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學四年級語文《狼和鹿》 教案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狼和鹿》 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四年級語文《狼和鹿》 教案

小學四年級語文《狼和鹿》 教案1

教學目標:

能在閱讀中獨立認識本課生字,能聯繫內容,理解“功臣”、“禍首”、“糟蹋”、“大量繁殖”等詞在文中的意思。

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簡要概括在凱巴伯森林裏發生的事。

2、理解“槍聲打破了大森林的寧靜”的真正含義,並嘗試用“因爲所以”說一說狼對保護森林和鹿羣作出的貢獻。

情感目標:

初步懂得自然界中的“食物鏈”維繫着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人們不能違反自然規律,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教學重點:

1、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簡要概括在凱巴伯森林裏發生的事。

2、 嘗試用“因爲所以”說一說狼對保護森林和鹿羣作出的貢獻。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間存在着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的關係,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 媒體出示鹿的圖片,請學生說說對鹿的印象。( )的鹿

媒體出示:活潑而美麗

指導朗讀。(讀出小鹿的快樂)

2、 媒體出示狼的圖片,請學生說說對狼的印象。 ( )的狼

媒體出示:貪婪而兇殘

指導朗讀。(語速放慢,讀出人們對狼的憎恨。)

3、 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狼和鹿的課文。

板書:39 狼和鹿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下列詞語:

shòu dī zāo tà chén màn yán

狩獵 提防 糟 蹋 功臣 蔓 延

(一)、感受森林變化

1、 媒體出示森林圖片

師:瞧,這就是文中狼和鹿曾經生活過的凱巴伯森林。看了圖片,誰來說說凱巴伯森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 課文中是如何描寫凱巴伯森林的?請同學們輕聲地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寫森林的句子用直線畫下來。

3、 出示:

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

文中用了一個詞來形容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那就是——(生機勃勃)

師引讀:那裏的森林——;小鳥——;活潑而美麗的鹿——;一片——。

4、 指導朗讀(配樂):(讀出森林的美,動物的快樂。)

師:可是過了20多年,這片森林又怎樣了呢?

5、 媒體出示現在森林圖片:

出示句子:

整個森林像着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隻病鹿。

6、 師生配合讀(配樂):

整個森林像——;綠色在——;枯黃在——;鹿最多時有——;現在一下子就死去——;到1942年只剩下——;前後一共死去了——。

文中“消退”和“蔓延”是一對——(反義詞),用在這裏說明什麼?

你想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現在的景象?

7、 讓我們拿起課本,一起把這兩句話讀一讀,感受一下凱巴勃森林在這20多年裏的變化。

(男女生分讀,前一句語速快,後一句語速放慢。)

質疑:看着森林前後不同的畫面,你們有什麼疑惑嗎?

(二)、初步瞭解變化的原因

1、 請兩位同學讀2、3、小節。

交流發生變化的原因。

(預設:學生此時的理解是粗淺的,他們會比較簡單回答是因爲人們捕殺狼。)

2、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適時點撥:

人們爲什麼殺狼?殺了狼鹿怎樣?鹿大量繁殖造成什麼結果?(森林被糟蹋)

3、 理解:糟蹋

鹿原來幾隻?現在幾隻?這就是——(毀滅)

隨機板書:人捕殺狼,鹿大量繁殖,糟踏森林,毀滅自己。

(三)、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師:誰能看着板書,把這些詞連起來完整地說一說凱巴伯森林發生變化的原因。

1、自己說。

2、抽生說。

三、細讀課文,深入探究

(一)、狼的變化

師引讀:當地居民恨透了狼;他們——;在青煙嫋嫋的槍口下,狼——;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

(二)、鹿的變化

1、 想象一下,鹿羣在這片森林裏是怎樣生活的,用上這些詞說說。

出示練習: 提防、嬉戲、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沒有了狼,從此凱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國: 。

2、 理解:大量繁殖

鹿從原來的大約4000只,猛增到現在的100000只,是原來的25倍,這就是——(大量繁殖)。

3、 鹿的大量繁殖會造成什麼後果呢?我們繼續讀課文。

師生配合讀第三小節:

隨着鹿羣的大量繁殖——灌木吃完了,吃——;小樹吃完了,吃——;於是整個森林——,僅僅兩個冬天,——;到1942年——,這真是——(慘不忍睹、觸目驚心),這真是——(人們人們做夢都不會想到的)。

(三)、深悟明理

師:人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鹿羣會毀滅,更沒有想到的是什麼?請默讀最後一小節,用曲線劃出相關句子。

1、交流。

2、出示: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羣的“功臣”。

板書並理解:功臣 禍首

3、理解雙引號的作用:

在人們的心中,狼貪婪而兇殘,而它在這裏居然成了功臣,活潑而美麗的鹿卻成了禍首,這是人們想不到的,它們在這裏有了特殊的含義,所以加上了雙引號。

板書:在這兩個詞語上加上雙引號

4、 練習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說狼對森林和鹿羣有怎樣的功勞。

方案1:放手讓學生說,難度較大。

方案2:出示句式,讓學生補全內容:

因爲狼吃掉了一些鹿,所以 。

因爲鹿羣發展得不是太快,所以 。

因爲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所以 。

(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方案)

4、師引讀:

狼本性雖然是貪婪而兇殘的,可是它是保護森林的功臣,這是因爲——。

狼本性雖然是貪婪而兇殘的,可是它是保護鹿羣的功臣,這是因爲——。

人們刻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就會——。

5、理解“槍聲打破了大自然的寧靜”的含義。

師:動物和環境和諧相處,這就是生態平衡,而人們殺了狼,就打破了食物鏈,破壞了生態平衡。所以造成凱巴伯森林林毀鹿亡的真正禍首是——(人)。

6、想像說話:

當地人在100多年前,好心做了壞事,面對這樣的結果,他們會怎麼想呢?

現在還有什麼辦法使凱巴伯森林恢復往日的生機呢?

四、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師:相信經過人們的努力,凱巴伯森林一定會恢復往日的生機,你瞧,那裏的樹木——;小鳥——;活潑而美麗的鹿——。我們只有瞭解大自然的規律,才能保護大自然,才能使大自然生機勃勃。

五、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1、收集身邊破壞生態平衡的事例。

2、思考怎樣恢復這些已經失衡的生態環境。

3、把說的付諸於行動,從自己做起,保護生態環境。

小學四年級語文《狼和鹿》 教案2

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實際,讓學生在閱讀中自主識字若干個。

理解:

1、理解本課“兇殘”等6個詞語。

2、能辨別3個近義詞的用法。

3、默讀課文,認識必須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接受初步的辨證法教育。

運用:

1、進一步感受比喻對提高表達生動性的作用,能仿寫比喻句

2、透過續寫故事,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能辨別3個近義詞的用法。

2默讀課文,認識必須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接受初步的辨證法教育。

3進一步感受比喻對提高表達生動性的作用,能仿寫比透過續寫故事,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1能辨別3個近義詞的用法。

2默讀課文,認識必須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接受初步的'辨證法教育。

3透過續寫故事,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53 狼和鹿) 說說( )的狼 ( )的鹿

2、假如你在森林裏看到狼在追趕小鹿,你會怎樣?

3、根據同學回答出示句子:

師:是呀,人們做夢也想不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羣的功臣。(提問“居然”的含義,追問文中爲什麼要用上“居然”? )

4、讀了這句句子你有什麼想法?

二、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那片寧靜的大森林裏發生什麼?

(出示課件)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着。但鹿羣的後面,常常跟着貪婪而兇殘的狼,它們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它們要時刻提防狼的暗算。

槍聲打破了大森林的寧靜。在青煙嫋嫋的槍口下,狼一隻跟着一隻,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問:狼在哀嚎什麼?(請學生想像並模仿狼會說些什麼)

師:鹿的數量成急劇的增長,森林裏一定是一片繁榮的景象囉?生從課文中找

出示:凱巴伯森林中原來生活着 只鹿。狼被人們殺了以後,鹿的總數超過了 只,

師:後來呢,森林該是一片繁榮了吧?

生根據課文回答

(課件)整個森林像着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羣中游蕩。

生讀第4小節

4、問:狼被捕殺了以後,造成了幾種危害?生答

請你用“因爲……所以……”的句式來說說森林變化的原因。

5、問:這都是狼的過錯嗎? 生答

請你再來填( )的狼

三、小結

1、、說說你們學過本課之後的感悟

2、師:聽了你們的討論,我又想起咱們這學期學過的第11課《大自然的祕密》中小烏龜的死,請你們再來讀讀這一課的最後一節。

師:是呀,我們都喜歡充滿生命力的綠色,喜歡生機勃勃的森林,不喜歡這蕭條、荒蕪的情景。人們本來是處於善意來捕殺狼,可是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

人們不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去改變一切

3、出示:人們必須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關係。生態才能保持平衡、穩定。

4、、完成課後閱讀新體驗2選詞填空

果然 居然 突然

1、這次數學期中考試的題目很難,而方方 ( )得了滿分,真不簡單!

2、氣象臺預報今天下午有大雨,吃過午飯後,( )傾盆大雨。

3、走着走着,( )從草叢中鑽出一條蛇,把他嚇了一跳。

4、這一天,風平浪靜,人們都站在甲板上。( )有一隻大猴子從人羣裏鑽出來,做出可笑的鬼臉。它知道大家拿他取樂,就放肆起來,( )拿了船長兒子的帽子戴在頭上。

附板書:

狼 和 鹿

捕殺 糟蹋

人 間接破壞 森林

小學四年級語文《狼和鹿》 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中獨立認識本課生字,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功臣”“禍首”“糟蹋”等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簡要概括在凱巴伯森林裏發生的事。

3、理解“槍聲打破了大森林的寧靜”的真正含義,說清楚狼對保護森林和狼做出的貢獻。

4、初步懂得自然界中的“食物鏈”維繫着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人們不能違反自然規律,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新的一課,齊讀課題。

板書:39狼和鹿

2.狼和鹿之間有什麼關係?

(板書:吃 天敵)

3.鹿這種動物大家都很喜歡,(出示)看,這就是鹿。你看到它,腦海中會出現哪些形容鹿的詞語?(出示:活潑而美麗)讀

4.那麼狼又給了你怎樣的印象呢,也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出示:貪婪而兇殘)讀。

5.狼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就是貪婪而兇殘的形象。在小說、故事、童話中,它更是一種罪惡的化身。人們非把它趕盡殺絕不可,可是你們知道嗎,真的有一天,當人們把狼趕盡殺絕之後,情況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出示:

①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②邊讀邊找出課文中描寫一百多年前狼和鹿共同生活的這片森林景象的句子。

2.學生讀課文。

3.交流出示:

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

①這片森林給了你怎樣的印象?(“生機勃勃”變紅)

②(引讀)的確,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生機勃勃,那裏的樹木——,小鳥——,活潑而美麗的鹿——。這樣的景象,多麼令人嚮往呀。

③指導朗讀。

4.可是,過了二十多年,這片森林又是怎樣了呢?

出示:

整個森林像着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隻病鹿。

①指名引讀:原來一片蔥綠的森林——,僅僅兩個冬天,原本在林間嬉戲的鹿——

②凱巴伯森林裏的鹿最多的時候曾超過了——十萬只,現在一下子就死去了——六萬只,再到1942年只剩下了——八千隻病鹿。算一算,前前後後一共死去了——九萬兩千只。

③你想用一個怎樣的詞語來形容眼前出現的景象。(慘不忍睹、觸目驚心)

④男女同學來對讀這兩段話。

5.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凱巴伯森林有如此之大的變化?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

1.指名讀2、3小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這兩小節講了一件什麼事?

2.交流板書:人 捕殺 大量繁殖 林 糟蹋 毀滅

(一百多年的凱巴伯森林裏,狼要吃鹿,人們恨透了狼,捕殺了6000多隻狼,使鹿大量繁殖。森林被鹿糟蹋了,鹿從十萬只銳減到8000只,遭到了毀滅。)

練習說話。

3.出示:

槍聲打破了森林的寧靜。

原來,是人們的槍聲打破了大森林的寧靜。凱巴伯森林從此不再寧靜。拿起書,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2小節。

引讀:在青煙嫋嫋的槍口下,——伴隨着哀嚎聲,凱巴伯森林的槍聲響了20多年,——

4.人們這麼做,是爲了保護鹿,希望這片森林能成爲——

出示:

沒有了狼,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王國。

讀句子。

5.請你想象一下,鹿在自己的王國裏是怎樣生活的呢?請你用上課文中的這些詞語,把這樣的景象說具體。

出示:

提防、嬉戲、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沒有了狼,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王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抓住“4000”和“100000”,理解“大量繁殖。”

7.大量繁殖的鹿給森林和自己造成了怎樣的後果呢?我們繼續往下讀課文。

隨着鹿羣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的確,十萬多隻鹿都要吃東西呀,灌木吃完了,就去吃——,小樹吃完了就去吃——,嫩枝吃完了只好吃——,最後連樹皮也吃完了,一切能吃的都被飢餓的鹿吃光了,於是——,而人們最想保護的鹿也在短短的兩個冬天裏就——,到1942年,——。

8.這一切都是當地的——(出示)

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的。

令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的有什麼?請大家默讀最後一節,用直線畫出有關語句。

9.交流出示:

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羣的“功臣”。

理解“功臣”。(板書:“功臣”)

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板書:“禍首”)理解“禍首”。

10.貪婪而兇殘的狼爲什麼成了森林和鹿羣的功臣?它對森林有怎樣的功勞?對鹿羣又有怎樣的功勞呢?自己讀讀最後一節的這段話,用“因爲…所以…”“因此…”的關聯詞把原因說清楚。

出示: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羣不會發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會被糟蹋得這麼慘;而且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傳染病對鹿羣的威脅。

(因爲狼吃掉一些鹿,所以鹿羣不會發展得太快;因爲鹿羣不會發展得太快,所以森林就不會被糟蹋得這麼慘。因此,狼是森林功臣。)

(因爲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所以解除了傳染病對鹿羣的威脅,因此,狼是鹿羣的功臣。)

(因爲狼吃掉一些鹿,所以鹿羣不會發展得太快;因爲鹿羣不會發展得太快,所以森林就不會被糟蹋得這麼慘。因爲森林不會被糟蹋得這麼慘,所以鹿就不會餓死。因此,狼是鹿功臣。)

11.同學們,狼、鹿、林這三者之間就是一環扣着一環,互爲因果關係。

齊讀第4小節。

四、總結課文

1.讀到這裏,你一定對“槍聲打破了大森林的寧靜”這句話有了新的理解。(出示)其實,人們打破的到底是什麼呀?(板書:生態平衡)

人類、動物、植物在環境中和諧地生活在一起,這就是生態平衡,而人們殺了狼,其實是打破了食物鏈中重要的一環,生態也就不平衡了。原來,造成林毀鹿亡真正的禍首是——人,當地的人們好心辦了壞事。

2.現在有什麼方法能使凱巴伯森林恢復往日的生機呢?先說怎麼做,再用“如果……就……”這個關聯詞來說這樣做的好處。

其實課文中所講的這件事,是一件真實的事情,它就發生在100多年以前美國西部的落基山脈,當時的人們就是這樣,一邊放狼,一邊放鹿,一邊種樹,使森林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3.(出示圖片)引讀:你們看,現在的森林還是像100多年以前那樣,那裏的樹木——,小鳥——,活潑而美麗的鹿——這樣的場景多麼令人陶醉!

我們只有瞭解了大自然的規律,才能更好地保護大自然,使它永遠生機勃勃!

板書設計:

天敵

“功臣” 狼 和 鹿 “禍首” 大量繁殖

吃 毀滅

生態平衡

捕殺 糟蹋

人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