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677頁《買球》。

教學目的:

1、透過買足球、買籃球這一情境,讓學生經歷8、9的連加過程,編制8、9的乘法口訣。

2、引導學生髮現口訣的規律。

3、記憶8、9的乘法口訣。

4、能熟練的運用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經歷8、9的連加過程,編制8、9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能熟練的運用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學校要舉行運動會了,老師讓小明和小強到商店買東西,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師投影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情景圖。說說小強和小明在做什麼買球。揭題,板書課題:買球。

二、自主探索,編制口訣。

1、填表格。

1)讓學生觀察圖,說出發現了什麼數學資訊。

2)小強和小明每人都提了一個問題,請你說出來。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估計學生會提出1個、2個、3個足球/籃球要多少錢?

3)填表格。

先讓學生說說算一算的做法,然後讓學生獨立填表。

4)反饋

展示學生的結果,讓學生說出自己填表的過程,和想法。讓學生看圖說一說,一個皮球/籃球8/9元,兩個皮球

2、自主編制8、9的口訣

(1)讓學生獨立編制口訣,完成課本的填空內容。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口訣。

(2)班內反饋

師展示口訣。學生齊讀口訣。

3、記憶口訣

讓學生試着記憶口訣,重點記憶後二句。

師生對口訣。學生同位之間對口訣。

4、現口訣的規律

讓學生觀察8、9的乘法口訣,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繫。

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看法。

讓學生想想其它的相連兩個數的口訣之間有什麼聯繫,學生思考後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師小結在乘法口訣存在這樣的關係相連的兩個數,有幾個幾,它們的結果就多或少幾。

三、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1、課本77頁練一練第1題對口令

師生之間對口令:師:一隻螃蟹生:8條腿

學生同位之間對口令。

2、課本77頁第2題

大家感覺記憶口訣有困難嗎,老師這裏有一種可以幫助我們記憶口訣的方法,大家看,這是什麼(師伸出雙手)我們就用手指來幫助記憶9的乘法口訣。

(1)師首先示範,做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讓學生仔細觀察,並讓他們試着往下做。如果學生有困難,師繼續示範。

(2)讓學生同位之間互相做。

3、課本77頁第3題

全班分成兩組,比賽完成此題。一組做前兩列,另一組,做後兩列,在一分鐘內完成。先讓學互相檢查,然後再在班內反饋,並說出用的口訣。

4、課本77頁4題

(1)讓學生觀察圖,說出數學資訊。

(2)獨立完成第1、2小題,反饋時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3)讓學生在小組中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

5、課本77頁第5題

讓學生仔細觀察算式,說出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用口訣算出得數。

師用第一題做例題講解,其餘的讓學生獨立完成,反饋時,重點讓學生說出如何想的,用了哪句口訣。

四、總結

1、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2、你在這節課的表現如何?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又有什麼失敗的地方?

3、你所在的小組表現如何?哪個小組表現的最棒?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內容:

花園

教學目標:

1、結合全體情境,提出並解決與倍有關的數學問題,培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透過解決問題的活動,進一步體會倍與乘、除法運算的聯繫。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含義。

教學難點:

倍的逆向思考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今天的天氣真不錯,老師帶大家一塊去花園走走,呼吸新鮮的空氣好嗎?這幾天天氣真好,空氣清新,我們一起到美麗的花園去看看吧!

二、問題探究

1. 理解圖意(出示掛圖課件)

師: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花園,大家看到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數學資訊?

生彙報

2. 提出問題

3.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呀,根據收集到的這些資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說給你的同桌聽。

指名彙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問題。

4. 解決問題

⑴師:如何解答這些這些問題呢?請大家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獨立解答問題。你們先畫一畫再算一算

⑵組織學生交流彙報,同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師:誰來解答第一個問題呢?

師:這二個問題誰來解答?

4、教師小結

師:同學們回答得真不錯,觀察一幅圖時,我們要從多角度去發現問題,找出數量之間的關係,正確理解題意,列出算式解決問題。

三、體驗感悟

師: 剛纔在大家的問題提得真好,解答的同學也回答得十分準確。老師真爲你們高興。現在老師再考考你們。

師:請同學翻開課本第73頁。

師:一起解決。誰先來說說題意。

四、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1,2,3,4題

第1、2題:畫一畫,算一算。

完成在書上,集體訂正。

第3題:讓學生收集正確資訊,提出問題並解答

生彙報

師:同才大家討論得十分激烈,請同學們來說說你們小組有哪些獲?

第4題:讓學生自己估計,測量,讓後填寫

師:老師這兒有兩條繩子。一條是紅繩,一條是黑繩。請你們先估計它們大約有多長?

師:再量一量實際有多長,然後解答問題,並列出算式。

(學生獨立做完,再反饋)

師:除了用除法解決這個問題外,還有其它的辦法嗎?

(以黑繩的長度爲單位,量一量紅繩的長,量的次數就是所求的答案。)

生讀題

五、小結

師:這節課,大家都學得不錯,誰來說說你在本節課學會了什麼?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統計數據,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1格代表2個單位),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透過對學生身邊有興趣的事例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和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 教學準備:統計表,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統計圖.

同學們,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學習統計的一些知識,今天農老師來考考你們,看誰記得最好?

二、激趣匯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

2.農老師也喜歡看動畫片,今天給你們帶來幾位你們喜歡的朋友,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出示)你們喜歡它們嗎?現在農老師非常想了解,在這四個動畫人物裏面,咱們班喜歡哪個動畫人物最多?喜歡哪個動畫人物最少?你們想不想知道?

師:那我們就來統計一下,咱們班喜歡這幾個動畫人物的情況。(板書課題)

三、自主探究,體驗統計。

1.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數據。

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統計的一些知識,知道了收集、記錄數據的一些方法。誰能說說都有些什麼方法呢?(可以用畫圓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畫“正”字的方法統計……)

現在我們要統計全班同學喜歡動畫人物的情況,選用哪種方法最快,哪種方法最好?老師給同學們提供一種方法,統計到哪個動畫人物,你喜歡你就站起來,坐着的同學數數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細心,不要多數、漏數。(全班討論)

師:剛纔記錄喜歡畫人物情況的程就叫“統計”(板書課題)我們把統計的數據填到表格中,這張表格就叫統計表,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知道喜歡各種動畫人物的人數,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歡哪個動畫人物的人數多,喜歡哪個動畫人物的人數少,還可以整理成什麼?

生:……統計圖

2.引導學生透過生成的數據,讓學生動手畫統計圖。

①請同學們先觀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幾?先標上數據。

②學生動手作統計圖。

3.小結:當統計的數據較大時,我們可以用1格表示2個單位。

4.根據畫好的統計圖回答問題。

①從這個統計,我們知道了什麼?

②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③假如下次我們班要放動畫片,我們應該選擇放什麼動畫片?

四、應用實踐,鞏固新知。

①從這個統計圖你知道了什麼?

②假如你是超市的經理,你打算怎樣進貨?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根據需要透過多種渠道收集、整理有用的數據。

2、初步學會收集數據,會用劃正字、畫豎槓等方法進行數據的記錄。

3、初步學會數據的整理,能獨立完成統計表。

過程與方法:

學生初步經歷數據的收集、分類計數等統計過程。

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與同伴合作統計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產生學習統計的興趣。

教學重點: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統計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根據統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並整理分析數據。

教學準備:課件、學習單

二、制定依據:

內容分析

《統計表初步》屬於“數據整理與概率統計”板塊,是小學數學二年級第一學期的內容。本教學內容的前繼知識是計數和分一分,透過生活中的分類計數引入統計,讓學生初步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統計過程,並根據統計結果口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其後繼內容是條形統計圖(一)(二)、折線統計圖等與統計表內容相匹配的,更爲形象呈現數據的“數據描述”部分的教學內容。此外,《統計表初步》這一教學內容作爲一個教學載體,能讓學生在情境中聯繫生活實際,從相關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在過程中體驗數學化繁爲簡的思想、分類的思想並提升統計分析能力。

2、學生實際

學生雖然第一次在數學課堂上接觸統計的知識,但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已有統計的感知,這節課上學生把本課所學的統計知識與實際應用相聯繫起來,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有新發現,同時爲下節條形統計圖埋下伏筆。

教學過程

時間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5分鐘

創設情境

1、情境:這是青青草場的15只小動物,這是慢羊羊村長,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慢羊羊村長說了什麼吧?

(播放PPT)

(1)提出疑問

小動物們喜歡的有哪些水果呢?每種水果,慢羊羊村長應該準備多少呢?請拿出課堂學習單,在1號表格上來記一記。

(2)投影反饋,進行比較

2、再次體驗

(1)嘗試記錄

剛剛記錄的時候大部分小朋友記錄得比較凌亂,那麼接下來請在2號表格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來記錄一下。

(課件播放)

(2)投影反饋,全班交流

小結:小朋友們你們真棒,想出了這麼多種記錄方法,我們可以用符號來記錄,可以用數字來記錄,還可以畫“正”字。

集體觀看

交流記錄方法:

用符號記錄:劃小豎槓、打勾、畫☆、畫愛心

集體記錄

個別交流

預設:

畫“√”的記錄

畫圈來記錄

畫槓法來記

寫數

劃“正”字等等。

創設動畫情景,這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能激發學習興趣,也能調動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數據的收集,讓學生能初步感知統計的用處。

18分鐘

探究新知

(一)數據收集、記錄

1、學習統計方法

(1)劃“正”字法

接下來,小巧要向我們展示了她的記錄方法,大家看一看,是什麼方法?與某某小朋友一樣,小巧也要向我們展示“正”字記錄的好方法。

= 1 xGB3①首先我們來書空一下這個“正”字。誰來幫她介紹一下正字法?

= 2 xGB3②這種方法,你們學會了嗎?那我來考考你們。(PPT呈現題目)

(2)畫豎槓法

小丁丁也想向我們介紹一種方法,叫做“豎槓”法。

= 1 x GB3①誰能看懂它表示的意思?

= 2 x GB3②這種方法,你們學會了嗎?那我來考考你們。(PPT呈現題目)

揭示課題

我們可以用小丁丁和小巧畫豎槓和畫正字的方法收集記錄數據,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統計。

3、再次體驗

請把課堂學習單拿出來,看3號表格,我們大家選擇畫正字或畫豎槓的方法,再次爲慢羊羊做記錄,這次爲了使我們的記錄比較順利,你們可以不要擡頭看,只用耳朵聽,小手記,準備好了嗎?

(課件播放)

(1)集體校對

(2)有15個小動物,你看看你統計得對嗎?有沒有多數或漏數?

(3)小結:記錄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用劃正字和畫豎槓的方法進行記錄,不但方便,而且我們算起來會更快更準確。

(二)數據整理

1、認識統計表

剛纔我們把這些數據都收集記錄好了,那我們怎麼樣清晰地把這些數據呈現給慢羊羊村長呢?現在我們就要把這些數據整理成一張表格。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統計表裏都有些什麼呢?

小動物最喜歡的水果情況

種類

香蕉

蘋果

草莓

只數(只)

7

3

5

這是統計表的標題

這一行是它的種類

這一行是它的數據

像這樣就成了一張簡單的統計表。你們發現把它做成一張統計表之後,有什麼好處嗎?統計表裏統計的對嗎?有沒有多或漏?

2、再次揭示課題

剛纔我們小朋友啊,先確定了一下水果的種類,然後在用畫一畫,寫一寫的方法,把這些數據進行了記錄和整理,最後形成了這樣的一張統計表,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和統計有關的知識,來讀一下課題——統計表初步。(齊讀課題)

個別回答

集體判斷

個別回答

集體判斷

集體記錄

集體校對

透過小巧和小丁丁的介紹,集體學習“正”字法和畫豎槓圖法,讓小朋友學會正確的數據收集和記錄的方法。

再次透過動畫情景,讓小朋友用所學的新的記錄方法進行記錄,加深學生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透過動手做並交流使學生體驗用“正”字、畫豎槓統計的方法。

介紹統計表中各部分的名稱及表示的含義。(標題、項目、人數)

此活動讓小朋友感受到數據的完整性,感受到部分數與總數之間的關係,會用總數建議記錄的正確性與否。

10分鐘

鞏固新知

1、填寫統計表

開啟數學書,翻到第40頁,完成第二大題練習。

2、數據收集,完成統計表

剛纔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統計中的一些方法,接下來我們就要用我們學過的本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體育陳老師想請小朋友幫忙統計一下,這四項運動(拍皮球、跳繩、踢毽子、丟沙包)中,體育課上我們應該開展哪項運動呢?請小朋友們先收集記錄數據,再完成統計表。

獨立完成

說一說

透過兩道練習,鞏固對統計表的認識,能將記錄方式與統計表的數量對應起來。

透過讓小朋友完整地自己經歷數據收集、記錄,與整理的過程,知道在生活中應用統計表。

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到什麼?

板書設計:統計表初步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藉助現實的情境和活動,樹立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

2.能在具體情境下,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對生活的作用。

4.能夠與他人合作、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進行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本單元后,由教師自行設計的一節綜合應用課。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單元學習用八個方向來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這個內容對只有七八歲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對於我們重慶的學生來說,離生活實際比較遠(重慶是座山城,人們在生活中不常用東、南、西、北來表述方向),學生對方向的意識不強,學起來就更困難了。我在教學中十分注重爲學生創設每個人都能參與的活動情境。但當本單元教學結束時,我發現學生在地圖上辨認方向、描述方位比較好,但在現實中描述方位的能力並不強。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不是紙上談兵,更重要的是實際應用。於是,我充分應用教材中的現有資源,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了下面這節綜合應用練習課。在這節課中,我創設了動物園這一情境,把紙上的動物園真正搬到了教室裏,把桌子拉開,擺上好看的動物園各館區的圖,讓學生去當道路詢問員,並看實景畫出地圖。這樣,就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方向的現實意義。最後,我又讓學生自己設計學校,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設計,進行自評與互評,讓學生在評價中增強自信心,正確認識自我。

四、課堂實錄

學具準備:課件、大景點圖、小景點圖、固體膠、漂亮的不乾膠貼畫。

(一)創設情境

1. 你們能在這間教室裏辨認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嗎?回憶一下,早晨太陽從哪方升起?太陽升起的方向就是東方,其餘方向各是什麼方向?

2.小遊戲:師說生轉

面向東、面向西、面向北、面向南

(這個環節既是對知識的複習,也是下一環節的基礎。)

(二)實踐活動(動物園)

1. 課件出示情境

星期天,明明去動物園。走到門口,看見好多小朋友圍在那兒看什麼。明明上前一看,原來他們在看一則招聘啓示。我們一起看看要招聘什麼。

2. 招聘啓示

隨着重慶市旅遊事業的不斷髮展,到重慶旅遊的外地遊客不斷增多。本動物園接待的外地遊客也越來越多。爲了方便外地遊客的遊覽,本動物園準備招聘一批各館區的道路詢問員。要求:能用普遍話爲客人提供道路諮詢服務。年末將評選最優詢問員,發給本動物園的貴賓卡。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6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認識長度單位米和釐米、會用米、釐米量,認識線段 量、畫線段。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釐米)。

能力點:1、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5、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德育點:1、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樹立自信心。

6、養成認真、一絲不苟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1、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7、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

教學難點:1、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釐米)。

8、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透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透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釐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鬆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彙報量的結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鬆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麼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最好用什麼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釐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觀察,彙報。

A、數,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麼?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釐米,釐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釐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釐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釐米。還有哪段是1釐米?你發現了什麼?(每一大格都是1釐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用手比劃一下1釐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

2、認識幾釐米。

師:我們知道1釐米有多長,那2釐米、3釐米……又是多長?

問:2個1釐米是幾釐米?4釐米裏有幾個1釐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釐米的一段嗎?

3、用釐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釐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鬆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麼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蒐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在古代,沒有尺子時,人們用什麼進行測量?(手腳)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長度。

課後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釐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釐米。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釐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釐米。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米尺、軟尺。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7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對自己在本階段所學的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與反思。

2、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點:

歸納總結本階段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情操。

一、教學過程:

1、讓學生回顧本階段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2、學生分析回顧

3、學生自由發言(方向與位置、時分秒、乘法口訣二)

誰能詳細地說說

二、拓展延伸

1、 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數學卡片,請同學們幫老師算算,算得又快又對的同學獎他一個桔子。

出示卡片:

2.你們知道嗎,這些桔子是農場王叔叔送給我們的。王叔叔還邀請我們去他的農場參觀,你們想去嗎。他還給我們帶來了一張線路圖,你們能看懂嗎,誰來說說是怎麼走的。

3.學生說:

4.現在幾點了,我們出發吧。(請一名學生說出時間)

5.讓全體學生張開飛翔的翅膀,閉上眼睛一起飛。

6.出示農場圖

7.請學生認真觀察,尋找圖中的數學資訊和要解決的數學問題,並在小組內和大家交流,由小組長負責記錄同學們提出的數學問題,並大家一起解決。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一共摘了幾千克桔子?河裏有幾條魚?有幾朵花?30只小鳥住得下嗎?一個星期需要幾千克飲料等。

8.王叔叔還知道我們二(5)班的同學愛看書,買了很多書送我們,你們想知道是什麼書嗎?(出示書圖:)

但是叔叔要考我們幾個數學問題,你們有信心解決它嗎。

問題一:王叔叔買了一種書,正好用了54元,他可能買了什麼書?買了幾本?

問題二:王叔叔還用了20元買了三套書,他買的是什麼書呢?每個小組最少說出兩種方案。

小組合作學習尋找答案。

三.說說這節課你對老師的教學滿意嗎?對老師有什麼要求。

你有什麼收穫,說給大家聽聽。

四.遊戲(玩撲克牌)

遊戲規則:同桌一人出一張撲克牌,看誰先算出兩個數的積,撲克牌就歸誰。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8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初步理解每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2.藉助計數器掌握三位數的數法,並且在數數中加深對“十進關係”的理解。

3.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4.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啓蒙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會正確地數三位數。

教學難點

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計數器、例1中一、十、百、千掛圖、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觀察下面每組數是怎樣數的?

(1)71、72、73、74、75、76、……

(2)49、59、69、79、89、99、……

第(1)小題是一個一個地數,第(2)小題是十個十個地數。

2.99是幾位數?再添一個是多少?

二、揭示課題

100是幾位數?100以後的三位數該怎樣數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三位數的數法”。(板書課題:三位數的數法)

三、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教學“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十”。

①多媒體顯示一個“正方體”,問:這是什麼?幾個小方塊?

教師貼出1個小方塊的實物圖,並板書:一

②逐個顯示小方格,讓學生一個一個地數,從1數到10(這時進行多媒體動態演示:10個小方格靠攏成爲一條)。提問:多少個一是十?十里面有幾個一?

教師在小方塊的實物圖左面貼出一個木條實物圖,並在下面板書“十”。

③剛纔我們是幾個幾個地數?多少個一是十?

板書: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十;

(2)教學“一十一十地數,10個十是一百”。

①提問:現在屏幕上有一個十,我們能不能一十一十地數呢?

②隨着屏幕上木條逐個出現,學生一十一十地數,當數到九十時,老師提問:幾個十了?再添1個十是幾個十?是多少?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貼出“一百”的木塊實物圖,並板書:一百。

③我們是幾個幾個地數,多少個十是一百?

板書:一十一十地數,10個十是一百;

(3)教學“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

①現在我們能不能一百一百地數呢?(板書:一百一百地數。)

②誰能一百一百地往後數?

學生數數時,屏幕上逐層出示木塊圖,當數到九百時,提問:再添一個百是幾個百?是多少?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隨後貼出“一千”的木塊實物圖,板書:一千。

③多媒體快速重現從一百數到一千的動態畫面,強調“10個一百是一千”,並進行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以上教學過程,貼圖形成如下板書:

(4)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理解“相鄰”的含義。

“百”和“千”是我們新認識的計數單位,它們是互相挨着的鄰居,所以我們說它們是相鄰的計數單位。(板書:相鄰)

想一想:“百”和哪個計數單位也是相鄰的?“十”和哪個計數單位相鄰?

(5)理解“十進關係”。

十里面有10個一,10個一是十,我們就說十和一是十進關係。(板書:十進關係)

一百里面有幾個十?10個十是多少?百和十是什麼關係?

百和千是什麼關係?爲什麼是十進關係?

以上過程,形成如下板書:

你能用一句話概括每相鄰計數單位之間是什麼關係嗎?

(6)教師簡要小結:一、十、百、千都是計數單位,它們每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都是十進關係。今後可以根據需要,用不同的計數單位數數。

2.教學例2。

(1)初步瞭解計數器。

仔細觀察計數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麼位?第二位呢?百位是右起的第幾位?請你在自己的計數器上找出千位。

(2)出示例2第(1)小題。

教師在計數器上演示,邊撥珠邊數數,一百零一、一百零二、……,當數到一百零九時,提問:再撥一個珠子該怎麼數?

教師邊撥珠邊說明,再加一個珠子時,個位上就有10個一,10個一是十,這時要撥去九,進上一。

當撥到一百一十九時,教師提問:接下去該怎麼撥?一百一十九後面的數是多少?

學生在自己的計數器上再練習一遍,要求邊撥珠邊數數。

(3)出示例2第(2)題。

重點講清從一百九十九到二百的撥珠過程,引導學生觀察這時各個數位出現的變化。

3.學生看書,質疑問難。

四、鞏固練習

1.教材第22頁例2下面的做一做。

採取邊練邊講的形式進行,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練習六第1題。

五、課堂小結

提問:(1)本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

(2)透過本節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六、佈置作業

1.10個一是(),10個十是()。

10個一百是(),10個一千是()。

六百九十九前面一個數是(),後面一個數是()。

和八百相鄰的兩個數是()和()。

2.從六百七十八數到八百一十。

七、思考練習

有30個桃,最少拿出幾個後,就正好平均分給7個同學?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9

教學內容:

撥一撥(書24頁)

教學目的:

1、在活動中激發讀、寫數的興趣。

2、在數學活動中對大數有具體感受,發展數感 。

3、透過在計數器上撥珠的活動“理解萬以內數的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

教學重點:

理解萬以內數的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

教學難點:

萬以內數位順序。

教學準備:

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數位順序表: 你知道它們是怎樣排列的嗎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萬位。

2、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

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

二、新課

引入:今天我們繼續來撥一撥、數一數生活中的大數。

㈠教學撥數

第(1)題,教師板書“二千九百三十二”

① 教師讓學生在自己的計數器上撥出這個數學,撥好的同學請舉手。

② 學生舉手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撥的,爲什麼是這樣撥?然後提問學生怎樣讀這個數。

③ 讓學生一個一個地數,數到三十二。整百整百的數數到九百 接着整千的數數到二千

④說一說2392中有幾個千,幾個百 幾個十 幾個一

⑤要求學生先4人一組一起數,一起撥。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⑹ 教師讓學生開啟書本第24頁自學撥數,(九千零四十)(一千零一)自習後,教師請學生到教壇前當小老師指導大家撥。

㈡。教學讀數、寫數

學生試着讀撥出的數。然後將這些數進行分類。

1、第一類:不帶0的數。

(1)學生再讀讀數,然後將數出示在計數器上。

(2)抽學生代表說說數的讀法,該怎麼讀?爲什麼這樣讀。

(3)每人寫一個不帶0的數,請同桌讀一讀。然後抽幾桌彙報。

2、第二類:中間帶0的數

(1)老師將這兩個數先後出示在計數器上,要求學生先讀數,再說說這個數的組成,你發現了什麼?

(2)小結:讀中間帶0的數的方法;不管中間是幾個0,都只讀一個0。

(3)出示只有中間帶0的數,讓其他小組的學生讀。

3、第三類:只有末尾帶0的數

(1)派代表說說這類數的讀法,老師歸納。

(2)出示你所寫的數,讓其他學生讀。

4、第四類:中間和末尾都有0的數

(1)讀一讀、說說方法,老師小結。

(2)出示一個代表所寫的'數,看誰讀得快,學生自己讀後,抽生讀。

(三)你撥我寫

⑴撥出書上 看一看上的數 並試着寫一寫

⑵寫數時要注意什麼?

(1)每位是幾就寫幾。

(2)哪個位上什麼也沒有,就用零補足

(四)總結讀、寫數的方法。

三、強化訓練

1.書24頁認一認 撥一撥 簡單介紹算盤

2.書26頁 第3題

(1)指導學生觀察圖,讓學生髮現這裏有100塊糖一袋,有10塊糖一袋。

(2)學生按要求獨立完成。

(3)說說自己是怎樣算出來的。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五、課堂檢測

975、( )、995、1005、( )、1025

997、( )、( )、1000、1001、( )

3800、( )、4000、4100、( )、( )

板書設計:

讀數時

(1)每一位上的數字是幾就讀幾,並跟上計數單位。

(2)中間有一個或兩個、三個零,只讀一個零

(3)不管末尾有幾個零都不讀

寫數時

(1)每位是幾就寫幾。

(2)哪個位上什麼也沒有,就用零補足。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0

課題:認識釐米用釐米量

教學內容:教材第3頁及第4頁做一做,練習一第1、2題。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透過量一量,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

觀念,體會1釐米的實際長度。

(2)學會用直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

過程與方法

透過實際測量與交流,瞭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

突破方法:透過學生動手操作突破重點。

難點;體驗1釐米的長度,並形成直觀印象。

突破方法:透過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演示。

學法: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圖釘、刻度尺、小木棒、紙條、鉛筆、練習本、墨水瓶盒、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老師節就要到了,我們班布臵教室掛拉花時發現差了截,同學們準備用彩紙補做一條拉花,還要做多長呢?我們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麼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結論:測量的工具不同,長度標準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爲了準確的測量,人勻發明了帶刻度的尺子,我們今天就來認識“釐米”並用“釐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板書:認識釐米用釐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釐米。

①認識刻度尺。

大格、小格、數字和釐米。

0刻度線

②認識1釐米。

1釐米有多長(從刻度0到刻度1是1釐米,從刻度1到刻度2是1釐米,從刻度2到刻度3也是1釐米)

③認識刻度尺上的幾釐米。

從刻度0到刻度2是幾釐米?4釐米有幾大格?請同學們說一說。學生彙報。

(2)用釐米量。

①每人發一張紙條,先估計大約有多長,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說一說是怎樣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線對準紙條左端,紙條右端對着數字幾,就是幾釐米)

③課件演示測量紙條過程。

④測量下面物體的長度。

數學書的長、寬,鉛筆的長。

三、拓展延伸,學會應用

(1)完成“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集體訂正。

(2)小組使用完成練習一的第2題,量完後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認識釐米用釐米量

(1)認識釐米

認識1釐米從刻度0到刻度1

認識幾釐米

(2)用釐米量

教學反思

本課亮點在於:

1、讓學生參與本課的目標制訂。

2、體現兩個轉變,1釐米長度答案的多樣化,從0刻度線開始或從任意刻度線開始量。

3、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足之處在於:目標提出後沒及時將學生的問題歸類。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認識加、減混合運算式題,掌握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式題。

2、能看圖列出加、減混合算式。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認真做題,計算正確、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5、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掌握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記住第一次的運算結果。

【教具準備】

例題圖,口算卡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醜小鴨動畫片斷,你看過這個故事嗎?醜小鴨講的是它在小時候因爲長的醜處處被人欺負,後來經過自己頑強的努力終於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那你知道美麗的白天鵝生活在哪裏嗎?今天我們請來了白天鵝爲大家做嚮導帶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教學天鵝例題1。看:湖裏有幾隻天鵝?演示:又飛來3只。現在呢?誰能說出完整圖意。

[演示:又飛走2只。說出正確圖意,然後老師演示完整圖意。湖裏有4只,飛來3只,又飛來2只,現在有幾隻天鵝?誰能把圖意完整的說一遍?你知道怎樣列式嗎?求先飛來3只,怎麼辦?]

一共有幾隻天鵝?怎樣列式?(4+3)又飛走2只又該怎麼辦?

問:飛走幾隻天鵝?怎樣列式來表示飛走的2只?

[學生回答後老師在“4+3”的後面寫“—2”。]

師:這個算式們以前學的連加、連減有哪些不同呢?這個算式裏有加法也有減法,是加和減混合在一起,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式題(板書:加減混合)

這樣的算式讀做:4加3再減2。(學生齊讀算式一遍。)

[加減混合式題怎樣計算呢?你知道嗎?]

根據圖意想一想,先算什麼?

你怎麼知道先算4+3接着什麼?用哪個數減去2?誰能說說4+3—2的意義?演示課件,鼓勵學生把這道題計算過程說一說。

[這道題是加在前面,減在後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後再算7減2得5。]

2、教學天鵝例題2。

咱們再來看看另一個湖裏的天鵝吧。

演示:先有4只飛走2只,又飛來3只。學生在小組裏互相說出圖意,獨立列式後集體訂正。

[師: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減法,也是加減混合式題,要先算什麼?後算什麼?學生在書的方框裏填數,指定學生說計算過程。]

3、小結:同學們真聰明,看看我們學習的和前面學過的連加連減相比有什麼不同的嗎?

剛纔計算兩題都是加減混合式題,第l題是加法在前還是減法在前?先算什麼?第2題是加法在前還是減法在前面?先算什麼?

[概括:計算加減混合式題,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減法在前面就先算減法。像這樣的算式叫加減混合。]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67頁“做一做”題。

[指定學生說圖意。指名列算式。]

問: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接着學生計算,填方框裏的數。做完後訂正。]

(2)做練習十五第1題。

[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說題意,邊講邊填,集體訂正。學生說計算過程。]

四、課堂練習

1、練習十五的第2題。指導學生規範書寫算式。

2、練習十五的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五、總結:加減混合運算應怎樣計算?

【教學反思】

我首先用醜小鴨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匯入新課,然後演示天鵝飛來又飛走或飛走又飛來的過程,讓學生形象的感知加減混合算式的具體含義,從而掌握了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和方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2

 《鏡像對稱》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三課時(第69、7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 知道鏡像對稱圖形的特點。

2. 透過學生活動,正確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

鏡子、教科書第71頁的開放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玩一玩鏡子,創設情境

1.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玩一玩鏡子,好嗎?(每人一面小鏡子)

師:你在鏡子裏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書;我看到了黑板……

師:這是怎麼回事?

二、引導探索,體驗鏡像對稱的特點

1. 出示教科書第69頁的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這幅圖畫中,怎麼會出現兩棟房子、六隻天鵝?怎麼岸上有樹,水底也有樹?

(2)生:下面的房子、天鵝、樹是水裏的影子。

師:(放大房子圖)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嗎?它們的方向怎樣?

生:樣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師:其實這也是數學知識,是一種鏡面對稱。(出示課題)

2. 請學生用手中的鏡子做遊戲。

(1)發給學生只有半邊圖象的卡片,請他們想辦法猜出另半邊圖象是什麼?(小組活動)

小組彙報:用鏡子照;把卡片對摺……

(2)用鏡子照自己的臉並做各種面部表情,同時觀察鏡子裏的你面部表情的變化。

(3)出示教科書中第69頁的小朋友照鏡子圖(例3)

師:這位小朋友在幹什麼?鏡子裏面的小朋友又在幹什麼?

3.師說:“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照照鏡子吧,好嗎?”出示三面穿衣鏡,請學生在鏡子面前表演各種動作,同時請學生說出鏡子裏面的自己動作是怎樣的。(小組活動,教師參與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鏡子裏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鏡子裏的我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鏡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筆。

我往左走,走鏡子裏的我往右走。

學生任意做動作……

三、運用拓展

1. 判斷。哪個是你在鏡子裏看到的樣子?圈出來。(教科書第71頁第5題)

2. 找朋友。

3. 思考題:第71頁第1題、2題。

(1)看鏡子寫數

(2)看鏡子寫時間

四、小結評價

師:看,照鏡子、水面倒影等等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數學知識,你知道了嗎?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 學生透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辨認對稱圖形,並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 學生透過活動,發展自己的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3. 學生透過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進一步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能辨認對稱圖形,並畫出對稱軸。

教具準備:面具一個,樹葉、蜻蜓、蜜蜂、葫蘆等圖片。面具、透明膠、彩色紙、剪刀等。

學具準備:剪刀、彩色紙,尺子、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 情景活動,感知對稱。

教師出示左右不對稱的面具:今天,老師帶了一個面具來上課,大家看看,漂亮嗎?爲什麼?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一般來說,一個正常人的眼睛、耳朵等都是兩邊大小一樣,形狀也一樣的。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圖片,請大家跟他們打個招呼,好嗎?

教師在黑板上貼出一半,讓學生猜出是什麼後再貼出另一半。

你發現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

你怎麼知道他們的左邊和右邊是完全一樣的?(看出來的)

你們真能幹,是看出來的。對呀,觀察是學習的一種好方法。

教師演示兩部分完全一樣。

你能根據他們的特點給他們起個名字嗎?

教師小結並揭題:這幾個圖片,都是從中間開始,左右兩邊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的,科學家也給它們起了個名字,叫做對稱圖形。

板書並齊讀:對稱圖形。

二. 動手操作,探究對稱軸。

1. 剪一剪,議一議。

教師出示一棵聖誕樹。問:這棵聖誕樹是一個對稱圖形嗎?你能用剪刀剪出一棵象這樣對稱的聖誕樹嗎?

生動手剪,教師巡視,選出對稱與不對稱的各一些展示在黑板上。

師:你認爲哪些圖形是對稱的,哪些不是對稱的?請說說你是怎麼剪的?

生回答後,教師課件演示操作。

說說你想剪什麼?用剛纔的方法3分鐘內剪出一個簡單的對稱圖形,並同桌互相介紹展示。

2. 找一找,畫一畫。

請觀察一下,在這些對稱的圖形中你發現了什麼?(一條印、一條線或摺痕)

據學生回答,沿一個圖形的摺痕畫出對稱軸。指出:這條摺痕在數學上我們就叫它對稱軸。板書並齊讀:對稱軸。

對稱軸把對稱圖形分成了完全相等的兩部分。剛纔誰觀察到老師是怎樣畫對稱軸的?

誰能出來畫畫其他圖形的對稱軸?

在自己剪的圖形中畫出對稱軸,檢查評價。

3. 找一找,說一說。

在生活中你還看到過哪些東西是對稱的?生舉例。

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對稱的物體的圖片,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一下吧!(課件演示)

4.猜一猜,折一折。

課件出示一個長方形,問:它是對稱圖形嗎?猜一猜,它有幾條對稱軸?

師:到底有幾條對稱軸?請大家動手摺一折。

誰能演示給大家看?

再猜一猜,正方形有幾條對稱軸?動手摺一折。

誰能說說圓又有幾條對稱軸?

學生猜後,動手摺一折,比賽誰折出圓的對稱軸多。

圓的對稱軸有多少條?

你能動手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對稱軸嗎?在紙上畫。

小結:透過剛纔的折和畫,我們知道有些圖形只有1條對稱軸,有的有很多條,我們一定要細心觀察纔可以找出來啊!

三.拓伸延展,深化認識。

1. 米老鼠遇到了難題了,你願意幫助它嗎?課件演示:你能一眼就看出他們中哪些是對稱圖形嗎?

2.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學過的一些數字、漢字和英文字母也有很多是對稱圖形呢!就讓我們把它們找出來吧!(課件演示)

3.我心中美麗的對稱圖形。

師:看到這些美麗的圖形,你想不想再動手剪一剪?來吧,發揮你的想象,加上你靈巧的雙手,剪出一個更美麗的對稱圖形來吧,並且畫上對稱軸後在黑板上展示。(播放音樂)

生剪完後把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展示。

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剪的作品?

4. 今天我們認識了對稱圖形,你有什麼話想跟它們說嗎?

5. 這些對稱圖形的確很美,老師送給大家一個美字。(板貼一個對稱的美)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科書二年級(上冊)44頁例題和45頁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會描述線段的特徵,會畫線段。

2.聯繫學生生活的實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

教學具準備

學具:每人一根毛線、一張彩紙。

教具:吸管兩根(一曲一直)、課件。

教學過程

一、曲直對比,引入新課

1.師:出示兩根吸管(一直、一彎)你發現它們有什麼不同?

2.師:圖上的兩組小朋友在玩什麼?(一組跳繩、一組拔河)

兩組同學手中的繩子有什麼不同?

3.師:觀察你桌上的毛線,你發現什麼?(彎的)

二、動手操作,認識線段

1.變曲爲直,初步認識線段

(1) 師:你能想辦法把這根彎的毛線變直嗎?(板書:直)試一試。

(2) 請生彙報演示:你是怎樣做的?

若出現:A 用手捏住繩子的兩頭,拉緊繩子。

B只捏住毛線的一端,另一端讓毛線自然下垂。

討論:哪一種作法使毛線更直?

(3) 師: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就是線段。(板書:線段)

觀察同桌手中的毛線,哪一段是線段?互相指一指。

(4) 師演示:同學們捏住的毛線的兩頭,在數學上叫做線段的端點,線段有幾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

(5) 師:你認爲線段有哪些特點?(直,兩個端點)

2.實物感知,強化線段特徵

過渡:生活中有沒有一些物體的邊是直的,也有兩個端點的情況存在呢?

(1) 師示範: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邊,你有什麼感覺?

再用兩手去捏住邊的兩邊,你有什麼感覺?

小結:直尺的邊是直的,也有兩個端點,我們就可以把這條邊看作是一條線段。

(2) 師:你還能在課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兩個端點的邊嗎?

總結:直尺、課本、黑板的每條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

(3) 師:線段具有哪些特點?(直、有兩個端點)

3.根據特徵,自建線段模型

(1) 師:你能根據感受到的線段的特點,把它畫在紙上嗎?試一試。

(2) 全班交流:你是怎樣畫線段的?爲什麼這樣畫?

部分作品實物展臺下展示對比,讓學生根據線段特點進行判斷。

(4) 師適時示範線段畫法。師:線段就可以用這樣的圖形來表示。請學生用直尺畫一條線段。

(5) 依據線段模型練習。

P45第1題 說一說下面哪些是線段?

師:爲什麼是線段(不是線段)?

三、聯繫應用,拓展認識

1.P45第2 題 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作線段?

出示校園環境圖片,請學生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作線段嗎?根據學生彙報,軟件同時在該物體某邊上呈現出線段。

2. P45第3題 下面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1) 請學生指出某圖形橫向、縱向各一條線段的頂點,讓學生感受公共點。

(2) 師: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四邊形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五邊形是由五條線段圍成的,你發現了什麼?

3. P45第4題

(1) 用長方形紙任意折一下,觀察摺痕,你發現什麼?(CAI演示,摺痕就是一條線段)

(2) 請學生折一條比垂直摺痕長的線段,短的線段。(對不能直觀看出長或短的線段,引導學生比較)

4.P45第5題

(1) CAI出現兩個點,師:你能以這兩點爲端點畫出線段嗎?你能畫幾條線段?

(2) CAI出現三個點,並同時出現題目。

師: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是什麼意思?猜一猜畫出來是什麼圖形?

(3) 學生獨立練習,實物展臺展出,集體講評。

5.P45第6題

(1) 猜一猜你能畫出幾條線段?畫一畫。

(2) 實物展臺展出學生不同的作品,進行評價。

6.全課總結: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麼收穫?你最滿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7.課外作業:請你向爸爸、媽媽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邊是線段?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5

單元教學目標:

1、透過實際情境,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運用混合運算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瞭解先算乘除後算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並掌握相應的運算。

單元教學重點:

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算乘除,後算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繫,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式題。

單元教學難點:

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並掌握相應的運算。

單元課時安排:4課時

(1)小熊購物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算乘除,後算加減的運算 順序,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繫。

2、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式題。

3、透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境,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探索先算乘除,後算加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用具:

掛圖、數字卡片。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老師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在動物學校的旁邊開了一家超市,森林裏的小動物們都去那兒購物。今天,小熊哥倆正在商店裏購物呢!你想看看嗎?

2、教師出示情境圖,教師板書課題:小熊購物

二、自主探究新知

1、解決第

(1)個問題胖胖應付多少錢?

1)仔細觀察情境圖,你能發現哪些數學資訊?,教師總結重要數學資訊。

2) 大家看小熊說的話,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引出小熊應付多少錢?這個問題。

3)教師巡視蒐集學生出現的不同做法

4)展示學生作業,並引導其他學生質疑第二個算式是什麼意思?若學生中不出現第二個算式,教師引導學生將兩個算式合在一起。

5)脫式計算:根據學生列出的算式,教師結合算式指導學生進行脫式計算,規範學生的書寫格式。

6)教師根據學生說的情況總結

2、解決第

(2)個問題壯壯有20元錢,買3包餅乾應找回多少元?

1)教師參與到小組討論中。

2)集體反饋時,(重點讓學生結合情境,理解爲什麼用上20減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