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關於《村居》優秀教案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村居》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村居》優秀教案

《村居》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

3、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說一說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寫下來。(中\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透過朗讀,理解詩詞的意思,體會田園生活的純樸和情趣。

難點:體會詞的意境。

教法與學法教法:

自悟法與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匯入詞作,感知宋詞

1、課件出示(居)。

師:看屏幕,這個字讀什麼?我們的祖先是這樣創造這個字的——出示“居”的古字演變。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麼?(家,所以有人說居然之家,還有人說安居樂業。)

2、出示“村居”。

師:看到這個詞,你又想到什麼?矮小的房子,勤勞的人們,安靜的氛圍……這村子讓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啊?

過渡:只是閉上眼睛想象,我們就覺出了村居生活的安寧、美好。那麼讓你站在這村子邊,走進這村子裏,真實地感受這美麗的村莊,你會做些什麼啊?(作詩、畫畫、吟誦)是啊,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對着美麗的村居都忍不住心懷感慨,就算曾經在戰場上叱吒風雲,金戈鐵馬。這樣的安寧還是觸碰了他心裏最深的細膩,於是讓我們後輩人爲之讚歎的佳作就這樣破繭而出了。

今天我們就感受一下其中一位詩人細膩的感情,一起走進詩人辛棄疾的《村居》(板書)

3、簡介詞名

出示整首詞。

師:這和我們平時學過的古詩一樣嗎?這是我們接觸到的一種新的文體——

詞,它是詩的另一種形式,起源於隋唐之際,在宋朝達到鼎盛。古代的詞,都合樂而歌,故唐、五代時多稱爲“曲”。這曲調的名稱叫“詞牌”。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是“清平樂”,又叫“憶蘿月”、“醉東風”。

4、簡介作者

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二、初讀詞作

1、檢查學生自讀。

2、指導朗讀

師:古人詩興大發時,會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我們不妨也來效仿一下古人。(手舞上闋,足蹈下闋,合之)

三、詮詞釋意

過渡: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過這麼多遍之後,你的眼前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指導朗讀)吳音是什麼意思?你能不能用家鄉話和老師說句話?翁:年齡大的老公公。媼,年齡大的老婆婆。師:這翁媼在幹什麼?相媚好?很親熱的在一起打趣交談。翁媼你們在聊些什麼啊?(x翁、x媼)

過渡:你還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

“大兒鋤豆溪東”(出示畫面)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正需要x大兒來鋤草,來x大兒把你的辛勤勞動讀出來。

“中兒正織雞籠”(出示畫面)師:“看來翁媼的兒子們都是干將,那個字寫出了了中兒的專心工作?(織,所以這個字要?重讀。)指導朗讀。

“小兒臥剝蓮蓬”(出示畫面)師:“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小兒就在溪頭蓮蓬處。”小兒是怎麼剝蓮蓬的?(臥在那兒剝蓮蓬)“臥”什麼意思?(趴的意思)師:帶進詩中去讀一讀。好不好?爲什麼?師:那你是怎麼理解小兒是怎麼臥的?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還可以是側着身子,想怎麼臥就怎麼臥,想怎麼剝就怎麼剝,怎麼臥舒服就怎麼臥。師:看他的神情,他怎樣剝的?送一個詞給他,他在剝蓮蓬時態度怎樣?(聚精會神、專心致志)想必他吃得也是(津津有味)。師:這樣的小兒讓我們覺得?天真,活潑、可愛、頑皮……那這樣的小兒在父母眼裏就更受?所以“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那“無賴”指?可愛、頑皮。

2、(出示整首詞)師:我把你們看到的畫面全部呈現出來了,我認爲還有一處重要的景色可以把大家看到的畫面連到一起,是什麼?你發現了麼?你看見了麼?

“小溪”,溪上?——青青草。溪東?——大兒鋤豆。溪頭?——小兒臥剝蓮蓬。

這小溪簡直就是這幅村居圖的“點睛”處,因爲有了這溪水,所有的畫面和諧地連接在一起,構成了完美的畫面。聽,這流水聲。這是一條什麼樣的小溪?(涓涓的、潺潺的、嘩啦嘩啦唱歌的……)

師:閉上眼睛,伴着這流水聲我們眼前出現了矮小的房屋,溪上綠油油的茂盛的小草,呢喃着軟語的有點喝醉了的老公公和老婆婆。還有他們勤勞的兒子們以及那正在聚精會神剝蓮子的小兒子。這畫面多麼的?——美。這美多麼的讓人?——陶醉。你能不能陶醉着把這美讀出來?(讀的真美,老師也陶醉了,我們都醉在這吳音的美景中,“沉醉不知歸路”。)

四、合作探究

過渡:這種沉醉讓我們忍不住想走上前和翁媼聊聊天,問一問這是“誰家”的翁媼。(這是誰家的翁媼啊?)x翁啊,看您住的.草房子這麼矮小,您爲什麼這麼開心啊?x媼啊,你的日子過得這麼清苦,您怎麼還有興致喝酒談心啊?x翁:你家這麼多人就住在這茅屋裏,冬天來了,你們怎麼過?你們爲什麼還總是笑容滿面呢?(心安茅屋穩,家貧菜根香)

看着這和睦的一家人,我們不禁心生?羨慕。是啊,生處和平年代的我們尚且羨慕他們,何況處於戰亂之時的作者呢!辛棄疾出生於被金人侵佔的北方,親眼目睹了漢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過上安寧的生活,一直爲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卻遭受奸臣打擊,被貶到遠離戰火的江西農村,一住就是十八年。這首詞就是他在被貶之後寫的。

你覺得作者喜歡這樣的鄉村生活嗎?他嚮往這樣的農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

五、總結課文

過渡:想象一下胸懷愛國熱忱的辛棄疾在看到這麼美麗的村莊,這麼和睦的家庭畫面時,會怎樣地合樂而歌?

你想聽聽嗎?可以跟着一起唱。

師:現在這和諧美好的村居就像這首詞當中的那條小溪緩緩地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間,流淌永遠……

六、佈置作業

1、背誦整首詞。

2、你喜歡這樣的田園風光嗎?試着把它改寫成一篇小短文。

3、你的家庭(或者老家)一定也有這樣的溫馨情景,這些情景一定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請你把它寫出來,寫成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詩歌。

教學反思

從整個過程來說,這節課並沒有達到原本設計的要求,內容安排較多,學生接受的容量還達不到設計要求;課堂節奏過於舒緩,與題目“村居”的舒緩有過之。雖然保證了節奏的一致性,但是一些環節拖得太長,照顧全體學生,反而導致了一些學生吃不飽的現象。

但是,本課中的一些環節也真正使得學生們在傳統文化薰陶,語文素養提高和知識的掌握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教育。在“踏歌”環節中,交給了學生一種全新的詩歌朗誦方法,不僅讓他們瞭解了我國傳統文化,而且在不知不覺中也記住了文章。舒緩的課堂氣氛雖然使得環節顯得有些拖沓,但是卻能夠保證全體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效果。

《村居》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生字,理解生詞;理解並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

2、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教學的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內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教法學法

1、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教學法”。

2、學法:

首先,“邊讀、邊看、邊想”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讀準、讀懂、讀好”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高。

其次,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學生在具體感悟美的活動中,自主地發現問題,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學習方法的自主構建。

教學過程設計及理論依據

本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五個環節進行:

一、情景匯入,理解課題

1、出示課文的插圖,伴着悠揚的古琴曲,讓學生給這幅畫起個名字,並讓學生說說爲什麼要起這個名字?

2、告訴學生,這幅畫是根據宋代詞人辛棄疾《清平樂·村居》畫的。板書課題,指出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題目。

過渡:辛棄疾在這首詞中描寫了怎樣的鄉村,怎樣的人家呢?讓我們開啟課本,一起來讀讀這首詞。

(設計意圖:教學以畫匯入,伴以琴聲,創設了恬靜的田園氛圍,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然後以起名作引,並說出理由,可謂‘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興趣,較好地完成了對課題的理解。)

二、朗讀課文,讀出韻味

1、聽說學校電視臺要招幾位主持人,今天我就來選一選,然後推薦給學校電視臺。大家有信心嗎?然後學生自由讀。再指名讀,學生評價、打分。

2、告訴學生竅門(假裝只告訴剛纔指名讀的學生一人,其實大家都聽到),古詩詞的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有感情,還要注意停頓,讀出詞的節奏。比如第一句“茅檐/低小”,停頓的地方,讀時要做到“停而不斷”(老師範讀),而不能……(舉反例)學生再次自由讀,再指名剛纔那名學生讀,學生再評價、打分。

3、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可以自己讀,同桌互讀,找自己的好朋友讀。)

(設計意圖:詩詞具有音律美,讀來抑揚頓挫。透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方式,以及吟詠的指導,使學生能讀出詞的韻味。)

三、合作探究,質疑探索

1、透過剛纔的朗讀,對這首詞你理解了多少,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學生分組進行合作探究。

2、學生交流:

着重理解:

⑴“醉”字的似醉未醉,“吳音”的伲噥細軟,想象“翁媼”會談些什麼?

⑵“無賴”一詞的意思,感受古今詞義的區別和小兒的天真可愛。其他地方則相機點撥,一帶而過。

(設計意圖:維果茨基認爲,學生是透過與教師和同伴的共同活動,透過觀察、模仿、體驗,在互動中學習的。因此,教師不多作講解,而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討論,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着力感受吳音的特點,白髮翁媼的親密、浪漫,小兒的調皮、可愛。教學節奏張弛結合,從而實現了能力和情感目標。)

四、感悟詞境,熟讀成誦

1、教師範讀,配樂,學生想象,問:

你好象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學生準備後,指名學生說。此刻學生僅會簡單翻譯一下。

2、教師點撥:

古詩詞語言含蓄,有許多想象的餘地。你能不能透過想象,使它變得更加具體呢?比如“幾杯酒下了肚,老倆口的話也多了起來,他們會說些什麼呢?……”當然,你也可以描述鄉村的景色,還可以說說大兒,中兒,小兒……

學生邊低聲吟誦,邊想象。再次指名學生說說好像看到了什麼。

3、配樂背誦。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在語言實踐的基礎上才能獲得。因此,教師結合課文插圖再現詩境,讓學生在積累體驗中,進一步體會到田園的恬靜、和諧,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五、總結全文,課外延伸

交流辛棄疾其人其作,推薦學生課外閱讀。

結束語:

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豔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彷彿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相信同學們透過今天的學習,一定對宋詞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學們以後在宋詞中盡情遨遊,進一步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設計意圖:以一課引一串,以本課爲突破口,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開啟學生的詩詞的認識之門,樹立大語文觀。這纔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標籤:教案 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