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中班趣味性體育公開課教案(通用5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班趣味性體育公開課教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趣味性體育公開課教案(通用5篇)

中班趣味性體育公開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練習追逐跑和躲閃,提高幼兒對信號迅速作出反應的能力。

2、在追逐躲閃遊戲中,讓幼兒體會身體運動帶來的樂趣。

3、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觀念。

重點與難點

控制好自己的身體,既能較快速度地擊中他人,又能靈活地躲避他人的攻擊。

材料與環境創設

1、塑料袋若干,請幼兒用各種顏色紙剪成自己喜愛的圖案裝飾口袋。

2、把舊的掛曆紙卷緊成紙棒。

3、夾子若干、小鼓一面。

設計思路

1、大班幼兒已能熟練掌握各項基本動作,身體的協調性也發展得較好。因此怎樣在活動中增加遊戲的角色,情節,增加動作的難度,以提高幼兒身體的靈活性和反應的敏捷性,是本次活動主要設計思路。

2、大班幼兒,對玩追逐遊戲最感興趣,且會“樂追不疲”,教師必須注意適當地掌握練習的時間和活動量,照顧好體質較差的幼兒。

3、在激烈的追逐遊戲後,不要讓幼兒馬上停下來站隊,而是適當輔助一些放鬆動作,使幼兒身體逐漸恢復到平靜狀態。注意幼兒運動量大小的變化。

活動流程

扮演角色活動身體—提供材料自由探索—難點練習重點指導—遊戲結束放鬆身體

1、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1)教師啓發:“我們來做-個小熊玩泡泡的遊戲,小朋友都來做小熊,每隻小熊拿一個塑料袋,往裏面吹氣,吹成一個大泡泡,把口袋打個結繫緊就成功了。然後把泡泡往天上拋,看誰拋得高。”

(2)全體幼兒吹氣、系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往上拋塑料袋,教師,旁觀察指導。

2、提供材料、自由探索

(1)教師啓發:“我們小熊除了把泡泡往上拋以外,還可以怎麼來玩泡泡?要和別的小熊玩得不一樣。”

(2)全體幼兒探索各種玩泡泡的方法。(頭頂、胸夾,手拍、腳踢等)教師觀察,重點輔導什麼玩法也不會的幼兒。

3、難點練習,重點指導

(1)全體幼兒把泡泡系在腳踝上,相隔,定距離站好,聽老師的鼓聲節奏單腳跳或雙腳跳。鼓聲停,幼兒迅速互相追逐,設法去踩他人腳上拖着的泡泡,以不被人踩中爲勝。

(2)全體幼兒把泡泡用夾子夾在身體背後,手持紙棍,相隔一定距離站好,聽老師的鼓聲節奏慢跑或快跑。鼓聲停,幼兒迅速用手中的紙棍敲擊對方身後的泡泡,以擊中他人者爲勝。

說明:若對方雙手抱頭,則表示在休息,另一方就不能追逐。

4、遊戲結束,放鬆身體

(1)全體幼兒做“泡泡”,教師手持兩根長紙棍來敲,紙棍敲到誰,誰就到旁邊休息一次。

(2)全體幼兒聽“熊跳舞”音樂,做放鬆動作回教室。

教學反思

活動以遊戲對泡泡貫穿始終,孩子們看泡泡、捉泡泡、說泡泡,他們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鍛鍊,在鍛鍊中提升,而且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

中班趣味性體育公開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願意用肢體動作表現各種動物的跳躍。

2、喜歡參與活動,體驗同伴間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動物胸牌(青蛙,兔子,母雞,小朋友等);

3、小鼓一個

活動過程:

一、激趣匯入:‘蹦’的聲音

師:聽到了什麼?

多媒體課件:“蹦”的.聲音

關鍵提問:你覺得這是什麼聲音?

重點關注:幼兒對聲音的合理猜測。

小結:這是青蛙跳起來,“蹦”的聲音。

二、感知模仿“跳”的動作

過渡:除了青蛙,還有很多動物會跳呢?

(一)動物跳

多媒體課件:小貓,兔子,母雞及其他跳躍的動作

關鍵提問:看看,誰來了?它是怎麼跳的?

重點關注:幼兒圖片的觀察,能否用語言表達不同動物的跳。

小結:小貓張開鬍子跳跳跳,兔子豎起耳朵跳跳跳,母雞張開翅膀跳跳跳。

(二)小孩跳

過渡:看到動物們跳跳跳,小孩也想來試一試。

關鍵提問:小孩是怎麼跳的?誰來試試?

你看到小孩是怎麼跳的?

重點關注:幼兒能否用肢體動作表現不同的跳躍動作;同伴之間的互動。

小結:小朋友會各種各樣的跳,有的單腳跳,有的雙腳跳,有的會轉圈,有的分開併攏跳……

(三)一起跳

過渡:跳一跳,心情也變得更加快樂啦,讓我們心情跳起來吧。

說明:

1、教師出示不同動物的胸牌,幼兒模仿其跳躍動作;

2、教師用“XX跳,XX跳,XX跳完XX跳”等語言組織;

3、第一遍無音樂,第二遍有音樂。

三、拓展體驗:“動物跳”的遊戲

過渡:我們來玩個“動物跳”的遊戲吧

(一)看視頻

關鍵提問:錄像裏的小孩是怎麼玩這個遊戲的?

重點關注:幼兒能否透過觀看視頻瞭解並表達遊戲規則。

小結:遊戲規則是4名幼兒每人選擇一個動物胸牌,代表一種動物;教師指定一幼兒開始,被指定的人根據其身份,邊跳邊說:“XX跳,XX跳,XX跳完XX跳”;被叫到的那名幼兒,跳起來重複指令,以此循環,沒接上的幼兒被淘汰,最後留在場上的幼兒勝出。

(二)玩遊戲

重點關注:幼兒的肢體表現及反應力

延伸: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跳呢?等會兒把你們想到的小動物也加入到遊戲中玩一玩吧。

中班趣味性體育公開課教案3

設計意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健康領域明確強調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各種動作的發展日趨完善,跳躍能力增強了很多,跳躍的遠度、高度和連續跳的持久性有了明顯的提高,此時便也是發展幼兒跳躍能力的關鍵時期。本次活動創設"小青蛙跳荷葉""小青蛙吃蟲子"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動形式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熱情參與活動,以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

怎樣讓中班幼兒有興趣地練習跳,並使其能夠在增加動作難度的基礎上鞏固跳的技能,是當前中班跳躍類體育活動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於幼兒來說,青蛙是他們所熟悉的、喜歡的,賦予幼兒"小青蛙"角色來練習跳的動作,不僅有利於訓練其各種跳的動作,而且有助於激發其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本次活動對幼兒動作訓練的內容主要是蹲跳、原地縱跳,能鍛鍊幼兒的肌肉力量、四肢配合的協調性和關節的靈活性,具有極大的價值。

活動目標:

1、透過探索模仿青蛙跳的動作,學會蹲跳、原地縱跳,掌握正確的起跳和落地姿勢。

2、樂於參加體育活動,體驗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增強自信心。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綠色卡紙做成的荷葉若干。小青蛙頭飾每人一個。一段較活潑的音樂。

2、環境佈置:用綠色卡紙佈置一個池塘,"小池塘"旁邊一塊小空地作爲田地。場地要求平整。

3、知識經驗準備:幼兒認識青蛙,對青蛙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慣有大概的瞭解。教師熟悉如何模仿青蛙蹲跳、跳起來吃蚊子的姿勢。

活動過程:

(一)進場:

熱身運動,教師引導幼兒模仿一些動物的動作:蝸牛慢慢地走,螃蟹橫着走、小鴨子搖擺着走、小兔蹦蹦跳、小鳥左右飛。

(二)引導幼兒自由探索:

1、教師透過提問,引導幼兒自由探索青蛙跳的動作。

師:"剛剛我們模仿了很多小動物走路的動作,今天我們來模仿一個新朋友——小青蛙。小青蛙是怎麼行走的呀?"師:"哦,小青蛙是用跳的呀,那青蛙是怎麼跳的呀?"鼓勵幼兒想出各種青蛙蹲跳的方法,

2、請幾個幼兒進行示範,試一試。

(三)鞏固動作經驗:

1、教師示範蹲跳,引導幼兒注意動作要領:雙腿要用力蹬,落地的時候要往下蹲。

2、引導幼兒練習蹲跳。

師:"那現在我們來當回小青蛙,把蹲跳的本領學好。"每個幼兒戴上頭飾,開始自由練習,教師觀看幼兒動作是否到位,提醒幼兒注意起跳和落地的姿勢,及時糾正做錯動作的幼兒,再次給予示範。

3、創設情景"小青蛙跳荷葉",鞏固蹲跳的動作。

師:"現在我們把本領學好了,我們到池塘上玩跳荷葉吧。記住了,要從一片荷葉跳到另一片荷葉上,不要掉進水裏了。音樂響起的時候再開始跳哦,音樂停的時候停下來。"播放音樂,幼兒開始跳荷葉。

4、音樂停止,師:"小青蛙們玩累了,我們先在荷葉上休息一下,放鬆放鬆吧。"

(四)遊戲"小青蛙吃害蟲"師:"休息一下,發現肚子也餓了,我們到田裏去捉害蟲吃吧。小青蛙是怎麼捉蟲吃的呀,誰來試一試?"請幾個幼兒示範模仿青蛙縱向跳吃蟲子。教師進行引導,讓幼兒將動作做得更到位一些。

師:"那小青蛙們我們一起跳到田裏去捉蟲吃吧。等等小青蛙們吃飽了之後就跳回荷葉上做做放鬆運動,然後睡一覺。"教師參與其中,和小朋友一起學青蛙原地縱跳吃蟲子,及時提醒幼兒糾正錯誤動作,強調安全注意事項,防止碰撞。同時關注孩子們的體力狀態,適當調節孩子的活動量。

(五)結束部分:

師:"吃飽了,小青蛙們都回到荷葉上放鬆放鬆,好好睡一覺。"教師帶領幼兒做一些放鬆舒緩的動作,拍拍腿,甩甩手腳,最後靜靜地"睡覺",使原來興奮的神經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的狀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中班趣味性體育公開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了解並掌握幼兒園實用隊形、口令練習知識;

2、(技能目標):掌握隊列隊形練習常用的術語、基本知識、動作要領和練習方法。透過練習能熟練運用口令指揮隊列隊形練習,並能初步形成體育教師最基本的組織能力和職業技能。

3、(情感目標):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加強審美能力以及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達到改善人際關係等方面的綜合效益。

教學重點:

1、口令的訓練與運用

2、團隊合作與集體榮譽感的培養

教學難點:

1、隊列、隊形的組織

2、口令下達的準確無誤教材分析:

隊列隊形練習是幼兒園體育教學中規定的必修內容,是幼兒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內容。幼教專業學生透過隊列隊形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隊列隊形練習知識,技術技能,還可以培養學生喊口令和指揮調動隊伍的能力,合格的幼兒園教師,應能組織好幼兒園體育教學和各項體育活動,並能正確運用隊列和體操隊形的變換來組織好幼兒各項集體活動。

幼教班的學生今後的工作崗位在幼兒園,在幼兒園無論是體育課的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隊列隊形的組織和變化貫穿於課的各個環節,所以說它是銜接體育課各個環節的紐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它還是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幼兒園集會等集體活動的組織保證,也是對學生進行作風培養、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徑。

教學意圖:

本堂課透過隊列隊形教學使學生養成迅速、準確、協同一致的習慣;嚴格執行命令,遵守紀律的習慣;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培養吃苦耐勞的頑強意志,使學生在思想上、作風上、行爲上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快節奏、高效率對人才的要求。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促進身體良好生長髮育。發展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提高身體素質。培養學生自控能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由於教學中口令與動作不斷地變化,因此能提高學生注意力迅速轉移的能力。透過教師與學生輪流指揮的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組織指揮能力,從而發展學生智力。加強“組合功能”。透過隊列隊形練習,把不同性格、不同興趣、不同愛好的學生組合在一起,透過教與學的過程,加強學生間的相互瞭解,建立感情,增進友誼,透過比賽增進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和團隊榮譽感。

教學流程如下:

集合整隊→宣佈課的內容→觀看幻燈片瞭解課的內容→遊戲→新課匯入→知識點自學檢測(課外作業檢測)→口令學習→分組學習→任務演練→總結教法:講解示範、自主練習、集體練習、分組練習、個人練習

學法:討論、情景、角色、體驗、探究、展示、應用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準備部分

(一)課堂常規:

1、到指定地點集合;

2、檢查人數、服飾;

3、師生問好,宣佈課的內容、任務及要求;

4、安排見習生,開始上課。

(二)分組與遊戲:(我們是最棒的)

全班同學分成四組,四個幼兒園團隊,設有園長一名,金牌老師一名,班主任一名。

二、基本部分

(一)知識點學習:

1、隊列、體操隊形的講解;

2、隊列和體操隊形的基本術語(自學檢測):

A(列:路:翼:)

B(正面、後面、間隔、距離、隊形、隊形寬度、隊形縱深、橫隊、縱隊、方隊、基準學生、排頭、排尾、伍)

3、隊列隊形的教學內容與練習

A(立正!稍息!向(左)右看————齊!以XX爲基準,向中看————齊!向左(右)———轉!)

B(原地踏步———走!齊步————走!左(右)轉彎走!立定)

(二)佈置任務:

口令練習(立正!稍息!向(左)右看————齊!以XX爲基準,向中看————齊!向左(右)———轉!原地踏步———走!齊步————走!左(右)轉彎走!立定)!)

(三)分組練習組員間輪換喊口令,輪換指揮與組織

(四)任務演練園長大比拼

(五)點兵點將

三、結束部分

備註:知識點學習由教師打分,分組練習自評,園長大比拼、點兵點將由自評與互評相結合。

(二)佈置課外作業

二列隊形、一列和二列隊形、步幅、步頻知識點學習

(三)宣佈下課

中班趣味性體育公開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在遊戲中控制自己的身體,在規定時間內努力做到一動也不動。

2.能根據指令變換模仿動作,體驗體育活動的快樂。活動準備:

1.自制“摩棍”一根,口哨一隻。

2.地面上畫好寫有數1—10的方格。

活動過程:

1、玩民間遊戲“我們都是木頭人”。

幼兒集體念兒歌,扮演木頭人,“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木頭人,不準說話不準動”。要求幼兒唸完兒歌后做一個造型動作,在規定時間內不準動。

2、師幼共同玩遊戲“魔法師”。

(1)教師手持“魔棍”,口唸“變變變,變變變,變成長鼻子大象”,幼兒扮的“木頭人”馬上“變成大象”,模仿大象行走。“魔法師”巡視,變得不像的用“魔棍”一指,這個幼兒便停止動作,還原成“木頭人”。遊戲中“魔法師”不斷髮出“變成小馬”“變成小兔”等指令,“木頭人”按指令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聽到“魔法師”吹口哨,“木頭人”就要停止動作。

(2)“魔法師”組織“木頭人”玩跳數字遊戲。引導“木頭人”按照1—10的順序跳。如跳錯,“魔法師”就把他“定”在原地不動。

(3)“木頭人”跳舞。播放節奏明快的音樂,“木頭人”隨音樂起舞,“魔法師揮動魔棍”,音樂停止,木頭人擺好造型不動。

(4)隨着音樂,魔法師送“木頭人”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