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熱門】橋教案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橋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橋教案9篇

橋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人教版第十冊第四組,本組課文講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瞭解那可歌可泣的事,體會那令人震撼的情,學習本組課文重點是抓住那些感動人們的地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認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橋》這篇課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爲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繫羣衆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學生分析】

對於五年級的學生,具有高尚品質的優秀黨員、幹部已有過多次學習,抓人物言行體會人物內心想法及品質已有過多次接觸,因此,在本文教學時讓學生抓住老漢的言行來體會他的品質應該不是難點。但要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推想老漢的內心想法卻有難度,因爲學生對洪水不熟悉。透過寫景以渲染氣氛,側面烘托人物品質的表達方法有過接觸,但並沒有刻意強調,學習本組課文重點是抓住那些感動人們的地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認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當、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蒐集各地遭受洪災的相關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瞭解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傷害。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以“橋”引入,初步感知 1、談話引入課題:

我們在四年級學習過一篇課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橋》,也是一座生命橋。出示課題──《橋》。

2、請同學們開啟課文,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學習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一開始老師的敘述便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因爲師從學過的課文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課文中去。】

3、自學課文,要求:

⑴ 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⑵學生自由識記字形,並說說有哪些字容易寫錯,要注意什麼?老師指導“肆、奠”字的書寫。

⑶ 想一想:課文寫了怎麼樣一件事?嘗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黨支部書記----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冒着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捲走了。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相機板書“洪水 老漢 村民”等詞。

【設計意圖:初步感知,只要求學生整體把握,爲後面的細讀、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二、細品詞句,感受情勢危急

1.過渡:是的,一場可怕的災難來臨了,看到“洪水”這兩個字,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播放洪水視頻,感受洪水的可怕。)

2.找出文中描寫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讀一讀,說說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⑴默讀,找句子畫線。

①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③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⑵朗讀,體會。

⑶彙報交流感受。(學生自由發言,老師相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點撥,並引導感情朗讀。)

①這些句子都寫出了洪水兇猛,威脅着人們的生命。

②這些句子很多都採用了擬人或比喻的修辭手法,用一、兩句爲例,不用擬人或比喻與原句進行比較,看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你也能用這種方法來描寫洪水狂奔的場景嗎?

⑷ 出示句子進行對比:

①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

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山洪咆哮着,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哪句話寫得好?爲什麼?

③ 學生模仿說句子。

3、過渡:

當洪水襲來時,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牀,卻一腳踏在水裏。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地逃跑,尋找生路?他們找到了嗎?(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這是一座普通的橋嗎?不,這不是一座普通的橋,因爲它窄窄的身軀上將承載一百多號人的生命,整個村莊的生命啊!於是,急於求生的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4、討論:

⑴如果大家就這樣亂七八糟、毫無秩序地擁向窄窄的木橋,會是怎麼的結果?

(學生自由猜測可能發生的結果,感受形勢的緊張。)

⑵學生自由發言。

⑶找出文中描寫人們驚慌失措的有關句段,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後請學生板書從文中找到的關鍵詞。)

課件出示:

①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

②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③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用去。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設身處地地想,這也是學習這組課文的閱讀要求。因此,在這個環節,我主要讓學生自讀、自悟,談感受。】

5、小結: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在死神面前,人都有求生的慾望,唯有一個人是例外的,他是誰?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他又作出了怎樣的抉擇呢?下節課再學。

三、作業:

1、抄寫生字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複習匯入

播放洪水錄象,再現危急情勢。

二、再讀再悟,體會英雄人格

1.過渡:是啊,災難來了,洪水像惡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猙獰的面目,人們驚慌失措,極度恐慌,唯有一個人是例外的,他是誰?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他又作出了怎樣的抉擇呢?

2.學生再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老漢的語句,讀一讀,說說你認爲老漢是個怎樣的人,從哪兒體會到的?(同樣請學生將描寫老漢與村民不同表現的關鍵詞板書出來。)

老漢 村民

站、不說話 驚慌、你擁我擠

像一座山 瘋了、亂哄哄、跌跌撞撞

3.學生自由讀文,體會關鍵詞句。教師巡視,作適當的指導。後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4.全班交流。先說你認爲老漢是個怎樣的人,然後說說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並說一說爲什麼要這樣讀,再大家共同評議。

5.引導學生從下面句子中體會老漢“先人後己、臨危不懼、不循私情”的高尚品質。

1、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1)結合山的畫面,感受山的特徵。(高大、雄偉、穩、有安全感……)

(2)抓住“亂哄哄”一詞,想象當時情景.

(3)對比在山洪暴發時老漢與村民的表現,感受老漢的威嚴、冷靜。體會“他像一座山”這個比喻的豐富內涵。體會老漢的臨危不懼,在山洪暴發時老漢是村民的主心骨,對穩定村民情緒起重要作用。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2、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1)想想老漢爲什麼這麼說?作爲村支書他想到了什麼?

(2)急着逃生的人們有沒有聽從他的指揮?從文中找出依據。感受老漢的威嚴與冷靜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老漢說的兩句話

3、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1)引導學生找出體現“老漢兇得像只豹子”的詞。(突然、衝、揪)

(2)引導體會這時老漢爲什麼要揪出小夥子?如果不這麼做,會是什麼後果?體會老漢在危急時刻把小夥子黨員揪出來,嚴格要求黨員把生的希望讓給村民們,把死的危險黨員扛起來,避免再次陷入慌亂。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4、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

引導學生把這句話與上句話進行對比,發現老漢的“矛盾”之舉,體會老漢的父愛如山。

6.反覆詠歎,感受親情

(1)引導學生把 “兒子”這個充滿血緣、充滿親情的字眼帶到文章中去,再次深情地朗誦14-23自然段,進一步理解這位平凡而偉大的父親。

(2)想象:如果時間就此定格,老漢會對兒子喊什麼?

7.評價: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

用我們的話來說說這位老漢,他做了什麼,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他是個 的人。(讓學生自由說,如:他第一個來到橋邊,卻沒有隻顧自己逃生,他是個先人後己的人。)

8.老師小結:是啊,初次讀課文時,老漢與小夥子前後矛盾的行爲曾讓我費解,可當我們讀到文章的最後,謎底揭開後,內心難以平靜,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心靈的震撼。這位不徇私情的老支書讓人肅然起敬。

【設計意圖:此環節,以過渡語巧妙地將學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漢的身上,引導學生用心靈與文字對話,感受老漢的高大形象。透過反覆的引讀,讓學生的心間溢滿對老漢的敬仰之情,一個像山一樣高大的、巍然屹立的老黨支部書記的形象就樹立起來了。】

三、啓發想象,體驗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們得救了。但老漢卻與自己的兒子卻永遠離開了自己的親人。齊讀最後四自然段。

2、同學們,老漢犧牲後,村民們會怎麼做,怎麼說?想象當時的一個場景,以不同的身份,寫個片斷。參考題目:

爺爺,我們想您!

老支書,慢走!

洪水退後……

【設計意圖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此環節是學生在感悟語言的同時,也要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四、抓住言行,研讀體會

1、指名讀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寫老漢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仔細讀一讀,然後再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2、課堂交流,教師隨機指導。

(1)出示句子:“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漢“不說話”,卻使人們停住了腳步,不再瘋一樣地擁上木橋。老漢真是“一座山”嗎?爲什麼?

老漢先村民到來到木橋前,卻沒有奪路而逃生,真是一個爲村着想,爲民着想的好書記,怪不得他受人“擁戴”,老漢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聯繫上下文,理解:擁戴。老漢爲什麼會受村民“擁戴”呢?想象老村書爲村着想,爲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五、回顧全文,領悟表達方法

1.過渡:這篇文章感人至深,除了內容感人這方面的原因外,其實跟作者獨具匠心的表達方法也有很大的關係。請大家再認真讀課文,看看作者在表達上有哪些特點,看看誰的發現多。

2.分學習小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自己的新發現,老師總結歸納。

⑴ 巧妙的設定懸念。討論:課文爲什麼最後才交代老漢與小夥子的關係?

⑵ 用環境描寫烘托緊張的氣氛,突出人物形象。

⑶ 語言簡練,語句簡短。

【設計意圖: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總結表達方法上的特點,能較好地指導學生今後的寫作。】

六、再讀課題,探究深意

1.文中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老漢)爲什麼文章要以“橋”爲題?

2.學生自由發言。

3.讓我們用自己的話來讚美老漢,並儘量用上“橋”字,好嗎?如:“老支書,您是村民們跨越死亡的生命橋啊!”“老支書,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橋!”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深化主題,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讚美老漢,敬仰之情溢於言表,一個高大的共產黨員的形象將永遠定格在學生的心中。】

七、課外拓展,豐富積累

寫一篇讀後感或寫寫你所知道的像老漢一樣的人。

【設計意圖:文章感人至深,學生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感動,讓他們拿起筆來寫寫,這種情感的薰陶會更長久。】

橋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說明事物的特點,具體把握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學習以代表性事物說明事物特徵的寫作方法。

初步瞭解本文說明順序。

教學策略:

學法:

篩讀、討論、實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以拱字切入。

(1)展示橋的圖片,讓學生感受橋,並做出判斷。

(2)出示兩種文段,讓學生在比較中感知說明文體。

二、整體感知:

給課文題目加上定語(教師在已經寫好的板書中國石拱橋前加上,成爲的中國石拱橋)。

(並解決學生閱讀課文中疑難問題。)

三、研討課文

(1)作者在說明中國石拱橋特徵的時候,爲什麼舉趙州橋、盧溝橋這兩個例子呢?一個不是更簡煉嗎?

(2)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具體分析,勾畫圈點,看看趙州橋、盧溝橋是不是體現了中國石拱橋這些特徵了。

(3)結合課文,觀看幻燈片,趙州橋和盧溝橋各自還有什麼特點嗎?

(4)結合課文內容和插圖,畫出趙州橋示意圖,標上相應的數據。

(5)假如你是導遊,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和插圖設計一段話,向遊客介紹趙州橋。

四、總結

五、牛刀小試

我們生活在江南水鄉,橋樑無處不在,請你介紹一座熟悉的橋樑,按照一定的順序,寫一篇小說明文。

橋教案 篇3

一、課文說明

本課意欲以紙橋爲例,向兒童滲透一點淺顯的材料力學知識,即材料的形狀不同,它的承受力也不同。學生有了這方面的感性知識,會爲今後進一步學習有關的知識打下基礎。

本課的思路是:首先指導學生認識平面橋的承受力是比較小的;然後再引導學生透過改變橋面的形狀,認識到紙橋的承受力大小與它們的形狀有關係;最後啓發學生聯繫實際,把本課所學的科學道理用來解釋周圍常見物體的形狀。

本課與下一課《捆支架》都屬於“力”教學單元,從能力培養來說,都屬於“實驗、歸納概括”的系列。

課文分爲兩部分:

第一部分指導學生認識紙橋的承受力大小與它們的形狀有關係。可分爲兩層:

第一層透過課文中的第一個實驗,指導學生認識平面紙橋的承受力是比較小的。做此實驗的目的,除說明平面紙橋的承受力比較小之外,還起過渡作用,從中引出改變橋面形狀的想法,進一步研究橋面的形狀與紙橋承受力大小的關係。實驗前要指導學生認識橋是由橋墩和橋面兩部分組成的,以便指導學生做實驗。實驗的要求和做法是:橋面用的紙、橋的跨度及測量紙橋承受力大小用的重物等條件都要相同;實驗時要把重物輕輕地放在橋面上,不能放在橋墩上面的橋面上。

第二層透過課文中的第二個實驗,指導學生髮現紙橋承受力的大小與它們的形狀有關係,這是本課的重點。爲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課文中只提示了“”形和“M”形兩種橋面,其他形狀的橋面,如“L”形、“N”形和“”形等,可啓發學生自己設計。在這部分教學內容中,還要求學生把實驗結果用“數字”填寫在實驗記錄表中,從中培養學生做觀察記錄能力,還可供學生在歸納、概括“紙橋的承受力大小與它們的形狀有關係”的結論時用。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觀察周圍的物體,指出哪些地方應用了前面所學的科學道理。課文中提到的有蒸鍋屜、課桌的腳撐、汽車保險槓、湯勺把、石棉瓦棱板。教學時不必侷限於這幾種物體,只要能說明這個科學道理的都可以。

二、目的要求

1.透過實驗指導學生認識紙橋的形狀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三、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橋的掛圖或幻燈片;2大小相同的圖畫紙或舊掛曆紙若干張;3大小輕重相同的重物若干個(小木塊、棋子、硬幣、金屬圈、螺絲母、螺絲釘均可);410釐米長的小木棒若干根(用它測量橋的跨度);5蒸鍋屜、課桌、汽車保險槓、湯勺、石棉瓦棱板的實物或掛圖。

四、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提問:

(出示橋的掛圖)誰知道這是什麼?

你們知道橋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引導學生說出橋是由橋墩和橋面兩部分組成的)

講述:我們知道了橋是由橋墩和橋面兩部分組成的,現在我們就可以做搭紙橋的實驗了。(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髮現紙橋的承受力大小與它們的什麼有關係

談話:各組×號同學用桌子上的紙做橋面,用書或鉛筆盒做橋墩,搭座紙橋。(要求兩個橋墩的距離要和桌上的小木棒一樣長。)

實驗:各組×號同學將棋子輕輕地放在橋面上,你們看發生了什麼情況?

彙報:各組彙報結果。(橋面塌了)

提問:橋面爲什麼會塌呢?(學生可能回答:橋面不結實,橋面禁不住棋子,橋面承受力小等等。)

誰能想辦法,用這張紙設計一個橋面,使橋面能禁住棋子?(讓學生充分想辦法。)

演示:教師把這張紙順着長度方向對摺,使它成爲“”形,把它架在橋墩上。再把棋子一個個輕輕地放在橋面上。放了數個棋子後橋面就塌了。(減去一個棋子,就是橋面禁住的棋子數,要求學生把它填在實驗記錄表上)

實驗: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實驗“M”形橋面能禁住幾個棋子,並把實驗數據填在實驗記錄表上。

提問:爲什麼平面橋一個棋子也禁不住,而“”形橋面、“M”形橋面能禁住較多的棋子呢?(引導學生說出:橋面的形狀不同,禁住的棋子數也不同)

設計和實驗:

各組設計橋面,看哪組設計的橋面禁住的棋子多?注意:實驗中橋墩的距離要一樣長。

彙報:我設計的橋面是“L”形,能禁住×個棋子;我設計的橋面是“N”形,能禁住×個棋子……。

提問:透過以上實驗,誰能發現紙橋的承受力大小與它們的什麼有關係?

小結:紙橋的承受力大小與它們的形狀有關係。

2.指導學生聯繫實際,鞏固應用知識

提問:學習了紙橋的承受力大小與它們的形狀有關係,想一想,我們周圍的物體有哪些地方應用了這個科學道理?(讓學生充分發言)

講述:(依次出示蒸鍋屜、課桌、汽車保險槓、湯勺、石棉瓦棱板的實物或掛圖)誰知道這是什麼?它的哪個地方應用了前面所學的科學道理?蒸鍋屜的邊是圓筒形的,屜面上有半圓槽。課桌的腳撐是角鐵。汽車保險槓是槽形的。湯勺把是拱形的。石棉瓦棱板是M形的。這幾種形狀結構能使物體結實。我們周圍還有很多東西的形狀是利用這個科學道理設計的,希望你們自己去發現。

鞏固

簡單概括本課教學內容。

佈置作業

用不同的紙(例如報紙、牛皮紙等)做橋面,試試它們的承受力怎樣。

橋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初步認識說明文與記敘文在寫作目的和使用語言方面的差別。學習本文平實而準確的說明語言。

2、學習本文抓住事物實質特徵,舉典型實例說明事物特徵的方法。

3、瞭解中國石拱橋的悠久歷史和傑出成績,認識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獻身科學的志向和嚴謹務實的精神。

【教學設想】

在教學中要抓住被說明事物的特點。這是說明文的靈魂,只有特點抓住了,明確了,才幹把事物說明白;而說明方法則是爲說明事物的特點而選擇的。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說明方法是舉典型實例,它在課文中佔的比重大,說明作用顯著,也有助於學生了解說明文的實質特點,因此,應把對實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實例與事物實質特徵的關係講明白。

學習說明文語言可以採取引導學生分析和比較語言來完成,也可以與略講其他說明方法(如打比如)和學習語法知識(分析句子成分)結合進行。

注意不要講成有關橋樑知識的課。

佈置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分析趙州橋這一典型實例。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解題

1、注音:弧形 拱橋 陡坡 和諧 飲澗 勻稱 橋墩 酈道元

2、解釋詞義和字義:

惟妙惟肖 和諧 勻稱 古樸 巧妙絕倫

(以上兩項可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

3、討論課題:

⑴ 分析“中國石拱橋”達個短語的結構。

名詞性偏正短語。

中心詞──“橋”

幾個定語──“中國”(的)、“石”材(的)、“拱”形(的)

連綴起來,是“中國的石材的拱形橋”。

⑵ “拱”字釋義:

拱形是一種什麼形狀?請用“拱”字組幾個詞。

“拱”,本義是“兩手相合,上舉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組詞:拱抱,拱衛,拱門,橋拱,斗拱等,取義引申“環繞”、“弧形”。“拱橋”,也是這樣。

4、解題:我們要學的這將課文是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寫的介紹橋的科技說明文。

請問:橋有哪幾類?

首先應明確分類規範。按國別分,有中國的,外國的;按建材分,有石村的木材的、鋼材的;按形狀分,有平形的、拱形的。這篇課文用三個定語對“橋”做了明確的限制。那麼,這種“中國石拱橋”有什麼特點?作者又是怎樣把這個特點介紹給大家的,這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要搞清的兩個重要問題。

二、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爲了把事物說清楚,說明文特別講究說明的順序,這一點,我們在七年級學《大自然的語言》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時已有了一些瞭解。現在同學們快速閱讀,用三分鐘時間找出各段講的是什麼事物,讀時要用筆在課本上標註。

教師歸納。板書:

石拱橋

(1~2)中國石拱橋:古代狀況(3~9)中國石拱橋:當代發展(10)

1、石拱橋的特點:

找一位同學朗讀第1、2段,其他同學找出說明石拱橋特點的詞語。

教師歸納。板書:

出現──較早

形式──優美

結構──堅固

作者怎樣說明這些特點的?可組織學生回答也可由教師點明,視時間而定。

明確:

神話把虹比作橋,詩人把橋比作虹。橋虹互比,既說明了橋的形狀,也說明了橋的優美。打比如是爲了說明,有讚美之意,但語言簡潔,適度得體。

“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既說明了石拱橋出現較早,更說明它結構堅固。

第1段說明石拱橋形式優美,第2段說明石拱橋結構堅固,體現了從外到內的寫作順序。“不但……而且”遞進關係,準確體現並強調了這一點。

2、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第3段開始說明中國石拱橋。同學們劃出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看看,上兩段提到的石拱橋的一般特點,中國石拱橋是不是也有,中國石拱橋又有什麼獨到之處呢?

教師歸納。板書:

悠久的歷史──歷史悠久

幾乎到處都有──多而廣

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多樣傑出

從時間來看,中國石拱橋在世界橋樑史上居領先地位。

根據:

⑴ “悠久”更強調了時間早;

⑵ “旅人橋”“可能是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從形式、結構上看怎麼樣呢?這一段中對中國石拱橋用“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做了肯定,而且標明我們的石拱橋是“驚人”的橋中之傑。除此之處,我們中國的石拱橋還有數量多、分佈廣,有的宏大,有的小巧,形式多姿多彩的獨到之處。可見,我們的祖先在這方面爲人類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趙州橋和盧溝橋就是這驚人傑作的代表。作者透過對這兩座橋的介紹更好的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三、中國石拱橋的傑作之──趙州橋

文章在4、5兩段對趙州橋做了介紹。在閱讀中標註有關語句,看看趙州橋的特點是什麼,看看哪些是石拱橋共有的,哪些是趙州橋獨具的傑出之處?

教師歸納。板書:

趙州橋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是中國石拱橋中驚人的傑作一,它具有石拱橋的一般特點,對這一點,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總體介紹。“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說明了出現早,“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還堅持着原來的樣子”,說明了它的堅固和美觀。同時,趙州橋又有它獨具的特色,的確不愧爲驚人的傑作。

第5段橋的長、寬數據,標明它驚人的雄偉。接着指出它設計科學,技術巧妙,這是從總體上介紹趙州橋傑出的原因。下面從四個方面具體說明它的科學與巧妙。同學們應注意,每個方面都不只介紹了特點,而且說明了這樣設計施工的原理。這正是說明文的特點:就事物和其道理做解說。

橋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1、唱《小竹橋》

2、聽、動:欣賞及表演《春筍》,表演《小竹橋》

教學目標:

1、能準確、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竹橋》,並能根據歌曲情緒內容、旋律特點設計簡單動作,隨樂曲做歌表演。

2、欣賞《春筍》,體會歌曲活潑生動的意境和情緒,並能隨歌曲作簡單的表演。

教學過程:

一、欣賞匯入:

1、猜謎

師:老師知道你們是一羣愛動腦筋特別聰明的小朋友,老師接下來要給你們猜一個謎,願意接受我的挑戰麼?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才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生:竹子

2、師:看來你們的知識面非常廣,竹子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它的枝葉四季常青,那你們想知道竹子小時侯是什麼形態,叫什麼嗎?生:春筍

3、師:春天來時,春雨姑娘抱着豎琴呼喚着小春筍,你聽,他們在歌聲中探出頭來了。

(播放歌曲《春筍》,教師用適當的動作引導)

4、師:你聽到春雨的聲音了嗎?你覺得春雨用豎琴演奏出來的“丁東”聲怎樣?生:清脆、活潑……

5、師:根據歌曲情緒的變化可以分成幾個部分?生:2個部分

6、師:在歌曲第一部分時你可以用你的聲音去模仿一下春雨的琴聲,第二部分舒展的地方你可以把我們的教室想象成一片翠綠蓬勃的竹林,而你可以扮演春雨、小春筍或者是正在長大的竹子,隨着音樂節拍舞蹈、表演。

(再次播放歌曲,引導學生表現春筍破土而出,濃密的竹林,搖曳的竹枝)

二、新歌教授

1、師:雨後春筍節節高,長大後的竹子兄弟說:“我們長大了該爲人類做貢獻拉!”你聽,它們來到了苗家清水河正唱着愉快的歌呢!請你在聽完這首歌以後,說一說你聽這首歌的情緒和感受如何?(播放歌曲《小竹橋》)

生:活潑、愉快、跳躍的……前半部分跳躍歡快,後半部分略顯舒展,好象在抒發着苗漢少年之間互相關愛團結的真情。

2、師:的確如此,苗漢少年在一起團結友愛,愉快生活,苗家少年能歌善舞,他們愛用歌聲和舞姿表達心中的快樂,你願意跟隨老師走進苗寨,跟着苗家音樂跳一跳簡單的苗家舞蹈嗎?請你注意老師跳舞時用的節奏是怎樣的?

(播放歌曲,師帶領生用××|××|××|××0|的節奏律動)

3、師:剛剛看到很多小朋友的腳步和老師的一樣整齊合拍,誰願意上來做回小老師,教一教其他還不會跳的小朋友呢?

(請一到兩位學生上臺示範表演,還可以加入節奏口令,如“前後、前後、前後、立正、停”,師先用琴聲慢帶舞步,然後等多數學生掌握再加上音樂,齊跳。)

4、第一次走進苗寨,小朋友們就能將苗舞跳得這麼整齊合拍,你們真了不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唱這首描寫苗漢少年親密生活的《小竹橋》。首先請允許老師爲你們演唱一次,你們可以用啞巴學唱歌的方式來邊聽邊唱,也就是說你們的學唱是?生:無聲的

(師範唱)

5、接下來,請小朋友跟老師的鋼琴來分句學唱好嗎?(注意糾正難句)

6、師:剛纔有一句有的小朋友沒有注意到音的高低跳動,請看老師邊做手勢邊唱這一句,(“閃呀閃呀閃,搖呀搖呀搖”)

可先讓學生聆聽鋼琴演奏,再在心裏默唱,最後將音唱出來。

7、這句中有一個什麼符號?“小小V字提醒你,唱歌時候要換氣”,但這兒的換氣應該又輕又快,否則後面一句就跟不上了,我們跟琴再試一次。(跟琴糾正)

8、師:你感覺這首歌用什麼樣的情緒和音色來演唱比較合適呢?

生:輕快、跳躍、活潑地……

師:說的真好,那就請你們帶着這些情緒有表情地一起演唱這首歌曲吧!(跟音樂演唱)

9、師:剛剛我們用活潑歡快的情緒唱出了苗漢少年天真活潑的一面,你想一想,後半段也是完全這樣的情緒嗎?(不是)想一想,還能用什麼樣的情緒來展現他們親密無間、團結友愛的一面呢?生:舒展優美的、輕輕的、稍慢的……師:那咱們就來試試用不同的速度、力度來演唱這首歌曲,看看效果如何!(跟琴輕聲稍慢演唱)

10、師:說一說這樣演唱歌曲改變的如何了?生:更抒情了,更能體現出他們友愛的感覺……

三、欣賞《紫竹調》

1、師:這說明即使是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緒來演唱也會得到不同的聽覺感受,這就是我們音樂朋友的奇妙之處,其實和竹有關的音樂作品還有很多很多,今天老師挑選其中一首具有江南風格的歌曲《紫竹調》和大家一起分享!

2、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和欣賞了這一系列與竹有關的歌曲,你有什麼想對竹子兄弟說的嗎?

生:竹子兄弟,你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你,讓你發揮更大的作用!……

3、師生道別音樂《小竹橋》教案這一教案。

橋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瞭解作者看橋美在何處

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透過對橋之美的領悟和薰陶,進而使學生能夠獲得一些簡單的審美方法,並培養自己健康的審美意識

教學方法:

在朗讀的課文的基礎上,透過掌握關鍵句的方法來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並理解本文的主旨

比較閱讀法:

透過與中國石拱橋的對比閱讀,來進一步掌握本文在內容與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匯入

(欣賞《憶江南》一段視頻,視頻中的畫面是江南的各種各樣的橋和蘇州園林的各式橋樑,配合《憶江南》的曲調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同學們看了那麼多的橋,有什麼感受?(生回答,只要說出了感受就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配以導語:“垂虹玉帶”——姿態萬千的橋,地上的虹是橋雖沒有七彩,卻擁有永恆的生命,地上的玉帶地是橋,雖不能飄動卻使水更加靈動秀美。橋一向受文人墨客鍾愛,使橋樑專家放下了量尺鉛筆,用文字建築起了優美的中國石拱橋,現在畫家吳冠中又擱下了畫筆宣紙,用文字細細描繪起橋之美,那麼在畫家眼裏,橋,美在何處呢?請同學們開啟課本,大聲朗讀課文《橋之美》,抓住文章中的關鍵句。

二. 初讀課文,感悟意境

在畫家眼裏,橋美在何處呢?(抓關鍵句:)

1.小橋流水人家,固然具詩境之美,其實偏於繪畫的形式美。

2.我之愛橋,並非重於將橋作爲大件工藝品來欣賞,也並非着眼於自李春的趙州橋以來的橋樑的發展,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的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3.矛盾的發展促成了戲劇的高潮,形象的重疊和交錯構成豐富的畫面,橋往往擔任了聯繫形象重疊及交錯的角色。

4.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總結:在作者眼裏,橋的美並不着眼於橋自身的結構美,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三.品讀美文,欣賞美景

(1)爲了說明橋之美,作者主要舉了哪些例子?

烏鎮石橋 密密的葦叢

江南石橋 細柳拂絲

長橋臥龍 湖水蒼茫

橋 環境

風雨橋 飛瀑流泉

畫中橋 街市頭

田野盡頭的小橋

鵲橋

(2)列舉的這些橋它們各自都美在哪,請你結合課文簡要的說說?(結合文中作者景物描寫的句子來談)

人家---房屋,那是塊面;流水那是長線曲線,線與塊面組成了對比美;橋與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變化,同時也是線與面之間的媒介,它是溝通線面間形式轉變的橋。

(點線面的對比美,變化美)

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那拱橋的強勁的大弧線,或方橋的單純的直線,都恰好與蘆葦叢構成鮮明的對照。

(寫石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給人帶來的特別感受;厚厚實實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形成空間上的對比美)

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石橋與細柳合作創造的動人景緻。細弱的柳枝拂着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裏有形體上的強與弱,輕與重之分,有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柳枝年 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的對比,差距之大仍能和諧統一)

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一座長橋,臥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人們珍視長橋之美。頤和園裏仿造的盧溝橋只17孔,蘇州的寶帶橋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橋緩緩看一遍,你會感到像讀了一篇史詩似的滿足

(橋的長線打破了湖面的單調感,同時橋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出現在水面上,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它就有了靈性與美感)

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山區往往碰到風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鬥。

(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閒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峯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極目一片莊稼地,有些單調,小徑盡頭忽然出現一座小橋,橋下小河裏映着橋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雜草刺破。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出形與色的樂曲。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

(橋橫跨在水面上,與橋下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錯:同時橋的顏色與流水的顏色也相互映襯。橋與流水如一支樂曲一樣是一個整體。橋的美也像樂曲一樣有着和諧的韻律。)

畫家們眼裏的索橋卻是一道線,一道富有彈性的線!一道孤立的線很難說有什麼生命力,是險峻的環境孕育了橋之生命,是山岩、樹叢及急流的多種多樣的線的襯托,才使索橋獲得了具有獨特生命力的線的效果。

(索橋是一道線,與周圍的景色形成線與面的和諧統一,山上的樹與索橋的顏色形成映襯對比美)

南京長江大橋遠看也是一道直線,直線美不美?直線是否更符合新的審美觀?不宜籠統地提問,不能籠統地答覆,藝術形式處理中,往往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爲了畫長江大橋,我曾爬上南京獅子山,就是想尋找與橋身的直線相襯托、呼應、引申的點、線、面!爲了畫錢塘江大橋,我曾兩次爬到六和塔背後的山坡上,但總處理不好那龐大的六和塔與長長的橋的關係,因而構不成畫面。雖然濱江多垂柳,滿山開桃花,但脂粉顏色哪能左右結構之美呢!成昆路上,直線橋多,列車不斷地過橋、進洞,出洞、過橋,幾乎是橋連洞,洞連橋。每過環形的山谷,前瞻後顧,許多橋的直線時時劃斷陡坡,有時顯得險而美,有時卻險而不美,美與險並不是一回事

(作者認爲沒有找到合適的角度去畫南京長江大橋和錢塘江大橋,很難找到襯托呼應、引申的點、線、面,處理不了六和塔龐大的面和長長的橋的關係因而構不成畫面,不符合畫家的審美標準.)作者用反面的例子來說明畫家看橋的審美標準

總結:作者看橋有他自己獨特的眼光,橋之美,美在與周圍景色的融合、映襯、呼應,注意到點、線、面的搭配;和周圍景物 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同時作者在描繪的時候語言很有感染力,有抒情的色彩,做到了用心去描繪。

(三)吳冠中先生對橋之美的追尋對你有什麼啓發?

和諧纔是美;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只要用聯繫的眼光來看事物就能從中尋找到美或是新的發現。橋之美,美在與周圍景色的融合、映襯、呼應,注意到點、線、面的搭配;和周圍景物 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橋之美,美在不同環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四.拓展延伸

⒈ 我們從橋之美中體會到了橋的美感真是賞心悅目。同是寫橋的文章中國石拱橋與之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相同點:都以橋爲說明對象,均採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都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不同點:內容上:《橋之美》從審美角度說明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中國石拱橋》從建築功用角度重在介紹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

語言上:《橋之美》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描寫抒情語言較多,《中國石拱橋》是較規範的說明文語言科學平實。

⒉的確,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本文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即從事物之間的聯繫中尋求美。我們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橋之美”?

學生透過討論,可能得出的結論:

可以說看到的美景,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無形的“橋”

與同學發生矛盾經過調解成了好朋友,——溝通的橋最美

和家人有了爭執是老師的開導勸慰,代溝沒了 ,——親情的橋最美

失意時鼓勵的眼神,跌倒時有力的攙扶 ——友誼的橋兒最美

爲民辛勞,滿身是泥,疲憊不堪卻是最美的人最有力量的人 ——弘揚一身正氣的橋最美

五.作業佈置

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橋名的由來,如西湖的斷橋名因何起。

2、收集有關橋的詩歌、對聯、謎語、俗語、諺語成語等。

3、收集有關橋的故事與傳說,如三國故事中的當陽橋。

橋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嘗試在自己構建組合的橋上行走,提高平衡能力

2、積累與同伴合作玩的經驗

【教學重點】

在半月搖搭成的“橋”上行走

【教學難點】

“過橋”時保持身體的平衡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玩半月搖的經驗

2、半月搖、板若干、青草、手提小籃若干、中籃若干

3、節奏歡快的音樂

4、保育框、小毛巾、捲筒紙、圓凳

【教學過程與指導】

一、幼兒扮演小羊、活動身體:教師做羊媽媽,聽着音樂活動身體

二、小羊過橋

①幼兒自由玩半月搖

※ 幼兒玩半月搖,教師鼓勵幼兒玩出和別人不同的方法

※ 交流分享:誰願意介紹自己玩半月搖的好辦法呢?(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表現不同的玩法)

A請單個玩半月搖的幼兒示範(“你怎麼會站得這麼穩?”“他的手是撐開的,腳踩在當中” )

B請合作玩的幼兒示範(“我們再來看看他們是怎麼玩的?”“他們是幾個人玩的?” )

②幼兒合作玩半月搖

A、引導語:孩子們,找你的好朋友一起來合作玩半月搖,過小橋的時候小心翼翼地走、注意保持距離。

※ 觀察幼兒的運動量以及同伴間的合作,鼓勵幼兒過橋時走穩,不推不擠

※ 交流分享:

你們是怎麼玩的?過小橋的時候應該怎麼樣?請2—3個走的穩的小朋友

B、合作造橋(增添輔助物)

引導語:羊寶寶們本領真大,現在我們要到河對岸拔草了,可是河上沒有橋怎麼辦呢?下面我們搭3座橋,這裏還有半月搖和板,搭的時候你們有需要可以去拿,搭好趕快練走小橋的本領,把本領練得棒棒的,媽媽就可以放心帶你們去拔青草了。

觀察幼兒繼續合作搭橋並嘗試過橋,進一步體驗保持身體平衡的方法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到每一座橋上去試一試(“你們可以在自己的橋上走,也可以到別人的橋上去走走,人多的`時候不推不擠。” )

三、遊戲——小羊運青草

引導語:

A小羊們,本領都練好了嗎?媽媽到帶你們去河對岸拔草了

B媽媽給你們準備了小籃子,小籃子裏的數字就代表運幾顆青草回來

C從橋上走過去到對岸把青草放進籃子裏,再從兩邊的泥土地裏走回來,裝進大框裏

D對岸的青草要全部運回來,過河時你可以走你喜歡的橋,也可以每座橋都試一下

四、放鬆整理:

引導語:我們的小羊本領真大,找到那麼多的青草,我們過冬夠吃啦!剛纔拔青草的時候好累啊,現在跟着媽媽一起來放鬆一下吧!真開心!我們一起把青草帶回家吧!

附故事:《小羊過橋》

有一隻小羊,身上長着白毛,頭上有兩隻小角,叫起來“咩咩咩”的,大家叫他小白羊。還有一隻小羊,身上長着黑毛,頭上有兩隻小角,叫起來“咩咩咩”的,大家叫他小黑羊。小白羊和小黑羊都住在河邊,小白羊住在小河東邊,小黑羊住在小河西邊,他們隔着一條河呢。這條河不寬,可是很深,嘩啦啦,嘩啦啦,河水一天到晚流着,這可怎麼過河呀?還好,河上架着一根木頭,這就叫做獨木橋。獨木橋很窄很窄,只能走一個人。小白羊住河東邊,可是他的姥姥家住小河西邊。小白羊常常走過獨木橋去看姥姥,姥姥總是找了很多鮮嫩鮮嫩的青草,給小白羊吃個飽,才讓他回家去。小黑羊住在小河西邊,可是他的爺爺家住在小河的東邊。小黑羊常常走過獨木橋去看爺爺,爺爺也找了很多鮮嫩鮮嫩的青草,給小黑羊吃個飽,才讓他回家去。有一天,天氣很好,小白羊心裏想:這樣好的天氣,我到姥姥家去一趟吧。小白羊就一邊咩咩地唱着歌,一邊的篤的篤地走上獨木橋,向小河西邊走去。這時候,小黑羊也一邊咩咩地唱着歌,一邊的篤的篤地走上了獨木橋。原來小黑羊要到小河東邊去看爺爺呢。小白羊朝西走,小黑羊朝東走,走着走着,走到橋中間,他們倆就碰頭了。小白羊走不過去,小黑羊也走不過來。小白羊把頭一擡,對小黑羊說:“退回去,退回去,快給我退回去!你知道嗎,我要過橋看我姥姥呢!”小黑羊一聽,也把頭一擡說:“你退回去,你退回去!你看姥姥有什麼要緊,我要過橋看我爺爺呢!”小白羊生氣了,瞪着 眼說:“你爲什麼要我退回去?是我先上橋的!你應該退回去,退回去!”小黑羊也生氣了,把小蹄子蹬得咯咯地響,大聲說:“什麼?你讓我退回去!哼,是我先上橋的!你應該趕快退回去,趕快退回去!”說着說着,小白羊和小黑羊就吵起來了。他們越吵越兇,誰都不肯讓誰。小白羊發脾氣了,他低下頭,把兩隻角對着小黑羊衝過去。小黑羊見小白羊衝過來,也低下頭,把兩隻角對着小白羊衝過去。只聽見“咚”地一聲,小白羊的頭和小黑羊的頭撞在一起了,又聽見撲通、撲通兩聲,兩隻小羊都掉到河裏去了。

橋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婀娜、舞姿、粼粼、波紋、乾涸、點綴、潮溼、螃蟹”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根據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4、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古詩《天淨沙》、教學小黑板。

【教學流程】

課前演講:我的家鄉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有關思念家鄉的課文《小橋流水人家》,出示課題,齊讀。

2、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麼感覺?(學生自由說)你們說的都很美,

3、其實,這個題目來自於一首古詩詞?誰知道(小黑板出示馬致遠的《天淨沙》)一起來讀讀這首古詩。這首詞寫出了一位遠在他鄉的人那種肝腸寸斷的思鄉之情。“小橋流水人家”人們通常用它來指代美麗的江南水鄉。

4、那課文寫的是什麼內容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一起走進“小橋流水人家”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課前讓同學們做了充分的預習,哪位同學能讀讀本課出現的詞語?

2下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後談談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暢所欲言)

師總結:同學們談的非常好,課文中的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是作者怎樣的情感呢?

對,是對家鄉的思念、愛戀之情。

2、分段落:

本文課題爲“小橋流水人家”那麼文章哪些段落在寫到了小橋?哪些段落寫到了流水?寫人家的又是哪幾小節呢?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快速思考指名回答。)

(第1、2自然段寫流水,第3、4自然段寫小橋,第5、6自然段寫人家)

三、細細品味,順學而導

1、那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鄉愛鄉之情的呢?請同學們再細細讀課文,劃出讓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邊讀邊在旁邊記下自己的思考體會。

2、全班交流:

(隨學生回答的順序出示)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的環繞着村莊。溪的兩邊種着幾株垂柳。婀娜的舞姿,是那麼美,那麼自然。有兩三枝特別長的,垂在水面上,畫着粼粼的波紋。當水鳥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時,流水也唱和着,發出悅耳的聲音。”

(生:把家鄉的景物:柳枝、水鳥、流水當作人來寫,表達他對家鄉美景的喜愛之情。)(生:我從“清澈見底”“婀娜的舞姿”“粼粼的波紋”“水鳥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感受到作者對家鄉的愛。)(生:我們組也是從這段話體會到作者的思鄉情的。我還畫了一幅畫,讓大家來欣賞一下。)師:小溪是什麼樣的,垂柳有着。。。水鳥在歌唱,小鳥也再。。。作者把家鄉寫得像詩一樣,像畫一樣,家鄉在他的眼裏是那麼美,可見他是多麼喜歡家鄉。下面請同學們邊讀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景色。哪位同學能有感情的讀給同學們聽。評價

“我和一羣六七歲的小朋友,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

(生:我從抓小魚小蝦這些童年小事中感受到作者對家鄉的愛。)

(回憶了童年時一件件有趣的小事,表達了對故鄉那段日子的懷念之情。)

請同學們在讀這句話,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生:我放佛看到了幾個小孩挽起了褲腳光着胳膊撅着屁股在捉魚呢?

生“我彷彿聽到了有個孩子在大聲吆喝:我捉到了我捉到了。

師:真是有趣的童年呀。作者透過回憶這些童年的趣事,又可以讓我們感受對家鄉的懷念。

一條小小的木橋,橫跨在溪上。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採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它們送到遠方。”

(先寫了橋的樣子,再描繪在小橋上丟花的情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⑷“我曾經隨着採茶女上山摘過茶葉,我喜歡欣賞茶樹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黃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樹,腦海裏立刻會浮現出當時的情景來。

(摘茶葉,欣賞野花、野菌,都是童年的事,過去了這麼多年,都還深深印在頭腦中,體現了作者對故鄉濃濃的愛戀與思念。)

⑸“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間臥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溼,但我非常愛它。”

(老家雖然矮小、潮溼、簡陋,但卻非常愛它。直接傳達了對家鄉的深情厚愛)

⑹“清晨,可以看到太陽從後山上的樹叢裏鑽出來。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裏吹進來,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從東窗可以望到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株依依多情的楊柳”

(從這幾句中,也可以體會到作者對家鄉的愛。在他眼裏,家鄉的日出是美的,家鄉的清風是美的,家鄉的小溪、小橋、楊柳,是美的,家鄉的一切都是美的。)

⑺“大家過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用三個成語概括了農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點,“深深地印在’’表達了作者對它的留戀和熱愛。)

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

(說明了作者對家鄉的愛。他回憶的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丟野花、欣賞野花和野菌的事,都是童年時期的事,可是他記得清清楚楚,並且永遠都忘不了,可見家鄉給他的印象有多深,也可見作者對家鄉的愛有多深!)

那些美好的印象”是指哪些美好的印象?(生:小溪繞村莊,楊柳垂水面,水鳥流水相唱和,抓小魚小蝦,橋上丟野花,摘茶葉,賞野花野菌)

閉上眼睛想象那種太陽出來就開始幹活,太陽下山就回家休息,自食其力,無憂無慮,互相幫助,和諧共處的太平生活。多讓人嚮往呀,我們全班同學也搬去那住吧

師;同學們的發現讓老師心服口服,太厲害了。

是啊,作者的感情就是從這美美的描寫中,娓娓的敘述中表達了出來。請同學們想一想體會作者再表達思鄉之情的的時候運用了幾種不同方法:

生:透過描寫故鄉的美麗景色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感情

生:透過回憶一件件童年趣事和家鄉人地生活反應出自己思念故鄉之情。

師:這兩種方法是間接抒情(板書)有的地方作者還採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比如哪些句子:

師:原來感情可以這樣來表達,直接抒情的句子,我們一度就明白,間接抒發感情的句子,我們需要細細品味。同學們寫文章的時候也要學習作者這樣的表達方法。

四、拓展閱讀

師:思鄉是許多文人進行創作的主題,下面我爲大家帶來了著名作家席慕容的《鄉愁》,請同學們讀一讀,談談你的感受。

五、佈置作業,積累背誦。

1、這篇寫的這麼美,我建議同學們去試着背誦下你喜歡的段落。

2、練習朗誦《思念故鄉》。

板書設計:

8、小橋流水人家

景:小溪、楊柳、水鳥、小橋、老家

思鄉情

事:抓魚蝦、丟野花、摘茶葉、賞野花野菌、過太平生活

教後反思:

故鄉是作者記憶中的一幅明麗的富有鄉村氣息的畫兒。在作者的家鄉,既有小橋,又有流水,更有和睦相處的人家。與這首元曲中的“小橋流水人家”如出一轍,作者採擷詩句作題,不僅體現出作者豐厚的文化底蘊,還使文章更富有詩情畫意。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首先從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入手,用小黑板出示這首著名的元曲,學生聲情並茂地反覆吟誦,當學生頭腦中有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之後,再出示課題。隨後檢查學生的朗讀,讓學生整體上對文字有了把握。本文是略讀課文,重在讓學生自讀自悟。“那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鄉愛鄉之情的呢?請同學們再細細讀課文,劃出讓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邊讀邊在旁邊記下自己的思考體會。”我出示了該問題後,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品味。在全班交流環節,我注意營造寬鬆愉悅的交流氛圍,激勵學生樂於暢談自己的讀書所得,自己則認真傾聽,及時捕捉“鮮活資訊”,或點撥指導、或引發討論、或歸納學法,甚至即時進行教學“二度設計”。當交流到尾聲“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時,我讓學生結合前文暢所欲言,學生對其含義的體會也就水到渠成了。寫得很美的文章,不僅要美讀,帶着與作者同樣的感情去讀,從字詞句段中間充分感受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眷戀和思念,更應該學習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全面的把握,對課文的情感基調有了深入的感悟之後,我又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將這種感情出來的。由於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在瀏覽全文之後,迅速理清了本文中作者的表達方式:透過景、事間接表達;直接表達。

上完課,我個人覺得還存有遺憾:1、時間的安排上還不夠得當,本來應該有的環節沒有進行。比如後面的拓展閱讀未有涉及,背誦也是草草了事。2、開始的檢查朗讀應該改爲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文章,因爲在交流的朗讀指導中便可感知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品味後再讀更有味道。3學生在談感悟的時候,有的僅限於字面意思,或者說用書中的文字去表述自己的感受,流於表面,不夠深刻。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多創設這樣的情境讓學生去說,去談,而且教師一定要做好點撥指導。

橋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 讓幼兒感受兒歌朗朗上口的語言特點和念兒歌的樂趣。

2. 能理解兒歌中的故事內容,懂得謙讓。

教學準備:

1. 幼兒知道獨木橋的構造。

2. 教師準備:創設獨木橋的情景。

教學重難點:

讓同學們懂得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學會謙讓。

教學過程:

一.幼兒觀察幼兒用書《大家在一起》的掛圖。

1.提問:圖上有誰和誰?

它們在幹什麼?

結果怎樣?指名答。

2..教師講述故事,邊進行情境表演:依次在黑板上貼出教具:河流,兩座山,獨木橋,兩隻羊等

森林力的山腳下有一條河,河邊有兩座山,東邊住着小白羊,西邊住着小黑羊.今天,是星期天.小白羊要到河對岸去持青草,小黑羊要到河對岸去給媽媽買醬油.兩隻小羊一起來到了小橋上.都想自己先過去,可是獨木橋一次只能過一個人,.於是,兩隻小羊就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結果,撲通一聲都掉進了河中央,弄得渾身溼淋淋的。

3.教師邊用玩具紙偶邊表演邊引導幼兒念兒歌我們一起來編兒歌好嗎?)

東邊(一隻羊),西邊(一隻羊),一起來到(小橋上)。

你也(不肯讓),我也(不肯讓),撲通掉進(河中央)。

4.請幼兒掛圖,跟着老師朗誦兒歌三遍。

二.提問:兩隻羊應該怎樣做纔不會掉入河中,又能順利的過橋呢?

指名答,答對的請他用紙偶進行表演。

三.請小朋友們表演一下在獨木橋上要懂得謙讓的情景。

四. 續編故事:第二天,兩隻小羊又在橋上遇見了,這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呢?......

請小朋友們接着把故事編下去。指名說。

五.教師小結:這一次,小羊們懂得了要謙讓。大家會怎樣評價他們呢?請你說一句表揚他們的話吧!

六.一邊用紙偶演示,啓發幼兒再編一首兒歌:

東邊小白羊,西邊小黑羊。

一起來到小橋上,你讓我,我讓你。

一先一後過了河,大家樂呵呵。

大家都誇獎,白羊和黑羊,遇事懂謙讓。

七.請兩名幼兒把兩隻羊的故事完整地表演一遍。(前後對照)兩人一組,表演故事

八.討論:謙讓是一種美德,生活中我們怎樣相互謙讓?

比如:玩滑滑梯時,玩玩具,上廁所,去銀行取錢,在超市買東西收銀處(按順序排隊,不要搶別人前面去)。

吃水果時,吃好吃的東西時等等(孔融讓梨的故事)。

九.小結:透過過橋,小羊們懂得了相互謙讓,小朋友們也懂得了在生活中要謙讓。讓我們大家再把這首兒歌跟着老師念兩遍吧。(結束)

標籤:教案 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