安時期觀 

  看後,深受觸動,回重慶寫此文時,憶起在延安的所見所聞所感,自然激起感情的浪花, 

  觸動了記憶的閘門,這樣開始下筆,就交代了寫作的緣起,起到了領挈全文的作用。這與學  過的《故鄉的榕樹》、《土地》兩篇文章的開頭的作用是相同的。

      (2)、“多少曾調朱弄粉的手兒”指誰的手?

       明確:茅盾同志在病危之際,曾囑託他的兒子韋韜說明:“(調朱弄粉的手兒)應指 

   魯藝的一些做文藝工作的女同志。”

       (3)、“更有兩位虎頭虎腦的青年,他們走過‘天下最難走的路’”一句中,“天下

最難走的路”是指什麼路?

    明確:1、他們年紀雖輕,但在他們這一代革命青年人來說,經歷了諸多生

活磨難, 走過了曲折的人生道路。2、當時的國民黨反動派阻止全國各地奔赴革

命聖地延安的愛國青年和文藝工作者,設定了重重關卡,因此愛國青年等人要冒

着生命危險,克服自然的、人爲的許多困難。

    (在進行這一步時,可用投影儀播放一些各地青年克服困難,奔赴革命聖地

延安的電影或歷史資料片斷)

(4) 第六幅畫面寫小號兵時,爲什麼又加入了白天所見到的一張照片這個材

料?[可用疊加的辦法放映一幅山崗上小號兵(左上、遠景)和照片上小號兵(右

下、近景)的幻燈片]

    明確:這是因爲山崗上的小號兵離得遠,只能做粗線條的勾勒,照片上的號

兵就在眼前,可以做細緻的刻畫,這裏運用襯托的手法,使兩者形象結合在一起,

就使山崗上號兵的形象更加豐滿,更加清晰了。

三、 呼應開頭結束

提問:學了課文,你覺得與姊妹篇《白楊禮讚》作比較,各有什麼特色?

明確:《白楊禮讚》先寫白楊樹(實寫),描繪和讚美黃土高原上的白楊樹,鋪

墊後昇華,篇末點明主題,讚美了北方農民,讚美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

可缺少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立意比《風景談》更明確,全文用了象徵

手法。

    《風景談》在語言上比《白楊禮讚》更富有打上時代烙印的含蓄性。

四、 佈置作業

明天出版社九三年版《語文輔導與訓練》高中第二冊子141頁第六題(含蓄句

包含的意思);140頁第四題(本文中實詞活用現象)

附:板書設計

沙漠駝鈴  --寫……             說明……

高原歸耕  

延河夕照

石洞雨景

桃林小憩

北國晨號  --寫……             說明……

人的精神境界的美                 讚美黨領導下的延安兒

賦於自然風光的美                 女所表現的向上、堅毅

以生機(美學意義)               的民族精神(政治意義)

   注:本教案中加粗部分爲課件製作(幻燈片放映)內容。

 作者郵箱: wxg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