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美術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和設計製作能力。

2、 運用已學過的美術知識進行綜合練習。

3、 培養學生協作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美術知識設計一幅貼近生活的招貼畫。

教學準備:

1、 教師收集一些優秀作品和範作。

2、 學生準備各項繪畫材料。

教學過程:

一、 欣賞匯入,揭題。

1、 同學們,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展示電影海報)

2、 看完後,這些作品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3、 你還看過什麼樣的海報?(欣賞圖片)

4、 我們可以在什麼地方看到它們?

5、 揭示課題:其實,海報也叫做招貼畫。它一般貼在人口流動較多,較快的地方,用來吸引別人的一種設計。這就是今天學習內容《招貼設計》。(板書課題)

二、 探究、發現。

1、 你覺得招貼設計是用什麼“招引大家”?

(1) 小組討論、彙報。(板書)

3、 對比發現:觀察,比一比,哪張作品更好?

運用設計。

1、 生活中什麼地方需要用到了招貼設計?

校園裏也經常出現把一種資訊傳遞給大家,如文藝演出、運動會、展覽會、各類活動通知等。

2、 示範。

(1) 假如學校下週要舉行美術作業展,想想怎麼設計才能吸引更多的人?

(2) 四人小組交流。

(3) 示範。

3、學生自由組合,合作設計。

以校園生活爲題設計一張招貼畫。

7、教師巡視指導。

三、作業交流評價。

1、 展示作業,說說自己的創意。

2、 評評別人的作品,提提意見

3、 教師評價。

四、課後拓展。

可以繼續完善你們的作業,讓它變得更棒。

五、收拾與整理。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剪紙的方法和步驟。本課學習剪動物,重點學會用剪紙剪動物。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運用簡單的手法剪出動物,學會用剪紙裝飾紋裝飾動物。

3、情感與態度目標:鼓勵學生設計不同的動物,激發學生對剪紙興趣。進一步提高對形式美的認識和感知美、創造美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去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教學重點:瞭解並掌握動物的剪紙方法。

教學難點:外形設計。

教具準備:

示範作品、各種規格的彩色紙、剪刀、刻刀和膠水。

教學過程

一、匯入(2’)[透過這個匯入,揭題]

師:上課前請同學們和我一起來觀賞一小段動畫片(1分29秒)

師:說說這段動畫片和你們以前看過的有什麼不同呢?

學:裏面的人物和動物都是用紙剪出來的……

師:嗯,說的真不錯,今天我們要上課的內容就和剪紙有關,叫做《剪紙貼花》。

二、講授新課(12’)

[透過這個直觀欣賞環節,讓學生感受剪紙貼花的表現方式以及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剪紙?

學:

師: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剪紙,在中國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差不多是和造紙術同時出現的。主要有人物,花卉、草蟲魚獸,以及一些吉詳諧音的物象,洋溢着歡快,健康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師:剪紙和繪畫有哪些不同呢?工具、技法、形象。

師:你們知道這些剪紙都代表着什麼寓意嗎?出示作品。

學:

師:說的真不錯。所有的圖案都有吉祥的寓意。相傳剪紙最早是因爲古代有一隻叫夕的怪獸,專門偷吃農民的糧食。後來有位婆婆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戰慄,落荒而逃。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驅趕走了這隻怪獸。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那是不是所有的剪紙都是紅色的呢?在陝西就有一位庫淑蘭奶奶,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一個夢幻多姿的世界。(出示剪紙作品)

師:看到庫淑蘭奶奶的剪紙作品,你有什麼想說的?題材,造型,色彩。

學:

師:你知道庫奶奶是怎麼樣做出來的嗎?誰來猜一猜?

學:

師:先剪出外形再貼花裝飾。

師:生活中同學們見過各種各樣的動物吧,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喜歡的動物嗎?

師:貓是由哪幾部分組成?(出示圖片)

師:每隻動物都有不同的形狀、色彩,它的花紋就是由不同的裝飾紋組成。

這節課我們就利用動物進行剪紙創作。

學:第一步我們先該做什麼呢?

學:剪出外形。

師:老師這有個剪好的外形,能看出來是什麼嗎?

學:是隻大公雞。

師:你們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呢?

學:有雞冠,大大的尾巴

師:大公雞的身體結構有什麼特點呢?

頭部:橢圓形,有山形雞冠

身體:長長的,有羽毛

尾巴:彎彎的,色彩很豐富

腳:有力的

是的,當我們在剪外形時應抓住特徵,讓別人一看就知道你剪了什麼。

師:如何讓這隻大公雞更威風呢?

學:剪些花紋貼在大公雞身上

師:老師這也準備了些花紋,要怎樣拼貼、組合纔可以讓大公雞變漂亮,誰來試試!

學:我來……

師:別急,老師這還有一張,再請個同學上來試試。

點評[師生互動]兩位同學都貼的真不錯。

[透過三個連續問,讓學生明白剪紙貼花和畫畫一樣也可以是有場景的,並且從生活中找題材]

師:因爲運用的花紋不同,拼貼、組合的方法也會不同,所以兩大公雞各有各的美。現在請大家再想一想,她可能在哪?再做什麼?周圍又有些什麼?

學:……(學生說,我也同時剪出來,並進行組合)

師:還有不同的想法嗎?誰來說說看

學:……

師:是的,想法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畫面,雖然這幅作品的主角是大公雞,但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題材,你們看(課件播放)

師: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吧?讓我們先小組討論下你們要剪的題材,然後剪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大家動起來吧!

學:開始製作 (20’)

三、評價 (4’)

師:恩,大家作品都做的差不多了,請做好的同學貼在合適的位置。現在我這有三個獎項,請大家來評評看 [最佳創意獎、最佳製作獎、最佳色彩搭配獎]同學們的作品都非常不錯

四、拓展延伸 (1’)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光是很多的題材可以用剪紙貼花的方式來表現,還有很多不同質地的紙張也可以用來進行剪紙貼花呢。比如舊掛曆,包裝紙等,希望同學們回去後都可以進行嘗試。今天的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運用繪畫形式表現自己的想法,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增強學生的生活情趣。

2.過程與方法:學習用繪畫表現自編故事的形式特點,透過創作畫,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人物動作的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畫自編故事,使學生從生活中體會真、善、美。

教學重點第一課時:瞭解繪畫故事的表現特點,感受真、善、美。

教學難點第一課時:選材、構思設計。

教學方法欣賞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各種材質和表現形式完成的範作數幅,相應的課件。

學具準備各種可繪畫的筆,作業紙、彩色紙、膠棒、剪刀、等

課件內容

1.豐子愷漫畫欣賞

2.小故事片段配畫,有單幅的、多幅的。

3.欣賞漫畫《父與子》。

4.自編一個小故事。

5.用不同繪畫形式創作故事畫。

教學評價

1.能否運用簡練語言編寫故事。

2.能否展開聯想,嘗試運用各種材料,設計創新。

3.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否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慾望。

課時1

教學過程:第(1)課時

活動一:遊戲“連一連”

教師提供數張圖片和幾句話(或幾段文字),請學生根據文字找到相應的圖畫將它們連起來,並找出先後順序將故事講完整。

教師小結,出示課題《圖文並茂》。

設計意圖:以遊戲的形式“連一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內容——圖文並茂。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小學美術教案全冊

美麗的昆蟲

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回憶對稱形狀,色彩絢麗的昆蟲,並能把自己認識 的最美麗的昆蟲憑記憶畫出來。

2.同時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學生勇於觀察探索科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啓發學生回憶昆蟲的外形特徵。

教學難點:昆蟲花紋顏色的對稱搭配。

教具準備:自制課件、昆蟲標本、作畫工具一套。

學具準備:收集的昆蟲資料、彩筆、油畫棒。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上課之前,老師首先給大家看樣東西:(師展示蝴蝶標本),好看嗎?這是二年級的小同學自己製作的昆蟲標本。說到昆蟲,它可是個大家族。早在三億五千萬年前它就是地球上種類最多的一種動物了。不管是在寒冷的南極、北極,還是炎熱乾旱的沙漠、赤道,不管在水裏,土壤裏,草地上,石縫中到處都有它們的痕跡。它----就在我們的身邊。今天這節美術課,老師將繼續帶領大家進入神奇美麗的昆蟲世界,去觀察瞭解這些可愛的小生靈。

二、講授新課

1. 交流:首先請同學們想一想、說一說,你都認識哪些昆蟲? (請學生將各收集的昆蟲資料拿出來交流分享)

2.概括(教師結合標本進行):大家說得可真棒,這些昆蟲不管怎樣變化多端,但通常都分爲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兩對翅膀,形狀各異,色彩豐富。

3.欣賞:今天老師還爲大家準備了一些漂亮的昆蟲圖片,下 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希望同學們在看的過程中,要認真仔細,最少記下一種昆蟲身體的形狀、圖案和顏色等特徵。觀看過程中可以討論交流。(播放配樂朗誦昆蟲課件。)

4.講解示範作畫步驟:

A.構思:選擇自己熟悉喜愛的昆蟲。

B.起稿:構圖要飽滿,直接用黑彩筆畫,如果畫錯則用修改添加法進行巧妙掩蓋。

C.裝飾:在昆蟲身上添加圖案花紋,注意兩邊對稱。用學過的線和基本形來裝飾。

D.塗色:色彩要鮮豔,多用對比色。塗背景色時可多用近似色豐富畫面層次。

三、學生作畫,教師巡迴輔導

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對勇於創新、大膽作畫的同學予以表揚。提醒學生活學活用,多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創作。鼓勵學生畫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美麗的昆蟲來。

四、作業 展評:《我眼中的昆蟲》畫展

讓學生自己進行評價,選出最美的昆蟲作業 。教師引導學生從構圖、色彩、創意等方面進行評價,儘量肯定每一個學生的優點。

五、課堂小結

看了同學們畫了這麼多美麗的昆蟲,老師心裏真開心。昆蟲和我們生活在一起,有的是益蟲,如:蜻蜒、蜜蜂、七星飄蟲等,我們要保護它。有的雖然是害蟲,如:蒼蠅、蚊子,但它們也爲科學家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幫助。老師希望大家在課後多去觀察瞭解這些昆蟲,並且把你們在生活中觀察到的美的東西用畫筆把它記下來。

我的小天地

教學目的:

1.簡單瞭解有關居室的功能和特點.以及不同地區、民族在設計上的不同文化和習俗。瞭解自己的小天地不僅有一般居室的特點,還要有表現個人的興趣和愛好。

2.使學生能按照自己的心願去表現和設計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幸福生活的喜愛之情,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養學生善於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人。啓發學生透過設計、表現自己的居室,體驗生活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透過瞭解有關居室設計的文化、習俗。加深對自己身邊居住環境的瞭解,喚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教學難點:

繪畫時房間裏傢俱與傢俱、傢俱之間與周圍環境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前後、大小關係。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教師作自我介紹,學生依次作自我介紹。

二、匯入新課

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們》

今天我們是第一節課美術課,我想大家都想輕鬆一點,我們今天就來欣賞一幅外國名作.

學生欣賞討論:1.從畫中你看到了什麼?感覺怎樣?

2.從畫中、文字中你瞭解到了那些東西?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補充介紹《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們》的相關知識:

1.古典油畫的特點

2.《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們》的畫面特點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圖片和小朋友作品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欣賞了古代名作《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們》,這幅作品雖然好,可是同學們總覺得它離我們臺遙遠了是吧?現在我們再來欣賞一下現代一點的東西。

提問:1.你看到的都是些什麼地方?你最喜歡那一個設計,它有什麼特點?

2.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臥室,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誰能告訴大家你的那片小天地是怎樣的?

3.你對你的小天地滿意嗎?

4.你理想中的小天地是怎樣的?它的佈置應當具有什麼功能和特點?

5.你準備怎樣去改進你的那片小天地呢?

(學生討論)

想一想,在你動手的時候你會遇到些什麼困難?(內容、比例、層次等)

二、學生作業

要求:可憑記憶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設計自己的居室。

三、學生作品展示

學生交流討論

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的地方又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四、拓展

運用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試着設計我們的教室、校園等。

五、教學反思

民間麪塑

教學目的:初步瞭解麪塑藝術,感受我國民間豐富多彩的麪塑藝術的特點。 教學重點:瞭解麪塑藝術,掌握麪塑製作的基本方法,並試着塑造一個自己喜歡的形象。

教學難點:揉、捏、剪、挑、壓、粘、貼等不同技法的實際應用。

課前準備:橡皮泥、牙籤等課件。

第一課時

一、激情匯入

暑假老師去公園玩,看到有人在用麪糰做小人,你們見過沒有呢?

二、形象回憶作品賞析

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麪人。同時介紹麪人的流派知識。

除了麪人,你還見過其他用面做的工藝品麼?

課件不同地域、不同題材的“面花”作品,同時介紹一些春節、端午節、七巧節、老人做壽嬰兒滿月等不同時節場合的講究規則。

請同學結合自己生活的所見來談一談,有的同學可能過年的時候隨父母回農村探親見過,有的同學在民俗村見過,也有可能有的同學曾經生活在農村,還親自動手製作過,談談他們的感受。

三、小組探究

爲什麼我們用面來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麼不同?緊密細膩,黏合力 聯繫捏橡皮泥的經驗,想一想我們可以用哪些手段來造型?揉球搓條扎眼 看看書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麼做的?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1、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透過觀看各種花燈,引導學生感受傳統節日,回憶豐富多彩的燈會場景,抓住燈會活動中最具有表現力的一面,讓學生回憶、想像,讓學生了解花燈這種傳統民間藝術的特色。

(2)操作目標:透過學習對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在感受、討論、繪畫、製作、表現彩燈的有關探究活動中,更好地體驗花燈給我們的生活用品、學習帶來的樂趣,從而掌握繪畫花燈或節日燈市的表現出方法加深對傳統節日文化、風俗的瞭解。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瞭解和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及表現事物的能力,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

2、學習內容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花燈,收集有關花燈的資料,着重利用多方面的資訊讓學生感受、表現花燈。在課堂上,教師可引導學生透過看看、說說,由淺入深地感受過元宵節----花燈活動,掌握花燈和節日燈市的繪畫方法,並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民間藝術節和傳統節日中的風俗活動。

教學難點:回憶豐富多彩的燈市場景和各式各樣的花燈,抓住燈市活動中最熱鬧歡快的燈市場景或繪畫出造型獨特的花燈。

2、建議課時:1~2課時

教學過程:

1、教學活動方式建議

課前準備:有關燈市活動和花燈的大量視頻錄像、圖片、磁帶,各種與元宵節----賞燈活動有關的文字介紹、範作、課件等。

學生準備:收集各種花燈的風俗圖片和文字,以及繪畫工具。

環境準備:教室裏掛些花燈,窗戶上貼些窗花,營造出節日的氣氛。

教學思路:

(1)觀看視頻、激發興趣:觀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供給燈和燈市的有關視頻,引導學生感受花燈節歡快的氛圍,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多媒體展示)

(2)討論探究:組織學生討論所看過的花燈,並嘗試介紹這些花燈有什麼特色。

(3)老師介紹花燈歷史:老師結合課件介紹觀燈活動的來歷及相關花燈的品種和相關知識,增強學生對節日風俗活動和民間藝術的瞭解。

(4)展示交流花燈:學生展示自己帶來的花燈,介紹花燈外形、結構、製作及材料方面的特點。

(5)師生欣賞交流討論:欣賞課本圖片,講述圖片中燈市活動的構圖方法和色彩的表現,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觀察觀燈活動中的細節,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寬學生的思路,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6)老師示範:示範繪畫一幅體現觀看花燈時的熱鬧場面,以燈爲主要表現對象。

(7)學生作業:讓學生在感受的基礎上,選擇利用自己所帶的工具材料畫出一幅能表現燈市熱鬧氣氛的畫。

(8)展示:優秀作品欣賞、評析。

(9)課的拓展:欣賞有關元宵節----賞燈活動的照片、詩詞,在詩詞中尋找傳統節日的活動,體驗古人在詩詞中表達出的對於節日情感的流露。讓學生在體驗生活中瞭解傳統節日,引導學生熱愛傳統觀念文化。