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蘇武傳課文教案

教學目標

蘇武傳課文教案

知識與能力⒈瞭解班固的生平和《漢書》的撰寫體例。⒉疏通課文大意,歸納文言知識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⒈分析課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⒉探討蘇武的反抗方式的變化。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學習蘇武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和高尚的愛國情操,理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正內涵。教學重點分析人物性格,重點剖析蘇武的性格特徵,體會蘇武的人格魅力。教學難點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藝術技巧。

教學環節

教 學 內 容

教師手記(重點內容: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分類推進措施、學生可能行爲預見及對策等)一、匯入新課——指定學生複述課文漢武帝晚年,蘇武奉命出使匈奴,不巧卻碰上匈奴內部發生叛亂,由於叛軍內部有人告密,很快就被匈奴首領一舉殲滅。副使張勝因爲與叛軍頭領虞常意欲劫持匈奴單于的母親,因而單于遷怒所有漢朝史臣,無辜的蘇武也因此受到牽連。蘇武爲保名節兩度自殺,雖然未遂,卻堅定了單于要勸降蘇武的決心。單于先派了丁靈王衛律去勸降,沒有成功,他本人也被蘇武痛罵一頓。單于便將蘇武放逐冰天雪地的北海,讓蘇武放牧公羊,只有當公羊生下小羊的時候,蘇武才能回來。蘇武歷盡艱辛,渴了喝雪,餓了挖草根,不論坐臥起身都時刻拿着漢節。後來單于又派了投降匈奴的李陵去勸降,李陵雖與蘇武有故交,但最終還是沒有說動蘇武,卻被蘇武的民族大義感動得泣下沾襟。最後,漢昭帝繼位,漢朝與匈奴恢復邦交,在胡地呆了十九年的蘇武才得以回到自己的祖國。二、分析人物,總結手法㈠學生初步總結蘇武的人物性格。明確:忠君愛國、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忠貞不渝、堅韌不拔(答案不限)㈡教師引導學生從細節描寫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徵。⒈班固的《漢書》雖然在體制上承襲司馬遷的《史記》,但班固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藝術才華絕不遜於司馬遷。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非常善於抓住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的第二部分,找出這些細節描寫的'句子,說說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個性特徵。第二課時教學理念:⒈結合背景材料,深入理解人物特徵(學生展示自己瞭解的材料,教師適當補充)⒉讓學生走進歷史,走進文字,直麪人物,主動參與,挖掘探究,培養獨立的鑑賞能力,發展高中生自主獲取知識的願望和能力。⒊以鑑賞爲契機,培養民族精神,傳成優秀的傳統文化,涵養個人素質.⒋加強課程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開放課堂,讓現代視角與歷史視角融合;學生在古典文字的解讀中注入現代的意識,去體現出時代意識和創新精神;讓優秀的文化在新世紀綻放出光彩。★學生閱讀圈畫,教師巡視。第5段,衛律勸降蘇武時“舉劍擬之”,“武不動”,這“不動”兩字充分顯示了蘇武視死如歸的精神。當衛律以富貴誘惑他時,“武不應”,“不應”二字型現了蘇武“富貴不能淫”的高貴品質。

標籤:蘇武 教案 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