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託班教案爸爸的大手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託班教案爸爸的大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託班教案爸爸的大手

託班教案爸爸的大手1

設計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齡幼兒有着強烈的模仿成人行爲的慾望,他們會情不自禁地想參與各種各樣的勞動,如切菜、洗碗、掃地等,爲此,我根據幼兒的學習特徵,選擇了幼兒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如黃瓜、青菜、胡蘿蔔、蘋果等),引導幼兒運用目測區分物體的大小,並嘗試使用常見的工具改變物體的大小,發展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滿足幼兒參與勞動的願望。我還幫助幼兒將自己的操作過程表達出來,以培養幼兒的記憶力、口語表達能力。由於活動中幼兒要接觸小刀、剪刀、湯匙等工具,因此應事先準備一些創可貼、消毒藥水等,並向家長做好宣傳工作,確保幼兒的探索活動順利進行。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常見工具,培養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2、透過目測區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並願意表達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各種食物:黃瓜、方肉、豆腐乾、青菜、胡蘿、蘋果、茄子、大蒜、切成兩半的西瓜等。

2、各種工具:湯匙、剪刀、小刀。

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食物。

師:你們知道它們的名稱嗎?孩子們認識大部分的食物,他們爭先恐後地說出名稱。說到大蒜時,有一個孩子說:“這是饅頭。”於是,教師就引導幼兒剝一剝,聞一聞,嘗一嘗,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得出“這是我們吃過的大蒜”的結論。

2、預測“大變小”的可能性。

師:我們能把這些食物裝進瓶子裏去嗎?

引導幼兒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如有的幼兒不會表達,只是一個勁兒地點頭,教師就有意識地引導他用語言表述;有的幼兒已能清楚地說出“能”或“不能”,教師就進一步引導他說說“爲什麼”;個別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能說出:“瓶子太小,東西太大。”

師:怎樣才能把東西放進去呢?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反應適當地運用一些動作提示,以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工具。當幼兒看到教師將食物剪小時,興奮地拍起手來:“變小了!變小了!”

3、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幼兒嘗試運用各種工具使食物變小,並把食物放進瓶裏。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並幫助幼兒記錄。剪刀可以剪菜葉,但剪不動菜梗,於是忙忙又去拿刀。史文一直用刀切胡蘿蔔。京海用勺予舀西瓜。星星嘗試用刀切蘋果,不小心切到了手,破了一點皮。星星說:“我很勇敢的,不哭!”教師邊觀察幼兒操作,邊用琅琅上口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如:“變變小,放進去。”由於小年齡幼兒常常用語言指導動作,所以他們會邊操作,邊和教師一起重複,這有利於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理解“大”“小”的概念。看到有的幼兒用剪刀將菜葉剪小,教師便有意識地提問:“你用什麼把什麼變小了,有的幼兒在工具選擇上存在問題,如他們用剪刀剪土豆,用湯匙切菜,教師便引導幼兒嘗試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麼比較容易“變”。有個別幼兒自始至終使用一種工具,教師便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大膽試用其他工具。在操作過程中,教師十分注意幼兒行爲習慣的養成,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幼兒放回原處,要幼兒用抹布擦手等,並及時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

4、師幼共同探討。

①討論問題一:你是怎麼把食物放進瓶裏的?

有的幼兒說:“我把它變小了。”教師便進一步提問:“你是怎麼把它變小的呢?”引導幼兒回憶操作過程,幫助幼兒說出工具名稱,較清楚地表達過程,教師以繪畫的形式爲幼兒記錄。

②討論問題二:刀是什麼樣子的?刀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少,也是有一定危險性的工具。當教師和幼兒一起回憶刀是什麼樣子時,一些孩子說出“刀是很快的”,有兩個幼兒用手指着刀最鋒利的地方,表現出“很可怕”的樣子。

教師透過繪畫(如圖),強調刀有“很鋒利的一面”,提醒幼兒要用刀的這一面來切東西,但不能去碰。同時,引導孩子們觀察幼兒園裏用的刀和家裏用的刀有什麼不同,並告訴孩子教師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裏切萊的刀有危險,不能玩。教師還準備了一份告家長書,及時將活動資訊告知家長,以便家長爲幼兒提供安全的工具,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點評

運用工具,模仿成人的動作,是兩歲半幼兒非常熱衷的活動。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做中學”的理念設計了這一活動,並在活動中體現了教育目標。值得稱讚的是教師十分耐心地幫助幼兒運用他們能理解的圖畫形式做記錄,這爲幼兒將來自己記錄作了很好的鋪墊。教師還有意識地在活動過程中貫穿安全教育、家園合作理念,以確保幼兒在一個安全、健康的環境中獲得發展。

託班教案爸爸的大手2

【設計意圖】

爸爸是孩子孩子最親近的人之一,爲了增進父子之間的感情,設計這一節活動課。讓孩子感受父親的偉岸,感受父親的本領,併爲自己的父親感到自豪。

【活動目標】

1.能判斷、比較手的大小。

2.能說出爸爸大手的本領,爲爸爸感到自豪。

【活動準備】

1.爸爸和寶寶在家裏一起準備好材料(在A4紙的左側畫上爸爸左手的輪廓,寶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裝飾紙張的四條邊,在右下角寫上寶寶的名字),帶到班上分組擺放的各桌上。

2.每桌一個小盤,一塊抹布,盤中放一塊浸過紅顏色的溼海綿。

3.《大頭兒子小頭爸爸》歌曲磁帶、錄音機。

4.幼兒用書第1冊第2—3頁。

5.儘量請爸爸來園參加活動。

【活動重難點】

重點是讓寶寶判斷比較手的大小。

難點是讓寶寶說出爸爸的'本領,爲爸爸感到自豪。

【活動過程】

1.手指律動,引起興趣。

與寶寶圍坐在一起,做手指律動操,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2.引導寶寶尋找自己爸爸的大手印。

教師出示一個大手印。

“老師這裏有一個大手印,是哪個寶寶的爸爸的?你能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嗎?”

“你是怎樣找到自己爸爸大手印的呢?你們把爸爸的大手打扮的真漂亮啊。”

讓寶寶從桌上的手印中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

3.啓發寶寶說說爸爸大手的本領。

(1)請寶寶將自己的小手放到爸爸的手印上,比比大小。

“寶寶和爸爸,誰的手大,誰的手小?”

(2)鼓勵寶寶講講自己爸爸大手的本領。

“爸爸的大手會做什麼事情呢?”

“爸爸的大手能做這麼多事情,可真厲害啊。”

“你們的爸爸棒不棒啊,你們的小手什麼時候能像爸爸一樣呢。”

4、手掌印畫:大手拉小手。

“寶寶喜歡爸爸的大手嗎?我們怎樣才能和爸爸拉拉手呢?”

“咱們在爸爸手掌旁邊也印上自己的小手掌吧。”

播放背景音樂《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引導寶寶將右手手掌在海面上輕輕按幾下,在爸爸的大手旁印上自己的小手印。

5、親子活動。

爲進一步讓寶寶感受爸爸大手的力量,體驗親子游戲的快樂,設計親子游戲“運西瓜”。

爸爸在場的可與寶寶一起做遊戲,不在的利用家長聯繫欄介紹遊戲規則。

【活動延伸】

1.幫助寶寶將作品貼到牆飾“大手拉小手”專欄中。

2.帶寶寶看幼兒用書,引導寶寶講講自己和爸爸的事。

2.幼兒園託班音樂教案:大拇指

目標:

1、學會分辨大拇指和小拇指,並熟悉它們的名稱。

2、初步學習跟唱歌曲,能根據歌詞內容做相應的手指動作。

準備:

1、錄音機及錄有《大拇指》的磁帶。

2、雙手的大拇指與小拇指分別畫上逼真的笑臉。

過程:

1、出示畫有笑臉的大拇指和小拇指,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客人,你們想知道是誰嗎?那讓我們先請出第一位客人!它是誰?

大拇指:“我叫大拇指,小朋友們好!”幼兒:“大拇指好!”

師:第二位客人也來了,看看是誰呢?

小拇指:“我叫小拇指,小朋友們好!”幼兒:“小拇指好!”

2、採用拇指對話表演的方式熟悉歌詞。

(1)熟悉第一段歌詞。師:大拇指和小拇指今天要來我們班找朋友,你們知道它們想找誰做朋友嗎?(幼兒自由發言)它們要找另外一個大拇指和另外一個小拇指。到底有沒有找到呢?我們來看看吧!(師邊表演邊朗誦歌詞。)

(2)提問:大拇指找到朋友了嗎?它們見了面,是怎樣打招呼的?(小拇指的提問同上)

3、初步學唱歌曲。

(1)聽錄音範唱一遍。師:大拇指找到朋友後,可開心了,還唱起了歌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2)師範唱一次。師:哇!它們唱的好聽嗎?王老師也想唱了,你們聽聽王老師怎麼唱的吧!

(3)幼兒初步學唱,並能初步根據歌詞內容做相應的手指動作。

師:你們想學大拇指唱歌嗎?那我們一起來學學!

(4)個別幼兒表演。

4、學唱“小拇指”。

小拇指:你們唱的真好聽,我也要唱,我也要唱。

師:你們聽,小拇指也想唱了,讓我們一起陪小拇指和它的朋友唱唱吧!

5、遊戲《找朋友》。(請一幼兒躲起來,集體幼兒邊唱邊問,該幼兒邊唱邊做答)

3.幼兒園託班音樂教案:大貓和小貓

幼兒發展水平現狀分析:

小小班的孩子年齡小,對成人的依賴思想重,爲了讓孩子較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我們班的幾位老師常常哼唱着歌曲,營造一種快樂、輕鬆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下我們發現班裏的孩子很喜歡聽老師唱歌,更喜歡模仿,但由於年齡特徵,在活動中的隨意性較大,特別是不會控制自己聲音的大小,常常會大聲的叫喊,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一、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學習控制自己聲音的大小。

2、學唱歌曲,樂於參與歌曲表演。

二、活動準備:

大貓、小貓手飾人手一份,歌曲磁帶,錄音機,泡沫塑料地板。

三、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和孩子一起進行尋找遊戲,激發興趣,參與活動。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教室裏藏着一樣東西,我們一起去找出來,一人找一個,大家要悄悄地去找,千萬別讓它跑了!好,開始行動。

(二)基本活動:

1、集中注意力,進入主題。

師:你們真棒,把找到的東西舉起來讓我看看。我們來坐起,看看裏面是什麼?(注意孩子“貓”的發音)

2、啓發想象,進入主題。

(1)這兩隻小貓長得不一樣啊?(啓發孩子說出“一隻是大貓”、“一隻是小貓“)。

(2)大貓和小貓的後面有根橡筋?(引導孩子套在手上)。

(3)噓——聽!兩隻貓在唱歌(聽磁帶《大貓和小貓》歌曲)。

3、教師範唱,孩子聽。

4、孩子跟唱,教師注意聽孩子的發音,並給予指導。

5、孩子集體唱。教師以動作給予提示。

6、遊戲:大貓和小貓。教師注意個別指導。

7、多種遊戲,在遊戲過程中注意不要重複,可以用手的高低動作、聲音的粗細、體態動作的不同進行遊戲。並對孩子的表現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

8、活動小評。

四、活動延伸:

把大貓和小貓的手飾帶回家教爸爸、媽媽唱歌和表演。(讓孩子進行復習,讓家長和幼兒互動起來,同時也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參於的活動。)

託班教案爸爸的大手3

活動目標:

1、知道愛護小手,不玩尖利的東西。

2、知道手劃破後簡單的處理和保護方法。

活動準備:手受傷的小熊玩具

重點難點: 知道哪些東西尖利不能玩

活動地點:娃娃家

活動形式:小組活動

活動過程:

1、出示小熊玩具,透過故事匯入:“今天小熊在玩的時候可不小心了,弄傷了自己的手,它自己很疼,都快哭了!”

討論:

(1)這個小熊的手怎麼啦?(出血了)

(2)好好的小手怎麼會出血呢?(被東西劃破了)

(3)什麼東西會把手劃破?爲什麼?(玻璃片、針、鐵釘、鐵絲、剪刀等。因爲這些東西很尖,很鋒利。)

(4)啓發幼兒回憶:自己的手有沒有被劃破過,手劃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2、討論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手不受傷。(平時不玩剪刀、小刀、針、玻璃片、鐵片等尖利的東西。)小結:我們周圍有很多東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鋒利的,如果我們去玩這些東西,就會把手劃破,給自己帶來危險和許多不方便。所以小朋友們不要去玩這些東西,以免我們的手受傷,影響我們的活動和生活。

3、討論怎樣保護、處理小熊(或自己)受了傷的手。

(1)如果手不小心被劃破了,能不能用沒有洗過的手去捂傷口?爲什麼?(不能,因爲沒有洗過的手有細菌,會使傷口感染、化膿。)

(2)手受傷了怎麼辦?(如果擦傷了皮,要先清洗傷口,然後塗上紅藥水或紫藥水;嚴重的要找醫生處理。)

(3)手包紮後還要注意哪些事項?(不能把傷手浸在水裏,不能隨便揭掉包布,要按時找老師、醫生換藥等。)

小結: 如果我們的小手已經受了傷,就更要好好保護,這樣才能使它快快恢復健康,爲我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