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愛心樹》語言教案

大班語言教案《愛心樹》

《愛心樹》語言教案

 設計背景

機遇以上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幼兒的實際問題,我們大班透過開展主題活動,爲大班幼兒提供各種活動應具備的自主、寬鬆的活動空間,學習的方式以各種活動爲載體,以合作探索爲特徵的共同學習,幫助幼兒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自己解決問題,爲今後上小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促進幼兒快樂與發展的同時,和孩子一起長大!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能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感想。

2、感受大樹那種無私的奉賢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種快樂。

3、體會親人朋友們如大樹般只有付出不求回報的關愛之情,學習在生活中關心他們。

 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大樹那種無私的奉賢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種快樂。

難點:切身體會大樹的只有付出不求回報的,學習在生活中關心爲我們付出的親人和朋友。

 活動準備

愛心樹大繪本一本 愛心樹flash 愛心粘粘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故事繪本: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本大書。

問:上面有什麼?請你猜猜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封面只有一棵樹,本來教師的用意是讓幼兒幼兒隨意的進行有關大樹的故事的猜想的,只要幼兒能夠講出一些就可以的,但是從課堂中幼兒的表現來看,發言的積極性不是很高,於是我些疑惑:大部分幼兒不是很主動的來講述的原因是什麼呢?借班上課對幼兒的情況不是很瞭解,是幼兒的原因呢?還是教師的原因?要不直接就引題:今天我們來看一本大書,然後直接講述故事。)

二、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這是一個大樹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聽這棵樹的故事。

2、 教師邊翻繪本邊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3、 提問:

——當男孩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他與大樹發生着怎樣的事情。

——時光流逝,當小孩子逐漸長大,大樹常常感到很孤寂,當男孩第二次來看大樹時他們進行了怎樣的對話?發生了怎樣的事。

(故事還是比較長的,男孩共有四次來到大樹下,每次都像大樹提不同的要求,教師爲避免幼兒幾次要求分不清楚,在講故事的時候,把故事分成兩段來講述,到第二次來大樹前發生的故事爲第一段。接着教師提問:基本是針對一些故事內容來提問題的,參與教師提問的幼兒集中與部分幼兒,是問題設計的問題嗎?上完課後一直在思考:或者我該把問題改成男孩要求大樹做些什麼,大樹又是怎麼來幫助男孩子的。)

——孩子又有很長時間沒有來看望大樹了。當他第三次終於又回來的時候,大樹與男孩又是怎樣對話的呢?接着又發生了什麼?

——又過了很久,男孩又來了,他們又說了些什麼,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第二段的提問,教師是這樣問的:第三次來到大樹下,男孩說了什麼?大樹又是怎麼做的呢?提的問題更直接了,參與回答的幼兒相對多一些,基本能把男孩與大樹的對話講出來。)

 三、透過給大樹取名,體驗大樹那無私奉賢的精神。

1、如果我們來給大樹取個名字?你覺得取個什麼樣的名字最合適?爲什麼?

(本來用意是想透過給大樹取名字,讓幼兒感受到這是一棵很有愛心,願意幫助人的樹。爲了防止提出問題後幼兒冷場,教師臨時提出小朋友可以相互商量一下。但是很多幼兒給樹取的名字都是很表面化的:盪鞦韆的樹,一個幼兒回答後很多幼兒都是類似的,如蘋果樹等等,教師應該對幼兒參與教師的回答首先表示肯定後再讓幼兒想不同的答案。有一名幼兒高說到了幫助人的樹。於是,教師提升:幫助別人說明她是一棵很有愛心的樹,但是還是覺得有些牽強,我想可能是我高估了幼兒,因爲有些孩子對如何取名字還是不太清楚的,如果把問題改成更直接的:你覺得這是一棵怎樣的樹?爲什麼?孩子的答案是不是會更多一些呢。)

2、(這是棵很有愛心的樹。)我們就叫它愛心樹,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她很有愛心。

 四、欣賞flash動畫,進一步體驗大樹不求回報的奉賢精神。

1、邊聽教師講述故事,邊欣賞flash動畫。

當大樹付出自己的愛心時,大樹的內心是怎樣的?

(flash動畫,幼兒欣賞時是很專注的。大樹的愛心表現在哪些地方:幼兒有提到了,把蘋果給孩子,把樹枝給孩子蓋房子,把樹幹給孩子做船,讓孩子坐在樹墩上)

3、師小結:當男孩從大樹身上帶走蘋果,大樹很快樂?砍走樹枝,大樹很快樂砍走樹幹,變成光禿禿的樹墩大樹還是很快樂。其實付出愛心也是一種快樂呀!

 五、情感遷移,體驗親人朋友們大樹般的關愛之情。

1、其實在我們小朋友身邊也有像大樹一般默默地爲我們付出愛心的。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 你能說說他們是怎樣爲你付出愛心的呢?

2、“我們的爸爸媽媽等長輩和許許多多關心和愛護我們的朋友都是這樣一棵棵無私的大樹啊!不斷努力地滿足我們,讓我們感到人生的快樂和幸福,纔是他們最大的心願啊!”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親人爲自己付出的故事。

(因爲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而且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長輩確實爲幼兒做了很多,幼兒在講述的有很多事例,教師予以及時的肯定。)

3、我們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等長輩和許許多多關心和愛護我們的朋友爲我們付出了那麼多,你準備怎麼來回報他們呢?讓幼兒說說準備爲自己的長輩做些什麼事,獎勵幼兒愛心粘粘紙。

(透過獎勵愛心粘粘鼓勵幼兒在生活中進一步學着關心那些、愛護自己的長輩。因爲只是在嘴上說說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幼兒這樣說了要在生活中也這樣做是非常難的,所以這也是本堂課的難點。)

 附:教學反思

這是一個由一棵有求必應的蘋果樹和一個貪求不厭的孩子,共同組成的溫馨,又略帶哀傷的動人故事:這是一則令人心醒動容的寓言——在“施”與“受”之間,也在 “愛”與“被愛”之間。故事的文字純樸直白,簡潔明瞭,講述耐人尋味的`故事,講述一段深沉的愛,一種無私的給予和奉獻,令人在百讀不厭中細細體味蘊藏其中的愛的哲理,禁不住流下熱淚。

這是一本經典的圖畫書,它以簡單利落的黑白線條勾勒形象,沒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給人巨大的想象空間,而文字的佈局也富有動感,圖文的配合非常融洽,簡單的線條,簡單的文字,簡單的故事,卻擄獲了無數讀者的心。

整個活動在感動中結束,姚果果說:我想哭了。劉智遠說:太感人了……我也在一遍遍的試讀着感動着。

 一、賞讀封面,觀察環襯。

這本書很特別,除了封面是綠色的其餘是黑白色,因此引起了幼兒的質疑。

(1)賞讀封面。

讓幼兒說說自己看到封面上畫的是什麼?而後猜想故事可能發生了一件什麼事?着嫩嫩的綠色看了之後又什麼感覺?小朋友想象力很豐富,能完整的吧封面上的小孩、蘋果、樹編成一件事進行猜測。

(2)觀察環襯。

大片的白色讓你想到了什麼?看後你有什麼感覺?小朋友說想到了天空,覺得很乾淨;想到了雪,覺得很好玩。他們還不會與封面進行聯想。

二、讀文賞圖以問題激發想象

故事分爲三塊。

第一塊重點出示第三頁:讓幼兒大膽猜猜,小男孩每天跑到樹下幹什麼?圖畫的空白處給幼兒很多想象的空間,他們遷移平時的故事中的經驗,同時出現4幅樹和小孩玩耍的畫面,讓幼兒感受到大樹和孩子之間的快樂時光。

第二塊討論:爲什麼大樹會覺得快樂,小朋友被故事中的情節所吸引:胡恆說:因爲大樹犧牲了自己幫助了別人。楊帆說: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趙普陽說:大樹很有愛心。當看到大樹被男孩一點點的索取,只剩樹根,小朋友都情不自禁的說:“好可惜”“好可憐”當我開啟後面的課件好多幼兒神情緊張,覺得不可思議。

第三塊談談自己對愛心樹和小男孩的看法,小朋友情不自禁的說這個小男孩“太過分了”,“真貪心”“很自私”……

 三、聯繫生活激發情感

在生活中,有誰也像這棵愛心樹一樣給你快樂,給你幸福,給你愛心呢?孩子談到的更多的媽媽,老師,他們傾其所有爲孩子奉獻自己的一切我好感動。

你願意成爲這樣一棵不斷付出,不斷給予的大樹嗎?在共同的“我願意”的迴應中結束教學。

一切都是那麼感動。

標籤:愛心 語言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