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精選】中班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中班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並知道不該吃的不要吃,可以吃的東西不能多吃。(重點)

2、嘗試用簡單的話描述小豬去過的地方和身體發生的變化。(難點)

3、再猜猜想想中感受故事的趣味性,體驗大膽回答問題的快樂。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5、培養幼兒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意識。

活動準備:

小豬、卡片若干(水果類、蛋糕類、餅乾類、飲料類、超市類)

活動過程:

師生問好:小朋友們早上好!

一、談話匯入師:今天我們教室裏來了一位客人!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嚕嚕)小朋友跟嚕嚕打聲招呼吧!(小豬嚕嚕好)

二、理解故事透過觀察小豬先後去了哪裏?吃過什麼東西?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

(1)水果店,吃了很多紅紅的蘋果,小臉變成紅紅的了。

(2)蛋糕店,吃了很多黃黃的蛋糕,肚子變成黃黃的了。

(3)餅乾店,吃了很多綠綠的餅乾,小腿變成綠綠的了。

(4)飲料店,喝過很多藍藍的飲料,尾巴變成藍藍的了。

(5)超市,吃了一塊肥皂,肚子疼去醫院了。

讓幼兒瞭解故事的內容,並透過提問:"小豬最後到超市吃了什麼?爲什麼會去醫院?透過提問讓幼兒知道不該吃的東西不要吃。

三、出示小豬,提問:"你覺得嚕嚕是一隻怎樣的小豬?(貪吃的小豬)

1、想想小豬嚕嚕先後去過哪些地方,吃了什麼東西,身體哪裏發生了變化

2、透過故事的簡單講述引出問題:

(1)"小豬嚕嚕吃了什麼東西肚子疼?

(2)"肥皂是用來幹什麼的?

(3)"你還知道哪些東西不能吃?

教師小結—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不能吃的,如果不小心吃了就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危害。

四、 小結教師小結

小朋友們一定要記住小豬的話,小豬因爲誤吃了不該吃的肥皂,肚子疼對身體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老師要告訴小朋友在我們生活中有些東西可以吃,但不能吃多了,有些東西如果過了很長時間,過了保質期也是不能吃的,如果吃了我們的身體都會感到不舒服的五、活動結束小朋友今天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說說還有哪些東西不可以吃。或者是不能多吃,明天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教學反思

童話總讓人百聽不厭,它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人們對說話充滿美好的想象,幫助幼兒樹立良好的品質,激發幼兒的探索能力。我透過本節教學活動,激發幼兒神奇的想象力,讓幼兒感受一個又一個色彩斑斕的故事畫面,在這個活動中,我讓幼兒透過觀察畫面來感知畫面的背景、人物的動作,去發現人物身體的變化,並透過提問去排列故事的線索、閱讀理解漢字:紅撲撲、黃燦燦、綠瑩瑩等。孩子們都對前識字活動感興趣,也能大膽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看法,教育了幼兒平時不能貪吃。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專心傾聽並懂得遵循指示。

2、培養幼兒的注意力。

活動準備:

錄音帶、森林地圖、各種植物和動物小卡片、若干小獎品

活動過程:

一、傾聽故事《我知道》

故事講述的是小白兔什麼都不懂,卻總喜歡說:“我知道”,小白兔出去玩的時候分別誤把老山羊,小松鼠,刺蝟當成了狼。後來,當他真的遇上狼的時候卻又認不出,還被狼騙到了森林中差點被吃掉,幸虧小松鼠和刺蝟等趕來幫助,才救了小白兔。

1、小兔爲什麼差點被大灰狼吃掉?

2、聽別人講話,不僅要注意聽,還要聽清,聽明白。

二、傾聽遊戲《這是什麼聲音》,讓幼兒學習注意聽

播放錄有各種聲音的錄音帶,讓幼兒猜猜是什麼聲音,並適當地調低聲音。

小結:爲什麼有一些小朋友聽得出的聲音多,有些小朋友聽得出的聲音少呢?因爲聽得出的聲音多的小朋友注意聽了,認真聽了。

三、遊戲:《我會做》

聽指令做動作,讓幼兒除了學習注意聽,還要學習聽清,聽明白

1、當聽到老師指令時做出相應動作

2、幼兒熟悉遊戲之後適當加大難度,並適時對幼兒進行表揚和小結。

小結:能做對老師所說的動作的小朋友不僅注意聽清老師所講的話,還聽明白了

四、生活經驗講述。

1、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在什麼時候會注意傾聽呢?

2、小結:只有專心傾聽我們纔會聽懂別人講的話,從別人那裏知道更多的東西,而且注意傾聽別人講話也是一種禮貌。

五、綜合操作練習《大家一起來佈置》,讓幼兒學會遵循指示

發給幼兒每人一張大森林地圖,一套小動物卡片。當小朋友聽到老師那仔細聽出老師低聲發出的指令後,跑回自己位置把小動物卡片放入大森林地圖中相應的位置。給予按要求完成得即最快又準確的幼兒獎勵。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透過逐層遞進的方法成功地讓幼兒明白了“傾聽”的重要性,並初步學會了應如何“傾聽”,同時培養了幼兒的注意力。但在這次的活動中我有幾點不足之處:首先,在第二環節中我沒能預先判斷出幼兒由於生活經驗的缺乏,在我預先錄製好的聲音中有部分錄音幼兒聽不出來。其次,在生活講述環節中我沒對幼兒進行更爲深入細緻的引導,使得活動與生活的聯繫不夠緊密。

在這次的活動中,我首先透過一個故事讓幼兒很容易就明白了“傾聽”的重要性,並有了傾聽的願望,因此,在第二環節中讓幼兒帶着這一願望進行第一步“聽”的活動,在聽的過程中,我有意不斷地調低音量,以鍛練幼兒的注意力,這時我適時地表揚了個別細心聽的幼兒,但如果這時的錄音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聲音,效果會更好。接下來的第三個環節中更進一步地讓幼兒在聽的基礎上表現出所聽到的指令,我在這時發現幼兒對“聽”己產生了較大的興趣,便發出了較有趣味性的指令,更激起幼兒的興趣,如:扭扭你的小屁股,拍拍你的小肚皮等。在接下來的生活講述環節中,幼兒的發言也很積極,如果這時我能進行更爲深入細緻的引導,會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的。

中班教案 篇3

[目標預設]

1、讓幼兒透過動手操作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樂於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重點、難點]

1、讓幼兒瞭解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容易吸水,對物品吸水性有一定的理解。

2、感知水的流動性。

[設計理念]

本次活動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剛要》指出的: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並使他們感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教師應成爲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要時刻關注幼兒的行爲,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抓住教育的契機,爲幼兒的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創造寬鬆的探究環境。

[設計思路]

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探究的興趣,引導幼兒發現問題(水不見了)並探索原因;實驗、操作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容易吸水;將實驗結果進行交流並用圖表的形式表示出來。

[教學過程]

一、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1、猜謎語:(水)有樣東西用途大,無色、無味、透明的,魚兒愛在裏面遊,人們口渴喝個夠。

2、師:你們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到了是水。那好,今天老師要給你們表演一個關於水的魔術,你門想不想看?老師今天要給你們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想)

(1)老師這有一杯水和一個空透明杯子(沒有塞毛巾的瓶子),將杯子裏的水倒進瓶子,請幼兒猜猜水還能倒回杯子嗎?((哦,有水流回到杯子裏了)

(2)用一塊紅布遮住,換另外一個塞有毛巾的杯子,再倒一杯水進這個杯中現在老師要把水變沒,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將一杯水倒進另一個有毛巾的杯子裏,邊搖晃杯子邊說),然後把杯子倒過來,咦?水呢?到那裏去了呢?誰知道?

(3)請幼兒猜猜水到哪裏去了?

你們說出了這麼多答案,那那個是正確的呢?還是讓我來揭開祕密吧,閉上眼睛大聲數一、二、三,(幼兒數到三的同時把兩個杯子都拿出來,並把杯套取下來,讓幼兒看到原來是兩個杯子,發現不同,一個有毛巾一個沒有。)

3、比一比原來放進去的毛巾和現在的毛巾有什麼不同。(一條是乾的,一條是溼的) 有的小朋友說,水跑到毛巾裏去了,是不是真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把毛巾從杯中取出,擰一下,確實能擰出水來)得出結論:水被幹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來了。

4、請幼兒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還有哪些東西容易吸水,可以幫我們來變魔術。

二、讓幼兒自己進行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師:你們想出了這麼多東西,真不錯,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有棉花、石頭子、豆子、海綿等,你們可以用這些材料試試看到底誰能吸水。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水杯,你可以把你要做實驗的物品放進去,比如說毛巾(邊說邊作示範操作)把毛巾塞進去後舀一盒水從杯口倒進杯裏,再把杯子倒過來,看一看水是流回來還是被吸走?做完實驗後把結果記錄到你的實驗記錄卡上。(幼兒進行實驗,教師提醒幼兒實驗後記錄實驗結果)三、交流實驗結果,以圖表的形式表現出來。

交流實驗結果,教師進行總結:XX用太陽來表示乾毛巾能吸水,用月亮來表示石塊不能吸水;XX用"V"來表示棉花能吸水,用"X"來表示塑料花片不能吸水;老師也有自己的記錄方法,我用" √ "來表示XX能吸水,用" ×"來表示XX不能吸水。(在黑板的大記錄表上進行總結)請幼兒說出自己是用什麼材料變的魔術,水變不見了沒有?

四、請幼兒說說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麼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紙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臉;棉花做成棉籤,打針的時候用等等。

五、活動延伸在活動區中爲幼兒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導幼兒探索還有哪些東西容易吸水。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爲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引導幼兒透過實驗、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見了"的原因。還爲幼兒創設了一個變魔術的情景,透過一個神奇的魔術,不僅吸引住了幼兒的注意力,更激發了幼兒的探究慾望。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原動力和內驅力,它不僅能提高幼兒認知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還能使認知活動成爲一件快樂的事情。幼兒在強烈探究慾望的趨使下,主動地去探索"水不見了"的原因,並將獲得的經驗遷移到生活中,透過實驗、操作來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活動中幼兒不僅充分體驗到了發現的樂趣,而且使幼兒形成了善於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並樂於探索現象原因的探究精神。整節活動過程中幼兒完全融入到魔術師的角色中,處於一種積極的探索的狀態中,自覺的去尋找"水不見了"的原因,表現得很專注、很投入,而教師始終以一個引導者、支援者的身份出現,自始自終保證了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左、右,學習以自身爲中心區分左和右的位置關係。

2、透過遊戲,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3、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聰明表、智慧星、食物圖片、《健康歌》音頻、課件。

【活動過程】

一、激趣匯入,感知左右 (1)拍手遊戲,小朋友們喜歡玩遊戲嗎?喜歡的小朋友請舉手。

師:請不要把手放下,你舉的一隻手是左手,還是右手?

(分別給舉左手小朋友的戴上“聰明表”,舉右手的送上“智慧星”,作爲左、右的一種提示。)平時,你們的右手做些什麼事情呢?教師小結:右手一般做拿筷子,握筆,刷牙,寫字等等。那舉起你們的左手,說說左手一般做些什麼事情?

【小結】對呀,左手,右手是我們身上的一對好朋友,只有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更快。

(2)體驗自身左與右師:左右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們看看自己身上還有這樣的好朋友嗎?誰來說一說?

(3)遊戲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二、“換座位兒“遊戲。

(1)音樂開始,小朋友邊聽音樂在椅子周圍自由做動作,小朋友聽仔細,音樂停下找椅子。

(2)音樂停止,小朋友迅速走到找到的小椅旁並坐好。

(3)請小朋友說一說:我的左邊是誰’我的右邊是誰?(或說一說:誰在我的左邊,誰在你的右邊?)。

(4)同伴相互說一說:我的左邊是誰?我的右邊是誰?

三、聯繫生活,應用左右今天,我們學了一個新本領,認識了左右,小朋友真聰明,幫老師把食物擺到合適的位置好嗎?

1、請小朋友輕輕的到桌子上拿一種食物。

2、小朋友手裏拿的是什麼,報一下吧。

3、聽口令把它們擺上餐桌吧。

餐桌的最中間是一盤蘋果蘋果的左邊是蛋糕、右邊是可樂,上面是香蕉,下面是冰激凌香蕉的左邊是橘子,左邊是草莓冰激凌的左邊是桃子,右邊是梨餐桌擺好了,小朋友高興嗎?那我們也去休息吧!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透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中班教案 篇5

遊戲目標:

鞏固對顏色、形狀的認識。材料準備:氣球棒、大小毛球、廢舊包裝袋、即時貼、毛根。

製作方法:

1.將包裝袋剪出一大一小兩塊方形,重疊在一起(小塊的放在大的中間),沿中線捏皺,用透明膠紮起來,固定在氣球棒上。

2.在大毛球上畫出眼睛和嘴巴,然後把大毛球粘在氣球棒的頂端。

3.把毛根對摺,兩個小毛球分別粘在毛根的兩端,作爲觸鬚。把"觸鬚"粘在"頭"頂上。

4.用即時貼剪出蝴蝶的身體,粘在氣球棒上。最後用即時貼進行裝飾。

遊戲玩法:

準備各種顏色的花,或用不同的幾何圖形拼成的花。讓幼兒按老師(或同伴)的指示來找到相應的花。如:"蝴蝶蝴蝶飛呀飛,找到紅花做朋友。"或"蝴蝶蝴蝶飛呀飛,請找不是白色也不是紅色的花做朋友。"對大班下學期的孩子可以提出三維的要求,如"蝴蝶蝴蝶飛呀飛,請找白色的、有三角形花瓣的、裏面是黃色花心的`花兒做朋友"。教師可根據不同水平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亦可讓孩子來發出指令,提高遊戲的趣味性。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喜歡探索風車製作的方法,在做做玩玩中提高幼兒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

環境創設:

風車範例。正方形紙、剪刀、膠水、圖釘、鉛筆或小木棒等材料。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自主探索並製作風車。

活動難點:

四個角的粘貼方法。

活動過程:

一、好玩的風車。

——出示風車範例,玩風車遊戲,激發幼兒製作風車的願望。(結合識字:風車、轉動)

——風車是怎樣製作出來的?讓幼兒仔細觀察風車範例進行探討。

——教師鼓勵幼兒拆開風車範例,探索風車的製作方法。

——教師引導幼兒把握製作方法:用正方形的紙,沿着兩條對角線剪紙,只能剪到靠近中心的地方,剪出四個口,出現八個角,再將相隔的四個角粘貼到中心處。(隔一個角一粘)

二、做風車

——提供製作風車的材料,鼓勵幼兒邊研究範例邊製作風車。鼓勵合作研究。

——提醒幼兒:做一做,看一看,邊琢磨邊製作。

三、玩風車

——幼兒玩自己製作的風車,鼓勵分享玩風車,比

一比哪個風車轉動得好。

——研究自己製作的風車在轉動時是否有問題,幫助幼兒尋找問題的原因,嘗試修改。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當時在上本節課的時候在正好是秋天,這首兒歌也是根據秋天秋高氣爽,景色宜人,豐收果實的背景設計的本節課。

活動目標

1.瞭解兒歌的內容,學會有韻律地朗讀兒歌;發音清楚,讀準翹舌音。

2、、進一步熟悉水果,感受到學習兒歌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有韻律地朗讀兒歌,讀準翹舌音。

活動準備

1、 佈置果園的場景。(果樹)

2、圖片(七個阿姨、水果籃)、每位幼兒一個籃子。

3、兒歌圖譜

活動過程

律動:五隻小鴨

一、參觀果園

師:小朋友們,一年有幾個季節,誰能告訴我秋天是什麼樣子的?(秋高氣爽、景色宜人,真是個美麗的豐收的季節。)秋天果園裏的果子都成熟了,我們一起到果園去看一看,好不好?

幼:(有秩序地觀察果園)

師:小朋友們,這麼有秩序的參觀果園,一定有點累了,咱們先休息一下吧(幼兒落座)!

二、學習兒歌內容

1、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除了請大家來到果園,還請了一些客人來到果園,你們想不想知道她們是誰?(出示課件)

2、“請問剛纔是誰到果園來摘果了?”——阿姨

3、“有誰知道剛纔一共來了幾個阿姨?”——七個(出示圖片)

4、“七個阿姨提着什麼東西來摘果子呀?”——籃子

5、“誰能告訴我,你剛纔在果園裏都看到了什麼水果?”

6、完整的學習兒歌

7、“小朋友們,你們除了兒歌裏的這些水果之外,還知道哪些水果?”(創編兒歌)

三、音樂活動:《摘果子》結束課程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5.並理解5以內各數的實際意義。

2、能按數取物,按物取數。

3、懂得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數數是多少》遊戲卡中的數字卡1-5。

2、《送水果》遊戲卡。

3、幼兒水果遊戲卡。

4、《小熊操過生日》操作單(一)、(二)。

活動過程:

一、排序

1、打亂順序出示數字卡1-4,請幼兒爲數字1-4排序。

教師:這是數字幾?我們可以怎樣給它們排隊?爲什麼?

(幼兒可從大到小排,或從小到大排)

教師:數字4後邊應該是幾?

2、出示數字卡片5,引導幼兒認讀並辨認5的特徵。

教師:這是數字幾,它像什麼?爲什麼要排在數字4的後面。

二、遊戲:送禮物

創設小熊過生日的情境,爲小熊送禮物。

教師:小熊今天過5歲生日,你們想送他什麼禮物?小熊希望是用數字5來代表這個禮物的數量。

三、操作:送水果

1、出示《送水果》遊戲卡,練習按數取物,引導幼兒尋找、點數水果。

教師:小熊最喜歡吃水果,這有很多水果,請小朋友每人取出一種水果,數量爲5個。

2、出示數字卡片,幼兒練習按物取數,引導幼兒互相驗證"禮物"的數量。

教師:請小朋友互相數一數,水果的數量對不對,並找出相應的數學卡片,放在旁邊。

3、完成操作單《小熊操過生日》操作單(一)、(二)。

教師帶幼兒閱讀操作單,在幼兒完成操作單過程中及時鼓勵引導,並以大拇指粘貼作爲獎勵貼在幼兒的操作單上。

活動延伸:

將操作單放入活動區,請小朋友在活動區中繼續進行相互驗證操作單的正確與否。

教學反思:

教學活動的設計有利於幼兒探索、自主的學習,體現了以幼兒爲主體,改變過去數學活動中的教師爲主的教學模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特別是在幼兒想象5像什麼的環節上,給予了幼兒充分的思考時間,滿足幼兒想象的需求,對幼兒的發散思維的發展十分有利,使幼兒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本活動的容量較大,特別是後面的畫圓點環節,由於借班上課,忽略了對本班幼兒這方面能力的瞭解,使得時間過長,可將此環節作爲延伸活動,放入活動區進行。將此環節運用前面的水果卡片再設計一個小遊戲來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