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降水和乾溼地區地理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降水和乾溼地區地理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降水和乾溼地區地理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季風活動與我國降水量年際變化的關係,知道我國乾溼地區劃分的大致情況。

2、讀我國乾溼地區分佈圖,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3、使學生懂得在自然環境中,乾溼狀況與其他環境要素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辯證關係以及利用不同的乾溼狀況進行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點

1、乾溼地區的分佈。

2、我國降水量年際變化的成因。

教學難點

我國降水量年際變化的成因。教學方法

講授法與讀圖法相結合。

教學媒體

中國的乾溼地區分佈圖、中國年降水量分佈圖。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匯入提問)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伏旱出現在幾月份?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學生回答。

教師訂正)每年的7月、8月份,雨帶移至華北、東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則出現晴朗少雨的天氣。正值伏天蒸發旺盛,而降水不足,但此時恰值水稻生長旺期,極需水分形成伏旱。

(提問)1998年長江流域出現了伏旱嗎?

學生回答。

(教師訂正)1998年夏季,長江流域發生了特大洪水,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我們同學也積極爲災區捐物捐錢,貢獻了我們一份愛心,那麼爲什麼1998年伏天長江中下游地區沒有出現“伏旱”而出現了特大洪水呢?今天我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講授新課)1998年夏季長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導致了這個地區的年降水量猛增,遠遠地高於往年。也就是說,一個地區的降水量年與年之間並不相同,這就是降水量的年際變化。

(板書)二、降水的年際變化

(讀圖4。21)北京1951年至1980年的30年間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年,約多少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哪一年,約多少毫米?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北京在1951年至1980年30年間年降水量最多的是1959年約1400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1965年約250毫米。

(組織學生討論)(1)爲什麼北京的降水量年際變化大?

(2)爲什麼在1998年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特大洪水?

(教師總結)上述現象的形成與夏季風的強弱相關。若夏季風強,向北挺進快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多,南方降水就偏少;若夏季風弱,向北挺進慢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少,南方降水就偏多。因爲每年夏季風的強弱不同,所以北京的降水必然會出現年際變化。1998年長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就是因爲夏季風弱,向北挺進慢,7月、8月份雨帶仍停留在長江流域所致。

我們現在知道了夏季風既影響我國降水的地區分佈,還影響我國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

(出示景觀圖)江南的稻田、西北的沙漠圖。

(教師小結)南方以水田爲主,西北以荒漠爲主,二者的乾溼狀況不同、南方溼潤而我國的西北乾旱。

(提問)什麼因素導致兩地區乾溼狀況不同呢?

學生回答:降水不同。

(提問)是否降水量相同的地區,乾溼狀況一定相同呢?請結合我國年降水量分佈圖和我國乾溼地區周,找出與我國東北地區東部年降水量大致相同,但卻分屬於半溼潤或半乾旱的地區。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東北地區的東部屬於溼潤地區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蒸發量小,爲什麼蒸發量少呢?其原因是因爲氣溫低。

所以決定一個地區的乾溼狀況是要看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關係。當降水量大於蒸發量時,空氣溼潤;反之,則空氣乾燥。科學家把我國劃出四個乾溼地區。

(板書)三、乾溼地區

(讀圖4、22)我國有哪四大類乾溼地區。

學生回答。

(小結並板書)我國有溼潤地區、半溼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討論)(l)溼潤地區與半溼潤地區的分界線,大致接近於哪條等降水量線?

(2)半溼潤地區與半乾旱地區的分界線,大致接近於哪條等降水量線?

(3)半乾旱地區與乾旱地區的分界線,大致接近於哪條等降水量線?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輔導)(1)溼潤地區與半溼潤地區的分界線,大致接近於800毫米等降水量線。(2)半溼潤地區與半乾旱地區的分界線,大致接近於400毫米等降水量線。(3)半乾旱地區與乾旱地區的分界線,大致接近於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讀圖4、22)請同學找出溼潤地區、半溼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各自的分佈地區。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溼潤地區:秦嶺—淮河以南,東北三省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半溼潤地區: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南部、青藏高原的東南部。半乾旱地區: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的大部分。乾旱地區:新疆、內蒙古高原的西部和青藏高原的西北部。

(思考)在上述地區,人們是如何利用其自然條件發展生產的?

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溼潤和半溼潤地區,主要是我國的農耕區,秦嶺—淮河以南多利用爲水田,秦嶺—淮河以北半溼潤地區爲主的地區多利用爲旱地,半乾旱和乾旱地區主要是我國草原牧區。所以各地的自然條件不同,爲我們提供的生活和生產條件不同,我們在發展生產時,就要因地制宜,保護好當地自然條件和環境以達到可持續發展。

(鞏固新課)

(學生討論)

(l)爲什麼北京地區既要抗旱,又要防洪。

(2)爲什麼北京地區的降水會出現年際變化,對北京的經濟建設有什麼影響?

(3)能否在內蒙古高原廣泛地種植水稻?

(作業和練習)

(1)填充圖冊,第11頁作業。

(2)秦嶺—淮河是我國哪些溫度帶和乾溼地區的分界線。

板書設計

二、降水的年際變化

三、乾溼地區

我國有溼潤地區、半溼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