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將相和》第二課時教案設計

一、複習舊知,提出問題。

《將相和》第二課時教案設計

1、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將相和》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個小故事學生齊讀板書: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我們還學習了第三個故事,明白了藺相如是一個顧全大局,胸懷寬廣的人(板書:顧全大局、胸懷寬廣),所以負荊請罪的結果是——將相和好了,藺相如和廉頗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2、既然有“和”,就說明他們曾經“不和”,爲什麼“不和”呢?

指名讀第16自然段,明白廉頗認爲藺相如就憑一張嘴升了官,他不服氣。

討論“嘴”指什麼?(板書:嘴)

(廉頗看不起藺相如,認爲他只是靠嘴巴說說,沒有其他本領。)

3、推出研究問題:藺相如是不是隻憑一張嘴,沒有其他能耐呢?

藺相如幫趙王解決了許多難題,比如“完璧歸趙”(出示貼圖)這個故事就是一個例子。

我們就來聽一聽,在這個故事中,趙王面臨着怎樣的難題?

二、深入閱讀,研討材料。(完璧歸趙)

㈠第2~3自然段

1、 聽2~3自然段錄音,說一說:趙王遇上了什麼麻煩事?(秦王知道趙王得了個無價之寶——和氏璧,就寫信說願意拿十五個城換這塊璧。)

2、 趙王接到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來商議。趙王爲什麼如此着急?

(引讀):大家說秦王不過想把和氏璧騙到手罷了,不能上他的當;可是不答應,又怕他派兵來打。

3、 到底要不要把和氏璧送去呢?“送”如何?“不送”又如何?能否用上“如果……就……;如果……就……”用自己的話說說趙王爲什麼而着急?

(趙王深深地知道秦國並無誠意以城換璧,如果如信上所說把和氏璧送去給秦王,秦王當然不會如約交付城池,趙王就只能白白吃虧,讓秦王輕易地佔到便宜;如果不按照秦王的話做,只怕秦王會以此爲藉口,發兵進攻,到時候遭秧的就是趙國。)

㈡第4~7自然段

1、正當羣臣無策,趙王左右爲難之時,有人向他推薦了勇敢機智的`藺相如。(板書:勇敢機智)

聽4~7自然段錄音

2、 我們來看看,所謂“機智勇敢”的藺相如是怎麼給趙王出主意的。

(生齊讀第6自然段)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願意帶着這塊和氏璧到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拿十五個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個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3、我們以前學過,文章一般透過哪些方面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呢?(人物的言行)

⑴ 在這段話裏,能否從藺相如的言行中體現出機智勇敢呢?抓住重點詞品一品,填好表格,說說爲什麼。

⑵ 學生彙報,教師點撥

①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他在想什麼呢?是在想到底要不要去嗎?

(藺相如想的並不是去不去,而是在想如何既能保住和氏璧,又不給秦王發兵進攻製造機會。)

② “願意”:在國家危難之時能挺身而出。

③ “如果……就……;如果……一定……”(出示句子):這是兩個假設句的連用,表示對兩種情況的對策。藺相如把兩種情況都考慮到了,說明他慎謀遠慮,考慮周全。

④ 句式訓練:能否用“如果……就……;如果……一定……”說一句話

⑷ 朗讀指導:藺相如把問題考慮得非常透徹,連對策都想好了,真可謂是成竹在胸。該怎麼才能把這幾句讀好呢?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㈢第8~9自然段

趙王和大臣們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藺相如帶着和氏璧到了秦國。藺相如到了秦國,進宮向秦王獻上和氏璧(板書:進宮獻寶)。秦王喜歡這件寶物嗎?從哪裏看出來的?

朗讀訓練:指名學生讀“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