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地理溼地課件

 一、課標要求

地理溼地課件

1.舉例說明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

2.根據資料,分析某區域內存在的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瞭解區域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

 二、教學目標

1.能夠說明三江源地區高海拔的地勢,高寒的氣候,廣佈的雪山冰川,星羅棋佈的湖泊、沼澤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並能夠據此說明三江源地區是多條大河源頭的自然原因。

2.能夠根據三江源地區環境問題的圖文資料,分析三江源地區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理解保護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瞭解三江源地區保護江河源地與生態環境的成功經驗。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中華水塔”的重要意義;三江源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

2.教學難點

河流探源,保護三江源的意義。

四、教學策略

本課採用模擬“漂流瓶網絡交友”的方式匯入新課,透過上海王剛和青海卓瑪的網絡聯繫展開學習,學習內容層層遞進,最後水到渠成地達成建設和諧家園的共識。

 五、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學生蒐集相關資料。

 六、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情境創設:

希臘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如果將自己的心願寫在紙上,裝進透明的玻璃瓶,放入大海。瓶子載着心願飄向遠方,看到的人越多,你心願實現的可能性就越大。後來,人們稱這樣的瓶子叫“漂流瓶”。你見到過這樣的漂流瓶嗎?上海的中學生王剛在家鄉長江口岸邊就發現了這樣的一隻漂流瓶,瓶中還有一封信,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我住長江頭,親住長江尾,願與親相識,互賞家鄉景。──青海:卓瑪 QQ:……”好奇的王剛按照上面的QQ號碼和青海的卓瑪取得了聯繫,兩人成了QQ好友。

我們和王剛一起去卓瑪的家鄉看一看吧。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較爲感興趣的“漂流瓶的'故事”,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爲整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講授新課

環節一:賞三江源之景

師:爲了讓上海的王剛對家鄉有更直觀地認識,卓瑪給王剛發來了一段手機視頻。

卓瑪介紹說:“我的家鄉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這裏雪山連綿,冰川高懸,冰塔聳立;這裏湖泊星羅,沼澤密佈,小溪潺潺;這裏細草如毯,羽族炫翎,蹄類競驕……這裏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這裏是江河之源。”

【設計意圖】以觀看視頻的方式,化抽象爲形象,讓學生對三江源地區有較爲形象的直觀認識,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高原溼地──三江源地區的興趣。

環節二:析三江源之名

承轉:你知道卓瑪的家鄉三江源在哪裏嗎?

活動1:定位置

師:展示“青海省地圖”,並在地圖中描出三江源地區的位置。

生:三江源地區位於青海省南部。

活動2:析命名

多媒體展示發源於三江源的三條重要河流。

生:讀圖說出三江──黃河、長江、瀾滄江。

出示三江源地的模擬景觀圖,學生展示蒐集的相關資料。

黃河源:

黃河源是指龍羊峽水庫以上,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黃河流域範圍。涉及青海、四川、甘肅3省的6個州、18個縣,總面積約13.2萬平方千米。黃河源頭的面積雖然微不足道,然而它的影響卻不容小覷,牽動着整個黃河流域的生態發展。

長江源:

長江源,即長江的源頭,孕育了華夏的文明。位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環抱於號稱“亞洲脊樑”的崑崙山脈和青海、西藏交界處的唐古拉山脈兩大山脈之間。由於惡劣的自然環境,很少有人觸及,是科學家、探險者和環保愛好者神往的地方。景觀十分壯麗,雪山冰峯,無垠的草地,藍天白雲倒映在河水中,構成了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長江源頭被國家列爲自然保護區。

瀾滄江源:

瀾滄江,在中南半島又稱湄公河,是著名的國際河流,東南亞第一巨川,亞洲第六大河。源於青海,經西藏、雲南出國境,向南流經柬埔寨,于越南的南部注入南海,全程長4 500千米,中國境內河長1 612千米。源頭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西北,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涌曲。瀾滄江源頭區,地形獨特,自然景觀也非同一般。

活動3:說地位

師:爲什麼這兒被譽爲“中華水塔”呢?

生: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均來源於這裏。三江源地區如同一個巨大蓄水塔,長江、黃河、瀾滄江就像一條條“輸水管道”,源源不斷地向下遊地區輸水。因此三江源地區被譽爲“中華水塔”。

活動4:探原因

師:展示“中國氣候分佈圖”和“中國年降水量分佈圖”,三江源地區降水不豐富,爲什麼很多河流發源於這裏?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合作探究,並展示探究結果。

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每至溫暖季節,“固體水庫”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細流,進而蜿蜒彙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湖泊和沼澤是三江源地區重要的調蓄器,另外還有大氣降水,它們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水源源不斷,最終流入大海。

【設計意圖】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培養學生讀圖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並透過小組展示蒐集的資料和探究成果,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環節三:探三江之源

師:“不到長城非好漢”,來到三江源地區如果不探三江之源,那就太遺憾了。下面我們就模擬科學考察,探尋黃河源頭。

師:尋找黃河源頭,首先要了解黃河源頭的地區狀況。找出黃河源流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

生:黃河源頭區有這麼多源流,哪一條是黃河的正源呢?

師:確定河流源頭的原則──河流唯遠;流量唯大;多因素綜合考慮。

師追問:科學考察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在追溯河源的過程中,我們的考察活動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生甲:因爲支流衆多,尋找長度最長、流量最大的河流比較困難。

生乙:在源頭區,沼澤廣佈,水域較大,確定源頭究竟在哪裏也很困難。

生丙:不同季節冰川融化的地點會有變動,確定河流源頭比較困難。

生丁:該區高山峽谷衆多、高寒缺氧、災害頻繁……

師:根據考察的結果,綜合分析,你會得出怎樣的結論呢?

生:黃河源頭爲卡日曲。根據河流唯遠的原則,卡日曲長於約古宗列曲;根據河流流量唯大的原則,卡日曲流量大於約古宗列曲;並且卡日曲流域面積大於約古宗列曲。

師:同學們做得非常好!更多大河的源頭在等着我們去探尋。我們還可以用這種方法,去探尋其他大河的源地,如長江、瀾滄江等……

【設計意圖】開展模擬考察,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發現過程,在探究中完成知識的學習,也能感受科學家科學考察的艱辛,培養積極探索、永不言棄的科學精神。課堂留白,給學生更多創新的空間。

環節四:護三江源之地

活動1:明特點

生:三江源地區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尤爲關鍵的地區。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溼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

活動2:看變化

師:看圖片,說一說三江源地區近幾年所發生的變化。

生:冰川逐年萎縮,湖泊、溼地面積不斷縮小甚至乾涸,草地沙化嚴重,野生動物銳減……使得“中華水塔”──三江源告急。

活動3:說影響

師追問:這樣的變化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小組合作探究一:三江源地區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生:加速了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直接關係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如果源區水源枯竭,黃河中下游會出現斷流,長江中游湖泊會萎縮,河流的含沙量將增大,中下游的生態環境嚴重退化。

師:真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啊!

活動4:明問題、析原因、找措施

小組合作探究二:三江源地區的環境問題、產生原因以及應採取的措施。

生甲: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逐年萎縮,直接影響湖泊和溼地的水源補給,湖泊、溼地面積不斷縮小甚至乾涸。同時,過度放牧、亂採濫挖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加速了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其中,水土流失加劇、草地沙化嚴重、蟲鼠猖獗、野生動物銳減等問題尤爲突出。

生乙:爲了保護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國家設立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目前,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採取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禁採砂金、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環境持續惡化的趨勢。

師歸納整理:

師:由於國家的大力保護,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環境持續惡化的趨勢,這也啓示我們,在發展經濟時要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

爲了保護三江源地區,共建和諧美好家園,青海的卓瑪和上海的王剛共同起草了一份倡議書

保護生態環境,保護“中華水塔”,義不容辭。雖然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我們共飲一江水,就是一家人。愛護環境,共建我們的和諧家園。

【設計意圖】透過四個活動展開學習,對事物的分析由表及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以倡議書的形式,昇華學生的學習情感,有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生態觀和人地和諧觀。

總結新課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三江源地區。透過閱讀圖表、查閱資料、合作探究,我們認識了“中華水塔”的重要意義,以及面臨的嚴重生態環境問題,也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一定要保護環境。我們一定要積極響應卓瑪和王剛起草的這份倡議書,環境就在身邊,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再現本節所學內容,便於學生整體把握本節課的知識,並能突出學習重點。

 七、教學反思

學生透過“賞三江源之景”“析三江源之名”“探三江源之源”“護三江源之地”四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能自然流暢地完成本節課的學習。

匯入環節的設計較爲新穎,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強,能在課堂一開始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製作視頻資源,把枯燥的課本知識轉化爲影像資訊,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組合作探究,化難爲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學生能夠在探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教師及時小結,學生能夠形成整體的認識。

課件的設計仍有諸多的不足,例如,課程內容做得還不夠精細,有可能會導致學生對部分知識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生的合作探究時間也有待於進一步調整,探究內容也還應進一步細化,力爭能夠在課堂上做到遊刃有餘。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究、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閱讀、思考和活動環節的設計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爲了完成課程任務,在這方面的處理上,沒有很好地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設計的關係,生搬硬套的痕跡較爲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有待於進一步改進。

標籤:地理 課件 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